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走後,奘師越發愁悶了。慧威法師派來隨行的兩位小僧,道整已先去了敦煌,而留下來的慧琳又不堪長途跋涉,只好把他遣回涼州。自己雖買了一匹馬,但苦於無人引路,因此日日在彌勒菩薩像前祈求,希望能得一人引渡過關。有天晚上,寺裡一名叫達磨的胡僧,夢見奘師坐在蓮花上,向西而去。達磨覺得奇怪,隔天一早,連忙前來向奘師報告夢中所見之事。雖然此事被奘師斥為虛妄,然而奘師心中卻暗自歡喜,認為這是即將成行的好預兆,於是進入道場,更加誠心禮求。
不久以後,忽然有一個名叫石盤陀的胡人前來禮佛,並繞行奘師三匝(這是印度對三寶最恭敬的禮節),請求奘師授戒。奘師就為他授了五戒,胡人歡喜而去,不久又送來許多餅果,供養奘師。奘師見胡人壯健,貌又恭敬,就將要西行求法的事,與他相商,胡人終於允諾送師渡過五座烽火臺。奘師大喜,即為他買馬,以備西行,並約在次日天暗時分,於城外草叢相見。
第二天石盤陀果然依約前來,並帶著一位年老的胡人,牽著一匹又瘦又老的紅馬同來。奘師心裡正納悶的時候,石盤陀介紹:「這位老人家對西行的路線很熟,來往伊吾三十多次,所以特別請他來見師父,指點此行的疑難問題。」可是還沒等到奘師開口發問,這胡翁卻自己說了:「西行的路非常險惡,沙河阻隔,鬼魅熱風難以阻擋;過去曾有人帶了許多同伴,尚且迷失,何況您只有單獨一人,如何可行?還請您再加考慮,不要輕易以身試險!」奘師毫不猶豫地答道:「貧僧為求大法,不到婆羅門國,誓不東歸,即使死在途中,也決不後悔。」胡翁見奘師意志堅決,只好說:「如您一定要去,可換乘這匹馬,不要看它既老又瘦,它來回伊吾國,已經有十五次,不但腳力強健,而且能夠識途。」這時奘師想起了從前在長安出發時,曾有一位佔卜的術士何弘達,為他預言將來求法時騎一匹瘦老紅馬西行而去的事,如今此馬與何弘達的預言吻合,因此便毫不猶豫地和老胡翁換馬。胡翁歡喜地告辭離開,他們也踏上了旅途。
約三更時分,奘師與胡人到達瓠盧河,在黯淡的星光下,遠遠看見玉門關。玉門關上遊十裡的地方河床最窄,寬才一丈多,兩旁有茂盛的梧桐樹,石盤陀拔刀砍了幾棵梧桐樹,取樹幹搭橋,又鋪草和泥沙在上面,這才過了河。渡過沙河,出了玉門關,奘師很歡喜,但也累了,就解韁卸鞍,停下來休息,兩人相距五十幾步,各自躺下,擁褥而臥。
可是不久,奘師看到石盤陀拔刀而起,慢慢地朝他走來,約近十步時又折了回去。奘師疑胡人中途變心,忙起身趺坐,稱念觀音菩薩聖號,直至見胡人回去躺下,才敢放心就眠。
第二天天一亮,奘師就喚他起來,打水洗臉,吃過帶來的乾糧,正準備出發時,石盤陀忽然對奘師說:「弟子昨夜左思右想,覺得此去前途艱險,途中又全無水草,只有烽火臺下面有水,必須晚上偷水而過,但如果被發現就是死路一條,所以我們還是回去吧!」奘師聽完不禁愕然,但仍堅持不答應往回走。石盤陀沒法,只得跟隨奘師,硬著頭皮,彎著腰,露著刀,張著弓,勉強前進。走了一會兒,他忽然要奘師前面先走,奘師怕他落後,不肯前行,石盤陀勉強走了幾裡,又停下了,懇求奘師說道:「我實在不能再去了。一來我的家累太重,一家老小要靠我過活;二來王法森嚴,也不敢違背。請法師原諒,放我回去吧!」奘師知道他後悔了,不能勉強,只得叫他回去。但石盤陀仍不放心,他深怕奘師萬一被抓到,會說出他幫助引渡的事。於是奘師安慰他說:「你放心,縱使此身千刀萬剮,變成灰燼,也決不會說出是你送我出關的。」奘師發完重誓,並送給他馬一匹,石盤陀謝過奘師,這才放心地走了。
