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科技故人 排版|科技故人
晶片被稱為「工業的糧食」、「電路的心臟」,大到太空梭、小到藍牙耳機,處處都有它的影子,有了晶片,人類的一條條指令才能準確的轉化成機器能讀懂的命令,比如用戶在手機上點擊播放歌曲,手機CPU收到指令後把內置的功放打開,於是聲音就出來了
在許多人的意識裡,認為晶片就等同於CPU,其實這個想法是片面的。事實上,按照用途和類型來分,晶片有幾十種之多,以華為P40手機為例,巴掌大的手機裡集成了CPU、DRAM、NAND、電源管理晶片、射頻晶片等十幾種不同的晶片
每種晶片負責手機的一塊功能,比如射頻晶片就負責收發無線信號,沒有它手機就無法打電話;音頻編解碼晶片負責把聲音給解碼出來,沒有它我們刷抖音就會沒聲音……
在這十幾種晶片裡,最重要的晶片有三種:CPU、DRAM、NAND,其中CPU代表手機的心臟和大腦,負責指揮手機的所有資源;DRAM代表手機的內存,裡面可以保存數據和指令,但是斷電後數據會丟失;NAND代表手機的硬碟,斷電後數據還在
目前華為只研發了CPU晶片,就是我們常說的麒麟晶片,但是DRAM和NAND晶片都是買的別人的,比如韓國的三星和海力士、美國的美光等,這幾家壟斷了全球存儲晶片90%的市場
事實上,中國的福建晉華、長江存儲、紫光展銳、兆易創新等幾家晶片企業也都分別有布局DRAM和NAND晶片,只不過由於技術相對落後目前市場份額和產能還無法與歐美企業相比
好消息是,成都格芯要重啟了!
之所以說重啟,是因為早在2017年成都就與美國晶片代工巨頭格羅方德籤訂了合作項目,雙方共同投資1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80億)共建12英寸晶圓工廠--成都格芯,只不過由於種種原因,工廠建成後一直沒有投產
根據媒體消息,這一次接手成都格芯項目的是成都高真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60%的股份有中國企業家賀照峰持有,40%的股份由韓國半導體傳奇人物崔珍奭名下的真芯(北京)半導體有限責任公司持有,因此公司的決策權依然掌握在中方手中
崔珍奭曾經擔任過三星電子技術開發部首席研究員、海力士半導體副社長等職,曾經用兩年時間把海力士的技術實力提升到與三星同等水平,使得瀕臨破產的海力士起死回生,堪稱韓國版的稻盛和夫
這次接手成都格芯項目,高真科技希望把它打造成中國的海力士,為中國的手機、電腦、伺服器提供國產的DRAM和NAND晶片,改變中國存儲晶片受制於人的窘境
崔珍奭顯然也早有準備,截止到2019年,崔珍奭已經與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一起申請了43項晶圓製造相關的專利,其中兩項專利直接與DRAM晶片相關,談到為何在中國再次創業,崔珍奭表示:雖然韓國企業綜合技術實力更強,但中國的步伐顯然邁得更快,更吸引人!寫在最後
事實上,雖然中國在DRAM和NAND整體實力上還比不上韓國和美國,但是在技術能力上已經基本接近了。比如長江存儲今年4月正式發布的自研128層NAND快閃記憶體,是世界上第一個128層QLC 3D 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證明長江存儲的研發實力已經完全追上了海力士和美光
這一次成都格芯項目的重新起航,將大大加速存儲晶片的國產化進程,後續如果跟長江存儲、紫光展銳等國有存儲晶片巨頭形成合力,互相進行技術和專利授權,那麼不出5年,全球至少50%的存儲晶片市場,就是我們的了!
韓國半導體專家助力中國芯,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