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蘋如,中日混血兒,出生名門,標準的大家閨秀,同時也是民國時期上海著名的社交人物,曾經當過上海《良友畫報》的封面人物。
上海淪陷後,她秘密加入中統,成為了一名特務人員。
本是千金名媛,卻為了救國而孤身奮戰,甚至不惜自毀名聲,施用「美人計」去刺殺漢奸。
只可惜美人計不成反被捕,一代紅顏年紀輕輕就殞命。
大家閨秀下的冷麵特工
鄭蘋如的家庭可不是一個普通的家庭,父親鄭鉞可是一名有著民族大義的知識分子。
曾經是孫中山先生的屬下,可以說是國民黨的元老級人物。
而她的母親呢,身份有點特殊,是一位同情中國革命的日本名門閨秀木村花子。
雖說她的母親是日本人,但卻極其反感日本的軍國主義,是一位肯為中國革命而奮鬥的熱血分子。
鄭蘋如在這樣環境下長大,自然而然也有著一定的愛國觀念,但其實她也不是一開始就想著要去革命要去抗日的。
鄭蘋如是家裡最為出色的女兒,十幾歲年紀的時候就能說得一口流利的日語,又會柔道能遊泳。
而且身為大家閨秀的她,鋼琴自然而然是會的,就連京劇話劇這些文藝範的東西,她都會一點,可以說是很多才多藝了。
再加上鄭蘋如的父親在那個時候剛好是當時上海最高法院的法官,鄭蘋如有很多機會可以出席各種大場合,和上層人物交流周旋。
久而久之,鄭蘋如就成了上海有名的名媛。
那個時候的她,才十七八歲,既是著名名媛,又是靚麗封面女郎。
當時上海的第一大畫報《良友》將鄭蘋如作為了封面女郎,這一舉措,可是讓鄭蘋如幾乎就家喻戶曉了。
正因為這個畫報,鄭蘋如才有機會加入了抗日大本營。
當時國民黨中統局創始人陳果夫的堂弟陳寶驊在畫報上看見鄭蘋如後,就覺得此等美人並非只是有一副美貌皮囊。
美麗的背後應當還有著先進思想,這樣想的同時,陳寶驊就已經去了解了一下鄭蘋如的事情。
這一了解,人家剛好是一位能說日語又有容貌的美女,妥妥的有思想有血性的愛國青年,剛好可以為「中統」所用。
就這樣,陳寶驊經常約見鄭蘋如,一直向她灌輸抗日救國的觀念,以及如何能更好地參與抗日活動。
以這種一拉二教的說服方式,陳寶驊終於把鄭蘋如勸到了自己的組織裡。
鄭蘋如就此開始成為了「中統」特工組織的成員,那一年,她才19歲。
圖 | 鄭蘋如與母親
投身抗日,霸氣綁架日本首相兒子
進入「中統」後的鄭蘋如,特別有能力,很快地就融入了侵華日軍駐滬機關的上層交際圈中。
畢竟是有名社交人物,這種事情自然而然也是拿手的。
再加上有自己母親的關係,她很容易就獲得了大量其他人拿不到的情報,這讓「中統」上頭對她很刮目相看。
可畢竟鄭蘋如還是個新人,很多事都不懂,不是容易衝動,急於立功就是太天真。
當時一路受到同事好評的鄭蘋如一直想著,立大功。
一聽說日本首相近衛文麿之子近衛文隆要來中國後,就開始有了計劃,想要去靠近這個人套取情報。
靠近男人這種事對鄭蘋如來說其實很小菜一碟,畢竟人家要有顏值有顏值,要有氣質有氣質,「勾引」一下。
對方自然而然會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不出意外,近衛文隆第一次見鄭蘋如就已經被吸引了,幾次約會之後,更是徹底中了鄭蘋如的套。
什麼事都和鄭蘋如說,完全沒有防備之心。
鄭蘋如也因為這男人的愚蠢而得到了很多有用的情報,可事情太容易之後,鄭蘋如可能就有點「膨脹自傲」了。
開始想著直接通過「綁架」近衛文隆來要挾日本首相,以此來做出停戰協議。
然而,日本方面都敢發動戰爭了,怎會因為一個兒子就放棄呢?
