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女醫師史偉:她用大愛踐行醫者仁心

2020-12-23 廣西女性

全國婦聯今年發出倡議,號召廣大婦女姐妹們一道在各自崗位上爭做最美巾幗奮鬥者。廣西女性微信公眾號推出了《爭做最美巾幗奮鬥者》欄目,宣傳全區各行各業女性典型,著力用榜樣力量激勵婦女,團結帶領婦女聽黨話跟黨走。

本期為第三十四期《爭做最美巾幗奮鬥者》,為大家帶來的是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腎病科主任醫師史偉的故事。

11月24日,每五年評選一次的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廣中醫)腎病科主任醫師史偉教授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37年來,不論是臨床、科研還是教學,史偉教授都秉持「悲憫為懷,精益求精」的院訓,以高超的醫術、高尚的醫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捍衛人民群眾的健康防線,完美詮釋了「止於至善」的內涵。多年來,她先後獲得「感動邕城十大好醫生」、廣西「德技雙馨好醫生」、「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個人」、「全國醫德標兵」、「中國醫師獎」等榮譽稱號。這些榮譽凝聚著社會和人民群眾對史偉的廣泛認可和高度讚譽,同時也是她忠誠醫學、為民立命的真實寫照。

▲史偉在北京接受表彰

忠誠醫學 博採眾長結碩果

做一名妙手仁心的好醫生,一直是史偉多年的夙願。

1983年,史偉從廣西中醫學院醫療系畢業後,沒有任何猶豫,毅然選擇了腎病科醫生這一職業。從此,懷著對中醫學事業的無限熱愛和對醫生這一職業無比崇高的信念,她孜孜不倦地躬耕於醫圃,並把「凡大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凡病厄來求,不得問其貴賤貧富,應一視同仁,皆如至親」的懸壺濟世之訓牢記心間。

尿毒症是腎病科常見病,無奈和恐懼時常伴隨在晚期患者左右。有的患者甚至在絕望之餘說:「我不知道明天的太陽還會不會照在我身上……」每每看到這些,史偉的心就倍感沉重。為提高技術,在堅守臨床一線工作的同時,她先後到江蘇省中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等醫院學習進修腎病診療技術,充分利用碎片時間,虛心向前輩和業界同仁取經請教。30多年來,她除了夜以繼日的工作外,便一頭扎進浩如煙海的中醫經典和醫學文獻中,潛心鑽研業務。「精湛的醫療技術不僅如同生命一般寶貴,也是醫生成就事業的立命之本,更是挽救患者生命健康之基。」她常如是鞭策自己,並在不知疲倦的攀登中,灑下了一路的芬芳。

在博採眾家之長的同時,史偉對運用中醫治療腎病也有獨到的見解。她率先在廣西開展極具中醫特色的中藥直腸灌注透析、中藥皮膚透析治療慢性腎病等新項目,發揮中醫優勢來解決腎病學科的疑難危重病證,為大量慢性腎功能不全早、中期患者帶來無限生機,使醫院的腎病科診治水平迅速提高,得到社會、醫院、患者等各界的高度讚揚。

悲憫為懷 止於至善醫者心

「患者至上、醫德第一」是史偉的行醫宗旨。每天找史偉看病的人絡繹不絕,不論是在門診還是病房,無論等候的隊伍有多長,對每一位患者,她都一視同仁耐心診治。作為科主任,她要求科室的醫護人員在治病救人的同時,更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要有大愛精神。史偉常說:「有時我們的一個微笑、一句溫暖的話語,就足以增強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病人的恐懼。」

廣西機電工業學校的退休幹部楊阿姨患有腎病30餘年,自從1988年認識史偉後,就沒再給別的醫生看病,因為「我的心思史主任最懂」。對楊阿姨來說,史偉主任的每句話都是能寬舒心結的一劑良藥。有一次,楊阿姨因為病痛吃不下飯,苦不堪言,一度想放棄治療。史偉得知後來到病房,語氣溫和而又不容商量地對楊阿姨說:「治療絕對不能停!體溫上去了,我給你退下來。你是個堅強的人,現在要更加堅強,咬牙走過這段艱難小路,前面就是光明大道!」在她的關愛和堅持下,楊阿姨最終擺脫病痛的折磨。至今每次回想起當時的情形,楊阿姨都眼含熱淚:「史主任真的是把我們病人當家人一樣看待,盡心盡責。」

