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法師傳(2)

2021-02-10 欣求極樂

李昌走後,奘師越發愁悶了。慧威法師派來隨行的兩位小僧,道整已先去了敦煌,而留下來的慧琳又不堪長途跋涉,只好把他遣回涼州。自己雖買了一匹馬,但苦於無人引路,因此日日在彌勒菩薩像前祈求,希望能得一人引渡過關。有天晚上,寺裡一名叫達磨的胡僧,夢見奘師坐在蓮花上,向西而去。達磨覺得奇怪,隔天一早,連忙前來向奘師報告夢中所見之事。雖然此事被奘師斥為虛妄,然而奘師心中卻暗自歡喜,認為這是即將成行的好預兆,於是進入道場,更加誠心禮求。

不久以後,忽然有一個名叫石盤陀的胡人前來禮佛,並繞行奘師三匝(這是印度對三寶最恭敬的禮節),請求奘師授戒。奘師就為他授了五戒,胡人歡喜而去,不久又送來許多餅果,供養奘師。奘師見胡人壯健,貌又恭敬,就將要西行求法的事,與他相商,胡人終於允諾送師渡過五座烽火臺。奘師大喜,即為他買馬,以備西行,並約在次日天暗時分,於城外草叢相見。

第二天石盤陀果然依約前來,並帶著一位年老的胡人,牽著一匹又瘦又老的紅馬同來。奘師心裡正納悶的時候,石盤陀介紹:「這位老人家對西行的路線很熟,來往伊吾三十多次,所以特別請他來見師父,指點此行的疑難問題。」可是還沒等到奘師開口發問,這胡翁卻自己說了:「西行的路非常險惡,沙河阻隔,鬼魅熱風難以阻擋;過去曾有人帶了許多同伴,尚且迷失,何況您只有單獨一人,如何可行?還請您再加考慮,不要輕易以身試險!」奘師毫不猶豫地答道:「貧僧為求大法,不到婆羅門國,誓不東歸,即使死在途中,也決不後悔。」胡翁見奘師意志堅決,只好說:「如您一定要去,可換乘這匹馬,不要看它既老又瘦,它來回伊吾國,已經有十五次,不但腳力強健,而且能夠識途。」這時奘師想起了從前在長安出發時,曾有一位佔卜的術士何弘達,為他預言將來求法時騎一匹瘦老紅馬西行而去的事,如今此馬與何弘達的預言吻合,因此便毫不猶豫地和老胡翁換馬。胡翁歡喜地告辭離開,他們也踏上了旅途。

約三更時分,奘師與胡人到達瓠盧河,在黯淡的星光下,遠遠看見玉門關。玉門關上遊十裡的地方河床最窄,寬才一丈多,兩旁有茂盛的梧桐樹,石盤陀拔刀砍了幾棵梧桐樹,取樹幹搭橋,又鋪草和泥沙在上面,這才過了河。渡過沙河,出了玉門關,奘師很歡喜,但也累了,就解韁卸鞍,停下來休息,兩人相距五十幾步,各自躺下,擁褥而臥。

可是不久,奘師看到石盤陀拔刀而起,慢慢地朝他走來,約近十步時又折了回去。奘師疑胡人中途變心,忙起身趺坐,稱念觀音菩薩聖號,直至見胡人回去躺下,才敢放心就眠。

第二天天一亮,奘師就喚他起來,打水洗臉,吃過帶來的乾糧,正準備出發時,石盤陀忽然對奘師說:「弟子昨夜左思右想,覺得此去前途艱險,途中又全無水草,只有烽火臺下面有水,必須晚上偷水而過,但如果被發現就是死路一條,所以我們還是回去吧!」奘師聽完不禁愕然,但仍堅持不答應往回走。石盤陀沒法,只得跟隨奘師,硬著頭皮,彎著腰,露著刀,張著弓,勉強前進。走了一會兒,他忽然要奘師前面先走,奘師怕他落後,不肯前行,石盤陀勉強走了幾裡,又停下了,懇求奘師說道:「我實在不能再去了。一來我的家累太重,一家老小要靠我過活;二來王法森嚴,也不敢違背。請法師原諒,放我回去吧!」奘師知道他後悔了,不能勉強,只得叫他回去。但石盤陀仍不放心,他深怕奘師萬一被抓到,會說出他幫助引渡的事。於是奘師安慰他說:「你放心,縱使此身千刀萬剮,變成灰燼,也決不會說出是你送我出關的。」奘師發完重誓,並送給他馬一匹,石盤陀謝過奘師,這才放心地走了。

