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窮二白到領先全球,韓國半導體的崛起,給國產晶片3大啟示

2020-12-21 騰訊網

2020年下半年,美國接連三次升級了對華為的禁令,9月15日後華為晶片遭到斷供,雖然目前AMD和英特爾已經獲得許可證,華為電腦晶片暫時沒有後顧之憂,可華為手機業務依面臨存貨消耗完後,無芯可用的處境。美國此舉不單單是為了打壓華為,更是為了限制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面對美方的技術封鎖,國內半導體以及高端設備製造業各端陸續加大研發投入,中科院也宣布將美國「卡脖子」清單變成科研任務清單進行布局。

種種動作都意味著,我國決心在半導體領域獲得自主權和話語權,國產晶片必須成功。事實上,在中國之前,韓國的半導體行業就實現了從一窮二白到領先全球的強勢崛起。而韓國半導體的崛起,給了國產晶片三大啟示:

首先是資金方面

眾所周知,半導體是一個相當燒錢的行業,很多試圖插足的公司都因為資金問題敗退,有的更是因為常年淨利潤低於零而負債纍纍。

因此,想要扶持半導體行業,就必須投入大量資金,當年韓國政府牽頭,財團跟投,才讓韓國半導體行業打下堅實基礎。

有資料顯示,1983到1987年間,韓國政府就投入了3.64億美元的貸款,並對半導體行業推出了稅收優惠政策;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韓國政府更是逆勢而行,大幅增加了對半導體產業的資金投入。除了政府在動作之外,以三星為首的韓國財團也在經濟低迷時進行逆周期投資,建起半導體多個分廠。

龐大的資金投入會讓半導體產業保持活力,同時也有精力進行技術產出,因此第二個啟示便是自主智慧財產權。

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全球半導體領域被美日掌握,韓國半導體產業興起後先引進了美日技術,後期對內部技術和外部技術進行自主融合,從而掌握了一定的自主智慧財產權。

例如1986年,韓國電子通信研究所領頭,三星、LG、現代以及韓國六所大學聯手攻克了4M DRAM技術難關。

提及此,就不得不說到第三個啟示,對於所有科技企業而言,技術的產出離不開資金的支持,更離不開人才。對於人才的引進和培養,韓國政府專門制定了系統的人才策略。

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韓國政府在聯合高校培養本國高科技人才的同時,也在積極吸收海外人才。正是上述三大啟示,讓韓國半導體成功實現從零到一的突破,對此你怎麼看?

