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大笑話:爺爺奪了孫子的皇位後,還將孫子尊為太上皇

2021-02-23 黃老邪看歷史

看過《軍師聯盟》的人,應該都還記得劇中萌萌的司馬倫,但在真實的歷史上,司馬倫其實是個庸鄙不堪的人,做了許多讓人笑掉大牙的事,而且還引發了五胡亂華,致使中原凋敝,民不聊生,今天筆者要講的就是司馬倫的故事。

司馬懿一共有九個孩子,最小的那個名叫司馬倫,是司馬懿和小妾柏夫人所生。也許是因為孩子太多了,司馬懿沒辦法好好教育每個孩子,所以司馬倫長大後,便成了一個猥瑣、無能的傢伙。曹魏時期,司馬倫並沒有什麼大的作為,但因為有一個有能耐的爹,所以被封為安樂亭侯。

後來,司馬炎篡位建晉,便將叔叔司馬倫封為琅琊郡王。在這期間,司馬倫就幹了一件可笑的事情:居然想盜竊司馬炎的御裘穿。事發之後,司馬倫被大臣們彈劾了,原本應該判死刑的,但司馬炎網開一面,不跟這個沒出息的叔叔計較,司馬倫才能安然無恙。

公元291年,司馬倫被派去鎮守關中。誰知司馬倫肆意妄為,不論刑賞都是看自己心情,致使羌族、氏族起兵反叛。無奈之下,朝廷只好把司馬倫召回洛陽,給了他一個太子太傅的虛銜。

當時的皇帝是晉惠帝司馬衷,可他卻是個弱智,實際掌權的其實是他的皇后賈南風。而司馬倫回到洛陽之後,一直心有不甘,他認為自己如此雄才大略,豈能就此被閒置?於是司馬倫開始不遺餘力地討好賈南風,做盡了阿諛奉承之事,使得賈南風越來越信任司馬倫。

而隨著太子司馬遹一天天地長大,賈南風也越來越著急,因為司馬遹是司馬衷與謝玖所生,自己不是太子的生母,若是將來司馬遹繼位,那麼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權力就要易主了。於是,賈南風設計陷害了太子,並廢黜了他的太子之位。

太子被廢之後,東宮的人率先不幹了,他們密謀廢掉賈皇后,將司馬遹重新立為太子,但這個計劃卻遭到了執政大臣張華等人的反對,於是東宮的人找來時任右軍將軍的司馬倫,想跟他一起合作迎回太子。

司馬倫答應了這個請求,可司馬倫的寵臣孫秀卻對他說:"太子是個聰明人,若是此時迎回太子,那麼太子一定會對我們心存怨恨,畢竟朝中的人都知道您是賈皇后的人,日後很有可能會被清算,還不如設計讓皇后殺死太子,之後咱們再殺了皇后,便能大權在握。"

司馬倫覺得孫秀所言十分在理。於是孫秀便尋機將計劃透露給賈皇后的人,司馬倫又向皇后進言,勸她殺掉太子,以絕後患。太子被害之後,司馬倫伺機發動兵變,廢殺賈皇后,之後司馬倫又殺害了張華等人,掌握了朝廷大權。

掌權之後的司馬倫肆無忌憚,幹下了不少荒唐事。而得勢之後的孫秀也是為所欲為,他將之前跟自己有仇的人殺了一個遍,後來孫秀看上了石崇的愛妾綠珠,石崇不願割愛,結果滿門被殺,而且他還讓河東公主嫁給了自己賣馬的沒出息的兒子。

司馬倫的野心越來越大,他不再甘心做一個執掌朝政的相國,他想當皇帝。

司馬倫和孫秀都信奉五鬥米道,他們相信若是有神鬼的指示,那麼自己稱帝就是理所當然的。於是孫秀命人在邙山上給司馬倫的父親修了個廟,說是晉宣帝司馬懿顯靈了,點名要司馬倫當皇帝。經過這麼一番輿論造勢之後,司馬倫就兵變了,取自己的侄孫而代之,當了皇帝。也許是心裡有些過意不去,司馬倫沒過多久就將司馬衷尊為太上皇,叔祖父將侄孫尊為太上皇,實在是歷史上的一大笑話。

