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億投資!國產存儲晶片再度起航,韓國半導體傳奇人物正式加盟

2020-12-25 科技故人

圖文|科技故人 排版|科技故人

晶片被稱為「工業的糧食」、「電路的心臟」,大到太空梭、小到藍牙耳機,處處都有它的影子,有了晶片,人類的一條條指令才能準確的轉化成機器能讀懂的命令,比如用戶在手機上點擊播放歌曲,手機CPU收到指令後把內置的功放打開,於是聲音就出來了

在許多人的意識裡,認為晶片就等同於CPU,其實這個想法是片面的。事實上,按照用途和類型來分,晶片有幾十種之多,以華為P40手機為例,巴掌大的手機裡集成了CPU、DRAM、NAND、電源管理晶片、射頻晶片等十幾種不同的晶片

每種晶片負責手機的一塊功能,比如射頻晶片就負責收發無線信號,沒有它手機就無法打電話;音頻編解碼晶片負責把聲音給解碼出來,沒有它我們刷抖音就會沒聲音……

在這十幾種晶片裡,最重要的晶片有三種:CPU、DRAM、NAND,其中CPU代表手機的心臟和大腦,負責指揮手機的所有資源;DRAM代表手機的內存,裡面可以保存數據和指令,但是斷電後數據會丟失;NAND代表手機的硬碟,斷電後數據還在

目前華為只研發了CPU晶片,就是我們常說的麒麟晶片,但是DRAM和NAND晶片都是買的別人的,比如韓國的三星和海力士、美國的美光等,這幾家壟斷了全球存儲晶片90%的市場

事實上,中國的福建晉華、長江存儲、紫光展銳、兆易創新等幾家晶片企業也都分別有布局DRAM和NAND晶片,只不過由於技術相對落後目前市場份額和產能還無法與歐美企業相比

好消息是,成都格芯要重啟了!

之所以說重啟,是因為早在2017年成都就與美國晶片代工巨頭格羅方德籤訂了合作項目,雙方共同投資1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80億)共建12英寸晶圓工廠--成都格芯,只不過由於種種原因,工廠建成後一直沒有投產

根據媒體消息,這一次接手成都格芯項目的是成都高真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60%的股份有中國企業家賀照峰持有,40%的股份由韓國半導體傳奇人物崔珍奭名下的真芯(北京)半導體有限責任公司持有,因此公司的決策權依然掌握在中方手中

崔珍奭曾經擔任過三星電子技術開發部首席研究員、海力士半導體副社長等職,曾經用兩年時間把海力士的技術實力提升到與三星同等水平,使得瀕臨破產的海力士起死回生,堪稱韓國版的稻盛和夫

這次接手成都格芯項目,高真科技希望把它打造成中國的海力士,為中國的手機、電腦、伺服器提供國產的DRAM和NAND晶片,改變中國存儲晶片受制於人的窘境

崔珍奭顯然也早有準備,截止到2019年,崔珍奭已經與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一起申請了43項晶圓製造相關的專利,其中兩項專利直接與DRAM晶片相關,談到為何在中國再次創業,崔珍奭表示:雖然韓國企業綜合技術實力更強,但中國的步伐顯然邁得更快,更吸引人!寫在最後

事實上,雖然中國在DRAM和NAND整體實力上還比不上韓國和美國,但是在技術能力上已經基本接近了。比如長江存儲今年4月正式發布的自研128層NAND快閃記憶體,是世界上第一個128層QLC 3D 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證明長江存儲的研發實力已經完全追上了海力士和美光

這一次成都格芯項目的重新起航,將大大加速存儲晶片的國產化進程,後續如果跟長江存儲、紫光展銳等國有存儲晶片巨頭形成合力,互相進行技術和專利授權,那麼不出5年,全球至少50%的存儲晶片市場,就是我們的了!