至此,奘師又只剩下自己,孑然一身,孤獨地踏上艱苦的沙漠之旅。

奘師孤身西行,在一片茫茫的沙海中,沒有水草,沒有道路,只有認著一堆一堆的白骨馬糞,逐漸前進。大風一起,沙層就像海洋一樣,一高一低地迎面撲來。但海浪最高不過三五十尺,而這沙漠所颳起的,卻是可以達到二百多尺高的風沙,神秘古怪,根本讓人無法認清東西南北。奘師正獨自走著,忽然看見有騎兵數百,滿布沙漠間,乍行乍息,一望都是穿著羊皮裘、騎著駱駝馬匹的人們,拿著旌旗戈矛,一隊隊在遠處沙漠裡行進;可是這些人物易貌移形,倏忽千變,遠看非常清楚,漸近卻漸漸消失,看不見了。奘師起初看見,以為是強盜來了,後來漸近漸滅,就想這大概就是胡翁所說的妖魅作祟吧!正在不安的時候,但聽空中有聲音說:「不用怕!不用怕!」奘師這才安心繼續前進。

走了八十多裡,終於看見第一座烽火臺,奘師怕被臺上的守兵發現,就躲藏在沙溝中,一直等到天黑,才出來取水。他在烽火臺的西邊發現了水草,人馬都喝足了水,正要起身去拿裝水用的皮囊時,冷不防「颼」的一聲,射來一支箭,險些射中他的膝蓋。接著第二支箭又射過來,奘師知道自己已被守兵發現了,就大聲地喊:「我是從長安過來的出家人,請不要再射箭了!」

說完便牽著馬走向烽火臺。守兵開門出來,果然看見一位出家人,就引他去見守將王祥。王校尉命人點火照明,細細一看,說道:「確實不是本地的出家人,看這樣子,好像是從京城來的。」於是就問他此行的目的。奘師不答反問道:「校尉可曾聽涼州人說有一位出家人玄奘,要去婆羅門國求法?」王校尉說:「聽說玄奘法師已經東回長安去了,怎麼會到這裡?」 奘師馬上將經篋裡的章疏取出來給他看,這時王祥才確信他就是玄奘法師。王祥勸奘師說:「此去艱難遙遠,恐怕師父無法抵達目的地。」然而奘師意志堅定,不為所動。於是王祥念頭一閃,接著說:「弟子因職責所在,不能協助您偷渡出境,但弟子是敦煌人,願意送師父到敦煌去,那裡佛法興盛,有一位張皎法師,德學兼備,他對賢能有德的法師一向最為尊敬,看到您一定很歡迎。師父您與其死在途中,還不如聽弟子的建議,前往敦煌好嗎?」只見奘師堅決而冷靜地回答說:「我家鄉在洛陽,從小就喜歡聽聞佛法,洛陽和長安兩京的大德高僧不說,就連西蜀一帶的名僧,我都曾負笈登門求教。如果只是為了自己修行或個人名利,又哪裡需要到敦煌去?今天我不辭艱難來到此地,全然是因為現在各地都缺乏佛經,加上已有的佛經常常是經義不明,翻譯不全,所以才不惜冒著生命危險,立志西行求法,施主不加勉勵成就,反來相阻,這樣做怎麼可以說是同修出世法,共種菩提因呢?假如一定要拘留貧僧,任憑處置,但是貧僧決不違背當初的發心而東移一步!」王祥聽了,感動地說道:「弟子幸運地遇上師父,怎敢不隨喜師父的功德?師父今天疲倦了,請先去休息,等到明天我親自送您,並為您指明道路。」於是請奘師吃過齋飯,並安排住宿。