20年前,一名年僅19歲的女孩來到腎病科就診,被懷疑患上系統性紅斑狼瘡並狼瘡腎炎,這是世界疑難雜症之一。可這名女孩家裡貧困得連200元的檢查費都拿不出。史偉二話不說,立即帶頭掏錢並動員科室醫生捐款,同時做女孩及其家屬的思想工作,勸他們不要放棄治療。最終女孩得到救治,家屬感動得給史偉連連道謝。

▲史偉與患者溝通

廉潔行醫 大愛無言構和諧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工作中,史偉對自己嚴格要求,以身作則,廉潔行醫,按照各項法律法規和行業準則為患者提供優質醫療服務,充分尊重和維護患者的合法權益,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設身處地為他們制定科學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案,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患者送來的每一份紅包或財物,她都婉言謝絕,實在拒絕不了的就主動幫患者交住院費用或上交醫院處理,從不借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一名農民的獨生子患上了慢性腎炎,多方求治未果,最後抱著一線希望和一身的貧窮找到了史偉。細緻的檢查和明確診斷後,史偉根據患者的病情及經濟情況,制定了一套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經過幾個月的精心治療,患者病情得到緩解,追訪至今未見復發,而整個療程醫療費用很少。十多年來,每到收穫的季節,這名農民就會背著幾個西瓜、10多斤新米送到史偉家,以樸實的感情來表示感謝之心,從未間斷。但每次史偉都婉言謝絕。她說:「你的心意我領了,但這些對你來說也是筆不小的錢,我不能收。」數年後,他的兒子考上大學,所有志願都填報醫學類。「我要當一個像史偉主任那樣的醫生,治病救人。」

多年來,史偉堅守共產黨員的崇高信念,多次奇蹟般地挽回危重患者的生命。每次接診,她都耐心傾聽,溫聲細語交流。有時為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的來龍去脈,她還與患者拉家常,這樣不僅緩解患者心理壓力,贏得信任,還為準確診斷提供條件。由於她願意傾聽,很多患者都把她當成值得信賴的朋友。

為民立命 傳承創新肯擔當

從醫37年來,史偉全身心投入腎病科臨床診治和研究工作,不僅用精湛的技術為患者解除病痛、挽救生命,也用一顆溫和、敦厚的赤子之心,用無言的醫者大愛,溫暖滋潤著患者的心懷。同時,學術造詣深厚的史偉,非常重視年輕醫師的培養,帶領學科成員勇攀科學高峰,至今主持國家級和自治區級課題10多項,參編、主編規劃教材和學術專著10多部,多次受邀到馬來西亞、印尼等地講學。

為了更好地促進腎病診療技術的傳承和提高,史偉還主動承擔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學任務,把自己幾十年的臨床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醫生。她說:「我一個人的技術再好也救治不了全部的病人,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才是患者的福音。」

史偉所領導的中醫內科教研室,是自治區級重點學科、自治區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在她的帶領下,廣中醫腎病科的學術氛圍愈發濃厚,一大批青年骨幹醫師迅速成長,團隊實力不斷增強。在主任辦公室裡,掛滿了患者贈送的錦旗,每一面錦旗的字裡行間都傳遞著患者和家屬發自內心的感激與尊重。

史偉就是這麼一個人,以濟世之才華和胸懷,行使愛的使命,她用平凡的事跡譜寫了一名共產黨員救死扶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頌歌,樹立起一面新時代人民健康衛士的光輝旗幟。

