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翻拍《看不見的客人》又犯了《調音師》和《印度暴徒》的錯誤

2021-01-08 緋色神仙

印度人一直都挺喜歡翻拍國外的高口碑電影,尤其是去年翻拍自法國同名短片的《調音師》實現票房、口碑雙盈利,並在FilmFare大獎上拿下最佳影片後,更是讓印度人嘗到甜頭,越發的熱衷翻拍外國電影了。

這不,今年印度又翻拍了西班牙2016年出品的經典犯罪懸疑片《看不見的客人》,片名《復仇》。

故事的主角Naina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已經擁有幸福家庭的她和一個有夫之婦保持著婚外情。某次幽會結束後,兩人驅車回家,途經一處人煙稀少的林蔭道,由於車速過快外加兩人當時在爭執,導致車子撞上了迎面駛來的另一輛車,車主頭部受到重創而身亡。

原本是一樁普通的交通事故,卻因不想讓婚外情曝光而變得複雜起來,隨後發生了一系列事件,直至Naina因涉嫌殺死自己的情夫被警方逮捕。

名律師Jimmy被聘為Naina的辯護律師,為了弄清楚案情,Jimmy希望Naina能坦誠事實,但是她一直有所隱瞞,於是案情就在Naina的謊言和Jimmy的質疑中,一次次重建後再推倒,最後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

但凡跨國翻拍,首要的就是做好本土化,要讓一個異國的故事看起來像是本國發生的事件,這並不容易,因為會涉及到幾乎所有細節的調整。

《調音師》這一點做得比較好,整個故事都被鑲嵌進了印度元素,看來滿滿的咖喱味。

但是,《復仇》就做的非常差,除了律師和被告的性別進行了互換,幾乎沒有做什麼改動,連案件發生地也沒能挪到印度,而僅僅是從西班牙改成了英國,由於並不涉及當地傳統特色文化,如此改動就好似沒改,反正看上去就是一個發生在西方國家的故事。

主要人物則被設置成了定居英國的印度裔,雖然說英國確實有不少印度移民,這麼說也不是不行,但如此改編真的太偷懶了,導致《復仇》看上去非常古怪,發生地在英國,但涉事人幾乎全是印度的,這得多大的巧合才能造就如此境況?

除了幾張印度面孔,全片唯一的一點印度味兒,就是被Jimmy不斷引用到的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

與其說是翻拍,不如說是複製了一遍。

但尷尬的是,即便是複製,也沒能得其精髓。

看過原版的朋友一定會知道,這個故事的精彩之處在於案情很簡單,但反轉卻非常多,這其中並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奇巧淫技,而僅僅是利用了人性的莫測。具體反映在故事裡,就是狡黠的被告與機智的律師間的較量,前者總想隱瞞事實,後者卻非要挖出真相,隨著後者不斷地逼近真相,前者不得不相應地改變供詞,於是差不多的案情稍作改動,就會發生奇妙的質變而大改觀,而每一次案情翻轉,也伴隨著被告情緒的微妙變化。

但在《復仇》裡,被告與律師只是按部就班地交替敘述案情,導致每一次翻轉就像是機械式地給你看了一張白紙後,再換一張黑紙,無論是案情的奇妙質變亦或是被告情緒的微妙變化都不見了。

其實,《調音師》的後半段也是如此,因為劇情過於專注去反轉,而忽略了故事的本質,最後變成為了反轉而反轉,失去了味道。

當然,出現這種情況還在於人設。

Naina人設不夠強勁,面對律師的追擊尋問,反抗度很差,完全不像一個狡黠的罪犯。

而飾演律師的阿米特·巴強則英雄主義光環太大,從故事開始到結束,他對Naina都呈現壓倒式的優勢,以至於雙方的對峙根本就沒形成,精彩度直線下降。

記得,去年底上映的《印度暴徒》就有這個問題。老巴強飾演的反抗領袖,照理就該在中途死去,由阿米爾·汗飾演的弗蘭基接班他的事業,順利地完成一個非常古典式的英雄交接,結果因為老巴強影壇地位太強悍,不捨得讓他演一半就「死」,強行在結尾高潮部分讓他復活,看得人莫名其妙。