第二天早起齋罷,王祥使人盛水,又帶了一些乾糧,親自送奘師上路,一直送了十多裡,說道:「法師從這一條路去,可直達第四烽火臺,烽火臺上守將,和弟子是本家,姓王名伯隴,他為人和善,一心信佛;法師到了那裡,可說是弟子請你去的,他必定會優待你。」說罷,王祥灑淚拜別而去。

奘師繼續前行,依著王祥指引的路線,繞過第二、第三烽火臺,夜間到達第四座烽火臺。奘師生恐又被留難,打算偷偷取水過去。正走到水邊,將要下去時,忽然一箭飛來。奘師嚇了一跳,急忙大聲通報,並向前打招呼。烽火臺上派人來迎,聽說是第一烽火臺守將王祥遣來的僧人,非常歡喜,格外款待,並安排住宿。第二天早晨,更以大皮囊和馬匹乾糧相送,臨別叮囑道:「法師此去,不須經過第五座烽火臺,那邊的守將很粗暴,恐怕會發生意外。可從此方向前去,百裡以外,有野馬泉,可以取水。一路須小心在意,法師保重要緊。」奘師拜謝而別。

再往前行,便是有名的莫賀延磧,長八百多裡,古時候叫做沙河,上無飛鳥,下無走獸,更看不見一點水草。奘師一個人孤零零地走在這無垠的沙漠裡,四周所見,除了黃沙,還是黃沙。奘師怎樣也見不到路的盡頭,從白天到晚上,從黑夜到黎明,一路上,奘師一直默念著觀世音菩薩聖號及《般若心經》。當初奘師在成都的時候,遇到一個衣衫襤褸、長滿膿瘡、全身臭穢的病人,沒有人願意理他,奘師見了心生悲愍,就把他帶到寺裡,施與衣服並招待飲食。病者感奘師救濟之恩,於是授予《般若心經》。因為經文簡短而意義深刻,所以時常誦習。在沙漠裡,身邊遇到那些惡鬼等怪異現象,有時高聲稱念觀自在菩薩(即觀世音菩薩)聖號,影像就應聲消失,有時還是無法排除,環繞在左右。這時只要念誦《般若心經》,一發出聲,這些怪異現象就銷聲匿跡。在危難關頭念誦《般若心經》祈求就能得到感應,這就是很好的例證。

好不容易走了一百多裡路,可是奘師卻發現找不到野馬泉這個地方,心想可能弄錯方向迷了路,很是焦急。就在停下來喝水的時候,一個不小心竟然把水囊掉在沙地上,很快水囊裡的水就一滴也不剩地流光了。在無垠的沙漠中,沒有水喝怎麼活下去?不得已,奘師打算掉頭回第四座烽火臺,重新裝水再繼續西行,走了約十多裡時,突然念到自己發的誓願:「若不到天竺,決不東歸一步!」心想:「我在做什麼?怎麼可以因為遇到一點挫折就走回頭路?寧可向西走而死,決不東歸而生!」於是又振作起精神,掉轉馬頭,也不顧水囊裡沒水,就這樣一心念著觀自在菩薩的聖號,繼續向西北前進了。

在沙漠中的奘師,不分晝夜孤單地前進著,環顧四周,沙海茫茫,了無生機。餓了就隨便吃些乾糧;累了,人馬就地躺下來休息。白天時狂風挾著沙礫襲卷而來,使人眼睛張不開,連呼吸都困難;夜裡則滿天鬼火閃爍如繁星,魑魅魍魎,形狀恐怖,前後跟隨。因為稱念觀自在菩薩聖號及《般若心經》,所以奘師心裡毫無畏懼。

