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晚年一首悽涼古詩,潛心修佛卻逃不掉人生無奈,命運之悲

2021-01-18 老張侃詩詞

我們今天讀王維的唐詩,更多的感觸到存在於其中的有關人生的思考。相比同時代的孟浩然、李白和杜甫等人,王維的人生可能是最單調的,但是他的詩詞也是在今天最受歡迎的。

原因就在於他的這些詩詞幾乎都超越了時代,將目光更多地投射到人生和命運的主題上,以山林景色之中,感悟人生,感悟生命。其中最精彩的,莫過於「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而這一類主題的詩歌是永遠不會過期的。我們雖然極力誇讚李白杜甫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但是真正對於我們今天的人生選擇有所幫助的和啟迪的,還是王維的這些詩歌。

但是不可否認的一點就是,雖然一生好佛的王維在人生態度上收穫了很多的平淡,看似非常達觀,但是在他的內心深處對於人生的悲歡離合依然依然是深有感觸。而今天的這一首古詩,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王維內心的無助,更有對人生無奈的悲哀。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白髮終難變,黃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學無生。

這首唐詩的題目是《秋夜獨坐》,從題目當中就能夠讀出蘊含在其中的落寞情緒。畢竟在王維的生活當中,修佛已經佔據了絕大多數的時間。他從四十歲左右的年紀就開始在終南山附近,一直到他去世。20多年的修佛經歷,讓他收穫了內心的平靜,但是,在對於人生和生命短暫的課題之上,他所表現出來的情緒和普通人並無二致。

開頭的這兩句古詩呼應題目,表達出了詩人獨自安坐所產生的感傷。「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此時的王維已經到了生命的末年。他獨自坐在隱居的山中,兩鬢已經斑白,靜靜的發呆,獨自感受著時光的流逝,也感受著自己生命的一點點耗盡。

這個時候正是秋意濃厚的季節,秋雨從天空中落下。山間的野果也隨著雨落到地上,一切都充滿了蕭瑟之感。正如王維來到生命當中的末年,那些日常在草叢中飛來飛去的小蟲也感受到這秋日的寒冷。不約而同來到了王維的房間當中,湊到燈光旁邊感受生命最後的溫暖。

這一切都充滿了破敗的氣息,蕭瑟、枯寂這樣的字眼甚至都不能夠完全概括這場景當中的思想情感。更何況此時的王維已經感受到生命的老去,「白髮終難變,黃金不可成」,他已經白髮蒼蒼,但是並沒有什麼延長壽命的靈藥,這也就預示著王維對於生命的逝去,毫無招架之力。

