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好詩,描寫辭官歸隱嵩山途中美景,抒發恬靜淡泊的閒適心情

2020-12-23 字裡行間見詩文

歸嵩山作

【作者】王維 【朝代】唐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閒閒。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清澈的流水環繞一片草草木叢生的草澤地,駕著車馬徐徐而去從容悠閒。

流水有意與我同去永不回返,暮鳥有心跟我一起倦飛知還。

荒涼的城池緊挨著古老的渡口,落日的餘暉灑滿經秋的重山。

遠遠地來到嵩山腳下安家落戶,緊閉房門謝絕世俗度過晚年。

作者王維多才多藝,詩文、書畫、音樂無不精通,因此他的詩作富有音律之韻,並有繪畫之美,他是盛唐時期山水田園詩派的傑出代表。

《歸嵩山作》這首詩寫辭官歸隱的情志。歸途所見皆含隱情,雖是以客歸來,不戀官場,但亦有悲憤不平之氣。全詩寫得極有層次。隨著詩人的筆鋒,既可領略歸途景色的變化,也可隱約觸摸到作者思想感情的細微變化:由安詳從容到悽涼悲苦,再到恬靜安然。說的作者對辭官隱歸既有閒靜自得,積極嚮往的一面,也有激憤不平,無可奈何的一面。詩人隨筆寫來,不叫雕飾,可寫的十分生動逼真,含蓄雋永,不見斧鑿痕跡,卻有精巧之妙。

我是一名退休教師。多年來熱愛書法,喜歡古詩文。退休前就從事古詩文以及書法之類的教學工作,課餘之時經常與同行交流商榷,使自己的書法藝術以及對古詩文的理解水平更上一層樓。退休後雖然不從事教學工作了,但時間充足了,我要把本人的書法藝術以及對古詩文的賞析獻給大家。使大家能夠受益頗深,同時在放鬆心情的同時,情感得到寄託。最後我衷心感謝大家對我的關注!

