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音師》看不見的旋律 說不明的人性

2020-08-27 虛度燦爛時光


01


2010年,一部主打懸疑的微電影《調音師》曾經在網絡上走紅。


一名鋼琴家裝作盲人,只因這會讓別人認為他聽覺方面更加敏銳,並由此得到更多的同情。


沒想到,某天他來到一位客戶家中,卻目睹了一樁兇殺案。


本想利用盲人身份矇混過關的他,最終弄巧成拙。


印度電影《調音師》的創意,就來自這部短片。


不過,本片不僅擴充了原作的內容,更在立意和內涵方面高出一籌。



主角仍然是一位裝作盲人的鋼琴家,矛盾衝突點仍然是一場偶然目睹的謀殺案。


主角叫做阿卡什,阿卡什原本的工作是收學生教琴,有時也會去一些僱主家去演奏鋼琴。


阿卡什的工作為他帶來了不少的薪水也為他積累了很高的人氣,但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鋼琴比賽,阿卡什把所有其它的工作都推掉了。


事實上,阿卡什並不是真正的雙目失明,他只是為了體驗盲人的生活,這樣他可以獲得更多的專注,以來尋找演奏的靈感。


某天,他來到一戶人家工作,殊不知這裡剛剛發生一起兇案,從阿卡什目睹一場殺人案起。


這個人物的生活就被徹底改變,他開始經歷一系列的逃亡和報復,人物的心理也隨之悄然發生變化。

從目睹殺人現場到決定報警,我覺得阿卡什是勇敢的,他不僅戰勝了自己內心的軟弱,還遵從了良知的召喚,去履行自己作為唯一目擊證人的責任。


這很符合觀眾對這個人物的期許,良知戰勝了內心的軟弱,阿卡什代表正義力量,勇敢地向社會揭露邪惡的醜惡面目。


如果說微電影版本嘲笑了主人公的自作聰明,那麼大電影版則聚焦於人性和社會的黑暗面。


電影中反覆詠唱的兩句歌詞,點名了本片的潛在主題:「什麼是生命,這取決於心臟,為什麼心臟更像一個黑洞」。


言下之意很明顯,「唯利是圖」在當今印度社會,早已不具貶義。


相比原作主人公,本片主角阿卡仕顯然在演技方面更勝一籌。


能夠數次死裡逃生,阿卡仕靠的不是什麼善良的心靈,而是其熟諳的厚黑學。



02


按照國人的觀影套路,影片中的主角一定是自帶「天使」光環的正面角色,即使一開始是黑化的,到最後編劇也一定會把主角人性洗白。


可惜,這次我們都沒有猜中正能量結局。


縱觀全片,導演甚至沒有設置一個正面人物,每個人都被欲望深深誘引和絆男主煞費苦心編造悲慘身世,假扮成盲人鋼琴師。


騙取社會保障和他人同情,眼看著馬上就要事業愛情雙豐收,卻無意中捲入一起兇殺案。


作為唯一的目擊證人,男主就此開始了徹徹底底的黑化之路。


欲求不滿的美豔主婦西米一直懷有燦爛的明星夢,可還是為了富足無憂的生活「下嫁」年長,多金的過氣影星。


香車豪宅、溺寵的丈夫並不能滿足她膨脹的虛榮與欲望,警察局局長有穩定的家庭和較高的社會地位。


然滿嘴謊言、貪贓枉法、濫用職權、草菅人命,簡直就是印度版祁同偉。


因姦情被撞破殺了情婦的丈夫、為了堵住知情人的嘴不斷的殺人滅口。


人性無底線的醜陋層面如春筍一層層剝開,不到最後一刻所有的腦補結局都出乎意料之外。


影片結尾,歐洲某地的一個美麗夜晚,飯店老闆的女兒——男主曾經的愛慕者無意中看到了男主依舊以盲人身份的演出。


故人相遇,男主講述了他假戲真做、意外致盲的悲慘遭遇,一切似乎嚴絲合縫,合情合理。



片尾,男主走在夜晚的街道上,舉起兔頭導盲拐杖,精準一擊,地上的易拉罐應聲划過一個漂亮的弧線,開放式的結局,令人瞬間又跌入無限遐想。


開篇,原野裡被獵人追殺的獨眼兔子和影片最後男主的兔頭導盲棒遙相呼印證了男主的人渣人設。


片中所有的壞人似乎都得到了惡報,唯男主卻招搖到了歐洲重操舊業。


然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一個躲避陽光的人會有真正的幸福嗎?


本片中所有人都有著自己的問題,警察局長出軌、局長夫人家暴、被推下樓的鄰居偷窺成癖。


小販為了20萬元決定賣掉阿卡什的肝臟、醫生為了利益不顧病人的死活,


而正在觀看這篇文章的你,又有什麼不能說的秘密呢?