當了皇帝的司馬倫,還是和以前一樣,沉溺於享樂,所有事情都讓孫秀等人去處理。司馬倫還大肆封官授爵,就連以前府中的雜役都得到了爵位,以至於用於裝飾官帽的貂尾都不夠用了,只好用狗尾巴代替,因此產生了一個眾所周知的成語"狗尾續貂"。司馬倫的所作所為,天下百姓都看在眼裡,他們知道,這個荒唐皇帝的好日子過不了幾天了。

果然,司馬倫僅僅做了四個月的皇帝,就被齊王、河間王、成都王趕下了臺,司馬衷復位,而司馬倫只能逃到金墉城。後來梁王司馬肜上表,稱司馬倫罪大惡極,理應誅殺。這個提議得到了百官的支持,朝廷賜給司馬倫金屑苦酒,讓他自盡。臨死之前,司馬倫慚愧得以手巾覆面,連聲說:"孫秀誤我!。

司馬倫死了不要緊,但是因他而造成的惡劣影響卻再也無法挽回了。之後的十幾年裡,諸王為了爭奪權力,刀兵相向,而胡人趁機起兵,五胡亂華拉開了序幕,中原大地即將面臨一場血雨腥風。

【免責聲明】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太上皇的「另類」際遇:歷史上太上皇的八個類型
    劉邦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太上皇,劉邦的父親劉老爹獨享此項殊榮。  八十六年後,高祖的重孫,太宗的孫子唐睿宗李旦又遭遇了同樣的險情,結果也和他老爺爺一樣成了太上皇。  5、急流勇退型  這兒的「急流勇退」實際上就是「見困難就跑」,代表人物是宋徽宗趙佶。
  • 中國歷史上十大太上皇
    雖已貴為一國之君,他仍一如既往地孝順父親劉太公劉太公雖沒讀過什麼書,可是也明白其中的道理。等劉邦再來時,他便拿著掃帚在門口恭候,如奴僕迎接主人。劉邦大驚,問明原委後便尊劉太公為太上皇。劉太公因此成為歷史上唯一草根出身的太上皇,也是第一個活著坐上此位的人。司馬衷被長輩尊奉的太上皇西晉末年,晉惠帝司馬衷昏庸無能,皇后賈南風專權跋扈。
  • 當了太上皇是怎樣一番感受?
    司馬衷雖然當太上皇不是很久,但這個人當太上皇和當皇帝沒有什麼大的不同,那就是都為傀儡。剛當皇帝,他是皇后賈南風的傀儡,當太上皇,他是司馬倫的傀儡,復位後,他又是亂王的傀儡。從這個角度來說,司馬衷這個太上皇不過是他人手裡的一個玩偶籌碼。司馬衷從當太上皇到復位再當皇帝,總共六年。
  • 「九子奪嫡」是清朝最為慘烈的皇位之爭,卻被個孩子給終結了
    康熙晚年時期的「九子奪嫡」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政治鬥爭的一部大戲,它也是清朝歷史上最為激烈的皇位之爭。
  • 歷史上著名的悍後李鳳娘:逼瘋皇帝氣死太上皇
    1189年,金世宗駕崩之後,當時年僅21歲的皇孫完顏璟繼承了皇位,歷史上稱之為金章宗,在當時南宋的皇帝宋孝宗已經年老,他命令大將張浚北伐,但是卻失敗了
  • 朱元璋為什麼將皇位傳給孫子?
    首先,唐郎覺得,朱元璋為什麼會將皇位傳給孫子這個問題其實是暗含了兩個問題。第一,明朝的皇位傳承制是什麼?第二,朱元璋為何傳位給孫子?一,朱元璋的傳位是大明建立後的第一次皇位傳承,事關大明血脈延綿,至關重要。
  • 歷史上真實的司馬倫,為人庸鄙,篡奪侄孫的皇位,掏空司馬家根基
    ,並將其塑造為一個聰明早慧、乖巧可愛的「小人精」,也預示著將來必大有作為。然而歷史上的司馬倫形象卻與此大相逕庭,此君不僅庸鄙不堪,而且權力欲極強,為了皇位不僅把侄孫晉惠帝尊為太上皇,還把西晉的江山搞得一塌糊塗,由此引發諸王之亂和胡人的內侵,在掏空司馬家根基的同時,也將長江以北帶入無窮的戰火與災難中,可謂國家的大罪人。