至此,奘師又只剩下自己,孑然一身,孤獨地踏上艱苦的沙漠之旅。
奘師孤身西行,在一片茫茫的沙海中,沒有水草,沒有道路,只有認著一堆一堆的白骨馬糞,逐漸前進。大風一起,沙層就像海洋一樣,一高一低地迎面撲來。但海浪最高不過三五十尺,而這沙漠所颳起的,卻是可以達到二百多尺高的風沙,神秘古怪,根本讓人無法認清東西南北。奘師正獨自走著,忽然看見有騎兵數百,滿布沙漠間,乍行乍息,一望都是穿著羊皮裘、騎著駱駝馬匹的人們,拿著旌旗戈矛,一隊隊在遠處沙漠裡行進;可是這些人物易貌移形,倏忽千變,遠看非常清楚,漸近卻漸漸消失,看不見了。奘師起初看見,以為是強盜來了,後來漸近漸滅,就想這大概就是胡翁所說的妖魅作祟吧!正在不安的時候,但聽空中有聲音說:「不用怕!不用怕!」奘師這才安心繼續前進。
走了八十多裡,終於看見第一座烽火臺,奘師怕被臺上的守兵發現,就躲藏在沙溝中,一直等到天黑,才出來取水。他在烽火臺的西邊發現了水草,人馬都喝足了水,正要起身去拿裝水用的皮囊時,冷不防「颼」的一聲,射來一支箭,險些射中他的膝蓋。接著第二支箭又射過來,奘師知道自己已被守兵發現了,就大聲地喊:「我是從長安過來的出家人,請不要再射箭了!」
說完便牽著馬走向烽火臺。守兵開門出來,果然看見一位出家人,就引他去見守將王祥。王校尉命人點火照明,細細一看,說道:「確實不是本地的出家人,看這樣子,好像是從京城來的。」於是就問他此行的目的。奘師不答反問道:「校尉可曾聽涼州人說有一位出家人玄奘,要去婆羅門國求法?」王校尉說:「聽說玄奘法師已經東回長安去了,怎麼會到這裡?」 奘師馬上將經篋裡的章疏取出來給他看,這時王祥才確信他就是玄奘法師。王祥勸奘師說:「此去艱難遙遠,恐怕師父無法抵達目的地。」然而奘師意志堅定,不為所動。於是王祥念頭一閃,接著說:「弟子因職責所在,不能協助您偷渡出境,但弟子是敦煌人,願意送師父到敦煌去,那裡佛法興盛,有一位張皎法師,德學兼備,他對賢能有德的法師一向最為尊敬,看到您一定很歡迎。師父您與其死在途中,還不如聽弟子的建議,前往敦煌好嗎?」只見奘師堅決而冷靜地回答說:「我家鄉在洛陽,從小就喜歡聽聞佛法,洛陽和長安兩京的大德高僧不說,就連西蜀一帶的名僧,我都曾負笈登門求教。如果只是為了自己修行或個人名利,又哪裡需要到敦煌去?今天我不辭艱難來到此地,全然是因為現在各地都缺乏佛經,加上已有的佛經常常是經義不明,翻譯不全,所以才不惜冒著生命危險,立志西行求法,施主不加勉勵成就,反來相阻,這樣做怎麼可以說是同修出世法,共種菩提因呢?假如一定要拘留貧僧,任憑處置,但是貧僧決不違背當初的發心而東移一步!」王祥聽了,感動地說道:「弟子幸運地遇上師父,怎敢不隨喜師父的功德?師父今天疲倦了,請先去休息,等到明天我親自送您,並為您指明道路。」於是請奘師吃過齋飯,並安排住宿。
第二天早起齋罷,王祥使人盛水,又帶了一些乾糧,親自送奘師上路,一直送了十多裡,說道:「法師從這一條路去,可直達第四烽火臺,烽火臺上守將,和弟子是本家,姓王名伯隴,他為人和善,一心信佛;法師到了那裡,可說是弟子請你去的,他必定會優待你。」說罷,王祥灑淚拜別而去。
奘師繼續前行,依著王祥指引的路線,繞過第二、第三烽火臺,夜間到達第四座烽火臺。奘師生恐又被留難,打算偷偷取水過去。正走到水邊,將要下去時,忽然一箭飛來。奘師嚇了一跳,急忙大聲通報,並向前打招呼。烽火臺上派人來迎,聽說是第一烽火臺守將王祥遣來的僧人,非常歡喜,格外款待,並安排住宿。第二天早晨,更以大皮囊和馬匹乾糧相送,臨別叮囑道:「法師此去,不須經過第五座烽火臺,那邊的守將很粗暴,恐怕會發生意外。可從此方向前去,百裡以外,有野馬泉,可以取水。一路須小心在意,法師保重要緊。」奘師拜謝而別。