人性太過於脆弱,經不起考驗,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匹野獸,牢籠的鑰匙千萬不要遺失。

精彩電影

不能錯過

相關焦點

  • 調音師/看不見的旋律最後結局真相:人性遠比想像複雜
    4月3日,印度燒腦懸疑神作《調音師》(又譯:看不見的旋律),即將在全國各大院線上映,受到了無數懸疑推理迷的熱切期待。據悉,該影片改編自2010年法國經典懸疑同名短片,除了在懸疑和驚悚氣氛延續原作外,還對原作的基礎上進行了大開腦洞地擴充。尤其是在影片結尾部分,觀眾們對故事的結局到底是不是真實的百思不得其解。那到底影片《調音師》阿卡什敘述的結局是不是真實的結局呢?
  • 調音師/看不見的旋律結局分析 男主阿卡什說謊了嗎
    2010年,一部法國微電影《調音師》在全球熱播,雖然僅有短短的十四分鐘,但是其中暗含的人性貪婪、虛偽和驚悚氛圍的塑造,讓這部微電影成功。2018年,印度導演斯裡蘭姆·拉格萬根據該微電影改編的長篇電影《調音師/看不見的旋律》,在印度首映,成為最賣座的推理懸疑電影。
  • 《調音師》:命運的旋律詭譎又苦澀
    相比之下,另一個中文譯名「看不見的旋律」似乎更切題:以為人生有精確規劃,命運卻被「看不見的旋律」所影響,最後走向不可知的未來。影片中,從道德水準來看,能夠滿足於現狀的中產階級大抵是平和、善良的,只是容易自以為是,看不清人性的真相。上流社會,則是一派物慾橫流的景象,人們往往精神空虛、生活無聊。底層民眾因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會輕易放棄道德底線。至於那些心存貪念的群體,則會在欲望的湧動中走向人性的迷失。
  • 放映總結丨《看不見的旋律》:看見的和看不見的
    本次放映的是由三位同學共同推薦的、根據短片《調音師》改編而成的電影《看不見的旋律》。這是一部印度黑色喜劇,被人們稱為印度神片。放映開始前,2018級廣播電視專業碩士研究生師儀簡單做了一段開場推薦語,他認為這部電影在人性的挖掘展示方面十分成功,希望中國也有類似的作品出現。
  • 《調音師》:看不見的眼睛,看得見的黑暗,關於人性的極致反思
    【看得見的眼睛 看不見的人性】電影是利用懸疑來深刻的反映人性,刻畫人性的。這裡要重點提到的是,影片中,對主人公人性的刻畫,最出彩的集中在電影中最後一個鏡頭,值得我們認真研究。那麼《調音師》的人性之 &34;表現在什麼地方呢?不難看出是表現在人物本體自身,調音師阿卡拉、老演員普拉默及其妻西米、情夫曼諾拉、醫生司旺米及卡西卡母子二人,各自的人物心理動機和行動構成了人性之惡的本源。
  • 調音師/看不見的旋律劇情反轉55次解讀 考腦力直到落幕
    近日,年度必看懸疑神作印度版《調音師》(又譯:看不見的旋律),終於國內定檔,將於4月3日全國各大院線上映。這部改編自2010年法國經典同名懸疑短片的《調音師》,是2018年IMDB最高分印度電影,豆瓣以8.8的評分開分,最近又升至9.2分,讓眾多影迷粉絲對這部影片期待不已。那到底這部影片講的是什麼呢?為什麼如此廣受好評呢?下面就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 《調琴師/看不見的旋律》:十分鐘一反轉的逆天神作
    《調琴師/看不見的旋律 》:十分鐘一反轉的逆天神作印度又開掛 請收下我的膝蓋!十分鐘一反轉的逆天神作《調琴師》元旦假期,電影隊長滿懷期待的看完了印度電影《調琴師/看不見的旋律 》,本以為拍不出什麼花樣,結果遠超預期,拍案叫絕,簡直不能再好看,是一部極好的懸疑犯罪電影傑作,看完後無窮無盡的回味~2010年,一部名叫《調音師》的法國短片橫空出世。
  • 《看不見的旋律》:不到最後一刻你永遠都想不到結局
    爛番茄新鮮度高達100%,IMDB8.9分,豆瓣更是從上映初的8.3分上漲到現在的8.6分,要知道,《看不見的客人》和《消失的愛人》這個級別的電影也才區區8.7分,可見一般。蛋似,小編親身看完之後要很負責任且客觀地說,《看不見的旋律》無法拿到8.6這樣的高分成績,8.1差不多,不是說它不好,而是珠玉在前,我們有了參考坐標之後就不能亂評分。
  • 看不見的旋律:高分腦洞印度新片,原來每個藝術家背後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
    上映後,口碑極佳,在IMDb上拿下了8.9的高分,實在超彪悍,而且評分人數超過2.1萬人,此評分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和《調音師》一樣,《看不見的旋律》的男主依然是一位成天假裝自己是盲人的鋼琴家。只不過目的不太一樣,《調音師》的男主裝瞎是為了在工作上騙取更多同情;而《看不見的旋律》的男主裝瞎美其名曰是為了「更好地聆聽藝術」。
