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音師/看不見的旋律最後結局真相:人性遠比想像複雜

2021-01-07 閩南網

  4月3日,印度燒腦懸疑神作《調音師》(又譯:看不見的旋律),即將在全國各大院線上映,受到了無數懸疑推理迷的熱切期待。據悉,該影片改編自2010年法國經典懸疑同名短片,除了在懸疑和驚悚氣氛延續原作外,還對原作的基礎上進行了大開腦洞地擴充。尤其是在影片結尾部分,觀眾們對故事的結局到底是不是真實的百思不得其解。那到底影片《調音師》阿卡什敘述的結局是不是真實的結局呢?影片的真實結局是什麼呢?

《調音師/看不見的旋律》結局

  影片《調音師》的結局,是阿卡什敘述的結局。2年後,在歐洲偶遇蘇菲的阿卡什,向蘇菲解釋了當年發生的一切,以及結果。

  阿卡什表示,當他和西米被莫裡醫生帶出囚禁室後,因為西米的血型特殊,而且和一位富豪的女兒血型等匹配,於是莫裡醫生決定將西米的肝臟和腎臟以100萬美元出售給這位富豪,並將西米的眼角膜移植給他。不過他最後拒絕了莫裡醫生,請求莫裡將西米交給警察。但是莫裡醫生沒有答應,一意孤行,決定麻醉西米。

  當莫裡醫生準備麻醉西米的時候,西米藉機反殺了醫生,甚至還決定開車將阿卡什撞死。不過這時,幸好一位農場主正在追捕一隻偷吃青菜的兔子,當兔子逃竄撞上了西米的擋風玻璃,西米躲閃不及翻車,車體爆炸,西米死亡。不久後,阿卡什在朋友的幫助下,如願以償來到歐洲。

  對於阿卡什敘述的結局,很多觀眾都選擇不相信,因為西米死後,阿卡什沒有眼角膜,就不能恢復視力。但是阿卡什在和蘇菲分別後,用拐杖打飛地上易拉罐出氣的動作,不是盲人可以做到的。因此不少觀眾好奇故事的真實結局是什麼。那到底《調音師》的真實結局是什麼呢?

《調音師/看不見的旋律》真實結局

  顯然,從阿卡什的敘述和最後他的表現可以看出,阿卡什肯定是說謊了,他所說的並非完全是真實的。故事的真實結局,很可能是阿卡什和莫裡醫生達成一致,將西米腎臟、肝臟賣給了富豪,自己獲得了西米的眼角膜的移植。同時,他利用富豪給與的100萬美金分成,來到歐洲,重新開始了生活。

  因為他的眼睛最後是可以看見的,而他所說的朋友幫助來到歐洲也是虛構。因為他沒有朋友,在被莫裡醫生等人綁架的時候就曾說過沒有朋友,在經過這一系列的事情後,他更不可能相信任何一個人。所以從這兩點來看,真實的結局應該就是上面所說的。人性,有時候遠比你想像的複雜太多。

阿卡什為什麼說謊?

  全片中,蘇菲可以說是唯一一個善良的人,而其他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盤算和人性的弱點。而重要的是,蘇菲是阿卡什唯一喜歡過的人,所以阿卡什為了維護自己在愛人中的形象,或者說是維護內心深處僅存的純潔和善良,他必須說謊。

