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評彈團青年隊演員考核現場大公開,看老藝術家如何辣評小鮮肉

2020-12-23 騰訊網

【新民晚報·新民網】在「五·四」即將到來之際,上海評彈團的青年們將以「五四精神,傳承有我」為主題,推出「評彈正青春」——「五四」雲上青年節系列直播。

4月29日下午1時,2020年第一季度上海評彈團青年隊演員居家練功成果驗收考核現場大公開!抖音直播間將首次披露青年演員考核現場,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上海評彈團老藝術家們將進行現場點評。

演員陣容:

張振陽、黃濟璠《十美圖·堂樓送別》

季毅洋、鄭鳴秋《描金鳳·穿破機關》

林昱辰、王雨虹《白蛇·斷橋》

開篇考核:《罵敵》《拷紅》《祝枝山說大話》《賞荷》《寫遺書》《夜訪》

彩蛋環節:「韻白」考核,6位演員將現場即興挑戰蘇州話演繹古詩詞。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上海評彈團最年輕一代演員亮相網絡,00後說書小先生「賣相」哈靈呀
    鄉音書苑裡,昨天進行了上海評彈團聚焦青年演員考核的一場網絡直播。三檔組合裡,有4位是今年6月即將從評彈學校畢業的00後演員。這群說書小先生們初出茅廬,三弦、琵琶功力不差,說表、顏值樣樣能打,讓線上觀眾們一睹評彈新青年的風採。
  • 上海評彈團青年演員集體拜師
    鞠躬、遞門生帖、獻花、教師寄語……11月18日下午,上海評彈團在豫園海上梨園隆重舉辦青年演員集體拜師儀式。錢晏、姚依依、季毅洋、鄭鳴秋、張園園、張振陽、黃濟璠、林昱辰八位青年演員依傳統行拜師禮。著名評彈藝術家邢晏春、邢晏芝,著名評彈演員高博文、吳新伯、毛新琳、黃海華端坐受禮,並對後輩諄諄寄語。
  • 傳承評彈藝術 上海評彈團今舉行傳統拜師儀式
    入門拜師是戲曲界的傳統,今天,上海評彈團在豫園海上梨園舉辦了青年演員集體拜師儀式。邢晏春邢晏芝、高博文、吳新伯、毛新琳、黃海華等一批當代上海和蘇州的評彈名家喜收愛徒,他們將秉持守正創新的理念,將技藝傾囊相授給年輕一代。
  • 8位上海評彈團青年演員集體拜師,00後接過傳承大旗
    評彈藝術家邢晏春、邢晏芝和評彈名家高博文、吳新伯、毛新琳、黃海華6位老師則端坐受禮,正式收徒。拜師儀式上,6位先生和8位學生師徒合影。口傳心授、師徒相傳一直是中國戲曲曲藝的傳承特色。自2015年12月起,上海評彈團啟動「薪火計劃」,5年內3次舉辦大規模的集體拜師儀式,共有29位演員拜師學習,十多部作品得以後繼有人。
  • 上海評彈團對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博文、吳新伯收了江浙徒弟
    下午,上海評彈團在這裡舉辦了一場集體拜師儀式,來自滬蘇浙三地的11名演員拜入上海評彈團9位藝術家門下。這是3年來繼第一期人才培養「薪火計劃」後,上海評彈團一次更大規模的拜師儀式,也是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背景下,上海評彈團打開格局,首次接收跨地區、跨曲種的演員拜師。
  • 居家練功寫了58篇日記 這群青年評彈演員當了回「小學生」
    圖說:7位評話演員接受考核 官方圖 下同疫情期間,上海評彈團33位青年演員居家練功的同時,要做一份特殊的「寒假作業」——每人每天要寫一篇日記,作為業務考核的一部分。這周,58天的日記收齊。前一陣在家,他學唱的是評彈名家周雲瑞的《篤窮》,同時聽了另一位名家龐學庭的版本,深感老藝術家說表的親切感與純正蘇州話的魅力。他在日記裡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感到青年演員在固守自身流派的同時,應該兼收其他流派的長處和亮點,這也是上海評彈團老一輩藝術家流傳下來的優秀傳統。
  • 上海評彈團日前舉行拜師會-「知足,會把自己交給勤奮和時間」
    日前,上海評彈團舉辦集體拜師儀式,11名演員拜入上海評彈團9位藝術家門下。這是繼2015年第一期人才培養「薪火計劃」後,上海評彈團更大規模的一次拜師儀式,也是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背景下,上海評彈團打開格局,首次接受跨地區、跨曲種的演員前來拜師。
  • 今天,9位名家收了11位徒弟,上海評彈團舉行集體拜師儀式
    「學生定當謹遵師教,團結同道,刻苦鑽研,孜孜不怠,傳承先生之藝術,弘揚民族之文化……」12月21日下午,上海評彈團舉辦集體拜師儀式,11名演員拜入上海評彈團9位藝術家門下。這是繼2015年第一期人才培養「薪火計劃」後,上海評彈團更大規模的一次拜師儀式,也是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背景下,上海評彈團打開格局,首次接收跨地區、跨曲種的演員拜師。
  • 上海評彈團9位名家收徒,跨地區跨曲種實現「薪火相傳」
    三年前,8位評彈藝術家和9位青年演員舉行集體結對拜師儀式,上海評彈團「薪火計劃」由此揭開序幕。「薪火計劃」旨在通過拜師結對,讓書目與流派一起「薪火相傳」。當時,來自江蘇的3位評話名家陳景聲、姚江、汪正華,將自己的長篇書目傳給了上海評彈團的青年演員。
  • 評彈表演藝術家陳希安逝世,上海評彈團「十八藝人」已成絕響
