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王維《酬張少府》|松風山月中的平和
王維《酬張少府》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你好,歡迎來到《唐詩50講》。
在進入這一講的正題之前,請你回想自己走過的路,貴輕鬆適意還是重謀取功名?幽居和廟堂,你更鍾情於哪一項?在你走的那條路上,車馬繁華佔多少比例,松風山月又佔多少比例?如果有人請教,採用怎樣的搭配比例才完美,你會如何作答呢?王維也遇到了向他請教成功學的晚輩,他的回答是一首田園詩《酬張少府》。
1. 窮通之理
《酬張少府》是王維晚年的名作。我們先看題目:「酬」的意思是酬答、回復,大約張少府先寫了一首詩給王維,王維才用這首詩來回復他。張少府到底是誰,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了。
唐代官制,縣長稱為縣令,縣令手下有文職和武職兩位副官,文職副官稱為縣丞,武職副官稱為縣尉。這都是官方的稱謂,冷冰冰的。如果文人之間書信往還,通常要用雅稱,把縣令、縣丞、縣尉分別稱為明府、贊府、少府。
張少府,顧名思義,就是一位姓張的縣尉,大約相當於今天的縣公安局長兼稅務局長。縣尉處在官製品級的底端,入職的人通常年紀輕、資歷淺,而晚年的王維早已經閱盡繁華,歷盡坎坷,所以王維對張少府的「酬答」很有前輩給晚輩提點人生要領的味道。我們只要看出這一點,就很容易理解詩裡的涵義: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面對晚輩的請教,王維首先擺明態度;我老了,唯一的愛好就是過清靜日子,除此之外什麼事情都不關心。對這番話的理解可深可淺,如果照字面理解的話,那麼小到個人命運,大到國家興亡,一概不關心。言下之意是對張少府說的:我這樣一個人,指點不了你什麼。我連自己的事都不關心,對你的事就更不關心了。接下來的兩句詩是在解釋自己這種生活態度從何而來:我深知自己毫無能力,對朝廷、對國家沒有任何用處,所以我應該退出政治舞臺回家養生去了,不再給大家添亂。
「空知返舊林「這一句的「舊林」並不是寫實,王維當初並不是山林裡的隱土,被朝廷請出來的,而是精心打點人脈,努力找的官做。
「舊林「是一個文化語碼,來自陶淵明的名句「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歸田園居》五首之一),是說被羈絆的鳥兒懷念當初自由自在生活過的山林,當然這是在以鳥喻人。回家的生活是什麼樣的?是「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我解開了衣帶,讓身體很放鬆地享受松林裡的清風,我還會在明月下悠閒地彈琴。這兩句的「解帶」也是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語碼。從字面上看,解帶「就是解開衣帶,如果換到今天的情境,大約相當於把衣服隨便披在身上。有一個和「解帶」相反的詞,叫作「束帶」,就是把衣帶規規矩矩地系好。
一個人在家裡活動可以解帶,但如果要出席正式場合就必須束帶。陶淵明當初做彭澤令的時候,辦事員通知他說;督郵大人要來視察工作了,您必須「束帶見之」陶淵明因此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吾安能為五鬥米折腰,拳拳事鄉裡小人耶?「說完這句話,他就辭官去過田園生活了。
從文學意象的角度來看,「解帶」和「束帶」代表著截然相反的兩種人生追求。「解帶」的生活是田園的、酒脫的、自由自在的,有魏晉名士風範;「束帶」的生活是官場的、拘謹的、循規蹈矩的,感覺馬上就要低局折腰拜見督郵了。
在講完自己「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的田園生活之後,王維終於給了張塵府一個意味深長的答覆:「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所謂窮通理,簡單講就是成功學。「竅」在古漢語的意思通常不是指沒錢,而是指極限、走投無路。
比如成語「窮兇極惡」,「窮」和「極」是同一個意思,「窮兇極惡「是說極致程度的兇惡。「窮極思變」不是說沒錢了,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必須思考變通的辦法,而是說走投無路了,撞了南牆了,必須另外想辦法。
這個詞是從《周易》來的,原話是「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事物發展到極限就必然會發生轉變,比如天氣熱到極限就會轉涼,冷到極限就會轉熱。表示沒錢的詞一般用「貧」,「貧」的反義詞是「富」,而「窮」的反義詞是「通」或者「達」