原標題:調音師/看不見的旋律真實結局 人性遠比想像複雜

責任編輯:李曉靈

相關焦點

  • 調音師/看不見的旋律結局分析 男主阿卡什說謊了嗎
    2010年,一部法國微電影《調音師》在全球熱播,雖然僅有短短的十四分鐘,但是其中暗含的人性貪婪、虛偽和驚悚氛圍的塑造,讓這部微電影成功。2018年,印度導演斯裡蘭姆·拉格萬根據該微電影改編的長篇電影《調音師/看不見的旋律》,在印度首映,成為最賣座的推理懸疑電影。
  • 《調音師》:看不見的眼睛,看得見的黑暗,關於人性的極致反思
    【看得見的眼睛 看不見的人性】電影是利用懸疑來深刻的反映人性,刻畫人性的。這裡要重點提到的是,影片中,對主人公人性的刻畫,最出彩的集中在電影中最後一個鏡頭,值得我們認真研究。這是最明顯可以想到的一種結局,阿卡什要說謊的原因很複雜,原因之一是想和前女友再度雲雨,更多則是阿卡什心中認為自己是個好人,心中殘存一絲良知,為自己的罪行感到不安因此出於未泯滅的人性而編造了這個自欺欺人的故事。
  • 《看不見的旋律》:不到最後一刻你永遠都想不到結局
    《看不見的旋律》也叫《調音師》,小編猜這個《看不見的旋律》這個譯名一定是因為受到了《看不見的客人》這個譯法的影響,造成視覺幹擾。事實上該片來源於法國同名短片《調音師》,2010年短片《調音師》放出(14分鐘),該片獲得了2011年盧紋國際電影節最佳短片獎、2012年法國愷撒獎最佳短片獎等獎項,巧妙的設計和吸引人的節奏讓該片獲得了9.2這樣的高分。
  • 《調琴師/看不見的旋律》:十分鐘一反轉的逆天神作
    《調琴師/看不見的旋律 》:十分鐘一反轉的逆天神作印度又開掛 請收下我的膝蓋!十分鐘一反轉的逆天神作《調琴師》元旦假期,電影隊長滿懷期待的看完了印度電影《調琴師/看不見的旋律 》,本以為拍不出什麼花樣,結果遠超預期,拍案叫絕,簡直不能再好看,是一部極好的懸疑犯罪電影傑作,看完後無窮無盡的回味~2010年,一部名叫《調音師》的法國短片橫空出世。
  • 《調音師》看不見的旋律 說不明的人性
    印度電影《調音師》的創意,就來自這部短片。不過,本片不僅擴充了原作的內容,更在立意和內涵方面高出一籌。02按照國人的觀影套路,影片中的主角一定是自帶「天使」光環的正面角色,即使一開始是黑化的,到最後編劇也一定會把主角人性洗白
  • 《調音師/看不見的旋律》男主最後瞎了嗎 男主眼睛怎麼好的
    調音師男主最後瞎了嗎調音師男主其實至始至終都沒有瞎,他在裝瞎,從剛開始男主遇到女主他發生車禍,很多觀眾以為他真的失明了,其實是他在裝瞎。從影片結局最後一幕,男主阿卡什用他的盲人兔頭拐杖打飛易拉罐可以看出,他又重新獲得的了光明。
  • 放映總結丨《看不見的旋律》:看見的和看不見的
    本次放映的是由三位同學共同推薦的、根據短片《調音師》改編而成的電影《看不見的旋律》。這是一部印度黑色喜劇,被人們稱為印度神片。放映開始前,2018級廣播電視專業碩士研究生師儀簡單做了一段開場推薦語,他認為這部電影在人性的挖掘展示方面十分成功,希望中國也有類似的作品出現。
  • 《調音師》:命運的旋律詭譎又苦澀
    相比之下,另一個中文譯名「看不見的旋律」似乎更切題:以為人生有精確規劃,命運卻被「看不見的旋律」所影響,最後走向不可知的未來。影片中,從道德水準來看,能夠滿足於現狀的中產階級大抵是平和、善良的,只是容易自以為是,看不清人性的真相。上流社會,則是一派物慾橫流的景象,人們往往精神空虛、生活無聊。底層民眾因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會輕易放棄道德底線。至於那些心存貪念的群體,則會在欲望的湧動中走向人性的迷失。
  • 調音師/看不見的旋律劇情反轉55次解讀 考腦力直到落幕
    近日,年度必看懸疑神作印度版《調音師》(又譯:看不見的旋律),終於國內定檔,將於4月3日全國各大院線上映。這部改編自2010年法國經典同名懸疑短片的《調音師》,是2018年IMDB最高分印度電影,豆瓣以8.8的評分開分,最近又升至9.2分,讓眾多影迷粉絲對這部影片期待不已。那到底這部影片講的是什麼呢?為什麼如此廣受好評呢?下面就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 調音師電影結局解析 調音師最後瞎了嗎?調音師結局揭示了什麼(5)
