三觀正的讀者都轉發了
編者按:本文適合與《「陰陽五行」純屬裝神弄鬼》一起閱讀,讀的時候別忘了連評論一起閱讀(辣辣眼睛)。另,作者主張全盤西化,讀者可在定義好「西化」的基礎上決定接受還是保留。一個良好的思維習慣是,在否定前問問自己,何為「西化」?我們身邊非西化的東西都是些什麼?哪些是我接受的部分哪些不能接受?邊界在哪裡?
文:紀龍天 | 編輯:爽臨
中國的傳統文化本來沒有任何值得自豪的地方,但到了「和諧社會」突然迴光返照了一陣,最主要的一張王牌就是「天人合一」。對這個成語的一般解釋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這個解釋下,「拯救西方」、「一統江湖」的武林盟主式的野心呼之欲出——
「西方因為對大自然窮追猛打,破壞環境,已經顯示出了窮途末路的跡象,所以要用我們東方文明的「天人合一」去拯救西方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吾東方文明必將一統世界!!」
很顯然的,這種情況永遠不會在現實中發生,只會出現在季羨林、新儒家的「殘年夢囈」之中。主要是老妖們在「過分的主觀」上胡亂發揮、幻想,而沒有細緻看問題。
先假設一下,「天人合一」指的是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那麼,這裡「天」就必須只能是客觀存在的大自然。否則,我們可以從根本推翻這個假設。下面,我把古代有「天人合一」這個意思的言論引證出來,從這些言論裡,我們注意看看「天」指的是不是客觀存在的大自然。
一般說來,「天人合一」這個命題可以認為是董仲舒發明出來的。在《春秋繁露》中,董仲舒把「天」和「人」放在一起「感應」了起來,即所謂的「天人感應」、「人副天數」、「人之性情,有由天者」、「以類合之,天人一也」、「天人之際,合而為一」等等。那麼,什麼是「天」呢?——「天者,百神之大君也」、「天者,群物之祖也」
我們來看一下董哥是如何穿鑿附會的。在董仲舒看來,人和天是相通的、相類似的。如「人有喜怒哀樂,猶天之有春夏秋冬也,喜怒哀樂之至其時而欲發也,若春夏秋冬之至其時而欲出也。……人有三百六十節,偶天之數也。天以終歲之數成人之身,故小節三百六十六,副日數也;大節二十分,副月數也。內有五藏,副五行數也。外有四肢,副四時數也;乍視乍瞑,副晝夜也;乍剛乍柔,副冬夏也。乍哀乍樂,副陰陽也;心有計慮,副度數也;行有倫理,副天地也;……於其可數也,副數,不可數者,副類。」
就這樣,副來副去副個沒完,得出的結論是:人從形體到情感到意識到精神都要「上應於天」。董仲舒的這套思想,賦予了「君權天授」、「天尊地卑、君尊臣卑、男尊女卑」的大教條以合理化、神聖化、天道化。
實際上,在董仲舒以前就已有「天人合一」的萌芽。如孟子《告子下》:「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也。」【天=心=性】
到了宋代的理學家,「天」就一路奔向妖魔鬼怪,出現了很多亂七八糟的解釋。
邵雍《皇極經世》:「學不際天人,不足以謂之學。」【天=學問、學說、學術、哲學之類】
張載《正蒙》:「道者,所謂誠也,天德也。因明致誠,因誠致明,故天人合一。」、「所謂誠明者,性與天道不見乎小大之別也。義命合一存乎理,仁智合一存乎聖,動靜合一存乎神,陰陽合一存乎道,性與天道合一存乎誠。」【天=道=誠】
程顥《程氏遺書》:「只心便是天,盡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故有道有理,天人一也。」【天=心=性=道、理】
程頤《程氏遺書》:「性之本謂之命,性之自然者謂之天,皆一也。」、「性之善謂之道,道與性一也。」【天=性之自然】
可見,「天人合一」中的「天」,指的是一位至高無上的人格神,或者是天命、天道、天理等等,惟獨不是客觀存在的大自然。因此,「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擺弄虛學、意淫老天爺的典型,與「人與自然和諧」的精神根本風馬牛不相及。