來源:南寧晚報

轉自:學習強國

作者:黃翠巧 韋璐瑩

編輯:吳韻琴

相關焦點

  • 醫者仁心 大愛無疆
    醫者仁心 大愛無疆 2020-08-19 0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用實際行動踐行醫者仁心
    彭水德濟醫院榮獲「重慶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針對這份榮譽,醫院員工紛紛表示,「醫生就要做好醫生的事,抗疫是場大考,我們迎難而上,作為醫務工作人員,在今後的工作中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實際行動踐行醫者仁心。」
  • 不忘初心先鋒本色 醫者仁心守護健康—暨「8.19醫師節」瑞慈醫療...
    為了慶祝」中國醫師節」,發揚「大醫精誠、懸壺濟世」的優良醫學傳統,推動全社會形成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2020年8月19日,瑞慈醫療集團合肥分公司在合肥市委統戰部、合肥市工商聯、包河區工商聯、大圩鎮政府、中國銀行合肥分行的大力支持下,於中國醉美鄉村大圩鎮開展了主題為「不忘初心先鋒本色,醫者仁心守護健康」慶8.19中國醫師節——暨瑞慈醫療集團成立20周年系列活動。
  • 新時代贛鄱先鋒(二十四) | 張賢鋒:醫者仁心 大愛無疆​
    新時代贛鄱先鋒(二十四) | 張賢鋒:醫者仁心 大愛無疆​ 2020-09-25 12:2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信念一生》8.19中國醫師節上映 致敬醫者仁心
    《信念一生》8.19中國醫師節上映 致敬醫者仁心 電影選擇醫師節公映,表達了對醫護工作者的致敬,更是對殷培璞教授的致敬。
  • 濰醫附院——醫者仁心,懸壺濟世
    人命貴逾千金,濰醫附院為醫者,皆如至親之想,不避忌艱難困苦,亦不瞻前顧後,自慮吉兇,全心全意地去救護病人,以仁心妙術,懸壺濟世。 古人云:「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此謂之醫道」,作為醫者,需心懷天下世人,悲天憫人,治療病痛。在我國古代就提出醫學必須關注人本身,要求醫者必須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
  • 利津縣舉辦「醫者仁心 大愛無疆」主題文藝晚會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許洪勝 東營報導10月19日晚,利津縣「醫者仁心大愛無疆」主題文藝晚會在鳳凰廣場舉辦。歌舞《堅信愛會贏》《跟我上》,朗誦《追尋生命的答案》《相信》,舞蹈《舞動的抗疫青春》,情景劇《這場戰役》等精彩節目從不同角度歌頌了廣大醫務工作者的無私奉獻和醫者仁心。晚會還邀請了支援湖北抗擊疫情的6位勇敢的白衣戰士,講述了他們抗擊疫情一線的感人事跡。
  • 非洲土地踐行醫者仁心使命
    他用自己精湛的醫術贏得國外醫生的認可,用高尚的醫德贏得了博國人民的尊敬,用不懈的堅守踐行著醫者的使命。  本報記者 蘇凱芳 通訊員 陳慧莉 (圖片由李謀儀提供)  主動援非 面對艱難從不悔  現年35歲的李謀儀是一名地道的泉州人,2007年從中國醫科大學取得神經外科碩士學位後,進入泉州市第一醫院工作。
  • 用生命書寫醫者仁心
    原標題:用生命書寫醫者仁心 2020年5月15日,武清區徐官屯衛生院檢驗科醫生黃金華在疫情防控夜間值守時突發心臟病不幸去世,年僅43歲。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他曾連續100多天奮戰在抗疫一線。日前,中共天津市委追授黃金華同志「天津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 醫者仁心,在戰「疫」一線熠熠閃光-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智庫約請醫學專家,結合戰「疫」實踐為您探尋「醫者仁心」背後的基因密碼,為破解公共衛生危機、守衛人民健康凝聚力量。    光明智庫: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各地醫護人員眾志成城、支援湖北,忠誠踐行「大愛無疆」「醫者仁心」的精神。在您看來,新時代中國醫務工作者身上承載著怎樣的人文精神,在這次戰「疫」中有怎樣的具體體現?
  • 【醫師節專輯】市婦幼保健院:用醫者之術點燃生命之火,以醫者之心踐行著希波拉底的誓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大醫務工作者牢記黨和人民重託,義無反顧衝上疫情防控第一線,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頑強拼搏、日夜奮戰,為抗擊疫情付出了艱苦努力、作出了重大貢獻,彰顯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總書記的充分肯定鼓舞和激勵著我們每一名醫務人員更加頑強拼搏、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世間術業有幾何,至精首善當為醫」。