韓國半導體專家助力中國芯,大家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從一窮二白到領先全球,韓國半導體的崛起,給國產晶片3大啟示
    2020年下半年,美國接連三次升級了對華為的禁令,9月15日後華為晶片遭到斷供,雖然目前AMD和英特爾已經獲得許可證,華為電腦晶片暫時沒有後顧之憂,可華為手機業務依面臨存貨消耗完後,無芯可用的處境。美國此舉不單單是為了打壓華為,更是為了限制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 電機控制IC企業受投資重視;英偉達發布RTX 30系列GPU;存儲晶片價格...
    根據SIA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半導體上半年的增長達到4.5%,銷售額達到2085億美元。中國海關統計顯示,1-6月份中國的集成電路進口達到1546.1億美元,增長12.2%。由此可以看出,2020年上半年全球半導體增長100%由中國是貢獻的。相比於海外疫情的持續,中國較早地控制了疫情,經濟生產較快恢復。因此,中國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地位舉足輕重。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66期:美國晶片禁令即將生效!三星、SK...
    不僅僅是存儲晶片,三星顯示器和LG Display為華為提供的高端智慧型手機顯示面板中的驅動晶片裡也含有美國的技術,所以也將停止供應。9月15日,美國晶片禁令就將正式生效。作為存儲晶片生產廠商的三星和SK海力士,一直是國內智慧型手機存儲晶片的供應商,包括華為、小米、OPPO、vivo在內的廠商均是其二者的客戶。
  • 從零起步到趕日超美,韓國如何制霸全球存儲27年?
    作為全球存儲晶片前年老二,SK海力士一直在老大三星的光環下承壓前行。這兩家韓國公司的版圖,已覆蓋超過72%的全球DRAM市場和超過45%的全球NAND快閃記憶體市場。憑藉暴利的存儲晶片,三星和SK海力士一路賺得體滿缽滿,不斷擴充疆域、擴大投資,付諸各種努力捍衛這塊血賺的地盤。
  • 晶片破壁者(十二):「大頭兒子」模式下的韓國半導體 (上)
    2.聚攏資源,重拳出擊據市場調查機構TrendForce的統計,目前全球存儲器市佔率當中,韓國三星電子市佔率全球最高,達到43.5%,SK海力士居第二名,佔比29.2%。在新冠疫情期間,三星和海力士的停工,還曾被指可能影響全球存儲晶片供應,進而造成價格上漲。從之前的文章中,我們知道日本突破美國封鎖拿下了DRAM市場的話語權,權柄是如何交到韓國廠商手中的?
  • 晶片半導體板塊整體回落收陰 機構:將加快國產替代進程
    中新經緯客戶端5月18日電 (高曉鍈)5月18日早盤,國產晶片板塊和半導體板塊集體衝高,分別站上1948.57點和921.07點,板塊整體漲幅超過2%,午盤後兩大板塊紛紛回調收陰,截至收盤報收1877.93點和888.34點,跌幅1.66%、1.32%。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48期:晶片巨無霸回歸!
    海思一季度銷售額接近27億美元,從去年同期的第15名一躍升至第10名,首次躋身前10。紫光連發多款平板晶片 覆蓋各價位段5月6日下午,紫光展銳在線上召開了平板分享會,正式推出了多款平板晶片,同時與海信、酷比魔方、步步高、臺電等合作,推出了相應的平板產品。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72期:90億美元!英特爾快閃記憶體業務「賣身...
    廣州第三腦人工智慧晶片研究院院長陳世卿表示,計劃在5年內,設計生產出核心的通用型CPU晶片和AI賦能的專用晶片。中國首個集成電路大學正式揭牌10月22日,南京集成電路大學正式揭牌,這將是中國第一所以集成電路命名的大學。
  • 海外半導體大戰,爭搶收購是假象,國產半導體還各自為戰?
    全球的半導體行業其實在今年都是遭逢了劇變,就比如說像海外的那些半導體公司們,各種收購和爭搶市場,而咱們國內因為一些原因,也是重新拾起了建設自己的先進晶片產業的想法,並且已經有許多的巨頭和企業都是投身於其中,但是千萬別以為海外目前爭搶收購的大戰已經放鬆了對於咱們的警惕,實際上他們這都是假象而已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65期:麒麟晶片將絕版!華為手機被熱炒,最...
    根據公布的招標信息顯示,本次採購規模為500萬套,是截至目前運營商Cat.1晶片招標中規模最大的項目之一。祿億半導體項目預計明年三季度投產目前,祿億半導體項目正在全速推進,預計將於明年三季度投產。該項目全部建成後,將為長江存儲、中芯國際等國內集成電路企業配套提供測試片、擋控片等晶圓的再生服務。
  • 半導體設備行業專題報告:全產業鏈視角看半導體檢測設備