「天人合一」、「天人感應」指的從來都不是人與自然和諧,它僅僅是人類的一種蒙昧而原始的「感應」思想。這種「感應」思想在傳統文化中佔據著很崇高的地位,《近思錄》中就有理學家一下子把這種思想推到了頂峰:「天地之間,只有一個感與應而已。」
這種思想走火入魔之後,表現就是,凡是看得順眼的東西,都要放在一起「感應」(或「類比」)一番。這種「感應法則」,在中醫裡有著最好的體現。
中醫也是講究「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的,醫書中就有「善言天者,必應於人」、「人之身也,與天地形象相參」等等,但令我們想不明白的是,中醫在表現上為什麼總是在肆意破壞環境、摧殘生物多樣性呢?因為,中醫在用藥時,根據的是「以意用藥」、「以意類取」、「意類相假」、「物類相感」等等「感應法則」。
中醫認為,與病情類似(狀態相似、名稱相近、發音相近或能夠產生其他聯想)的東西,都可以在「相生相剋」的理論指導下用來入藥。南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二中就引說的很明白:「醫藥治病,或以意類取。至如百合治病,似取其名;嘔血用胭脂紅花,似取其色;淋瀝滯結,則以燈心、木通,似取其類。」——Why?「意類相假,變化感通」是也。
《本草綱目》中甚至引述過用「畫地作形」方法來治療瘡病的例子,以說明「萬物相感」的現象:
「蠼螋(一種蟲),……隱居牆壁及器物下,長不及寸,狀如小蜈蚣,青黑色,二須六足,……其溺射人影,令人生瘡,身作寒熱。孫真人《千金方》云:予曾六月中得此瘡,經五六日治不愈。有人教畫地作蠼螋形,以刀細取腹中土,以唾和塗之,再塗即愈。方知萬物相感,莫曉其由。」
還不只是「畫地作形」呢,還有更妙的「以影治影」。清人陸以在《冷廬雜識》卷一裡接著上面那個例子,又講了一個趣事:
「近又傳一方云:『入夜,以燈照生瘡處之影於壁,百滾湯澆之,即愈。』此皆以影治影之法。物類相感,抑何奇耶!」——看呀,這是何等的妙事。
中醫對「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十分狂熱,其奉行的「感應法則」在今天成了瀕危動植物的夢魘。中醫還在把這些生物的器官當成寶貝(譬如虎鞭、熊膽、猴腦、犀角、靈貓陰戶、人形首烏、雪蓮、靈芝、沙漠腹地的髮菜等等)。總之,越稀有的瀕危動植物,在中醫那裡就顯得越可貴,遭到的破壞也就越嚴重(這是東北虎和華南虎瀕臨滅絕的原因之一)。因此,「天人合一」在中醫裡的表現,恰恰是在破壞大自然,恰恰是人與自然不和諧。
中醫認為,吃了動植物的某個部位器官,人體的某個器官就能「感應」。吃了人參就補(人參長得像人);吃了魚眼視力會變佳;吃了啄木鳥可以補牙;吃了動物大腿跑步會變快;小孩子出現「兔唇」是由於婦女在妊娠時「食兔肉使然」,諸如此類。我就不知道,人吃了豬尾巴會補什麼?難道還補前面的雞巴不成?
中醫的這種「物類相感」思維在「相生相剋」理論中進一步發展,就打起了動物生殖器的主意。譬如,看到老虎很猛,看到牛鹿的生殖器又大又長,中國的「小」男人那個羨慕呀。於是,因早洩或短小而自卑的男人就要吃「虎鞭」、「鹿鞭」、「牛鞭」來壯陽。稍有頭腦的人,都會知道這是「鞭」長莫及。這些「小」男人最後活該落得陽痿的下場。
世風日下,但人心並「沒有不古」。最近的一條新聞:中國石油大學食堂出現「牛鞭壯陽湯」(《京華時報》6月11日),即屬「沒有不古」的產物。本來,這種愚昧在中國並不希奇,但令我們吃驚的是,竟發生在高等學府。咱們的菁菁校園、莘莘學子,烘託學習的氛圍之餘,也不忘烘託一下壯陽的氛圍。「好好學習,天天壯陽」,即此之謂。
這在「唯『性』史觀」裡也是一個值得考察的現象。我深刻認為,為了使吾國之「壯陽事業」一直處於「立杆見影」的雄起狀態,志士仁人們還應當致力於宣傳「天下壯陽、匹夫有責」、「壯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等理念,乃至呼籲「壯陽,從娃娃抓起」——既抓成年大雞,又兼顧小雞雞。果能如此,則,「壯陽效果」自然就更加斐然了。
