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人抱怨迪士尼在《花木蘭》中重視中國文化,忽視阿拉伯文化

2020-09-14 中東流浪站

為什麼迪士尼重視花木蘭中的中國文化

而忽視阿拉丁中的阿拉伯文化



電影《花木蘭》極大地受到了新冠病毒流行的影響,因為它曾消耗大量預算進行宣傳活動,但就在放映的前幾日,新冠病毒全球流行導致電影院關閉,因此這部電影被剝奪了在電影院放映的機會,並一次又一次地推遲,上映日期從2020年3月推遲至2020年9月。最後,為了減少損失,迪士尼決定通過其「迪士尼+」平臺(迪士尼在線流媒體服務平臺)以完全不同的方式來放映電影,但要額外收取30美元的費用,並且在該平臺沒有上線的國家——比如中東國家,進行影院放映。


花木蘭的真實故事


這是迪士尼第二版的花木蘭的故事,講述一個年輕的中國女孩扮成一個男人代替她生病的老父親參軍。第一部動畫製作於1998年,並成為了一部真正的經典。當時的迪士尼電影大多講述在情人保護下的精緻的公主,與她們截然不同,花木蘭是真正的戰士和叛逆者,她的價值觀完全不同。


這兩部電影可以追溯到公元五世紀在中國發生的真實故事。其中的女主人公「花木蘭」從她的家中逃出,化裝成一個男孩,頂替了之前在戰爭中受傷的父親,因為她有一個不能打仗的弟弟。但是與迪士尼展現給我們的故事相反,花木蘭的本來面目沒有暴露。相反,她在皇家軍隊中作戰了12年,直到戰爭結束。當她被任命為指揮官時,她被發現並被要求返回家中。這部新電影中的「現場表演」融合了動畫電影和真實故事。為了使故事更加嚴肅,且符合時代精神,電影擺脫了小龍「木須」和「蟋蟀」等漫畫人物的身份,取而代之的是鳳凰,以及邪惡的巫婆。鳳凰是屢次幫助她家庭的象徵;巫婆則擁有與花木蘭相似的能力,但是當時的中國社會對女性十分冷酷,唾棄她,於是巫婆選擇與邪惡站在一起。她的存在是為了暗示木蘭可能經歷的黑色命運。同樣,這部電影也排除了動畫片中的情感戲,並著重研究了木蘭性格發生變化的細節,以及她在部隊訓練期間自己信仰的建立。


中國與阿拉伯文化


如果你看到妮基•卡羅執導的電影《花木蘭》,你就會欽佩導演對中國文化細節的濃厚興趣,這些細節清晰地呈現在作品中,從裝飾,時裝設計,到髮型和戰鬥方法,使電影在視覺上令人眼花繚亂,同時令人信服。這部電影可以與另一部呈現出與美國文化不同的電影進行比較,該電影是由蓋伊•裡奇執導的2019迪士尼真人電影《阿拉丁》。我們注意到,電影《阿拉丁》的製片人堅持選擇具有阿拉伯血統的德梅納•瑪索德擔任主角;但與此同時,這部電影非常清楚地展現了印度人的視覺形象,這表明製作者對了解阿拉丁故事所屬的文化缺乏興趣,以及他們對東方事物的困惑,無論是阿拉伯的還是印度的。



當然,在像《花木蘭》這樣的電影中,對中國文化的興趣絕對是必要的,迪士尼打算從一開始就積極進軍中國市場,這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它保證了許多電影在全球票房(電影收入)上的成功,現在在中國電影院開業和美國部分電影院關閉之後,電影在商業上的成功或失敗就在中國手中了。除了成功介紹中國文化外,尼基•卡羅在特效的幫助下以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展示了動作場景。同時,「氣」這一能力的使用給木蘭的打鬥場景增色不少,戰鬥的設計也很獨特,充分利用了連擊。這部電影被認為是有史以來由女性執導的預算最高的電影。


最後,木蘭的電影是近年來迪士尼「實景」電影中表現最好的電影,它秉承了動畫電影的精神。但這並不能阻止它做出更好的改變,並呈現出絕對值得電影化的令人眼花繚亂的影像,因此,這部電影是適合成人和兒童觀看的精美家庭電影。