文/諦林 審核/子揚 校對/知秋

相關焦點

  • 又一家國產半導體設備商崛起,超過美國巨頭,拿下20%市場份額
    半導體設備領域向來是美國企業的天下。儘管美國晶片工藝製程已經不佔優勢,不過憑藉美國企業在半導體設備市場的統治地位,美國可以要求所有的晶片企業在出口時必須經過美國的同意,即便是臺積電,三星電子也不例外。美國企業在半導體設備領域的優勢雖然非常明顯,不過隨著中國晶片市場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中國半導體設備企業開始打入這一領域,並且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其中代表性的企業包括中微半導體,北方華創等。而在清洗設備領域,也有一家中國企業崛起,開始挑戰美國企業的領先地位,這家企業就是盛美半導體。
  • 晶片破壁者(十二):「大頭兒子」模式下的韓國半導體 (上)
    文|腦極體韓國是全球半導體設備的第二大生產國,三星更是亞太地區唯一一個擁有設計、製造和封測一體化IDM體系的廠商。這也讓不少吃瓜群眾感到不可思議。從靠「抱美國大腿」崛起,到2019年被日本進行上遊原材料制裁,獨立自主層面也存在不少隱憂。韓國總統文在寅曾在出席矽晶圓廠商MEMC韓國第二工廠竣工儀式上時,說了這樣一番話——以韓國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若有穩定的關鍵零部件、新材料、技術裝備供應加持,任誰都無法撼動。其中所表達出的自豪與遺憾,正交織出今日韓國半導體的榮耀與厄境。
  • 日本的晶片產業有沒有再次崛起的可能,晶片產業的未來又在哪裡
    我們在中國僱傭了70萬工人,背後需要3萬名工程師的支持,如果你能教育出這麼多工程師,我們就能把工廠遷回美國。」一個產業的消失,會連帶著相關產業上下遊坍塌,導致市場環境發生巨變。所以日本的晶片很難再有崛起的機會。
  • 韓國半導體正加速崛起 中國芯前狼後虎尋破局
    半導體工業被譽為科技發展的基石,而科技又被譽為第一生產力,由此可見一顆小小晶片的重要性。目前全球能夠實現5nm工藝的量產的企業除了我國臺灣的臺積電之外,另外一家就是韓國三星。有數據顯示,韓國半導體正在加速崛起,三星專利數量已佔上風。而我們剛剛興起的中國芯及半導體產業正面臨前狼後虎的終極挑戰,苦苦尋求破局之道。
  • 國產存儲晶片再度起航,韓國半導體傳奇人物正式加盟
    圖文|科技故人 排版|科技故人晶片被稱為「工業的糧食」、「電路的心臟」,大到太空梭、小到藍牙耳機,處處都有它的影子,有了晶片,人類的一條條指令才能準確的轉化成機器能讀懂的命令,比如用戶在手機上點擊播放歌曲,手機CPU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48期:晶片巨無霸回歸!
    華為海思邁入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前105月6日,全球半導體市調機構IC Insights發布報告稱,一季度全球前十大半導體銷售榜單中,總部位於美國的有6家公司(英特爾、美光、博通、高通、德州儀器和英偉達),韓國有2家(三星和海力士),中國臺灣1家(臺積電),中國大陸1家(海思)。
  • 國產廠商強勢崛起,晶片、系統全自研,壟斷美國75%市場份額!
    導讀:國產廠商強勢崛起,晶片、系統全自研,壟斷美國75%市場份額!眾所周知,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如今我們對半導體晶片的依賴程度正在不斷的加深,作為現代科技領域發展的核心,半導體晶片對於整個科技領域發展的重要意義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但由於我國在半導體晶片領域的發展起步較晚,基礎較為薄弱,再加上長期以來「造不如買」思想的嚴重影響,也導致我國在半導體晶片領域的發展始終比較落後!
  • 韓國的晶片和顯示器製造商轉向韓國國產化學品來填補空缺
    在日本政府實施出口限制後,韓國的晶片和顯示器製造商轉向國產化學品來填補空缺,從長遠來看,這可能會對日本企業造成更大的打擊。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20/0525/57218.html在被關在供應鏈的關鍵環節之外後,韓國企業不得不尋求其他途徑來保持生產水平。
  • 驅動晶片缺貨!集創北方張晉芳:顯示驅動晶片將在拉動國產供應鏈條...
    在會議上,北京集創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晉芳發表《大賽道下誕生大機遇,顯示驅動晶片將在拉動國產供應鏈條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主題演講。張晉芳表示,今年集創北方需要消耗19萬片12英寸晶圓,明年大概需要消耗33萬片12英寸晶圓,但是市場將供不應求。
  • 國產晶片巨頭與高通搶市場,拿下華為、小米訂單,排名全球第4!
    導讀:國產晶片巨頭與高通搶市場,拿下華為、小米訂單,排名全球第4!眾所周知,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如今整個科技領域對半導體晶片的需求量也一直都在不斷的增加,這也讓各大晶片企業們都賺得是盆滿缽滿;在全球範圍內能給我們提供半導體晶片的巨頭企業可以說是少之又少的,僅僅只有高通、三星、英特爾、AMD和聯發科等少數幾個半導體晶片企業,這其中一大半以上的晶片企業都是來自於美國,所以美國也掌握著全球半導體晶片市場的最高話語權!