    (1)紫光重慶 DRAM 存 儲晶片製造工廠專注於 12 英寸 DRAM 存儲晶片的製造,該工廠計劃 於 2019 年底開工建設,預計 2021 年建成投產;(2)長江存儲-武漢 存儲基地,計劃 5 年累計投資 240 億美元,到 2030 年形成月產能 30 萬片晶片的生產規模。一期項目已經於 2019 年 3 月實現量產,主要生 產 3D NAND 32 層產品。
  • 涉足晶片製造,觸及核心架構,詳解小米120億「芯投資」版圖
    另外,智能終端晶片產品依然是小米投資重點,大魚半導體成立之後,小米似乎就打算將重心放在研發難度較低的物聯網晶片江湖。  澎湃折戟,小米120億投「芯」  2014年,當麒麟910晶片一舉將華為海思從低谷帶入高光時刻時,小米靜悄悄的成立了松果電子,沒有開業儀式,沒有對外公布。  「松果是我們的特種部隊,他們在忐忑中衝進了手機晶片的迷霧,尋找方向。」
  • 半導體行業研究與投資策略:矛盾與破局
    根據 Gartner 預測,未來物聯網將約有 10%的數據需要在網絡邊緣進行存儲和分析,按照 這一比例進行推測,2020 年全球邊緣計算的市場需求將達到 411.40 億美元。邊緣計算將 在未來 3-5 年創造巨量硬體價值,為大量行業創造新的機遇。
  • 半導體最靠譜的辣個男人!
    上世紀50年代,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半導體界泰鬥級人物威廉·肖克利(William Bradford Shockley)發現了半導體的可摻雜性,並從理論上論證了半導體內電場力的強大力量,這一自然界的三大原力之一,並成功研製出半導體PN結二極體——人類第一個晶體,開創了半導體數十年波瀾壯闊的大發展。作為半導體產業的發源地,加州矽谷誕生了無數傳奇半導體公司。
  • 半導體第一大忽悠終於倒下了
    武漢是半導體產業重鎮,依託長江存儲、武漢晶片等100多家半導體企業,形成了以存儲晶片、光電子晶片、紅外晶片、物聯網晶片等為特色的國家級「芯」產業基地。當時,試圖打造「芯屏端網」萬億產業集群的武漢,正在緊鑼密鼓地投資和籌備新的半導體項目。
  • 「按捺不住」的半導體設備
    其中,前道設備(如晶圓製造、晶圓廠設施和光罩設備等)2020年將增長15%,達到594億美元,預計2021和2022年將分別增長4%和6%。而佔晶圓製造設備總銷售約一半的代工和邏輯晶片業務,拜先進技術大量投資所賜,今年支出出現兩位數增長,達到300億美元;NAND快閃記憶體製造設備支出則有30%的大幅增長,超過140億美元,DRAM則有望在2021和2022年成為帶動增長的火車頭。
  • 晶片「四大件」國產自主,扛大旗不靠北上深
    技術、資本、政策,使長沙成為「國產芯」的熱土。作者 | 吳優如果按半導體行業的繁榮程度劃分中國各區域,北京、上海、深圳當屬核心城市,談及「國產晶片」,能聯想到長沙的應該不多。北京在1956年就擁有了第一批從北大半導體物理專業畢業的學生,並於1968年建成國內第一家IC專業化工廠。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52期:頭一份!國內首臺半導體雷射隱形...
    SK海力士和微電子所持股 這家存儲公司與徐州經開區籤約徐州經開區管委會和北京澤石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籤署項目合作協議。澤石科技成立於2017年,是由微電子所發起成立的高科技存儲公司,公司集存儲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是國家存儲大戰略的產業化布局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致力於打造存儲國產化的完整產業鏈。
  • 半導體行業的創「芯」:中國半導體所面臨的最大機會是什麼?
    非常榮幸今天與各位嘉賓一起來談半導體行業的創「芯」。正式開始之前請每位嘉賓花1分鐘時間介紹一下自己。達泰資本總部在上海,是一家專注從事於硬科技行業投資且專注早期成長期的投資機構。我是負責硬科技的張挺,半導體是達泰資本硬科技投資的主要方向之一,截止目前達泰資本在半導體行業布局了20、30家企業,不乏很多上市公司。
  • 9000億!美國晶片損失萬億後,美企宣布決定,國家正式出手了
    據此前國際半導體協會(SEMI)表示,由於美國用「最極端」的方式打開了潘多拉之盒,美晶片企業已經承受了近1700億美元(約11120億元人民幣)的損失。據悉,2019年晶片成為我國第一大進口產品,規模達到3040億美元,對應的晶片對外依賴度高達70%。 正是基於我國既是晶片進口大國,又是最大的晶片市場,國產晶片企業開始遍地開花,而國外晶片巨頭也爭相進入中國市場。根據中國半導體協會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有1600多家半導體本地公司,在全球的市場份額也上升至13%;除此之外,「跨界」投身於半導體事業的企業也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