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遞門生帖、獻花、教師寄語……11月18日下午,上海評彈團在豫園海上梨園隆重舉辦青年演員集體拜師儀式。錢晏、姚依依、季毅洋、鄭鳴秋、張園園、張振陽、黃濟璠、林昱辰八位青年演員依傳統行拜師禮。著名評彈藝術家邢晏春、邢晏芝,著名評彈演員高博文、吳新伯、毛新琳、黃海華端坐受禮,並對後輩諄諄寄語。
守正創新,00後接過傳承大旗
口傳心授、師徒相傳是中國戲曲曲藝的傳承特色。自2015年12月起,上海評彈團啟動「薪火計劃」,五年內三次舉辦大規模的集體拜師儀式,共有29位演員拜師學習,讓長篇彈詞《玉蜻蜓》、《白蛇》、《十美圖》、《顧鼎臣》、《珍珠塔》、《三笑》、《武松》、《雙金錠》、《雙珠鳳》,長篇評話《隋唐》、《英烈》、《水滸》、《嶽傳》、《楊家將》、《七俠五義》等十多部作品後繼有人。
此次本次參加拜師儀式的共有八位青年演員,包括七位彈詞演員和一位評話演員,年齡最小的黃濟璠、林昱辰、季毅洋均出生於2000年。其中黃濟璠將跟隨毛新琳學習《十美圖》、《顧鼎臣》,林昱辰跟隨黃海華學習《白蛇》,季毅洋則將拜入高博文門下研習《描金鳳》。他們中有的已經具備一定舞臺經驗,有的則經過大半年的跟師學習,剛剛開始了演出生涯。
看著00後小徒弟稚氣未脫的臉龐,上海評彈團團長高博文相當感慨:「繁榮發展戲曲事業關鍵在人,這次拜師,目的正是要將人才的傳承、戲曲曲藝事業的發展落到實處。」
教學相長,打造長三角教學演平臺
此次拜師的8位青年演員均畢業於蘇州評彈學校。收徒的六位藝術家中,德高望重的邢晏春、邢晏芝端坐首席,分別收錢晏、姚依依為徒。蘇州評彈學校校長王善春也特地趕到拜師儀式現場,見證學生們藝術道路新階段的開啟。此次來到上海評彈團收徒,邢晏春、邢晏芝兩位老師也頗為欣喜,看到學生們有更好的發展平臺,作為前輩的他們也由衷感到高興。
近年來,隨著長三角地區文化一體化的發展,江蘇、上海等地評彈界的交流更是日益頻繁。高博文表示:「長期以來,蘇州評彈學校都是上海評彈團最重要的『人才庫』,源源不斷地為評彈界輸送了優秀青年演員。」而上海評彈團也為這些青年演員搭建了實踐演出、交流提高的平臺,為年輕的傳統藝術從業者提供了更多與其他藝術樣式交流的機會。
未來,上海評彈團還將進一步聯合蘇州評彈學校等評彈培養基地,共同探索打造教學、演出、交流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機制,激勵青年演員在教學相長中探尋藝術真諦,在服務人民中砥礪從藝初心。
齊頭並進彈詞評話共同發展
拜師儀式上,21歲的張園園頗為惹人注目。外表文靜的她,卻是一位書壇不可多得的「女大書」。今後,她將跟隨著名評話演員吳新伯學習《大唐傳奇》。提到這位女弟子,吳新伯的愛護之情溢於言表。出生於評彈世家的吳新伯,父親吳君玉是評話一代宗師,因擅說《水滸》而聞名,母親徐檬丹不僅是一位出色的評彈藝術家,更是評彈界難得的作家。他從小耳濡目染,吳新伯對於傳承的重要性體會更深,面對評話的一度式微,吳新伯曾經憂心如焚。
「過去有一段時間,人們提到評彈似乎只知道懷抱琵琶唱曉風殘月,忘了還有手執醒木說大江東去,」吳新伯表示:「評話加彈詞,才是完整的評彈藝術。」所幸,目前評彈界已經越來越意識到評話傳承的重要性,僅上海評彈團就吸收培養了八位青年評話演員,其中就包括「女大書」張園園。"『量』"上去了,我們接下來就要追求『質』了,要用誠惶誠恐的態度把真正的經典傳給下一代。」吳新伯說道。
經典傳承,是榮耀更是責任
「評彈團為我們舉辦隆重的收徒儀式,對於我來說不僅僅是一份光榮,更是一份責任,我要像我的老師一樣,將評彈藝術毫無保留地教給學生。」此次拜師活動中,毛新琳收張振陽、黃濟璠為徒,傳承《十美圖》《顧鼎臣》,任務頗重。傳戲之外,毛新琳還表示,教學生不僅要教藝術,還要引導學生追求德藝雙馨,「我們的老師當年也是這麼教導我們的」。對於年輕的90後、00後,毛新琳評價頗高:「這些小孩子品性都很不錯。今年上半年抗疫期間,團裡組織網絡直播演出、志願者服務,他們都積極參加,展現了評彈新生代的青春風採。」
黃海華是本次拜師活動中最年輕的「先生」,林昱辰成為了他的「開山門」弟子。面對弟子鞠躬敬禮,初為人師的黃海華顯得十分激動。他告訴記者,1999年,21歲的他拜在蘇州評彈團張君謀門下,當年的拜師情景歷歷在目。20年過去,當自己也成為老師,不得不感慨歲月如梭。對於教學,黃海華認為雖然自己經驗較少,但也有年齡優勢:「我和林昱辰之間一定會有很多共同語言,教學相長,共同進步。」
目前,上海評彈團老中青三代演員梯隊搭建初步完成,老藝術家擔任藝術指導,70後、80後作為中堅力量,90後、00後逐漸嶄露頭角登上書臺。未來,上海評彈團將繼續通過老藝術家談道、「青年讀書會」等藝徳理論學習,以及青年演員夏季集訓、年終業務考核、「一人一策」專業指導,從德、藝兩方面培養青年演員,傳承評彈藝術,排演優秀作品,踐行「出人出書走正路」的院團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