    上海評彈團「十八藝人」之一的評彈表演藝術家陳希安2019年10月24日凌晨4點12分在瑞金醫院逝世,享年92歲。根據老人的遺願,喪事一切從簡。至此,劉天韻、蔣月泉、唐耿良等18位首批加入上海評彈團的藝術家相繼離世,如今已無一人健在,屬於評彈的一個時代落幕了。
  • 聽評彈宗師留下的「上海聲音」
    將評彈與多種藝術形式融會貫通的蔣月泉,為觀眾留下的是海納百川的上海聲音。 藏起來的電報       11月11日,上海大劇院中劇場,評彈演員秦建國的一段《廳堂奪子》說罷,臺下掌聲雷動。   《廳堂奪子》是長篇彈詞《玉蜻蜓》中的一折,是評彈宗師蔣月泉的代表作。
  • 【海上記憶】上海評彈團18人,原來從這裡起步
    一周後的11月20日,上海市文化局戲曲改進處宣布上海人民評彈工作團(即今上海評彈團)成立,初創者就是這18位藝人。他們入住延安中路549號集訓。三天後,從這裡冒雨出發去淮河工地參加勞動,並通過體驗生活,帶回了一部中篇評彈《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 金秋評彈演出季主要節目公布 青年演員擔綱大任
    上海評彈團日前發布了將於9月7日開演的「鄉音860金秋評彈演出季」的主要節目。目前,演出季四大板塊近20臺精彩演出已同時出票。  評彈團今秋演出季中,主角無疑是青年演員。在「誰是冠軍——青年評彈星秀PK演唱會」中,蘇浙滬各大團體的評彈新生代演員將通過9月至12月的四場選秀比賽,決出冠軍。實驗專場板塊則主推新生代麗調傳人陸錦花的「《錦上添花》系列演出」。上海評彈團國家一級演員吳新伯的中篇評話 《野狼谷傳奇》也將作為評彈探索實驗作品推出。  在蘇浙滬評彈名角經典作品系列專場板塊中,張建珍將奉上「暗香幽瀾專場」。
  • 抗擊疫情上海評彈團再添暖心新作《兒子的微信》
    大年初四,上海評彈團以彈詞開篇的形式表達了對奮戰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的敬意。由上海評彈團錄製的抗擊冠狀病毒疫情開篇《眾志成城迎春歸》一經發布就受到了線上聽眾們的「點讚」:「上海評彈團的藝術家們在全國人民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時,精心創作了鼓舞人心的新作品,用吳儂軟語,唱出了時代的強音你們是好樣的,為你們點讚!」
  • 上海評彈團響應社區「集結號」,評彈演員為高齡老人送菜上門
    除了居家練功、創作新書目,上海評彈團的演員們也紛紛投身於社區防疫志願服務中,有人每天主動為樓道和電梯消毒,有人在小區登記返滬人員信息、幫忙測量體溫……今天,上海評彈團的防疫先鋒隊走進了石門二路街道居民家中,為社區90歲以上的老人和殘障人士家庭送上了免費的新鮮蔬菜。
  • 評彈與文化廣場
    1959年評彈進入近萬座的文化廣場演出,可以說是其巔峰期的一個標誌。  文化廣場是當時上海最大的演出場所,舞臺臺深約19米,臺口約21米,座位近萬。此前,評彈從未進過這樣的大場子。那是在1957年8月,上海音樂家協會在文化廣場舉辦「星期音樂會」戲曲專場,邀請上海評彈團參加。蔣月泉、朱慧珍雙檔在專場中演唱了彈詞開篇,聽眾反響熱烈。上海評彈團由此產生了進文化廣場演出的設想。
  • 【轉載新民晚報文章】上海評彈團臺灣校園行
    上海評彈團在"中央研究院"9月24日晚上海評彈今年力推的新編中篇評彈《林徽因》在臺北市政府親子劇場上演,這也是曾多次赴臺演出的上海評彈團首次攜原創新編書目來臺灣上演
  • 站起來、跳著舞的評彈演員,從傳統書場走進大劇院,能讓觀眾點讚嗎?
    上海評彈團團長高博文記得,評彈劇《醫聖》開排在3月19日,「我們穿著大衣、皮夾克,戴著口罩開會,到8月19日《醫聖》在上海大劇院首演剛好整整5個月。9月16日,上海文藝界專家學者濟濟一堂,探索新時代評彈的打開方式。 《醫聖》由上海評彈團攜手上海中醫藥學會打造,講述東漢末年名醫張仲景臨危受命,出任長沙郡太守,帶領全郡軍民抗擊瘟疫,功成身退後歸隱山林著就《傷寒雜病論》,終成一代醫聖。《醫聖》有別於傳統評彈作品,打破評彈表演中不注重舞臺調度的傳統定式,對「一桌二椅」進行格局的突破,將視聽效果從演員身上延至舞臺。
  • 看見音樂《樂典》項目於2020長三角文博會舉辦年度頒獎暨籤約儀式,與上海京劇院、上海評彈團達成共建協議
    上海京劇院、上海評彈團、國粹胡琴藝術收藏館、上海馨憶民族室內樂團、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北橋中心小學代表嘉賓蒞臨現場,與看見音樂、國家版權貿易基地(上海)、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上海)籤訂 2021年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共同展開國樂作品典藏、全球渠道宣發、校園下沉新聲傳承、超級系列展演等行動,共護中華音樂瑰寶。
  • 一聽評彈終身迷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評彈在上海風靡一時,曾有書場近600家,且大多都是不下700人的規模。鼎盛時,書場一天有三四檔演出,演員要僱一輛黃包車在附近趕場。演員趕場時,往往有瘋狂的聽眾跟著演員的黃包車一路轉場,派頭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