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庫銀失敗,康熙評價「精明自詡」?帝王術太精了

2021-02-19 全球歷史筆記

《雍正王朝》可以說是近些年來少有的歷史良心劇,劇情更是環環相扣,處處陷阱,每個劇中人都是高手,要是你不仔細品賞,估計都很難發現其中的奧妙之處,而這正是令我們觀眾大呼過癮的地方。劇中有一幕:胤禛追繳國庫欠款失敗,卻被康熙評價「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這是為什麼呢?別急,且聽小編慢慢為您道來。

此事以小編的觀點看來,其實這是康熙看破了胤禛的小算盤。

對於清繳國庫欠銀這件差事,胤禛開始是很猶豫的,不願意接手。但鄔先生卻極力建議胤禛接下這個差事。

鄔先生真實的目的就是把胤禛推到奪嫡之路上。因為接手了這個差事,就肯定要把大多數的朝臣和許多兄弟們都得罪光了。

在朝中有八爺黨的勢力,有太子黨的勢力,還有老三胤祉和老大胤禵的勢力,統統都必須要得罪了。胤禛再想在朝中立足,就沒有辦法結黨了,只能靠自己,重新構建自己的勢力,要想不參與奪嫡,肯定是不行了。人都得罪光了,你還能做臣子在朝廷立足嗎?任何一個別的兄弟登上皇位,都會拿你開刀,以安群臣。

胤禛當然明白這個道理。所以,鄔先生建議他接差,他仍然是猶豫的,他還沒有確認前景如何,也不願意過早暴露奪嫡的心思,所以就打了哈哈,遮掩了過去。

但當康熙召見的時候,胤禛醒悟過來了,因為通過清繳欠款,他就能夠摸清諸位皇子在朝中的實力,利用他們之間的爭鬥,激化矛盾,打破平衡,他是完全可以找到破局點的。現有的格局被打破了,他奪嫡的機會自然就來了。

來看看胤禛在清繳欠款的過程中所用的手段,確實是非常的高明。

一、對付群臣

清欠工作一開始,田文鏡就拿只欠一兩銀子的老狀元大開殺戒,剖心掏肺,罵了個狗血淋頭。

這個意思很明白,告訴群臣們,我根本就不怕得罪你們,這次,我就專門要得罪你們的。

第二步,拿老大胤禵的屬下立威,不但不顧情面要得罪你們,還是軟的硬的都不吃,文的武的都不怕。

這就為清繳欠款的工作定下一個基調,不講半點情面,不徇半分私情。

注意了,真的是不徇私情?

不是,這是故意露出一個破綻,讓人來咬,咬誰?

咬太子胤礽。

二、對付太子胤礽

太子胤礽也很希望老四胤禛能接手這個差事,因為他借了戶部四十萬兩銀子還不上。太子胤礽的欠帳都掛在刑部黃體仁和肖國興的頭上,而他認為,胤禛是他的人,聽他的話,可以暫緩清欠。

太子胤礽就把胤禛叫到一邊,給了他一份名單,讓胤禛暫免清繳刑部幾個官員的欠款。

胤禛馬上就明白了。他表面上答應,卻悄悄把這個太子欠款的消息洩露給了八爺黨。

八爺黨為了攀咬太子,就利用了這個信息,一貨兩賣。

八爺黨第一步,先把這個消息通過門人傳遞給了皇長子胤禵的門人。

胤禵的門人立即向老大胤禵匯報了這個信息,胤禵開始大喜,因為他與太子胤礽是死對頭,這下他抓住了胤礽的把柄。但胤禵也很精明,他迅速反應過來,追問消息的來源,得知是老八傳遞過來的,他省悟過來了「好你個老八,明知我與太子不和,你是想讓我與太子相互相絞殺,你坐收漁翁之利!」

但他能不能置之不理呢?不能。

老八更狡猾,因為這個消息是通過老大的門人傳遞過來的。現在的形勢就成了這樣:老大的門人都知道了這個信息,大家都看到了老大胤禵手中握著一付同花順的大牌,如果胤禵敢棄牌不打,他的門人們就會馬上對他喪失信心,再也不會扶持這種窩囊廢。