相關焦點

  • 歸隱山林的人帶著怎樣的心情?王維就用一首詩寫出歸隱的心路歷程
    歸隱山林的人是帶著怎樣的心情的呢?唐代大詩人王維就用一首詩,如臨其境地寫出了其中的安然從容、悽清孤寂和淡然灑脫。開元年間,王維從山東濟州被貶,經過一番掙扎,他決定到洛陽附近的嵩山隱居,故此寫下了這首《歸嵩山作》: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閒閒。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開篇扣題,點明了「歸隱」之情景。
  • 王維這首詩寫了秋天隱居的閒適,最後14字充滿了幽居的情趣
    詩人說自己無才並非真的是無才,王維年紀輕輕就名滿天下了。王維為了維持生計經常處於半官半隱的狀態。做官掙點錢後再到田園間享受生活。這裡說做官達不到要求感覺自己不才,又嚮往隱逸生活又回到了故籬居住。頷聯:豈厭尚平婚嫁早,卻嫌陶令去官遲。
  • 兩首描寫郊野的五言詩,風景如畫,卻樸實無華
    王績是初唐才子,曾經在門下省做過文書,後來覺得前途無望,就辭官歸隱。回到家鄉,詩人感到眼前的事物都無比熟悉和親切,藍天白雲、青山綠水,讓他詩情蕩漾,於是譜寫了一首流傳久遠的不朽詩篇。不過王績天生就善於調整自己的情緒,他很快從失意中緩過神來,靜靜地回顧著這些年的經歷,心情終於恢復平穩。中間兩聯描寫生動,展現出秋日田野中的美好畫面。層層的樹林,染上秋日的金黃;起伏的山巒,灑滿落日餘暉。放牧者驅趕著牛群,獵人們騎著馬帶著獵物,各自隨願而歸。如此寧靜遼闊的畫面,終於讓詩人釋懷。
  • 唐代江西最著名的詩人,辭官歸隱後寫下一首詩,讓人讀後豁然開朗
    今天介紹的這位才子,被稱為唐代江西最著名詩人,辭官歸隱後寫下一首詩,讓人讀後豁然開朗。綦毋潛,虔州(今江西贛州)人,「綦毋」是個複姓,據說源於姬姓,別說現在比較罕見,就是在古代也很少。綦毋潛十五歲到長安城遊學,憑藉過人的才華,很快就打開知名度,結識張九齡、孟浩然等人,經常聚在一起飲酒作詩。與很多文人一樣,雖然綦毋潛才高八鬥,但科舉之路並不順利。
  • 心累時,讀讀王維這首詩,牢記最後兩句,釋懷所有的不開心
    想想白居易29歲高中進士,「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孟郊46歲才如願以償,「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還有晚唐的韋莊,高中那年已將近60。而唐朝還有無數學子屢試不第,例如賈島、羅隱等等。王維21歲,便實現了無數讀書人的夢想,可以說是相當幸運。
  • 王維:歷經半生榮辱沉浮,我心自有山川風月
    作者:彎彎王維是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他的詩句總是充滿禪意,空靈飄渺,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的藝術美感。「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他告訴大家,人生境界大抵如此,無路可走時,不要心急,不妨坐下來,閒看花開花落,靜觀雲捲雲舒。王維生活在大唐,歷經半生榮辱沉浮,論做官他沒有張九齡輝煌,論歸隱他又不如孟浩然徹底。
  •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十首唯美詩歌,清新脫俗,讀而忘憂
    唐朝詩人王維,不但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畫家,蘇軾評價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也是高度的評價了王維的詩歌的特點是「詩畫相融」的深遠意境。王維,字摩詰,後人稱其為「詩佛」,是評價他詩歌融入了哲理、禪思在裡面,意境深遠,令人聞而清心,讀而忘憂。
  • 唐詩|王維《竹裡館》
    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來抒發感情。魏晉名士稱吹口哨為嘯。【賞析】    此詩寫隱者的閒適生活以及情趣,描繪了詩人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悠閒生活,遣詞造句簡樸清麗,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表現了清幽寧靜、高雅絕俗的境界。
  • 唐詩112《酬張少府》 (王維)
    王維早年,原也有過政治抱負。然而,張九齡罷相貶官,朝政大權落到奸相李林甫手中,……王維的理想隨之破滅。「自顧無長策」,就是他思想上矛盾、苦悶的反映。他表面上說自己無能,骨子裡隱含著牢騷。儘管在李林甫當政時,王維並未受到迫害,實際上還升了官,但他內心的矛盾和苦悶卻越來越加深了。出路何在?對於這個正直而又軟弱的知識分子來說,自然就只剩下跳出是非圈子、返回舊時的園林歸隱這一途了。
  • 王維寫給張九齡的詩,表達了歸隱之志,有超然物外的隱士態度