  • 他們鏖戰武漢中心醫院,踐行著醫者仁心的大愛誓言
    他們在這裡踐行著醫者仁心的大愛誓言。 說起孩子,梁學娟潸然淚下。扎針,她有一套訣竅,心不慌,順著血管的脈絡感受其彈性,男女老少各異,輕重拿捏到位是關鍵。她無事時常常按摩感受自己的雙手進行練習。   面對新冠疫情,李芳很忐忑,戴著兩層醫用手套讓她敏感的手指幾乎沒有觸覺。這時他改「摸」為「點」,輕輕按壓患者血管,感受其彈性後再決定下針的角度。雖然難度提升不少,但是經過多次操作,已經熟練很多。
  • 醫者仁心——記監獄醫生張建平
    醫者仁心——記監獄醫生張建平 2020-10-15 11: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醫者仁心二十載,大愛無疆佑未來
    醫者仁心二十載,大愛無疆佑未來 濰坊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建科二十周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蔚曉賢 通訊員 張立敏 李波數不清的危重症新生兒在這裡起死回生,數不清的家庭在這裡重新點燃生活的希望;一個又一個的奇蹟在這裡創造,一次又一次的感動在這裡上演。這裡就是濰坊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
  • 山東六大醫學高校組團亮相,書記校長學生代表講述醫者大愛
    3月19日-3月24日,山東6大醫學類高等院校——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濰坊醫學院、濱州醫學院、山東協和學院集體亮相,參與「醫者大愛明天有我——山東醫護青年後備軍主題展示」活動,展示學校和學生風採。
  • 醫者,仁術,仁心
    她在產房裡度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春秋,親手迎接5萬多個孩子來到人間,人們稱她為「萬嬰之母」。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昏迷中的她留下最後的聲音:「產鉗!產鉗!」12月23日,我國近代婦產科學奠基人林巧稚誕辰115周年。緬懷林巧稚,致敬醫者仁心。
  • 大愛!仁心醫者鹿秀敏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22日賈汪區大吳中心衛生院鹿秀敏在徐醫附院捐獻造血幹細胞為一名血液病男孩重啟生命之光這是徐州市第96例全省第851例全國第10217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她的善心義舉展現了鹿秀敏2014年8月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在完成採血入庫儀式後她便在心中默默祈禱
  • 慈故能勇,無畏逆行 —記王慧敏醫者仁心的大愛情懷
    2020年1月的最後一天,我們見到了包醫一附院紀委書記王慧敏的臨時秘書鄭敏,她在向我們講述近日王書記的工作時眼中含淚,她說,除了感動更多的是敬佩。沒有過節概念的她,噼裡啪啦的炮竹聲根本沒有引起她的注意,更別說和家人歡聚一堂看春晚了。     「我能做的就是幫王書記整理整理簡報,通知好會議,跟在她身邊,看她每天手機不離手,車上、房間裡、會議室裡走著坐著都在商討救治方案、安排防控工作,聲音都嘶啞了,真是心疼!但是有她坐陣也倍感安心。」隨後鄭敏就匆匆的回到了工作崗位,她說能多幫王書記分擔點是她現在最大的心願。
  • 「武漢加油」十論之七:醫者仁心與仁者醫心
    醫者仁心與仁者醫心——「武漢加油」十論之七(致敬篇)陳 棟疫情就是命令,醫者就是戰士。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黨員醫護人員紛紛寫下「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的請戰志願書和「醫者擔當,護佑健康」的應戰承諾書。來自全國全軍的一支支醫療隊火速馳援武漢,只為踐行「我願意為你擋在疫情之前」、「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的仁心和義舉。
  • 張瑞成:醫者仁心 書寫大愛
    尊重生命踐行高尚醫德「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做100%的努力。」張瑞成這樣說。工作中,張瑞成一直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視患者如親人,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屬的提問,盡力解除他們的痛苦和顧慮。三十多年來,張瑞成始終以一顆特有的同情心善待每一位患者,無論貧富、城鄉都一視同仁,有時她還給一些非常貧困的患者捐錢捐物。他深知心血管患者復發率、致殘率和致死率非常高,搶救必須及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為了便於跟蹤隨訪,患者出院時他都把自己的電話號碼告知患者。結果,他的電話成了科裡最忙的熱線。張瑞成說:「患者的需要就是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