來源:半島電視臺

翻譯:蔣志宇

相關焦點

  • 《花木蘭》:迪士尼雖然不了解中國文化,卻也取得了較大進步
    《花木蘭》是迪士尼公司出品的真人版劇情電影,由妮基·卡羅執導,劉亦菲、甄子丹領銜主演,李截、安柚鑫主演,鞏俐、李連杰特別出演。這部影片在中國內地上映前,網上就存在不少批評的聲音,小夥伴們吐槽的最多的就是關於文化這一塊,認為該影片對中國文化完全沒吃透。
  • 《花木蘭》口碑崩塌 獵奇中國文化是迪士尼最大失誤
    文/夢裡詩書對中國文化簡單粗暴的元素堆砌,強行嫁接歐美女權的胡編亂造,都使《花木蘭》這樣一個在中國家喻戶曉的文學經典,被迪士尼拍成了一部不倫不類的獵奇庸作,當一群東方面孔在你面前演繹著一個西方童話,其浮誇造作的表演所帶來的只有水土不服的尷尬。
  • 《花木蘭》的「冒犯」背後,是中國文化「解釋權」的爭奪
    作者丨餘雅琴 9月11日,新版《花木蘭》在中國院線上映,作為迪士尼中國戰略重要的一步,這部電影從選角開始就備受關注。在新版《花木蘭》中,不但沒有任何侮辱中國文化的意味,還特意賦予了花木蘭代表著主創理解下的中國價值「忠勇真孝」的精神性。 在這版中,花木蘭從軍的目的,固然也有個人報復的實現,但榮耀家族也是其很重要的目的之一。
  • 迪士尼劉亦菲版《花木蘭》定檔,美國的文化輸出還是中國傳統文化
    花木蘭的故事,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她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一位極具傳說色彩的巾幗英雄,為了保護家人,她女扮男裝,替父從軍,抗擊柔然,一路英勇殺敵,保家衛國,而木蘭也在從軍過程中發現了自己的潛能和職責:戰鬥。最終,她成長為了一名受到國家尊敬的戰士。
  • 劉亦菲的《花木蘭》,是迪士尼對東方文化的刻板印象
    史上首位迪士尼真人公主,也是第一位在戰場戎裝徵戰的戰士公主,她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也是全世界人民看到的那個驍勇善戰、馳騁戰場的中國公主。,以美國文化為基礎的迪士尼,真的能畫好《花木蘭》這個中國大IP嗎?>4.7分,IMDB5.5分,迪士尼努力進軍中國市場,並且討好了中、西方觀眾的《花木蘭》,終究是錯付了中國觀眾的期望,也沒有讓西方觀眾眼前一亮。
  • 文化侵略|劉亦菲出演《花木蘭》將上院線,迪士尼殺回中國市場
    其實迪士尼將《花木蘭》這部電影引入中國,不過又是對中國文化的一次侵略——跟美國那些英雄傳奇的電影一樣。首先,迪士尼將這部電影引進中國內地動機不純。迪士尼已經為這部電影投下了巨資,為了回本迪士尼對中國市場覬覦之心並未消退。
  • 這是花木蘭?
    前幾年,很多人就對《花木蘭》真人電影抱有期待,不談別的,就衝著劉亦菲飾演花木蘭,很多人也是想看的,再加上迪士尼擅長打造他們的「公主」,大家感覺再差也差不到哪裡去。結果2020年《花木蘭》真人電影一出來,大家大跌眼鏡,這拍的個什麼玩意兒?
  • 文化侵略|劉亦菲出演《花木蘭》將上院線,迪士尼殺回中國市場
    電影《花木蘭》的上映也是一波三折,本來年末就宣布定檔的《花木蘭》因為種種原因推到了年初,年初又因為疫情的影響,又不得不延期。其實迪士尼將《花木蘭》這部電影引入中國,不過又是對中國文化的一次侵略——跟美國那些英雄傳奇的電影一樣。
  • 這是花木蘭嗎
    前幾年,很多人就對《花木蘭》真人電影抱有期待,不談別的,就衝著劉亦菲飾演花木蘭,很多人也是想看的,再加上迪士尼擅長打造他們的「公主」,大家感覺再差也差不到哪裡去。結果2020年《花木蘭》真人電影一出來,大家大跌眼鏡,這拍的個什麼玩意兒?
  • 《花木蘭》的中國元素與文化輸出
    2020年,華特·迪士尼推出了真人版劇情片《花木蘭》,該片根據迪士尼1998年出品的同名動畫片改編,講述了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勇戰柔然的故事,但是票房和口碑在國內市場卻慘遭滑鐵盧。縱觀兩個版本的《花木蘭》,真人版看上去更添一抹女權意味,但究其深意實則是在隱晦地擁抱封建父權制度。濃鬱錯位的東方視覺奇觀多遭到國人詬病,但也無法掩蓋它成為一例優秀的文化輸出範本的事實。
  • 翻拍《花木蘭》動畫取得成功,接著上映真人版,中國文化影響世界
    迪士尼翻拍《花木蘭》動畫版取得成功,接著上映真人版,中國文化影響世界?答案是肯定的。迪士尼在1998年就拍攝了動畫版《花木蘭》電影,在國外收視率票房取得不錯的成績。如今,迪士尼決定翻拍真人版《花木蘭》,邀請了中國演員劉亦菲,甄子丹領銜主演,鞏俐,李連杰等大牌巨星都有參與。