那麼應該怎麼辦呢?「欲知除老病,唯有學無生」,只能用心修佛,在其中悟出生命的真諦了。

雖然王維的這首古詩在最後似乎給出了一條生命的通道,但是在這首古詩的前半部分所起現出的那種悲涼情緒是不能夠被掩蓋的。更何況此時的唐王朝正在經歷安史之亂,王維內心定然是非常複雜的。盛世中遭遇國破的悽涼,再加上生命的老去,讓他很難用一顆平常心來看待這一切,所以最終只能把這一切歸結到禮佛之上,希望通過對於禪理的感悟來超脫人生。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王維最「佛系」的唐詩,每一句都是隨心所欲,如此境界我們也想要
    我們今天談到王維,最先想到的就是他對於佛教的尊崇,而且被譽為是詩佛。王維在40歲左右的時候,就離開京城到山上隱居,前後一共大約有20年。他被尊稱為詩佛的那些詩歌,基本上都是在這20年的時間內完成的。其中有他研究佛法所帶來的感悟,也有詩中有畫對山林景色的描繪。
  • 王維,是如何成為佛系藝術男神的?
    青少年時就風華絕代有著高遠的政治報負,一心想入宰相之職兼濟天下。連唐玄宗和玉真公主都是他的粉絲,在世時也是文藝界大IP。那麼,如此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是如何成為萬物皆空、垂範後世佛系詩人和佛系藝術家的?王維是李白的同齡人,出生與去世的年齡均相當。於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年)出生在蒲州(今運城永濟市),是當時為名門的太原王氏。
  • 王維晚年隱居藍田,寫下一首充滿禪意的五絕,曾被選入語文教科書
    《竹裡館》,是王維晚年隱居藍天時創作的一首非常有名的五言絕句。表面上看,遣詞造句平平無奇。寫的都是古代生活中極為常見的「幽篁」、「深林」和「明月」。詩中的動作,也不過是彈琴、吟嘯。但短短二十個字,組合起來卻別有一番味道。同時,這首詩曾經被選入語文教科書。
  • 詩佛王維的終南別業
    讓我想到最近很火的一個詞:「佛系」。什麼「佛系青年」、「佛系男子」、「佛系追星」、「佛系生活」……這兩句詩其實真是有佛意的,因為是佛系詩人王維所作。王維可以說是離佛門最近的一個人。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這字號取自佛教典籍《維摩詰經》。看看這字號,這可是實實在在的佛系。世人稱李白為「詩仙」,杜甫為 「詩聖」,王維為「詩佛」。
  • 給黛玉交作業之(三):孤獨是人生的必修課
    現在讓我們直接跨過二十多年,享受一下這位詩佛進入中年後的幾篇代表詩作,正是這些傑出的空靈之詩,奠定了王維獨一無二的詩佛稱號。世間詩人何其多也,近佛和進佛者更何其多也,但詩佛卻只有這一個,可見攜詩入佛,將佛化詩,難之又難。
  • 王維是佛,李白是道,杜甫是儒,還有哪些唐代詩人是儒道佛?
    賀知章素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自號「四明狂客」,天寶三年(744年),賀知章還上疏請度為道士,求還鄉裡,舍本鄉家宅為道觀,求周宮湖數頃為放生池,唐玄宗居然詔令準許,並賜鑑湖一曲。賀知章的詩自然逼真,意境深遠,語言樸實,毫不雕琢,其中有一首《題袁氏別業》十分風趣,瀟灑散淡,隨遇而安,有幾分老莊仙氣,其詩云,「主人不相識,偶坐為林泉。 莫謾愁沽酒,囊中自有錢。」
  • 40歲王維送別恩人張九齡,唐詩看上去畫面如水,但字字透著不甘心
    王維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雖然張九齡和他提拔的這些人,未必能夠形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密切聯繫,但他的被迫離開,顯然對於他所提拔的王維等人來說,也感覺到了自己在朝堂當中的生存危機。所以在張九齡離開之後,他們不得不考慮自己人生的選擇。那麼王維是如何選擇的呢?這首古詩就可以告訴我們。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 詩佛王維的八字(1321)
    今天應約,解讀詩佛王維的八字。大約1319年前的2月28日,也就是公元701年的正月十六,歷史上最偉大的兩個詩人,誕生了,他們一個是李白,一個是王維。這一天出生的人,相當於1961年出生的辛丑路途之牛命人,納音壁上土,為人沉穩,護主,做人做事有分寸,是它的天性。這一天出生的八字,是辛丑辛卯辛亥,因為時辰不一樣,命運研究截然不同了。
  • 李煜被囚禁之後,寫下一首詞,感嘆國破家亡,訴說命運的無奈
    李煜生在帝王之家,不知道是他的幸還是不幸。作為一國之主,他沒有治國安邦的才幹,國家也沒有抵禦外敵的實力。可以說他一身的才華全用在了詩詞上,作為一個詞人他能算得上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代表性人物。李煜不同於宋代的婉約派詞人李清照,李清照是在經歷了家破人亡,顛沛流離之後的所產生悲情愁怨。
  • 王維的好詩,描寫辭官歸隱嵩山途中美景,抒發恬靜淡泊的閒適心情
    歸嵩山作【作者】王維 【朝代】唐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閒閒。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遠遠地來到嵩山腳下安家落戶,緊閉房門謝絕世俗度過晚年。作者王維多才多藝,詩文、書畫、音樂無不精通,因此他的詩作富有音律之韻,並有繪畫之美,他是盛唐時期山水田園詩派的傑出代表。《歸嵩山作》這首詩寫辭官歸隱的情志。歸途所見皆含隱情,雖是以客歸來,不戀官場,但亦有悲憤不平之氣。