儘管,老巴強的演技是沒話說,但一個好電影應該是以故事為中心。

這樣處理的結果就是《復仇》失去了《看不見的客人》對人性莫測的展示,變成了一個純粹的英雄主義復仇片,整體逼格下降了許多。

個人認為,這是一次不太成功的翻拍。

相關焦點

  • 反轉不斷的印度電影《調音師》:有錢又有閒的人就去電影院看看
    什麼叫做電影的情節反轉,這部印度電影《調音師》做到了頂級。不僅如此,類型片該有的元素,這部電影都有了,情殺、滅口、綁架、販賣器官,而且充斥著很多黑色幽默,還有好萊塢電影中的元素來客串,觀影體驗不是一般的愉快。
  • 電影《調音師》專業預測過3億,印度電影回暖了?
    聖誕節期間,這位有著自己粉絲團的印度演員,參加了多個活動,與知名人士對談,宣傳自己即將上映的新作品《印度暴徒》。 但是,引入中國的印度電影,大多在上映前會格外強調「印度」二字所帶來的新鮮感和異國情調。 比如《巴霍巴利王2:終結》,主打的是印度史詩傳奇、印度影史最高成本以及另一種印度電影。
  • 印度街頭無監控?《調音師》這些細節你看懂了嗎
    1905電影網訊作為目前四月院線電影的最高分,來自印度的懸疑神作《調音師》憑藉讓人意想不到的劇情走向、無法猜透的神秘結局以及全員惡人的超級腦洞,驚豔了中國觀眾,不僅一度霸佔知乎討論榜榜首,「結局」、「解析」和「全員惡人」等關鍵詞更是多次登上微博熱搜,可見影片後勁之大。
  • 《調音師》《一個母親的復仇》……贏在第二起跑線上的印度電影你看了嗎
    最近這十年來,印度電影在國際市場上的崛起令人矚目。繼《起跑線》《摔跤吧!爸爸》等一批佳作之後,今年國內又相繼引進了《調音師》和《一個母親的復仇》,且都獲得了不俗的口碑。其中《調音師》的檔期綿延了一個多月,可見其票房號召力。印度電影的崛起,離不開面向國際市場的努力開拓,敘事技巧的不斷成熟,以及現實主義題材的直擊人心的魅力。
  • 印度高分影片《調音師》
    最近,一部來自友鄰印度的懸疑神作《調音師》不斷刷爆朋友圈。近日,這部備受期待的《調音師》4月3日將登錄全國各大院線。
  • 繼「摔爸」後又一部印度神作,《看不見的旋律》8.8評分都低了
    這部電影 《看不見的旋律》,這個別稱可不是隨隨便便都能叫的,前有西班牙最佳懸疑片《看不見的客人》,現有印度的《看不見的旋律這部片子又一次刷新了我對印度電影的認識
  • 提前看片丨2018年度最高分印度電影《調音師》來了!
    ,故事拋棄了主角「偉光正」的印度傳統,在黑色幽默的氛圍中一路反轉一路開掛。毒舌、影探、桃桃等眾多影視大號紛紛自發加入「安利」隊伍稱「印度又雙叒叕出神片」。「五分鐘一個高潮」、「憋尿看完」等評價,加上爛番茄100%的逆天好評加持,《調音師》毫無疑問是今年最值得期待的引進影片之一。
  • 《調音師》印度腦迴路神轉的電影,劇情反轉的太快了!
    《調音師》一個追逐音樂的男孩,被愛情喚醒之後,由專注到短暫的幸福,再到無意間捲入一場謀殺案。盲可以給予暫時的安全,但罪犯卻會因為一絲擔憂就起殺心。兩次躲過被殺,卻終於失去視覺,幾番掙扎之後,終於能夠坦然面對一切——包括失去的愛情。從影片中,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善良以及它所帶來的滿足。
  • 豆瓣8.7的高分懸疑《調音師》,內核竟然是喜劇片,印度太會玩了
    懸疑片裡,「看不見」系列都很好看,比如封神的《看不見的客人》還有《調音師》(又名<看不見的旋律>),但是這部電影跟普通懸疑片很不一樣,如果願意,它完全可以成為喜劇片。換一個打開方式,懸疑加上人性就等於喜劇。
  • 這幾部印度高分電影,你看過麼?不看後悔!
    大家對印度電影的固版印象:唱歌跳舞組成的電影。但最近幾年,印度電影刷新了我們的認知,隨著《摔跤吧爸爸》《調音師》《廁所英雄》等等熱門電影的播出,不少網友紛紛表示:太好看了,是我錯怪印度電影了!所以,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推薦幾部備受好評的印度電影,沒有看過印度電影的朋友們快跟著小編嘗試一下!!!!!!!!!《調音師》。在沒看《調音師》之前,我認為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是制ZF轉最多的一部懸疑劇,看了《調音師》才知道,這部劇帶來的反轉不少於前者,而且驚險刺激尤為過之。