可是沒有水喝畢竟不是人和馬所能忍受的。經過了五天四夜滴水未進、口乾舌燥的奘師,已是全身發燙,頭暈目眩,終於連人帶馬倒臥在沙層上,奄奄一息。這時的奘師仍一心稱念著觀世音菩薩,祈求道:「弟子天竺取經,既不為財利,也不求名譽,只為能求得無上正法,導利群生。求菩薩大慈大悲,尋聲救苦,消除災厄。」奘師就這樣至誠地不斷祈求著。

到了第五夜夜半,忽然起了一陣涼風,吹到身上,渾身感到涼快,心神頓覺一爽,模糊的雙眼,視覺復明,連那匹老馬也都霍然站起。但也許真的是太累了,奘師竟然在這種情況下睡著了。在夢中,奘師見到一個身高好幾丈、傲然站立的巨人,威嚴叱喝他說:「為什麼不打起精神繼續趕路,還躺在那裡做什麼?」奘師一下子被這夢給驚醒了,雖然身心已非常疲憊,但不敢再作停留,立刻動身上路。大約走了十裡路時,老馬突然轉過方向,另走一條路,奘師拉它不住,經過數裡,忽然看見了青草數畝,那馬像發狂一樣,撒蹄狂奔,趕到草地上,忙不迭地一口一口吃草。離開草地不過十來步,又發現了一個水池,水泉甘冽,澄清如鏡。奘師喜出望外,下去就飲。正是天無絕人之路,人馬俱得更生。仔細看看水草,青翠鮮嫩,一定是菩薩悲愍群生神通變化所成。

部分圖片和資料來自於網絡,本文轉載於莆田廣化寺佛經流通處微信公眾號。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相關焦點