  • 為何有人說中國歷史上得位最不正的皇帝是發動奪門之變的朱祁鎮?
    朱祁鎮是中國歷史上得位最不正的皇帝?這個觀點我無法苟同!先不說整個中國古代歷史,僅僅就大明王朝來說,朱祁鎮的曾祖父朱棣就第一個「不同意」!以「清君側」之名,發動「靖難之役」將自己親侄兒從皇位上拉下馬,整個大明王朝還有誰得位比朱棣還不正嗎?況且,朱祁鎮地位就真的不正嗎?明英宗朱祁鎮,明朝唯一一位兩度登上皇位的皇帝!
  • 歷史上的太上皇: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都安享晚年嗎?
    秦始皇建立秦朝後,自稱皇帝,追封子楚為太上皇。李敬,又名李乾,據《新唐書》記載,他是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即李耳)之父,而唐朝以老子為先祖,追尊老子為帝,上廟號大聖祖,老子之父也被唐玄宗追尊為先天太上皇。這二者中,秦莊襄王屬於英年早逝,李敬記載很少,算他善終吧。
  • 朱元璋為什麼把皇位傳給孫子?為了國家穩定,這是最好的選擇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在中國歷史上,皇室成員為了爭奪皇位大打出手的事情屢屢發生。比如西晉末年的八王之亂,唐朝初年的玄武門政變,明朝初年的靖難之役。
  • 娶侄女為後,搶侄子皇位,從「壬申之亂」看日本皇位繼承有多亂!
    壬申之亂的爆發的直接原因就是因為崇尚大唐文化的天智天皇,想改變倭國皇位在同母兄弟間繼承的傳統慣例,採用大唐的嫡子繼承制度。將皇位傳位於大友皇子(弘文天皇),結果大友皇子即位後打算除掉大海人皇子,結果引發了大海人皇子的強烈反彈,爆發了動亂。壬申之亂是發生在672年,日本皇族為了奪皇位而發生的一場動亂,這場動亂的根本原因是日本的第38代天皇——天智天皇在皇位繼承上面左右搖擺導致的。
  • 歷史上最無意義的一次皇位之爭、最噁心的一次炒作———奪門之變
    古代皇位是每個人都想得到的,它可以引起血雨腥風,它可以引起兄弟反目成仇,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但是也存在最不會爭皇位的兩個人———父子或母子,因為父親做了皇帝,早晚會是兒子的,兒子做了皇帝,父親就是太上皇。
  • 皇位都是由大行皇帝的兒子來繼承的?別逗了!
    在我國歷史上大多數的王朝中,對於皇位的繼承尤為重視這些規定。一般來說,皇位都是由剛剛死去或者退位的皇帝的兒子來繼承的。特別是嫡子,只要身份符合規定,管他是傻子還是殘疾,都是皇位的正統繼承人。但規定是規定,有些時候卻未必非得按照規定來辦。今天大白呼就和大家聊聊歷史上那些不是大行皇帝親生兒子卻繼承了皇位的皇帝們。
  • 歷史上除了乾隆之外,還有哪些是爺爺親定或者默認的皇帝接班人?
    而此時也正是九子奪嫡白熱化階段,弘曆的受寵無疑是四爺胤禛的加分項,但是如果要說康熙是因為弘曆才傳位給胤禛或者是欽定弘曆為「皇太孫」就有點牽強附會了,畢竟弘曆才是個10歲的孩子。要說到爺爺欽定接班人,最著名的莫過於明朝,出了兩位貨真價實的皇太孫。
  • 古代中國奉行嫡長子繼承制,為何真正繼承皇位的嫡長子少之又少?
    理由一:根本沒有嫡長子第一個要說的是,在皇室的嫡長子必須是皇后所生,可生男子漢都是老天賜予的,即使是貴為皇后,也不敢保證自己能生出兒子,即使是生出兒子,在醫學條件極為落後的古代,再加上後宮裡激烈的爭鬥,嫡長子想要平平安安長大成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 皇帝自稱為「朕」,太上皇自稱什麼?李淵很憋屈,乾隆很霸氣