「感應法則」不僅在中醫裡被應用,就是在整個傳統文化中都根深蒂固。古人在行為中常常表現出來,譬如,和處女性交也要感應一下(《寄園寄所寄》卷七);女人老公跑了,要找老公也得感應(《閒情偶記》);上天對孝子感應了一下,母病就好了(《夷堅丙志》卷十四);暴發戶也是感應(《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下雨也是感應(《郎潛紀聞二筆》卷九、《七修類稿》卷四十八);兇兆也是感應(《嘯亭雜錄》卷六);為了鑑戒,還把歷代帝王祭祀、祥異、感應編成書(《玉堂叢語》卷四、《七修類稿》卷二十九);官員行政也要根據「天人感應之理」(《南疆繹史勘本》卷二十)。等等等等。「感應」的行為不可謂不多,「感應」的效果不可謂不大。北宋時期,還有人專門寫出了一本《物類相感志》,這本書「凡分身體、衣服、飲食、器用、藥品、疾病、文房、果子、蔬菜、花竹、禽魚、雜著十二門,共四百四十八條」,條條談的皆是「物類相感如斯」的現象,條條「皆療治及禁忌之事」,從而把「物類相感」推到了一個登峰造極的境地。
所謂的「天人合一」、「天人感應」從來都不是什麼整體論,而僅僅是在蒙昧、籠統的「感應法則」下的產物。然而,「感應法則」是「實證態度」的對立面。這套東西在傳統文化中十分泛濫,在中國人的思維中被普遍運用,從而嚴重的阻礙了中國人形成一個實證而理性的思維方式。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在近代沒有能夠產生「科學」的重要原因。
從幾千年前開始就在「感應」,一直「感應」到今天,已經到了荒謬透頂的地步。僅舉一位網友的言論:「888」就是「發發發」,送禮不能送梨不能送傘(預示離婚),不能送鞋(預示被人踩在腳下)。起房蓋屋都要看風水,生病請巫婆甚至跳大神,白色食品因為與肺同色所以利肺,心臟與火同色所以心是火,紅色食品因為與心臟同色所以有利於心臟,人參象人所以對人是寶,天上流星墜落,地上皇帝就會遭殃。地震意味著老天爺對人間的懲罰。(賈湛《要科學還是要極端的民族主義》)事實上,只要注意觀察,就發現在中國人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這種現象。要麼是一種沒有過腦的行為習慣,要麼是一種沒有根據的民俗禁忌。
季老本來是研究梵語的語言學家和翻譯家,但在風燭殘年,卻跳槽來大叫「21世紀是東方文化的世紀,東方文化將取代西方文化在世界上佔統治地位」、「用東方『天人合一』的思想和行動,濟西方『徵服自然』之窮」。——可見,人一老,精神狀態就容易不穩定乃至出現波動,會變得歇斯底裡。很顯然的,「東方文化」是他美夢裡的「東方文化」,「西方文化」是他噩夢裡的「西方文化」,夢裡夢外並沒有多少關聯。
對「天人合一」,我們只能說,一種思想,如果它的大前提,根本就建立在妖魔鬼怪的基礎之上,那麼,不管它如何的修正,其效果無非都是裝神弄鬼;不管它如何的延續,都無法避免走火入魔的結局。
「天人合一」現在成了文化保守主義者手裡的一張王牌,在意思解釋上正好迎合了「和諧社會」的宗旨(07年春晚就出現了「天人合一」的對聯),看來,還要繼續走火入魔下去。自己走火入魔還不要緊,還大言不慚、一相情願的要拿出來「拯救西方人民、世界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純粹是不要臉。我們問一下:到底是西方的風景宜人,還是中國的環境好?西方和中國,哪個對環境的破壞更為嚴重?哪個更愛護環境、愛護公益?這是不言自明的吧。
西方的現代文化就是提倡保護自然、崇尚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化。這也是我提倡全盤西化的原因之一。西方環保用的是科學的「現代環保理念」,要保護環境,還有賴這個。妄想用什麼裝神弄鬼的「天人合一」來搞環保,開什麼國際玩笑。
2007·6·27 晚
AnnieEasyFM 個人公號,提供靠譜又毒辣的觀點。定期毀三觀,但不保證重建;不定期發布原創文章和語音。想說的、感興趣的、覺得有價值的都會發,但可能主要和以下內容有關:飲食/健康/疾病、轉基因/中醫藥/闢謠,育兒常識/科學思維,偶爾美妝與護膚。支持平權,穆黑,反狗權。有問題發在留言區,我選擇有趣的回答和上牆;任何人可以留言,但本人保留說話不客氣的權利。投稿郵箱:Easy.FM@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