所以老大胤禵這副牌不打也得打,不打就傷了自己。

但老大胤禵不能輕易讓老八利用啊,老八扔過來這付明牌,他要暗打。

怎麼暗打?既然太子胤礽讓老四暫免清欠,說明他確實還不起錢,還不起錢太子就必須去找錢,盯緊了他找錢的動作,就能抓住漏洞。

後來,他果然抓住了太子胤礽賣官鬻爵的要害。

八爺黨第二步,把這個消息又透露給了還不清欠款的魏東亭,讓魏老爺子去鬧事。

胤禛透露太子欠款的消息一箭雙鵰了。

消息既然走露,那麼太子欠款就必須要還,老四胤禛理所當然地催他還錢。而消息怎麼走露的?兩處走向都指向了老八胤禩,兩黨的矛盾就被激化了。

本來老八想讓老大與太子鷸蚌相爭,結果這麼一來,成了三虎互鬥,讓胤禛就趁火打劫了。

太子不得不想辦法還款,他還了,老大胤禔也就不能不還,老三胤祉也還了,就剩下八爺黨中的老十胤俄了。

三、對付老八胤禩

老十胤俄還不起錢,老八和老九當然明白,但他們故意不幫老十還清。為什麼?

因為老八和老九很容易還清,如果老十再還清了,那就等於當眾宣布八爺黨的態度:八爺黨支持還款。

八爺黨是很有勢力的,領頭的都還清了,下面的人還不跟著還清嗎?

本來八爺胤禩不接手這個差事,就是為了自己不得罪人,讓老四胤禛去得罪人,清款難度越大,老四的清欠的手段就越狠,得罪的人就越多,得罪的程度就越深。

如果八爺黨還清了,其他人就鬆了手,老四輕鬆完成任務,還白撿個親王當,老八還白白當了回臂助。

這當然不行。

所以不能幫老十還清,讓他去鬧事。

老十胤俄當然心裡清楚老九的計劃,知道自己當了炮灰,他也不傻,他也要想辦法擺脫困境。

老十胤俄先修戲臺搞工程,想利用工程項目的水份抵賴,但被老四發現,停了他的工。

老十又聯結百官抵抗,但老四胤禛下決心要得罪人,不怕百官聯合鬧事,這個辦法也泡湯了。

老十胤俄乾脆擺開貨攤賣家當。還毆打田文鏡,把老九老十也拖下渾水。因為這樣一來,康熙必然知道內情,老八的形象也會大打折扣。

胤禛與田文鏡定下個苦肉計,故意激怒了了老十胤俄。老十破罐子破摔,毆打田文鏡,犯下大罪。

這下子胤禛就又拿住了老八胤禩的把柄。如果他不替他老十還債,老四胤禛就以毆打朝廷命官為理由,上報康熙,必然要追究老十的罪責,而老八將顏面盡失,康熙會立刻瞧破老八的真實企圖,情況就嚴重了。

但是俠肝義膽的老十三胤祥趕到,他看出了胤禛的計策,卻不忍心看著田文鏡受苦,就阻止了事態的發展。他把田文鏡抬回府中,還很生氣地責備了胤禛。

但田文鏡的一句話「四爺是不想把你也牽連進來」,這句話就暴露了老四胤禛的苦肉計,而在十三爺府中伺候的下人喬姐是老八胤禩的眼線,發覺情況不對,就把消息透露給了老八。這下老八明白了,原來這是胤禛的苦肉計,就下定決心不給老十胤俄還款。

但是,四爺胤禛會不明白十三爺府中布滿了眼線,這樣的消息會走漏?

胤禛明白得很,他的這個苦肉計就是故意走漏的。

這個計策走漏了,八爺黨就認為已經識破了四爺的苦肉計,就更加堅定了不還款的決心。而老四胤禛就是希望他們不要替老十還款。因為老十不還款,這個問題必須反映到康熙那裡去。

康熙當然很清楚這是一條苦肉計,而康熙則會更清楚老八不給老十還款的真實目的。那麼胤禛就能不費唇舌地把老八的真面目展示給康熙看。

這招數絕不絕?

再來說說康熙的真實目的。

康熙目的僅僅是為了銀子嗎? 當然不是的。

康熙四十六年,長江汛情,災鴻遍野,國庫空虛,救災無錢可使。胤禛靠著各種手段總算勉強抵擋過去。 但這種情況能持續下去嗎?

當時戶部連五十萬兩救災銀子都拿不出來,萬一邊境發生戰事,後果不堪設想。 康熙懸下重賞,追回庫銀,加封「親王」,如此重的賞額,也沒人願意幹。

為什麼沒人幹,因為所有的皇親國戚,朝廷官員都欠款! 這差使不要說能不能辦成,就算辦成了,所有的人也就都得罪光了。 人都得罪完了,親王的帽子還有什麼意義呢?

國庫缺錢,眾人欠款不還,這件事情的本質是什麼?是官僚與皇權爭利!