  • 《看不見的旋律》背後的真實故事,鋼琴師才是幕後元兇
    《看不見的旋律》的另一種解讀,鋼琴師才是幕後真兇
  • 《調音師/看不見的旋律》男主最後瞎了嗎 男主眼睛怎麼好的
    在影片《調音師/看不見的旋律》結局中,男主阿卡什對蘇菲解釋稱,雖然自己經歷了一切的不幸,西米的追殺、器官險些被黑市交易等等,但是他依然懷著一顆善良的心,希望法律來審判這些罪大惡極的人。甚至直到最後一刻,他也沒有同意莫裡醫生的條件,移植西米的眼角膜讓自己恢復光明,將西米的器官賣給一位富豪,獲得一筆可觀的分成。
  • | 年末最佳懸疑《看不見的旋律》
    提起印度電影,就是他們話不多說先跳一段的傳統。這部《看不見的旋律》(又名《調琴師》),還沒在國內上映。則憑藉紮實的劇本,精彩的故事,大量的反轉,出色的人物塑造,懸疑以及黑色幽默在豆瓣上贏得了不錯的評價,目前評分8.5。
  • 印度翻拍《看不見的客人》又犯了《調音師》和《印度暴徒》的錯誤
    印度人一直都挺喜歡翻拍國外的高口碑電影,尤其是去年翻拍自法國同名短片的《調音師》實現票房、口碑雙盈利,並在FilmFare大獎上拿下最佳影片後,更是讓印度人嘗到甜頭,越發的熱衷翻拍外國電影了。這不,今年印度又翻拍了西班牙2016年出品的經典犯罪懸疑片《看不見的客人》,片名《復仇》。
  • 峰迴路轉的故事情節,揭示黑暗的人性《調音師》
    《調音師》是由奧利維耶·特雷內執導,格雷戈瓦·勒普蘭斯-林蓋、格萊高利·嘉德波瓦主演的劇情片,於2010年2月21日在法國上映。該片講述了假裝盲人的鋼琴調音師阿德裡安目擊了一樁謀殺案後發生的故事,也是2018年度IMDb評分最高的印度同名影片的故事靈感來源。
  • 《調音師》真是4月份最好看的電影嗎?
    據影迷統計,這部印度版《調音師》全片共計有50處的反轉,每一次你認為劇情不符合你的邏輯要露出破綻了,結果只是導演玩的一個誘敵深入的花招,不到最後一刻,你都不會猜到劇情會進展到什麼地步。都說陽光底下沒啥新鮮事兒了,但是導演就是生生玩出了花樣兒。原作的劇情在印度版中不過是進展到四分之一處的劇情!而後的故事才真正是腦洞大開!
  • 命運定調者《調音師》:看破人性,反轉與謊言最多的懸疑電影
    《調音師》於2018年10月5日在印度上映,2019年4月3日在中國大陸上映。故事靈感來自於同名法國短片,講述了一個假扮盲人的鋼琴調音師阿卡什在意外成為一起兇殺案的「目擊證人」後,所遭遇的種種出其不意的經歷的故事。
  • 懸疑微電影《調音師》:「看得見」的人性
    「這個社會不是偷窺狂就是暴露狂」,壓抑的人性只有通過不正當的方式才能發洩出來。住在山洞裡的人們因為懼怕洞外熾烈的陽光不肯走出去,站在洞外的人們無休止地竊取樹上的果實。開端部分講述了調音師因緊張導致比賽失利而一蹶不振,直到他假扮盲人調音師並從中獲得快感開始,他看到了許多人的小秘密。在老闆的質疑中,講述了他的所見所聞。調音師向他的老闆講述自己工作時所看到的「暴露狂」,許多的顧客在盲人面前肆無忌憚的暴露自己,家庭婦女敷著面膜穿著睡衣看調音師工作、穿著西裝打著領帶的男子在盲人面前無所顧忌地穿褲子、漂亮的姑娘在盲人面前脫掉衣服跳舞。
  • 豆瓣8.7的高分懸疑《調音師》,內核竟然是喜劇片,印度太會玩了
    懸疑片裡,「看不見」系列都很好看,比如封神的《看不見的客人》還有《調音師》(又名<看不見的旋律>),但是這部電影跟普通懸疑片很不一樣,如果願意,它完全可以成為喜劇片。換一個打開方式,懸疑加上人性就等於喜劇。
  • 圖解│印度懸疑神作《看不見的旋律》,峰迴路轉的情節,揭示了黑暗的人性
    (公眾號回復「調音師」或「看不見的旋律」即可獲取資源)沒錯,該片改編自2010年的法國短片《調音師》,要說它是這幾年最火的短片,一點也不為過,曾榮獲2011年盧紋(Leuven)國際電影節的最佳短片獎和2012年法國愷撒獎的最佳短片獎。直到現在,它在豆瓣上還有超過13萬人為其打下了9.2的高分,成功被納入「經典」系列。
  • 黑色幽默《調音師》,人性之醜惡體現的淋漓盡致
    終於有時間看《調音師》這部電影了,這是一部改編自法國同名短片的電影,假裝盲人的鋼琴師目睹兩起兇殺案,被報復成為真正的盲人,之後又經歷器官買賣、綁架、復仇等系列荒誕故事。男主彈琴是真的很帥了,故事節奏也很緊湊,出於荒誕劇的內核,後半段故事跳遠感有點出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