況且戰爭這等事情並不是一個人就能解決的事兒,這關乎於國家,不可能這麼容易就收手。
可偏偏鄭蘋如在這一層面上認識錯誤,直接就把人家兒子灌醉然後軟禁了,還沒有向組織匯報。
可以說,這是一次越權活動加無視組織的行為。
後來,當她的上頭得知鄭蘋如的行為後,可謂是嚇呆了,趕緊就下令讓她放了近衛文隆。
重歸抗日前線,施展「美人計」刺殺丁默邨
鄭蘋如因為這一次越權行為而被組織下令停止任何活動,不得不被迫休息一段時間。
而這期間,鄭蘋如剛好探聽到汪精衛「將有異動」的重要情報,將此事上報組織的她。
因為前車之鑑而被無視了,然而偏偏此事就是真的,汪精衛離開重慶投敵了,組織發現原來鄭蘋如還是很有用的後又開始交給她重要任務。
而也正是這一次任務,徹底斷送了鄭蘋如的性命。
鄭蘋如的新任務即是接近汪精衛偽政權的特務頭目丁默邨。
這丁默邨可是個超級大漢奸,入國民黨後叛變,出任汪偽政權上海特工總部的主任,殘害了三千多名抗日誌士與愛國人士。
這一暴徒,可是被當時的人稱為「丁屠夫」。
雖說很兇殘,但他也是有弱點的,丁默邨可是一個好色成性的人,見到美女就向對方靠近,可以說就是一個「登徒子」。
而鄭蘋如呢,恰好就是一個大美女,此等重任,除了她之外還有誰能勝任呢?
再加上丁默邨早年曾擔任過鄭蘋如所在學校的校長,也算是有那麼一丟丟關係。
不得不說,這一計劃一開始很成功,好色的丁默邨看到鄭蘋如後就直接被迷倒了。
為了刺殺他,鄭蘋如也無所謂自我犧牲,經常和他套近乎出去約會,據說幾個月內他們約會次數高達五十次。
這時間久了之後,鄭蘋如就成功取得了丁默邨的信任。
因此刺殺計劃開始了。
1939年12月21日,那一天是鄭蘋如的刺殺之日,也是她的暴露日子。
她在和丁默邨在回家路上突然提出要去買皮大衣,其實這是她和組織定好的暗殺地點。
丁默邨想著女人愛買衣服,那就陪她買吧,就這樣很順利地陪她去了。
可誰料,這老狐狸這麼謹慎,時刻警惕的他在店內轉悠的時候看見店外的黃包車夫和小攤販子不做生意。
老是看店內,這讓他覺得很可疑,就這樣,他為了安全起見,趕忙跑回車內。
司機見丁默邨狂奔出來也就順勢打開車門,刺客們被這舉動嚇到也沒來得及想,直接就掏出槍來向丁默邨狂射。
可惜丁默邨已經上了車,子彈都打在他的防彈車上,他安然無恙。
刺殺失敗,鄭蘋如因此暴露。
刺殺失敗,年僅22歲,身中三槍而死
丁默邨安全回家後,思前想後,覺得問題就在鄭蘋如身上。
於是他就立即給鄭蘋如打電話,說:「立即前來76號特工總部說清楚情況,不然殺你全家。」
鄭蘋如一聽,完了,暴露了,為了家人平安無事,決定直接和他同歸於盡。
可誰料在她見到丁默邨前,她就被丁默邨的親信抓入,被帶到了監牢。
而鄭蘋如在監獄裡也毫不畏懼,妥妥的硬骨頭,怎麼都不肯承認自己是特工,只說自己是丁默邨的情人。
自己只是因為吃醋而刺殺他,並沒有參加任何組織,這只是一次簡單的為情殺人。
她這一說吧,就不止丁默邨那邊想要審她了,丁默邨的妻子張慧敏坐不住了,聽說這事後她直接就想殺死鄭蘋如,搶她男人,還想好好活著?
不可能的事兒。
但其實還是有說話的餘地的,前提是鄭蘋如的父親肯出任汪偽政府的司法部長。
但鄭蘋如一家都是忠烈之士,絕對不會妥協的,哪怕是犧牲自己的女兒。
就這樣,1940年2月的一個夜晚,鄭蘋如被秘密帶到郊外荒地,以槍殺形式給予她死刑。
那個時候,鄭蘋如還一點都不怕,依舊很淡定地對持槍的軍官說:「唯勿槍擊我面,壞我容貌。」
她在最後,怕的不是要死了,怕的是自己的容貌被毀。
對於死,她早就無所謂了,可能對她來說,更可怕的是自己的組織因她而暴露,死了也許是最安全的。
就算是以情婦名義而死,那也沒關係。
就這樣,鄭蘋如連中3槍而死,年僅22歲。
視死如歸,滿門忠烈
其實不僅鄭蘋如是個忠烈之士,她一大家子都是。
父親一生都在為革命而奔波,甚至不惜放棄女兒的性命,聽聞女兒的死訊後,直接就一慟成疾,於1941年逝世。
而鄭蘋如的弟弟鄭海澄在保衛重慶的空戰中,在與日寇戰鬥的過程中後壯烈犧牲。
鄭蘋如的未婚夫王漢勳,也是鄭海澄的空軍戰友。
她本來是想和鄭蘋如結婚的了,可兩人都有一腔熱血要去救國,就約好抗戰勝利後再成婚,卻沒想到鄭蘋如犧牲了。
三年後,他自己也在執行軍事任務的時候犧牲,時為上校大隊長。
這一大家子都是滿門忠烈,一心為國,鄭蘋如更是巾幗不讓鬚眉,完全就是一位女中豪傑,她的愛國壯舉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