這種政治結構必須要改變。但康熙在自己手中能改變嗎?

老爺子有私心啊。一、年歲不饒人。二、珍惜自己的名聲。三、自己手中不想有大的亂局。

那麼,我們明白了,實質上,清繳欠款是皇權與官僚群體的一次較量,是各階層利益重新分配的試探性調整,是政治體制變動的一次嘗試,也是對未來的改革所可能遇到的種種困難與阻礙的一次摸排和預估,同時,也為了將來的改革總結經驗,尋找辦法,積蓄人才和力量!

清繳戶部欠款難度巨大,牽連的人員多,地位高,範圍廣,數額大,頭緒亂,關係複雜,原因眾多,局面混亂。 能從這趟混水裡走出來,需要有得罪人的勇氣,需要有堅強的意志,需要有超人的智慧和雷厲風行的手段。

也就是說,承擔這次清欠任務的人,將成為未來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領導者、組織者和踐行者。

這樣的人必須成為孤臣,而孤臣,再進一步可就是寡人了。

而未來想改變這種艱難政治格局的人,必須掌握一種力量――皇權。

大家清楚了,康熙在內心中根本就沒有認為這件事情在短期內能夠順利辦成,但只要用心去辦,目的就達到了。 而接受這個差事的人,將成為考察和培養的目標。

所以,當四爺胤禛猶豫不定之際,鄔先生力勸他接下這個差事。 為父分憂,為兄解難,為國擔責。這正是康熙最看重的。

這個差事看起來糟糕,得罪了很多人,但有一個好處――符合康熙的心願。 這才是重點。

既然清欠沒有成功,康熙也不在意這件事情能否真的辦成,那他對胤禛說「你一向自詡精明」又是什麼意思呢?

在劇中,康熙把幾個官員問罪,非常清楚地當眾說出這些官員欠款的用途,收入和各種不法行徑。一條條,一筆筆,確鑿而清晰。

這是在告訴胤禛,你那些所謂的精明算計,我都清楚得很!