  • 李清照晚年寫下一首悽美之作,字裡行間透露出憂愁傷感,直擊人心
    即使生活充滿了磨難,日子過得多糟糕都沒有打敗李清照,苦難成為她的創作源泉,將自己的情感全部寄托在詩詞當中,將自己一生的委屈、憂愁都寫成了詩詞,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在李清照眾多的傷感之作之中有一首詞可以說是感人至深,那就是李清照晚年所寫的一首悽美之作《好事近·風定落花深》,整首詞意境悽美,字裡行間透出的憂愁傷感更是直擊人心,讀起來讓人感慨萬千。風定落花深,簾外擁紅堆雪。長記海棠開後,正傷春時節。
  • 王維的一首詩,讓自己走出了人生的絕境
    一首詩怎麼有如此大的作用嗎?別著急,聽我慢慢說。 寫這首詩的時候,正是安史之亂的時候。安史之亂發生的時候,王維本來是和皇帝唐肅宗在一起的,結果在行程中掉隊,被叛軍所擒。 王維想逃跑,但沒有成功,後被叛軍押到洛陽。
  • 王維一首著名的禪詩,在輕鬆愜意中,讓憂傷孤獨得到慰藉解脫
    王維 ,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是當之不愧的才子,他精通詩、書、畫、音樂。在詩詞方面,他和孟浩然齊名,是我國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蘇軾評價王維道: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閒石以為蘇軾的評價並不全面,讀者能從王維的詩中得到更多的收穫。
  • 唐代詩最著名的隱居詩人是王維,但這個詩人、這首詩是王維的榜樣
    如果用固執兩個字來評價中國古代詩人們,我覺得是不太確切的。因為對於中國古代的詩人們來講,他們並非單純地認為人生只有一條路。當然,學而優則仕是他們一生的追求。但是當這一條路被堵死了之後,他們會轉而走向山林之間,走向山河湖海,在大自然的本真的面貌當中尋求到更加真實的自己。
  • 杜甫晚年的一首詠物詩,借孤雁比喻自己,表達失群之人的痛苦落寞
    你在古詩中見到的最悽涼而悲愴的意象是什麼?是黃昏的烏鴉,還是凋零的梧桐?是哀戚的猿啼,亦或是孤飛的大雁?這些常被放進詩裡的物象,僅僅只靠想像,就令人覺得悲傷不能自已了,而環境又總是最能渲染氛圍,也是最能帶動人的情緒的,所以哪怕一首詩短的只有二十字,我們依舊能被這短短二十字觸動,從而產生情感共鳴。杜甫晚年旅居夔州期間,寫了很多首詩,怎麼說呢?
  • 明明白白王維的心
    ►逃不出詩歌的體律 盛唐時期是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這個黃金時代裡最出名、成就最高的三位詩人是:李白、杜甫和王維,他們分別被稱為詩仙、詩聖和詩佛。「詩佛」的稱謂,不僅是指王維詩歌中的禪意,更表達了後人對王維在唐朝詩壇地位的肯定。
  • 晚年的王昌齡再也沒有了年輕時候的豪氣,這首詩讀來讓人痛心疾首
    他的一生充滿坎坷,年少家貧,沒有讀書識字的機會,但是他一直都潛心好學,不放棄任何一個進步的機會。直到不惑之年才進士及第,因為滿腹才學受到上級重視,剛開始任職為秘書省校書郎,但是後來卻不幸慘遭貶謫,在安史之亂中被刺史閭丘謀害。王昌齡愛好交朋友,和當時很多的文豪大家都有來往,比如李白、王維、岑參等等,李白就曾經寫下《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詩句來表達痛惜和同情,也是一首千古名作。
  • 王維一首懷友詩,被誤會為愛情詩,讓人們錯「愛」了1300多年
    我國關於愛情的精美古詩不勝枚舉,不知道果爸收錄在下面這幾句比較常見的詩句,你最喜歡的是哪句?是漢代才女卓文君的「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是唐代風流才子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不過,王維這首《紅豆》,雖然確實是一首借詠物而寄託相思的詩,但是它真的像大家默認的那樣,是一首愛情詩嗎?其實王維的《紅豆》還有另外一個題目,就是《江上贈李龜年》。李龜年何許人也?
  • 小學古詩《示兒》朗讀+知識精講+課件教案
    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賞析此詩是陸遊愛國詩中的又一首名篇。陸遊一生致力於抗金鬥爭,一直希望能收復中原。雖然頻遇挫折,卻仍然未改變初衷。從詩中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
  • 【講唐詩】 王維《酬張少府》
    王維《酬張少府》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王維也遇到了向他請教成功學的晚輩,他的回答是一首田園詩《酬張少府》。1. 窮通之理《酬張少府》是王維晚年的名作。我們先看題目:「酬」的意思是酬答、回復,大約張少府先寫了一首詩給王維,王維才用這首詩來回復他。張少府到底是誰,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了。唐代官制,縣長稱為縣令,縣令手下有文職和武職兩位副官,文職副官稱為縣丞,武職副官稱為縣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