  • 印度暴徒
    印度暴徒中文名稱:印度暴徒外文名稱:Thugs Of Hindostan出品時間
  • 印度翻拍《阿甘正傳》,阿米爾汗挑戰經典角色!
    這次重啟《阿甘正傳》的不是美國好萊塢,而是由印度寶萊塢(Bollywood)翻拍。曾主演《摔跤吧!爸爸》、《三傻大鬧寶萊塢》、《印度巨星》的印度知名男星阿米爾罕 (Aami rKhan) 將挑戰詮釋男主角阿甘。
  • 沒了歌舞和阿米爾·汗,印度批片註定「涼涼」?
    去年4月《調音師》大熱,眾望之下的印度電影,開始尋找自己不囿於一個人、一種類型的獨立存在價值。這是一部印度攝製的、並沒有歌舞片元素存在的懸疑電影,用「羅生門」的方式講述了一系列天作巧合下發生的一起「雙重謀殺案」。有觀眾評價,一個案件多種描述,與《看不見的客人》類似,但斷案不夠嚴肅,反轉關鍵證據如同兒戲,劇情撲朔迷離,且結尾沒有太多意外感。
  • 懸疑劇《調音師》,翻拍成功的案例,印度電影的大腦洞作品
    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一部特別好看的懸疑劇,印度的《調音師》。看了預告和介紹之後,對這部電影更加期待了,上映之後立刻就買票觀看,果然沒有失望,大愛大愛了。《調音師》改編自法國一個法國的小短片,雖然只有幾分鐘,但是情節非常吸引人,也許這正是改編它的原因。
  • 《調音師》之後,又一部印度電影《一個母親的復仇》強勢登陸內地
    印度電影正在「攻陷」中國內地,不管承不承認。《調音師》已經在內地上映了35天,斬獲了3.22億人民幣的票房,但如今仍有1.6%的排片率和4.0%的上座率,這不得不讓人佩服。看看不管是上映僅有8天的法國加拿大合拍片《天上再見》,還是國產片裡上映12天的《撞死了一隻羊》,哪怕僅僅是上映首日的《午夜怪談》,排片率也都低至0.5%左右。
  • 如同兒戲:《印度暴徒》的尷尬
    《印度暴徒》是由阿米爾·汗主演的一部動作冒險電影。阿米爾被奉為印度「國寶級」人物,是寶萊塢的「全能型」演員,刻畫了許多性格、類型迥異的許多角色,展現出其精湛的演技,成為電影票房和成功的保證,在國際影壇享有崇高的聲譽。
  • 《印度暴徒》阿米爾·汗首次顛覆形象,創印度影史
    米叔曾經在《三傻大鬧好萊塢》、《我的個神啊》和《神秘巨星》中,都有過令人難忘的喜劇表演,而在最新作《印度暴徒》中,阿米爾·汗挑戰從未嘗試過的角色,為觀眾奉獻了大量爆笑時刻,讓人大開眼界。高速攝影下,中槍後的弗蘭基心有不甘的眼神和嘴角狡黠一笑,被阿米爾·汗演繹的淋漓盡致,讓看慣了米叔正直形象的觀眾倍感新鮮。而弗蘭基與暴徒們隨後將會展開怎樣的故事,讓更令大家倍感好奇。
  • 《調音師》再好,也別說——印度電影全面碾壓國產片了!
    ,數不勝數的反轉,再加上大量的暗示和隱喻,《調音師》不可謂不是一部堪稱完美的改編。「尬舞片」在討論印度電影中的尬舞之前,我們看一看近年來比較優秀的印度電影的時長——對於很多印度平民來說,在電影院看電影是一種難得的消遣,既然好不容易看一次電影,那為什麼不看最長的打發時間?懸疑片《誤殺瞞天記》中有一個梗,來形容印度人民的消遣非常合適:2號去聽經,然後住旅店,3號去餐廳,然後看電影。
  • 印度《調音師》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印度電影《調音師》應該說得上是印度電影史上的反轉王,影片的最後,相信每個人都在猜測影片真實的結局是什麼,隨著劇情的反轉再反轉,我們甚至看不出是哪一刻,男主重新獲得光明,最終順利來到倫敦,繼續過著裝瞎的生活。電影最後一幕,裝瞎男主擊飛了易拉罐,也擊飛了我們對善的最後一絲遐想。
  • 調音師/看不見的旋律結局分析 男主阿卡什說謊了嗎
    2010年,一部法國微電影《調音師》在全球熱播,雖然僅有短短的十四分鐘,但是其中暗含的人性貪婪、虛偽和驚悚氛圍的塑造,讓這部微電影成功。2018年,印度導演斯裡蘭姆·拉格萬根據該微電影改編的長篇電影《調音師/看不見的旋律》,在印度首映,成為最賣座的推理懸疑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