胤禛當時就懵了。趕緊請罪,不要這個親王了,自請貶職罰俸。

但康熙並不在意這些。他把田文鏡貶到遠方,是告訴胤禛:玩心眼可以,玩小聰明也沒有問題,但這些謀劃,你可別和下臣去聯結,這些人只能利用。你要懂得自己的貴重。對此小編不得不說,薑還是老的辣,康熙帝王術實在太精了。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中的小人物之張五哥
    有讀者希望我聊聊《雍正王朝》中的張五哥。張五哥這個角色在整部電視劇中,算是個戲份並不多,但是給觀眾卻留下非常深刻印象的小人物。只能說張五哥和他的家人憑藉胤禛等人的一系列表現再加上其他信息渠道推理出來的:胤禛、老十三在江南籌款事宜必定是弄得人盡皆知,再加上胤禛在江夏鎮所表現出來的超出常人的氣場和淡定,直接震懾住了橫行鄉裡的劉八女,使得精明的張五哥基本上已經識別出了他們的身份。
  • 《雍正王朝》隆科多為什麼被康熙重用?又為什麼會在雍正朝叛變?
    看過電視劇《雍正王朝》的朋友們想必都知道,四阿哥胤禛能夠順利登基皇位,離不了隆科多手裡的「傳位昭書」,要知道那份「傳位昭書」的出現是在康熙在暢春園去世後才拿出來的,當時眾皇子對於大位的爭奪已經是一片混亂,很顯然隆科多手裡的這份詔書就尤其顯得特別的重要,那麼對於這份康熙帝留下來的「傳位昭書
  • 《雍正王朝》胤禛有「八賢王」美譽,為何始終入不了康熙法眼
    電視連續劇《雍正王朝》播出已有十幾年的時間,王繪春飾演的八阿哥胤U:煞費心機、籠絡人心、深藏不露、老謀深算、表裡不一,處處和胤禛作對,給人的印象有些作惡多端、令人作嘔。在《康熙王朝》第二十集,康熙臨終對胤煜的評價為:「八阿哥胤禩,處處學朕,可他處處學的不像朕是寬仁治國,他是寬仁收買人心,朕對下面已經放縱過度,他卻比朕還要放縱,即便他的寬仁是真的,也只會把我大清江山徹底毀壞。」
  • 歷史劇《雍正王朝》為何被稱為神劇?這10個細節太經典
    雖然陳道明主演的《康熙王朝》也很優秀,但無論是在人物刻畫,還是在劇情設計上都稍遜《雍正王朝》一籌,比如孝莊太后居然知道自己死後的諡號,開口就是我孝莊;比如虛構了許多主線人物,如容妃、藍琪兒,但這些角色並沒有形成豐滿立體的人物形象;比如康熙的成長太過於傳奇色彩,說得誇張點就是我康熙想做什麼,然後關鍵時刻有人來幫忙,做到了,我康熙英明神武,無所不能。
  • 《雍正王朝》讓人感動的瞬間:康熙駕崩、胤祥薨逝、雍正欣慰的笑
    那就是「暗殺鄭春華」、「血洗江夏鎮」、「火燒《百官行述》」以後,皇十三子胤祥被康熙皇帝下令圈禁宗人府的時候。圈禁胤祥十年,康熙皇帝就讓胤禛遠離風口浪尖了十年,就是保護了胤禛十年。或許有人會問,同樣是兒子,康熙皇帝這樣做是不是有點太偏心了?
  • 《雍正王朝》觀感:康熙什麼時候開始看好老四?
    前一段時間又追了一遍《康熙王朝》,看完之後彈幕中都在說繼續看《雍正王朝》。說實話,《康熙王朝》在當年首播的時候就看過,應該年代久遠,好多劇情都記不得了,如今年齡變了,再回看又有了一種新的感悟。關於《雍正王朝》是第一次看,現在也才看到了第八集,有一些感觸想要寫下來,以便自己以後重溫。最大的感覺是:《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就是小說,不能當成歷史來看,可以吸取其中不同角色的人為處事,但不能把這些人設全都扣到真實歷史人物的頭上。
  • 雍正王朝:太子要學李世民,康熙為何重用胤禛和胤禵應對?大智慧
    導讀:康熙皇帝復立太子後,開始了人生中最後一次「南巡」,但被復立的太子胤礽非但沒有痛改前非,反而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遠。寫過江夏鎮任伯安的書信被康熙皇帝掌握後,太子胤礽決定鋌而走險,想當第二個李世民。
  • 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同為二月河小說改編,但二者的風格截然不同
    《雍正王朝》一經播出便大受觀眾喜愛,創下了16.7%的超高收視率,豆瓣評分8.9分。要知道,歷年春晚的收視率也不過35%左右,《雍正王朝》的收視率可媲美半個春晚。2001年,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之二的《康熙大帝》被改編為電視劇《康熙王朝》。
  • 從歷史角度來看,《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哪一部更精彩
    在皇帝位次上,雍正雖然是康熙的後繼之君。但是《雍正王朝》在上映時間上早《康熙王朝》兩年。它們分別於千禧年前後登上螢屏,並且均取得巨大的成功。我們感謝二月河老師,為我們帶來如此優秀的小說題材,同時也感謝胡玫、陳家林導演所拍攝賞心悅目的電視劇。
  • 為什麼《雍正王朝》的觀眾緣,不如《康熙王朝》?
    而對於《康熙王朝》,他給了四個字的評價:「無話可說」。《雍正王朝》比《康熙王朝》優秀,這在許多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在大眾印象裡,無論從哪個維度看,《康熙王朝》是遠勝《雍正王朝》的。從演員看,《康熙王朝》幾乎是陳道明的個人秀,一部劇讓他的帝王形象深入人心。《雍正王朝》雖然有唐國強和焦晃兩大「帝王專業戶」,但這部劇對他們來說只是錦上添花。