  • 「臉譜化」的《花木蘭》折戟沉沙,是缺少對中國文化的敬畏
    鞏俐、李連杰等一線明星主演,投資高達2.9億美元,超過18億元人民幣,這也是迪士尼真人版計劃中投資最大的一部電影。佔有天時地利的《花木蘭》為什麼會出現滑鐵盧呢?筆者認為,這是創作團隊缺少對中國文化的敬畏。
  • 《花木蘭》:中美文化陣地戰
    9月4日《花木蘭》率先在Disney+網絡上線,爛番茄新鮮指數高達81%,MTC的評分也高達7.07分,前途似乎一片光明。而在國內,《花木蘭》定檔9月11日在院線上映。頂著迪士尼的光環,踩著《八佰》20多億票房的節奏,《花木蘭》是否能夠在國內開花結果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這一部電影到底是算中國文化還是美國文化,我們是否能夠說得清楚?
  • 《花木蘭》上映:中美文化爭奪戰
    9月4日《花木蘭》率先在Disney+網絡上線,爛番茄新鮮指數高達81%,MTC的評分也高達7.07分,前途似乎一片光明。而在國內,《花木蘭》定檔9月11日在院線上映。頂著迪士尼的光環,踩著《八佰》20多億票房的節奏,《花木蘭》是否能夠在國內開花結果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這一部電影到底是算中國文化還是美國文化,我們是否能夠說得清楚?
  • 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
    」花木蘭作為亞洲第一個進入迪士尼的公主,可謂是備受關注,同時也是迪士尼的一手好牌。而這手好牌有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呢?爭議還是蠻大的。首先許多電影解說的視頻博主為了賺足眼球,選擇從演員的國籍入手,鼓吹國籍。新加坡人李連杰演皇帝、美國人劉亦菲演花木蘭、新加坡人鞏俐飾演巫女、美國人鄭佩佩飾演媒婆等。
  • 《花木蘭》——斷章取義的文化符號,推倒了文化扭曲的多米諾骨牌
    9月11日,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在中國影院如期上映。不過,在中國大陸以外,這部電影9月4日就已經在Disney+上線,很多觀眾提前看到了這部電影的全部內容。無處不在的文化符號,是迪士尼的致敬,還是斷章取義的解讀?花木蘭的故事取材中國自南北朝的民歌《木蘭辭》,迪士尼在1998年便把這一故事搬上了熒幕,只不過是以動畫電影的形式呈現的。
  • 花木蘭,中國文化背景下的迪士尼公主是演員的鍋還是文化不自信
    2020版《花木蘭》迪士尼動畫真人版,華特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由外國導演卡羅拍攝,劉亦菲、甄子丹、鞏俐、李連杰領銜主演,這次也算把《花木蘭》帶出國門,宣傳中國文化,看到有很多外國網友喜歡花木蘭,看著中國文化被傳播和喜愛,也是一件很驕傲的事情!
  • 花木蘭:中國文化背景下的迪士尼公主是演員的鍋還是文化不自信?
    鞏俐、李連杰領銜主演,這次也算把《花木蘭》帶出國門,宣傳中國文化,看到有很多外國網友喜歡花木蘭,看著中國文化被傳播和喜愛,也是一件很驕傲的事情!很多人也很喜歡電影中演員的表現,認為這是一部合格的商業片,在迪士尼公主中品質屬於上乘,演員的演技也沒有任何的問題,動作戲很精彩,畫面質感都屬一流,認為中國花木蘭沒有讓人失望!
  • 原力覺醒之花木蘭看著很尬,也許迪士尼真的不懂中國文化
    帶著豆瓣已知評分4.9的忐忑心情,今天完成了對電影《花木蘭》的觀看。我的答案就是,迪士尼真的沒搞清楚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武俠或者中國的傳統文化內涵。但為了更有意思,我們還是要先聊聊槽點,最後再講講對這部電影的感悟和思考。槽點一:花這麼大價錢製作,電影中花木蘭的信仰鳳凰卻弄個跟風箏一樣。
  • 電影《花木蘭》一次文不對題的文化挪用
    但從內容上說,這部《花木蘭》就是掛羊頭賣狗肉,就像有的網友所說,看完《花木蘭》,迪士尼你欠我一張電影票。從內容上說,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是一部商業片,在形式上做一些改動,是可以理解的,雖然有些改動看起來很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