    後邊的所有情節與這個片頭情節似乎完全的不沾邊,然而這裡的暗示,才真正揭示了整個故事的真相的關鍵。故事的最後,瞎眼的主角在歐洲偶遇了自己的前女友,終於把一切都告訴了他。但當大家以為這一切塵埃落定之時,故事的最後,走在廣場上的主角若無其事的用拐杖輕鬆的擊飛了身前的一個易拉罐,故事瞬間的反轉,主角的眼睛能夠看見,那麼就代表著他在撒謊。結局最終大反轉的電影有不少,遠的有《看不見的客人》,近的前段時間剛剛創造出港片內地票房紀錄的《無雙》結局也經歷了兩次的大反轉。
  • 《調音師》結局解析 看懂了這棵樹也就知道了故事的真相!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調音師》結局解析 看懂了這棵樹也就知道了故事的真相! 《調音師》,有人說結局是開放式的,那只能告訴你,再去多看幾遍!或者聽我給你解釋! 首先,闡明阿卡什的眼睛情況:一開始是裝瞎,接著被西米弄瞎,最後還是在裝瞎!
  • 深度解析印度電影《調音師》:看不見的旋律裡,卻看得見社會縮影
    短片最後給了一個戛然而止的結局,兇手拿槍指著調音師,電影結束。之後的意猶未盡則完全交給沒有跳出劇情的觀眾們自己去想像了。現在印度版的《調音師》終於給了我們一個結局。故事講述了一直假裝盲人的鋼琴師阿卡什(Akash),在意外成為一起兇殺案的唯一「目擊證人」後,所遭遇的種種出其不意的經歷。影片故事波折驚奇,反轉不斷,是2018年度IMDb評分最高的印度影片。
  • 《調音師》:三個結局猜想
    今天呢,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最近熱映的一部印度電影《調音師》(又名《看不見的旋律》),改編自2010年的法國十四分鐘短片《調音師》。但印度版本的《調音師》和原法國版的微電影《調音師》想要表達的主題南轅北轍,描述的是另一個故事——男主「裝瞎」掩蓋的到底是怎樣一個真相?
  • 印度翻拍《看不見的客人》又犯了《調音師》和《印度暴徒》的錯誤
    印度人一直都挺喜歡翻拍國外的高口碑電影,尤其是去年翻拍自法國同名短片的《調音師》實現票房、口碑雙盈利,並在FilmFare大獎上拿下最佳影片後,更是讓印度人嘗到甜頭,越發的熱衷翻拍外國電影了。這不,今年印度又翻拍了西班牙2016年出品的經典犯罪懸疑片《看不見的客人》,片名《復仇》。
  • | 年末最佳懸疑《看不見的旋律》
    提起印度電影,就是他們話不多說先跳一段的傳統。這部《看不見的旋律》(又名《調琴師》),還沒在國內上映。則憑藉紮實的劇本,精彩的故事,大量的反轉,出色的人物塑造,懸疑以及黑色幽默在豆瓣上贏得了不錯的評價,目前評分8.5。
  • 看不見的旋律:高分腦洞印度新片,原來每個藝術家背後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
    上映後,口碑極佳,在IMDb上拿下了8.9的高分,實在超彪悍,而且評分人數超過2.1萬人,此評分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和《調音師》一樣,《看不見的旋律》的男主依然是一位成天假裝自己是盲人的鋼琴家。只不過目的不太一樣,《調音師》的男主裝瞎是為了在工作上騙取更多同情;而《看不見的旋律》的男主裝瞎美其名曰是為了「更好地聆聽藝術」。
  • 《調音師》最全面的分析,電影沒有你想的那麼複雜!
    《調音師》,這部電影小編已經分析了兩三次了,不過在評論區仍然有網友質疑,「小編你看了電影沒有?」。今天就從頭到尾的跟你們講講,這《調音師》到底講了個啥?首先,要明白一點的就是,印度版電影《調音師》它是改編自法國短片《調音師》。
  • 《調音師》為什麼是一部燒腦的懸疑片?結局給人留下想像空間
    最近幾年,印度的電影是越拍越出色了,就拿前段時間上映的《調音師》來說,就在中國贏得了不錯的口碑。這部燒腦的懸疑片讓很多觀眾欲罷不能,看了一遍沒看懂,就再看幾遍,發現每次看都會有新收穫。整部劇的反轉情節做得特別好,跌宕起伏,讓人心潮澎湃。
  • 《調音師》印度腦迴路神轉的電影,劇情反轉的太快了!
    《調音師》印度腦迴路神轉的電影,男主很man,首尾呼應也做的不錯,壞人都死了也很解氣,但都死的真是好突然啊。真不愧是印度電影。看不慣太滿的電影,印度的電影工業可以用:製作不錯,演技不錯,但編劇太自由來概括,並不是西班牙電影那樣,看不見客人那種自然又合理的反轉,而是為了劇情服務的情節,太不真實就失去看的意義了,能說是大精彩片嗎?當然不能,看得難受。
  • 《看不見的旋律》背後的真實故事,鋼琴師才是幕後元兇
    《看不見的旋律》的另一種解讀,鋼琴師才是幕後真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