再往前行,便是有名的莫賀延磧,長八百多裡,古時候叫做沙河,上無飛鳥,下無走獸,更看不見一點水草。奘師一個人孤零零地走在這無垠的沙漠裡,四周所見,除了黃沙,還是黃沙。奘師怎樣也見不到路的盡頭,從白天到晚上,從黑夜到黎明,一路上,奘師一直默念著觀世音菩薩聖號及《般若心經》。當初奘師在成都的時候,遇到一個衣衫襤褸、長滿膿瘡、全身臭穢的病人,沒有人願意理他,奘師見了心生悲愍,就把他帶到寺裡,施與衣服並招待飲食。病者感奘師救濟之恩,於是授予《般若心經》。因為經文簡短而意義深刻,所以時常誦習。在沙漠裡,身邊遇到那些惡鬼等怪異現象,有時高聲稱念觀自在菩薩(即觀世音菩薩)聖號,影像就應聲消失,有時還是無法排除,環繞在左右。這時只要念誦《般若心經》,一發出聲,這些怪異現象就銷聲匿跡。在危難關頭念誦《般若心經》祈求就能得到感應,這就是很好的例證。
好不容易走了一百多裡路,可是奘師卻發現找不到野馬泉這個地方,心想可能弄錯方向迷了路,很是焦急。就在停下來喝水的時候,一個不小心竟然把水囊掉在沙地上,很快水囊裡的水就一滴也不剩地流光了。在無垠的沙漠中,沒有水喝怎麼活下去?不得已,奘師打算掉頭回第四座烽火臺,重新裝水再繼續西行,走了約十多裡時,突然念到自己發的誓願:「若不到天竺,決不東歸一步!」心想:「我在做什麼?怎麼可以因為遇到一點挫折就走回頭路?寧可向西走而死,決不東歸而生!」於是又振作起精神,掉轉馬頭,也不顧水囊裡沒水,就這樣一心念著觀自在菩薩的聖號,繼續向西北前進了。
在沙漠中的奘師,不分晝夜孤單地前進著,環顧四周,沙海茫茫,了無生機。餓了就隨便吃些乾糧;累了,人馬就地躺下來休息。白天時狂風挾著沙礫襲卷而來,使人眼睛張不開,連呼吸都困難;夜裡則滿天鬼火閃爍如繁星,魑魅魍魎,形狀恐怖,前後跟隨。因為稱念觀自在菩薩聖號及《般若心經》,所以奘師心裡毫無畏懼。
可是沒有水喝畢竟不是人和馬所能忍受的。經過了五天四夜滴水未進、口乾舌燥的奘師,已是全身發燙,頭暈目眩,終於連人帶馬倒臥在沙層上,奄奄一息。這時的奘師仍一心稱念著觀世音菩薩,祈求道:「弟子天竺取經,既不為財利,也不求名譽,只為能求得無上正法,導利群生。求菩薩大慈大悲,尋聲救苦,消除災厄。」奘師就這樣至誠地不斷祈求著。
到了第五夜夜半,忽然起了一陣涼風,吹到身上,渾身感到涼快,心神頓覺一爽,模糊的雙眼,視覺復明,連那匹老馬也都霍然站起。但也許真的是太累了,奘師竟然在這種情況下睡著了。在夢中,奘師見到一個身高好幾丈、傲然站立的巨人,威嚴叱喝他說:「為什麼不打起精神繼續趕路,還躺在那裡做什麼?」奘師一下子被這夢給驚醒了,雖然身心已非常疲憊,但不敢再作停留,立刻動身上路。大約走了十裡路時,老馬突然轉過方向,另走一條路,奘師拉它不住,經過數裡,忽然看見了青草數畝,那馬像發狂一樣,撒蹄狂奔,趕到草地上,忙不迭地一口一口吃草。離開草地不過十來步,又發現了一個水池,水泉甘冽,澄清如鏡。奘師喜出望外,下去就飲。正是天無絕人之路,人馬俱得更生。仔細看看水草,青翠鮮嫩,一定是菩薩悲愍群生神通變化所成。
部分圖片和資料來自於網絡,本文轉載於莆田廣化寺佛經流通處微信公眾號。
南 無 阿 彌 陀 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