    從秦始皇滅亡六國稱「始皇帝」到溥儀退位成為「末代皇帝」,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也不過只有494位皇帝。毫無疑問,皇帝是古代最稀缺的一個「職業」,然而在「父死子繼」的制度之下,還有一個比皇帝還稀缺的「職業」——太上皇。顧名思義,太上皇就是皇帝的父親,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也不過只有26位。第一位太上皇幾乎是和「皇帝」的名號同時出現的,是秦始皇為自己已故的父親所上的尊號。
  • 古代的皇帝,怎麼稱呼爺爺?歷史上只有一個人有此地位,他是誰?
    據歷史記載,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的太上皇是秦代的秦襄王,即異族人,很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名字。但是他的兒子是千古秦始皇。但是,由於秦王一生中沒有當過皇帝,他的太上皇頭銜實際上是事後秦始皇加的,可以算是對他的尊敬,但事實上秦始皇對太上皇沒有感情。歷史記錄的最後一位太上皇是清代的乾隆皇帝,乾隆60年即位後退位,兒子嘉慶登基。但是此時國家的權力仍然只有在乾隆離開人世後,嘉慶才能真正掌權。歷史上太上制有很多座位,大部分是上了年紀後給兒子讓座的。
  • 後趙皇帝石虎將兒子石宣滿門抄斬,為何不留最喜愛的五歲孫子一命
    俗話說,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石宣思前想後,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將父親石虎和兄弟來個「一鍋端」,好十拿九穩登上皇位。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石宣在殺死弟弟石韜之後被父親反擒。接下來便是更不堪入目的一幕。石虎率領文武百官及妻妾妃嬪登上高臺,將兒子石宣綁在臺下的柱子上。
  • 道光皇帝成為皇位繼承人,是其爺爺乾隆皇帝決定的嗎?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顒琰(嘉慶)被正式宣布立為皇太子,喜塔臘氏也被晉封為皇太子妃。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日,乾隆帝舉行禪位大典,顒琰即皇帝位即嘉慶皇帝,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四,喜塔臘氏被冊立為皇后。這樣,作為嫡長子的旻寧在繼承皇位上,肯定佔有先天的優勢,當然這與乾隆和嘉慶對他的偏愛有關,也與他自己的優異表現分不開的。
  • 朱祁鎮被瓦剌放歸後,朱祁鈺如果退位將皇位讓給朱祁鎮會怎麼樣?
    如:隋煬帝楊廣弒父殺兄;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殺死兄弟李建成與李元吉,逼迫唐高祖李淵遜位與李世民;清世宗雍正參與九子奪嫡事件,在繼承大統之後,對於曾經參與奪嫡的兄弟,大多數都遭到清算,不是被終身幽禁,就是被迫害致死。同樣的案例,發生在大明朱家王朝,即使朱祁玉在朱祁鎮被瓦剌放歸後,主動退位,還政與朱祁鎮,朱祁玉也同樣難免一死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