    蘇軾評價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字摩詰,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官至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少年時的王維丰神俊朗、多才多藝,工書畫,通音律,如同許多年輕人一樣,少年時的王維也是充滿了豪俠之氣:「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
  • 初中部編版教材必背古詩:王維《竹裡館》
    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來抒發感情。魏晉名士稱吹口哨為嘯。此詩寫隱者的閒適生活以及情趣,描繪了詩人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悠閒生活,遣詞造句簡樸清麗,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表現了清幽寧靜、高雅絕俗的境界。起句寫詩人活動的環境非常幽靜。開頭一個「獨」字便給讀者留下了突出印象,這個「獨」字也貫穿了全篇。「幽篁」指幽深的竹林。
  •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歸隱田園的詩人,崇尚人和自然的和諧統一
    陶淵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歸隱田園詩人,在中國文學史上堪與屈原、李白、杜甫、蘇軾比美的偉大詩人。其出生在公元365年的晉朝,公元427年去世。當時的社會風氣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雖然其祖父和父親曾任過太守等官職,但在他年少之時,其父就去世,致使家道中落,陶淵明從小清貧,但尚有詩書為伴,一生追求淡薄名利,恬靜自然,最終過著躬耕隱居生活。他的一生有詩文名篇很多,向《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五柳先生傳》《飲酒》《歸園田居》等膾炙人口的詩文。
  • 王維隱居山中,這首五律情趣盎然,最後10字不遜於王勃的名句
    盛唐詩人王維喜歡抒寫山水田園詩篇,他的思想有積極上進的一面,所以其山水田園詩注重描寫景物之美,在淡泊自然中寓有活力。但詩人又感覺仕途受阻、才不經用,也在詩行中流露出厭倦紅塵、淡泊名利的思想。下面介紹的是王維隱居山中,這首五律情趣盎然,最後10字不遜於王勃的名句。
  • 汪元亨—歸隱
    ③行藏:指入仕和歸隱。④壺觴:盛酒的器具。⑤松花釀:這裡指松花酒。⑥鬥南:北鬥星以南,猶言中國或海內。⑦青銅鑑:全句以鏡比喻湖水。 [鑑賞]汪元亨的元曲《歸隱》共有二十首,這裡選第二和第二十首。這兩首都描寫了爾虞我詐、趨炎附勢、黑暗骯髒的官場,表明甘願隱邊山外、清泊名利的感情。
  • 詩詞大會:李白的夢想和王維的歸隱
    而歸隱一般是針對自己,過簡單的日子,遠離廟堂,居於江湖山水。在舊時大多是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文人表達自己志趣的一種方式,有的因為朝堂腐敗,有的不願為五鬥米折腰,有的因為理想實現不了,當然也有純粹享受大自然的。比較著名的隱者,如漢光武帝的同窗好友嚴光,功成名就後選擇了歸隱富春江。謝安在早年和王羲之日夜遊玩,直到國家危難之際才東山再起。陶淵明和王維則是膩煩了官場,選擇歸隱山林。
  • 王維《 酬張少府》--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⑸吹解帶:吹著詩人寬解衣帶時的閒散心情。⑹窮:不能當官。通:能當官。理:道理。⑺漁歌:隱士的歌。浦深:河岸的深處。鑑賞:  這是一首贈友詩。全詩寫情多於寫景。三、四句隱含不滿朝政之牢騷。儘管在李林甫當政時,王維並未受到迫害,實際上還升了官,但他內心的矛盾和苦悶卻越來越加深了。對於這個正直而又軟弱、再加上長期接受佛教影響的封建知識分子來說,出路就只剩下跳出是非圈子、返回舊時的園林歸隱這一途了。「空知返舊林」意謂:理想落空,歸隱何益?然而又不得不如此。在他那恬淡好靜的外表下,內心深處的隱痛和感慨,還是依稀可辨的。
  • 蘇軾學生引用王維詩句,但表達的意思相差很遠,境界更是雲泥之別
    只可惜他的詩詞內容,卻有太多的渴望歸隱的消極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的文學史上的評價。今天我們說談到的這首詩詞就是他的經典之作,其中可以看得到王維的經典唐詩名句。但是擋不住詩人無奈落魄的生活。謫宦江城無屋買,殘僧野寺相依。松間藥臼竹間衣。水窮行到處,雲起坐看時。一個幽禽緣底事,苦來醉耳邊啼?月斜西院愈聲悲。青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
  • 品讀唐詩:除山水詩外,王維的這首愛情佳作更有名!
    王維也喜好音樂,兩人詩樂相和,互引為知己。這首詩是經過李龜年的傳唱才流傳下來的,並不能確定王維寫詩的對象就是李龜年,讀起來倒更像一首愛情詩。如果是愛情詩,那就是王維所寫極少愛情詩中難得的一篇。王維妻子早亡,之後再沒有續娶,他修道信佛,詩歌之中更多的是山水禪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