一個人怎樣才能突破發展瓶頸,更上一層樓,取得更加長久的發展,這個意思就是主觀能動性意義上的「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也就是張少府問的那個「窮通理」
2. 解帶和束帶的含義
按說王維很有資格給張少府講一講窮通之理。王維少年得志,大約在二十歲左右就考中了科舉,很可能做了狀元。後來他在官場上雖然受過挫折,但大體來說還算順風順水。忽然間安史之亂爆發,「漁陽鼙鼓動地來」,唐玄宗悄悄逃出長安,被蒙在鼓裡的王維沒能及時脫身,落在了叛軍手裡。如果王維能知道唐玄宗當時為了確保逃命行動的機密性,就連宮外的皇妃和皇子皇孫們也一概棄之不顧,大概心情會平和幾分吧?王維雖然很想在叛軍面前保持氣節,但他畢竟不是一名勇士。他已經在自己能夠承受的限度裡做到最好了:他吃了奇怪的藥,弄啞了嗓子,弄壞了身體,表示自己實在做不了新朝廷的官,並非不識抬舉。
叛軍倒也沒有很難為他,只是把他帶到洛陽,軟禁在菩提寺裡。就是在這段日子裡,他寫出了關乎個人窮通的最重要的一首詩《凝碧池》。
作為題目的凝碧池是洛陽的一處皇家名勝。當時安祿山在這裡大擺慶功宴,讓唐玄宗的御用樂隊奏樂助興。一位演奏家突然扔下樂器,向著長安的方向痛哭失聲,當即被叛軍亂刃分屍。
王維聽說了這件事,在詩裡默默寫下: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落葉深宮裡,凝碧池頭奏管弦。
這首詩寫得很平庸,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王維畢竟還是接受了偽職,在叛軍的朝廷裡做官。而更加重要的是,當安史之亂平定之後,唐王朝徹底清算那些接受過偽職的人,天網恢恢,唯獨漏掉了王維。
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王維的弟弟既是朝廷要員,又是平叛功臣,甘願捨棄一切為哥哥贖罪,二是這首《凝碧池》讓皇帝看出了王維的耿耿忠心。
王維只是被象徵性地降了職,品級從原來的正五品上降到正五品下,沒過多久又官復原職,接下來反而升任尚書右丞。這是機要部門裡的重要職位,品級是正四品下。
貌似正四品下距離一品大員還隔著很多級,但是唐朝的官制很特別,一品官是榮譽性的品級,也不常設。
尚書省作為中央三省之一,最高長官尚書令是正二品。但因為唐太宗即位之前做過尚書令,所以尚書令的職位在後來一直空缺,由尚書令的副手一一從二品的尚書僕射實際掌權。這樣就能看出王維的正四品下實在不低了。
這樣的升遷,簡直是一樁奇蹟。之所以王維被稱為王右丞,就是從這個職位來的。從外人的角度來看,如果想了解窮通之理,王維當然是不二之選。
但王維心裡的苦只有自己知道。他雖然躲過一劫,但從此再也沒能逃過自責的折磨。與其厚顏上朝面對同僚,倒還不如退歸田園,在「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的情調裡過一段貌似逍遙的生活。
至於「君問窮通理」,王維的答覆是「漁歌入浦深」字面上的意思是說漁船漸行漸遠,打漁的歌聲漸漸聽不清了。
唱漁歌的人就是王維自己,他既然「萬事不關心」了,當然不會理會張少府的庸俗問題,自顧自地享受田園之樂去了。
窮通之理根本不值得關心,你大可以把成功學的書通通扔掉,像我一樣「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這才是人活著該有的樣子。
往期回顧:
1.【講唐詩-登高主題】杜甫《望嶽》
2.【講唐詩-登高主題】杜甫《登高》
3.【講唐詩-登高主題】王之渙《登鸛雀樓》
4.【講唐詩-登高主題】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5.【講唐詩】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6.【講唐詩】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7.【講唐詩】 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
8.【講唐詩】杜甫《詠懷古蹟》
9.【講唐詩】 戎昱《詠史》
10【講唐詩】杜牧《泊秦淮》
11【講唐詩】杜牧《題烏江亭》
12【講唐詩】 白居易《長恨歌》
13【講唐詩】 楊炯《從軍行》
14【講唐詩】李頎《古從軍行》
15【講唐詩】李白《俠客行》
16【講唐詩】李白《結襪子》
17.[講唐詩]李白《夜泊牛渚懷古》
18【講唐詩】 戴叔倫《除夜宿石頭驛》
19【講唐詩】 李白《關山月》
20【講唐詩】溫庭筠《商山早行》
21【講唐詩】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22.【講唐詩】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