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可以說是近些年來少有的歷史良心劇,劇情更是環環相扣,處處陷阱,每個劇中人都是高手,要是你不仔細品賞,估計都很難發現其中的奧妙之處,而這正是令我們觀眾大呼過癮的地方。劇中有一幕:胤禛追繳國庫欠款失敗,卻被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這是為什麼呢?別急,且聽小編慢慢為您道來。
此事以小編的觀點看來,其實這是康熙看破了胤禛的小算盤。
對於清繳國庫欠銀這件差事,胤禛開始是很猶豫的,不願意接手。但鄔先生卻極力建議胤禛接下這個差事。
鄔先生真實的目的就是把胤禛推到奪嫡之路上。因為接手了這個差事,就肯定要把大多數的朝臣和許多兄弟們都得罪光了。
在朝中有八爺黨的勢力,有太子黨的勢力,還有老三胤祉和老大胤禵的勢力,統統都必須要得罪了。胤禛再想在朝中立足,就沒有辦法結黨了,只能靠自己,重新構建自己的勢力,要想不參與奪嫡,肯定是不行了。人都得罪光了,你還能做臣子在朝廷立足嗎?任何一個別的兄弟登上皇位,都會拿你開刀,以安群臣。
胤禛當然明白這個道理。所以,鄔先生建議他接差,他仍然是猶豫的,他還沒有確認前景如何,也不願意過早暴露奪嫡的心思,所以就打了哈哈,遮掩了過去。
但當康熙召見的時候,胤禛醒悟過來了,因為通過清繳欠款,他就能夠摸清諸位皇子在朝中的實力,利用他們之間的爭鬥,激化矛盾,打破平衡,他是完全可以找到破局點的。現有的格局被打破了,他奪嫡的機會自然就來了。
來看看胤禛在清繳欠款的過程中所用的手段,確實是非常的高明。
一、對付群臣
清欠工作一開始,田文鏡就拿只欠一兩銀子的老狀元大開殺戒,剖心掏肺,罵了個狗血淋頭。
這個意思很明白,告訴群臣們,我根本就不怕得罪你們,這次,我就專門要得罪你們的。
第二步,拿老大胤禵的屬下立威,不但不顧情面要得罪你們,還是軟的硬的都不吃,文的武的都不怕。
這就為清繳欠款的工作定下一個基調,不講半點情面,不徇半分私情。
注意了,真的是不徇私情?
不是,這是故意露出一個破綻,讓人來咬,咬誰?
咬太子胤礽。
二、對付太子胤礽
太子胤礽也很希望老四胤禛能接手這個差事,因為他借了戶部四十萬兩銀子還不上。太子胤礽的欠帳都掛在刑部黃體仁和肖國興的頭上,而他認為,胤禛是他的人,聽他的話,可以暫緩清欠。
太子胤礽就把胤禛叫到一邊,給了他一份名單,讓胤禛暫免清繳刑部幾個官員的欠款。
胤禛馬上就明白了。他表面上答應,卻悄悄把這個太子欠款的消息洩露給了八爺黨。
八爺黨為了攀咬太子,就利用了這個信息,一貨兩賣。
八爺黨第一步,先把這個消息通過門人傳遞給了皇長子胤禵的門人。
胤禵的門人立即向老大胤禵匯報了這個信息,胤禵開始大喜,因為他與太子胤礽是死對頭,這下他抓住了胤礽的把柄。但胤禵也很精明,他迅速反應過來,追問消息的來源,得知是老八傳遞過來的,他省悟過來了「好你個老八,明知我與太子不和,你是想讓我與太子相互相絞殺,你坐收漁翁之利!」
但他能不能置之不理呢?不能。
老八更狡猾,因為這個消息是通過老大的門人傳遞過來的。現在的形勢就成了這樣:老大的門人都知道了這個信息,大家都看到了老大胤禵手中握著一付同花順的大牌,如果胤禵敢棄牌不打,他的門人們就會馬上對他喪失信心,再也不會扶持這種窩囊廢。
所以老大胤禵這副牌不打也得打,不打就傷了自己。
但老大胤禵不能輕易讓老八利用啊,老八扔過來這付明牌,他要暗打。
怎麼暗打?既然太子胤礽讓老四暫免清欠,說明他確實還不起錢,還不起錢太子就必須去找錢,盯緊了他找錢的動作,就能抓住漏洞。
後來,他果然抓住了太子胤礽賣官鬻爵的要害。
八爺黨第二步,把這個消息又透露給了還不清欠款的魏東亭,讓魏老爺子去鬧事。
胤禛透露太子欠款的消息一箭雙鵰了。
消息既然走露,那麼太子欠款就必須要還,老四胤禛理所當然地催他還錢。而消息怎麼走露的?兩處走向都指向了老八胤禩,兩黨的矛盾就被激化了。
本來老八想讓老大與太子鷸蚌相爭,結果這麼一來,成了三虎互鬥,讓胤禛就趁火打劫了。
太子不得不想辦法還款,他還了,老大胤禔也就不能不還,老三胤祉也還了,就剩下八爺黨中的老十胤俄了。
三、對付老八胤禩
老十胤俄還不起錢,老八和老九當然明白,但他們故意不幫老十還清。為什麼?
因為老八和老九很容易還清,如果老十再還清了,那就等於當眾宣布八爺黨的態度:八爺黨支持還款。
八爺黨是很有勢力的,領頭的都還清了,下面的人還不跟著還清嗎?