  • 晶片破壁者:「韓國模式」的榮耀與困境
    韓國是全球半導體設備的第二大生產國,三星更是亞太地區唯一一個擁有設計、製造和封測一體化IDM體系的廠商。這也讓不少吃瓜群眾感到不可思議。 要知道,韓國半導體產業的開端一般被認為是1959年,韓國金星社(LG 公司的前身)研製並生產出韓國第一臺真空收音機,當時的韓國連自主生產真空管的能力都沒有。
  • 全球晶片市場大變革!蘋果華為齊助力:國產芯可借ARM晶片崛起
    晶片市場啊,其中AMD晶片巨頭,更是重啟了「X86+ARM」雙晶片架構的研發計劃,為了就是集合X86晶片、ARM晶片的雙重優勢,結合X86晶片的性能、ARM晶片的低功耗、低發熱量優勢,試圖打造一款超級晶片,從而能夠徹底的超越競對手Intel;就在華為鯤鵬920、蘋果M1晶片誕生以後,在兩大科技巨頭的助力下,就連很多美國科技巨頭都嗅到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就連微軟都正式宣布,將要研發ARM架構晶片產品
  • 從「芯」啟航,晶方科技中國的半導體晶片來了
    整個製造流程大約涉及到300-400道工序,半導體材料、設備和潔淨工程等上遊產業鏈作為重要支撐。製造業是重點發展方向。要重點推進模擬及數模混合晶片生產製造,滿足未來射頻晶片、功率半導體和電源管理晶片、顯示驅動晶片等產品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優先發展特色工藝製程晶片製造,支持先進位程晶片製造,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探索發展FDSOI等新技術路徑。
  • 晶片破壁者(十二):「韓國模式」的榮耀與厄境
    韓國是全球半導體設備的第二大生產國,三星更是亞太地區唯一一個擁有設計、製造和封測一體化IDM體系的廠商。這也讓不少吃瓜群眾感到不可思議。 要知道,韓國半導體產業的開端一般被認為是1959年,韓國金星社(LG 公司的前身)研製並生產出韓國第一臺真空收音機,當時的韓國連自主生產真空管的能力都沒有。
  • 全球半導體行業「變天」,蘋果、谷歌自研晶片,臺積電漁翁得利
    蘋果公司最新發布的自研晶片M1讓整個半導體行業炸開了鍋。可能是M1晶片的表現太驚豔,就連谷歌也走上了效仿蘋果、自研晶片的道路。 根據外媒報導,谷歌自研晶片Whitechapel或將於2021年發布,該晶片將主要應用於Pixel和ChromeBook。
  • 半導體設備行業專題報告:全產業鏈視角看半導體檢測設備
    進入 2020 年,隨著部分新增存儲器產 能的投放,DRAM 和 NAND 價格回落到 2016 年水平。但是進入到 2019 年 隨著 5G 及其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各大存儲器廠商加大對 3D NAND 堆疊技 術的投入,繼續引領資本開支增長。 三星:存儲器行業風向標。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56期:我國又一項半導體核心裝備取得突破!
    同時,該組織還預測,未來5年,亞太地區將在微電子製造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全球基帶晶片市場Q1排名:高通、海思、聯發科前3高通、海思、聯發科、英特爾和三星LSI成為2020年Q1全球蜂窩基帶處理器市場收益份額排名前5的廠商。
  • 全球頭號半導體企業!「晶片教父」張忠謀一手創辦的臺積電有多牛
    近期,「美國對華為制裁升級」一事持續發酵,臺積電作為華為的晶片代工廠也頻頻出現在大家的視野。臺積電可不同於我們平日裡所說的「代工廠」,它作為全球第一大晶圓代工廠,更是稱霸全球的半導體企業。華為麒麟晶片、蘋果A系列晶片,高通晶片等,都是由臺積電來生產,所佔的全球市場份額高達52.7%,它在全球晶片代工領域可謂獨樹一幟。並且在2017年,臺積電市值趕超英特爾,成為全球第一半導體企業。而他的創辦人——張忠謀也被臺灣人尊稱為「半導體教父」,甚至被國際媒體稱為「一個讓對手發抖的人」。
  • 從零起步到趕日超美,韓國如何制霸全球存儲27年?
    回顧韓企存儲晶片上位史,這是一個頗為勵志的故事,在巨頭環伺時另起爐灶,從零技術基礎起步,到技術領先全球,再到用市場手段逼退競爭對手,韓企如何一步步稱霸全球存儲晶片市場?這是一個極其值得分析的經典案例。一、從零,到第一全球存儲晶片第一的板凳很難捂熱,美國日本各坐了十年左右,而韓國一直坐到今天。起初英特爾在70年代前後憑存儲器起家,當了十年的存儲器老大;然後80年代日本憑藉集中五家企業的實力集中力量攻關技術,火速攻佔存儲市場,帶領日本半導體走向世界巔峰,甚至一度將美國矽谷企業打得毫無還手之力,英特爾被逼到差點倒閉。
  • 半導體行業的創「芯」:中國半導體所面臨的最大機會是什麼?
    中國改革開放40年就是不斷的在不同的領域實現國產替代的過程,國產替代的產業鏈非常清楚,隨著中國終端產業的崛起,能夠帶動上遊的崛起,這是中國半導體面臨的機會。以下為「第14屆中國投資年會·年度峰會」中「半導體行業的創『芯』」圓桌對話實錄,由投中網整理。本場由達泰資本合伙人張挺博士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