  • 細講《雍正王朝》,解讀前十八集裡的帝王心術和宮廷權謀
    該劇中涉及的帝王心術、政治手腕、運籌策略、管理馭人等,可謂十分繁雜,內涵豐富。二月河的清帝系列三部曲中,也尤以《雍正王朝》得到的評價最高,此劇首播至今已經二十多年,觀眾們仍百看不厭,好評不斷,一個是因為情節衝突設置合理,一個是因為戲骨演繹精湛到位,更重要的是品來有滋味,看來有嚼頭。
  • 雍正王朝:康熙什麼時候決定傳位給老四的?實在是沒有人選了
    康熙作為清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久的帝王,他的政績無疑是最卓著的。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有這麼優秀的父親,他的兒子們自然也不會太差,上到太子,下到十四阿哥,幾乎每一個皇子都能獨當一面。而後來九子奪嫡的名場面,其實換個角度看,也是因為康熙太過優秀。
  • 《康熙王朝》為何省略雍正?只因《雍正王朝》珠玉在前要揚長避短
    而緊隨著《雍正王朝》的,便是於2001年播出的《康熙王朝》,也是一部經典的歷史愛情大劇,雖然在深度上不及《雍正王朝》,但正因為《雍正王朝》太有深度,所以很多人看不透徹,而《康熙王朝》相比之下加入一些愛情元素,還有些許個人英雄主義,或者說傳奇色彩,顯得滿朝文武都是庸人,不論什麼困難,面對康熙的英明神武,只需熱血操作一番就可以迎刃而解
  • 為何《康熙王朝》沒提老四胤禛,而且九子奪嫡的刻畫也不全面呢?
    《康熙王朝》之所以沒有出現四阿哥胤禛,個人認為關鍵原因是《雍正王朝》珠玉在前,對於九子奪嫡的刻畫入木三分,所以《康熙王朝》只能揚長避短了。當然也不能說《康熙王朝》隻字不提四阿哥胤禛的,劇中四阿哥胤禛這個角色應該出場了一兩次吧,屬於可有可無的打醬油角色,可以說一筆帶過了,就實際來說,其實和沒提沒什麼區別。
  • 為什麼《康熙王朝》很火,可《雍正王朝》的口碑更好?
    《雍正王朝》在1999年最先播出,《康熙王朝》居後,是在2001年播出的。為什麼《康熙王朝》看似很火,可《雍正王朝》的口碑更好?》不同,在《雍正王朝》裡,涉及到康熙和雍正兩個皇帝的故事,但兩個皇帝的人生都不算爽,並且他們雖然貴為皇帝,可從頭到尾都會給人一種「強者的無力感和寂寞感」,焦晃飾演的康熙,和唐國強飾演的雍正,都很精準地傳遞出了感覺。
  • 《雍正王朝》:權術八式
    》前21集寫的是「奪嫡」,即太子黨、八爺黨、四爺黨、十四爺爭奪皇位;電視劇《雍正王朝》後23集寫的是「當家難」,即雍正繼承皇位後處理各種棘手的政務。 前21集「奪嫡」篇章中的權術鬥爭,堪稱情商教科書,說兩處最精彩的地方: 第一,康熙看似想廢太子實則不想廢太子。不廢太子的目的是為了平衡。所有的阿哥都看不出康熙的心思。支持廢太子就會讓康熙失望。能看出帝王心術的只有鄔思道、張廷玉幾人。
  • 《雍正王朝》裡,張五哥為何寧願去給十三爺守墓,也不願做侍衛?原因...
    《雍正王朝》裡,張五哥為何寧願去給十三爺守墓,也不願做侍衛?原因很現實 作為皇帝的侍衛,他很清楚皇帝是非常人,皇帝的喜怒哀樂都不是可以輕易去揣摩的,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皇帝講究的是權謀心術、馭人之道。尤其是雍正這樣在爭奪皇位的道路上九死一生,更講究帝王之術。
  • 解讀正劇《雍正王朝》:權力鬥爭過程中運用的《道德經》哲學思想
    可以說,《雍正王朝》是一部如何運用《道德經》哲學思想在官場立於不敗之地的經典!筆者逐一解讀歷史劇《雍正王朝》中蘊含的《道德經》哲學思想。一、非以其無私耶?《雍正王朝》中,戶部追繳欠款的最後一日。太子卻突然站出來充好人,擅自將還款日期延長兩年。康熙又氣又無奈,八阿哥胤祀奉旨整肅刑部,刑部的案子牽涉到了太子。在此關鍵時刻,康熙偏偏撞見了太子和鄭春華幽會。一時間,太子的寶座岌岌可危。八阿哥摩拳擦掌,製造道士預言等鋪墊,四處串聯以求坐上太子之位。
  •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兵變」,康熙為何同時加封四位皇子為親王?
    可在《雍正王朝》中,卻有著這樣的一段劇情,當康熙面對太子胤礽的「叛亂」的時候,竟然同時將自己的四位皇子晉封為了親王。康熙為何要「一口氣」連著封了四個親王,他真正的目的又是什麼呢?這裡我就來為大家做一個解讀。
  • 1994年這部「港版雍正王朝」轟動一時:因太多奇謀虐術,後遭停播
    就是連續劇《雍正王朝》裡,康熙爺焦晃整天招呼的那位太監總管李德全。為什麼想起他來?因為這是一位侍奉過兩代帝王的人物,他見證過康雍盛世那個輝煌的時代,也經歷了歷史上最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然而,除了要皇上保重龍體和傳太醫外,幾乎從未見他有過喜怒哀樂。有時不禁會想,在波雲詭譎的康雍年間,李德全果真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