本來八爺胤禩不接手這個差事,就是為了自己不得罪人,讓老四胤禛去得罪人,清款難度越大,老四的清欠的手段就越狠,得罪的人就越多,得罪的程度就越深。
如果八爺黨還清了,其他人就鬆了手,老四輕鬆完成任務,還白撿個親王當,老八還白白當了回臂助。
這當然不行。
所以不能幫老十還清,讓他去鬧事。
老十胤俄當然心裡清楚老九的計劃,知道自己當了炮灰,他也不傻,他也要想辦法擺脫困境。
老十胤俄先修戲臺搞工程,想利用工程項目的水份抵賴,但被老四發現,停了他的工。
老十又聯結百官抵抗,但老四胤禛下決心要得罪人,不怕百官聯合鬧事,這個辦法也泡湯了。
老十胤俄乾脆擺開貨攤賣家當。還毆打田文鏡,把老九老十也拖下渾水。因為這樣一來,康熙必然知道內情,老八的形象也會大打折扣。
胤禛與田文鏡定下個苦肉計,故意激怒了了老十胤俄。老十破罐子破摔,毆打田文鏡,犯下大罪。
這下子胤禛就又拿住了老八胤禩的把柄。如果他不替他老十還債,老四胤禛就以毆打朝廷命官為理由,上報康熙,必然要追究老十的罪責,而老八將顏面盡失,康熙會立刻瞧破老八的真實企圖,情況就嚴重了。
但是俠肝義膽的老十三胤祥趕到,他看出了胤禛的計策,卻不忍心看著田文鏡受苦,就阻止了事態的發展。他把田文鏡抬回府中,還很生氣地責備了胤禛。
但田文鏡的一句話「四爺是不想把你也牽連進來」,這句話就暴露了老四胤禛的苦肉計,而在十三爺府中伺候的下人喬姐是老八胤禩的眼線,發覺情況不對,就把消息透露給了老八。這下老八明白了,原來這是胤禛的苦肉計,就下定決心不給老十胤俄還款。
但是,四爺胤禛會不明白十三爺府中布滿了眼線,這樣的消息會走漏?
胤禛明白得很,他的這個苦肉計就是故意走漏的。
這個計策走漏了,八爺黨就認為已經識破了四爺的苦肉計,就更加堅定了不還款的決心。而老四胤禛就是希望他們不要替老十還款。因為老十不還款,這個問題必須反映到康熙那裡去。
康熙當然很清楚這是一條苦肉計,而康熙則會更清楚老八不給老十還款的真實目的。那麼胤禛就能不費唇舌地把老八的真面目展示給康熙看。
這招數絕不絕?
再來說說康熙的真實目的。
康熙目的僅僅是為了銀子嗎? 當然不是的。
康熙四十六年,長江汛情,災鴻遍野,國庫空虛,救災無錢可使。胤禛靠著各種手段總算勉強抵擋過去。 但這種情況能持續下去嗎?
當時戶部連五十萬兩救災銀子都拿不出來,萬一邊境發生戰事,後果不堪設想。 康熙懸下重賞,追回庫銀,加封「親王」,如此重的賞額,也沒人願意幹。
為什麼沒人幹,因為所有的皇親國戚,朝廷官員都欠款! 這差使不要說能不能辦成,就算辦成了,所有的人也就都得罪光了。 人都得罪完了,親王的帽子還有什麼意義呢?
國庫缺錢,眾人欠款不還,這件事情的本質是什麼?是官僚與皇權爭利!
這種政治結構必須要改變。但康熙在自己手中能改變嗎?
老爺子有私心啊。一、年歲不饒人。二、珍惜自己的名聲。三、自己手中不想有大的亂局。
那麼,我們明白了,實質上,清繳欠款是皇權與官僚群體的一次較量,是各階層利益重新分配的試探性調整,是政治體制變動的一次嘗試,也是對未來的改革所可能遇到的種種困難與阻礙的一次摸排和預估,同時,也為了將來的改革總結經驗,尋找辦法,積蓄人才和力量!
清繳戶部欠款難度巨大,牽連的人員多,地位高,範圍廣,數額大,頭緒亂,關係複雜,原因眾多,局面混亂。 能從這趟混水裡走出來,需要有得罪人的勇氣,需要有堅強的意志,需要有超人的智慧和雷厲風行的手段。
也就是說,承擔這次清欠任務的人,將成為未來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領導者、組織者和踐行者。
這樣的人必須成為孤臣,而孤臣,再進一步可就是寡人了。
而未來想改變這種艱難政治格局的人,必須掌握一種力量――皇權。
大家清楚了,康熙在內心中根本就沒有認為這件事情在短期內能夠順利辦成,但只要用心去辦,目的就達到了。 而接受這個差事的人,將成為考察和培養的目標。
所以,當四爺胤禛猶豫不定之際,鄔先生力勸他接下這個差事。 為父分憂,為兄解難,為國擔責。這正是康熙最看重的。
這個差事看起來糟糕,得罪了很多人,但有一個好處――符合康熙的心願。 這才是重點。
既然清欠沒有成功,康熙也不在意這件事情能否真的辦成,那他對胤禛說「你一向自詡精明」又是什麼意思呢?
在劇中,康熙把幾個官員問罪,非常清楚地當眾說出這些官員欠款的用途,收入和各種不法行徑。一條條,一筆筆,確鑿而清晰。
這是在告訴胤禛,你那些所謂的精明算計,我都清楚得很!
胤禛當時就懵了。趕緊請罪,不要這個親王了,自請貶職罰俸。
但康熙並不在意這些。他把田文鏡貶到遠方,是告訴胤禛:玩心眼可以,玩小聰明也沒有問題,但這些謀劃,你可別和下臣去聯結,這些人只能利用。你要懂得自己的貴重。對此小編不得不說,薑還是老的辣,康熙帝王術實在太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