  • 玄奘法師圓寂日 | 矢志不渝的玄奘法師
    幾個世紀的時間裡,真實的玄奘大師越走越遠,逐漸離開了中國人的視線,只剩下一個輪廓模糊的背影。玄奘法師(600-664)是隋唐時人,傑出的翻譯家,法相宗的創始人。法師自幼聰慧敦厚,溫文爾雅,儀表非凡,跟從仲兄誦習儒道經典,勤學不懈。玄奘法師十三歲時隨仲兄長捷在洛陽淨土寺出家,聽講《涅槃經》,受習《攝大乘論》。大業八年(612年),洛陽選拔二十七人出家為僧。
  • 玄奘法師傳(5)
    半晌,才對奘師說道:「弟子一見法師,精神就覺得好了許多。請法師暫在我這裡住下,過些時等我病好了,再親自送法師到婆羅門國去吧!」不久,來了一位婆羅門僧人,為呾度誦咒,呾度的病果然漸漸好轉。奘師正準備出發,活國忽然發生政變:呾度設新娶的妻子年少貌美,和呾度設的第一個妻子所生的兒子特勤私通,居然用毒藥害死了丈夫。
  • 《玄奘法師傳》:不畏艱險求真經
    摘自:慧立法 著 《玄奘法師傳》 華文出版社 2011年10月 閱讀提示:唐代高僧玄奘正是此時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和佛教文明在東方復興的重要使者。
  • 記述千古一人的聖哲傳記——玄奘法師傳(三):2
    記述千古一人的聖哲傳記——玄 奘 法 師 傳第三卷:2(唐)慧立法師 著 / 趙曉鶯 譯這批盜賊,都是突伽天神的信徒,每年秋祭,必須找一容貌端正的人作為供品,殺取其血祭祀,以祈求天神賜福。於是賊人派人取水,就在樹林中一片空地上,用水和土,築起壇來,令兩人拔刀押法師上壇。二賊舉起刀來,便要動手,奘師神色鎮定,毫無懼色,群盜見了,都非常驚異。奘師眼見情況已不能免,就請求賊人稍待片刻,以便讓自己安心歡喜就死。
  • 高僧傳 | 大唐玄奘!
    很多人對玄奘法師的認識是從《西遊記》中來的而《西遊記》中的玄奘是古代文人創造的想像中的"唐僧"經過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小說中的唐僧形象深入人心而歷史上最真實的玄奘法師在現代人的眼中變得模糊了本期「高僧傳」,讓我們一同走近這位傳奇的中國僧人
  • 玄奘法師最後往生何處
    玄奘晚年臨終時,是發願往生兜率內院彌勒菩薩處的。而且據說也成功了。這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有記載。 「玄奘此毒身深可厭患,所做事畢,無宜久住。願以所修福慧回施有情,共諸有情同生睹史多天彌勒內眷屬中奉事慈尊,佛下生時亦願隨下廣作佛事,乃至無上菩提。」上面是唐玄奘的最後遺言,表明他發願往生彌勒菩薩身邊。
  • 高僧傳 | 大唐玄奘
    很多人對玄奘法師的認識是從《西遊記》中來的而《西遊記》中的玄奘是古代文人創造的想像中的"唐僧"經過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小說中的唐僧形象深入人心而歷史上最真實的玄奘法師在現代人的眼中變得模糊了本期「高僧傳」,讓我們一同走近這位傳奇的中國僧人
  • 2020 絲路之光,文字和聲影中的玄奘法師
    推薦:大唐西域記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電影 玄奘之路電影 大唐玄奘據說跟玄奘也有關聯,且聽下回分解。隱藏的偉大遊記正因為讀大唐西域記的時候,總覺有點怪,書中對於自己的事沒有提及一個字,全是在盡職的描寫看到的聽到的。直到有天知道,還有另一本書三藏法師傳,是用第三方的角度寫玄奘西行的事。
  • 漢傳佛教人物系列之七:玄奘大師
    玄奘大師,俗名「陳煒」,梵文名「摩訶耶那提婆奴」,是河南洛陽洛洲人。玄奘大師是唐朝最為著名的三藏法師,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也是唯識宗的創始者。玄奘大師於公元600年出生在今洛陽偃師陳河村的玄奘寺。
  • 玄奘法師的晚年生活:不懼英雄末路,惟懼英雄白頭
    近日讀《三藏法師傳》,覺得古龍先生的說法有些不妥。不懼英雄末路,惟懼英雄白頭。或許,這才是世人的真實心態。我們是一個有英雄情結的民族。對於英雄,總是希望他老的慢一點,再慢一點。最好是,不老。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祖先們也不例外。對於他們來說,十九載遊歷取經,十九載翻經譯論的玄奘就是一位超級英雄。從他的生命歷程中隨隨便便拎出一件事,都能稱得上「英雄」二字。
  • 玄奘法師,「中華民族的脊梁」,圓寂時只說了這兩個字!
    玄奘大師晚年臨終時,發願往生兜率內院彌勒菩薩處,而且也成功了,這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有記載。據經載,彌勒菩薩是與釋迦牟尼佛同時修行的人,釋迦牟尼佛授記彌勒菩薩將來會接替釋迦佛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現居兜率天宮內院。將在(有說56億年)後降生人間成佛。根據玄奘大師的發願,那時玄奘大師也會跟隨彌勒佛下生,廣做佛事。
  • 還原一個真實的西遊記,玄奘法師的西行取經傳奇
    西遊記是中國老百姓家喻戶曉的文學著作,這本書描寫了唐僧玄奘法師與三名弟子西天取經的故事,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一下歷史上玄奘法師的西行故事,為大家還原一個真實的玄奘。玄奘法師玄奘法師出生於公元602年,俗家姓名陳禕。玄奘幼年便聰慧好學,在家庭的影響下「備通經典」,「愛古尚賢」養成了好品性。其父死後,十一歲的玄奘便在洛陽淨土寺出家,學習《法華經》和《維摩經》等佛學經典。
  • 玄奘法師當年翻譯過一部經綸,可惜很少人知道,學佛人最好看看吧
    陳朝三藏真諦法師,有於嶺南,譯成二十二卷。陳朝,我們中國朝代名詞。三藏,就是精通經律論的法師,叫三藏,這個三藏法師叫真諦法師,是印度僧人,來到我們中國以後在嶺南,把《俱舍論》譯成二十二卷的《俱舍釋論》,這是最早的翻譯。
  • 大唐玄奘好看嗎 大唐玄奘法師的取經之路
    大唐玄奘好看嗎 大唐玄奘法師的取經之路時間:2016-07-12 01:03   來源:豆瓣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有《玄奘之路》珠玉在前,導演選取這一歷史題材來拍攝也是膽大,冒險精神真的叫人敬佩。
  • 玄奘法師晚年被唐高宗打壓,遭到軟禁,漠然離世,葬禮無官員參加
    現如今看來,人們對西遊記中的孫悟空肯定是記憶猶新的,電視劇中的孫悟空幾乎是無所不能,只不過他的師父三藏法師不會法術,這在取經途中遇到了苦難。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之後,最終唐三藏法師取得了真經。那麼在歷史上,唐三藏是有原型的,此人的原型就是唐朝的唐玄奘。現如今玄奘法師已經是盡人皆知了。大部分人對玄奘法師都是非常敬佩的,在古代的時候,玄奘法師徒步走入了古印度。
  • 歷史不可胡編亂造,唐僧玄奘法師的拜把子兄弟到底是誰?
    貞觀元年,玄奘從長安出發西行,在途中經蘭州到涼州,繼晝伏夜行,至瓜州,再經玉門關,越過五烽,渡流沙,備嘗艱苦,抵達伊吾現在哈密略作停頓,直至高昌國。貞觀二年正月玄奘到達高昌王城,現在的新疆吐魯番縣境內,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禮遇。
  • 神化的唐僧與真實的玄奘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記載著這樣一段故事:大師初生時,母親夢見一位白衣法師向她辭行,法師說:「為了求法,所以要西行。」法師就是玄奘。雖然這只是一段傳說,但玄奘小時候就表現得不同常人則確有其事。靈谷寺淨然法師也稱玄奘大師是父母晚年所生,父親大約在50歲左右才得此子,故對他格外疼惜,他幼年也確實聰穎早慧、過目不忘。被逼無奈才出家?《西遊記》中記載玄奘是如來座下金蟬長老轉世,踏上西天之路是註定的。然而專家卻指出真實的玄奘出家其實另有原因。
  • 玄奘大師—不該忘記的「民族脊梁」
    在人們津津樂道於孫悟空的時候,唐僧的原型,玄奘卻被扭曲、被誤讀。幾個世紀的時間裡,真實的玄奘越走越遠,逐漸離開了中國人的視線,只剩下一個輪廓模糊的背影。本文僅是玄奘法師簡傳。諸君若有興致,可進一步翻閱《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梁啓超先生曾言該傳「在古今所有名人譜傳中,價值應推第一」。現已有白話文譯版《玄奘法師傳》。
  • 大唐玄奘:遠紹如來 近光遺法
    這位有病的法師知道玄奘法師發願西行取經,讚嘆不已。這個有病的法師來自印度,他對玄奘法師說:我有三世諸佛心要法門,如果能夠受持這個法門,就可以保你往來西天一切平安。 玄奘法師聞聽此言,非常的歡喜,當天夜裡就請那位有病的法師傳授「三世諸佛心要法門」。當時是通過口授,而且是用梵語口授,玄奘法師學會了,接受了這個三世諸佛的心要法門。
  • 觀音菩薩《心經》共7個版本,玄奘法師譯本,去掉頭尾更易傳播
    觀音菩薩首位翻譯《心經》的是姚秦天竺三藏法師鳩摩羅什法師,法師在翻譯《心經》的時候,也把開頭與結尾去除,這樣在玄奘法師再次翻譯的時候,也秉承了鳩摩羅什法師的習慣,沒有加上開頭與結尾鳩摩羅什法師鳩摩羅什法師是在402~412年間翻譯的《心經》,玄奘法師是在649年翻譯《心經》,因此玄奘法師比鳩摩羅什法師晚譯《心經》2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