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是由張愛玲著作,李安導演搬上影視劇舞臺,而後令一眾演員火遍大江南北,湯唯演繹的女主人公,將角色性格表演的惟妙惟肖,為了國家大義接近漢奸,劇情上偏向愛情,感性沒有戰勝理智,最後的結尾具有戲劇性效果,在真實生活中,缺乏邏輯可言,可能也是張愛玲想用小說來折射現實中她沒有獲得一段美好的戀情,以至於多次修改,歷經三十年後才被刊登,影片中的主人公在歷史上確有原型,只是原型跟張愛玲筆下女大學生王佳芝走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色戒劇照
1939年的一個夜晚,打扮的花枝招展的鄭蘋如正打算赴約,除了赴約外,她還有一個秘密任務要執行:刺殺丁默邨。丁默邨何許人也,他是汪偽集團頭號特務頭子,當時滬上令人聞名變色的殺人魔窟76號特工總部的主任,還是汪偽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 社會部長和特務委員會副主任。如此神秘莫測的一個組織頭子,怎麼會那麼好接近?主要取決於,鄭蘋如不是一般人。
鄭蘋如從小出生日本,十一歲跟隨父母回上海居住,母親木村花子(後改名鄭華君)出生於日本名屋一個名門望族,父親鄭鉞,1876年出生,浙江蘭溪人,鄭氏是當地大族,鄭鉞留學日本時,加入同盟會,後在日本跟妻子結婚,鄭鉞是個正直的愛國人士,回國後擔任高等法院特區分院的首席檢察官,鄭蘋如繼承父親衣缽進了法政學院,特別愛國,跟家庭教育氛圍息息相關,也為後期進入特工組織成為間諜做下鋪墊。鄭鉞是個刻板嚴謹的人,做事一絲不苟,認真負責,眼裡容不得一點沙子,這點鄭蘋如跟父親很像。
鄭蘋如膚白貌美,高顏值絲毫不遜色於如今的影視明星,興趣愛好廣泛,1932年的《國畫時報》刊登了一副鄭蘋如演出時的照片,被譽為「校園明星」,1937年登上《良友》畫報封面,正因為這則封面,讓鄭蘋如有了加入特工隊伍的機會。1937年十月,一次友人的聚會,陳寶驊(中統駐滬專員)遇上氣質絕佳的鄭蘋如,一眼便認出了她是《良友》畫報上的封面女郎,隨著接觸的增加,讓陳寶驊更想發展鄭蘋如成為他們中的一員,為抗日做鬥爭。
鄭蘋如
自「八一三」上海保衛戰打響,上海已不是可以置身事外的城市,想要保衛這個城市,這個國家,唯一的辦法就是抗爭,擁有愛國情懷的鄭蘋如自然不會錯失這個機會,一口答應了下來。鄭鉞知道後說:「為了國家,什麼都可以犧牲。」讓鄭蘋如更加堅定自己想要做成這件事的信念,此時的鄭蘋如19歲。
鄭蘋如利用自身上海名媛的身份,進入名流圈子,結交不少日本在滬的政界跟軍界要人,此時她獲得了一條重要的情報,「汪精衛即將叛變」,獲得這條情報後,鄭蘋如第一時間就將此情報發往重慶,可惜,鄭蘋如只是一個小小的特工,對此情報,就像一顆小石子丟進大海,沒有攪起一點波浪跟風雲。
1938年,鄭蘋如再次獲取「汪精衛已跟日本談妥,準備離開重慶,投靠日本人」的情報,鄭蘋如還是在第一時間將情報發出,只是,還是跟第一次一樣,沒有受到重視,眾人覺得,如此重要的一個情報,怎麼可能被一個小小特工獲取,然而,越小的事情,越容易引發重大災禍,開始的時候都不為人所重視。
鄭蘋如
當眾人聯繫不到已經失蹤的汪精衛時,才知事態嚴重,後來汪精衛加入汪偽政府,已成定局時,眾人不再小看鄭蘋如獲得情報的能力。上級對鄭蘋如很滿意,鄭蘋如開始另外一個任務,接近日本首相近衛忠麿(mǒ)、花野等人,他們都是反戰人士,鄭蘋如想要接近這些人,起到停止戰爭的作用,鄭蘋如跟近衛忠麿的兒子近衛文隆走的很近,一心想將近衛文隆帶到重慶,增加事成的機會,也就有了後世渲染的「鄭蘋如綁架首相之子」。
近衛文隆還沒出發到重慶,就被日本人發現,被逼無奈之下,鄭蘋如只能先躲起來,這一躲就是三四個月,就有了開頭的一幕,鄭蘋如打算刺殺丁默邨,鄭蘋如躲了好幾個月後,她跟領導都覺得風聲已過,鄭蘋如開始下一個任務的執行,丁默邨是個好色之人,鄭蘋如的美色足以俘獲丁默邨的心,鄭蘋如藉以同一個學校師生的關係,接近丁默邨,美女上門,丁默邨向來來者不拒。
據說,兩人約會就有四五十回,鄭蘋如已經成功打入敵人內部,接下來就是尋找合適的時機,除掉丁默邨,只是,丁默邨雖然好色,但是行為舉止都非常小心謹慎,畢竟是75號頭子,即使是在嚴防死守的75號裡面,丁默邨從來都沒有踏實的睡過一次覺,據說連睡覺都在浴缸裡,唯恐有人對他不利。面對一個強大的對手,心理素質要極強,不能放鬆警惕,很可能一個細節上的失誤,整盤棋局都將改變。
正因如此,想要除掉丁默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一次偶然的時間裡,鄭蘋如隨機跟丁默邨提出要求,要買東西作為禮物送給自己,丁默邨作為殺手頭子,隨機是很難安排人員進行刺殺的,正因為隨機,才可以讓丁默邨放鬆警惕,只是,看著周圍的一切,丁默邨預感有大事發生,看著周圍的一切,越發覺得不對勁,以防萬一,他直接跑到鄭蘋如身邊丟下一些錢,急忙跑上車,說了一句:「開車。」由於事發突然,鄭蘋如安排的狙擊手沒能在最合適的時機開槍,導致丁默邨逃過一劫,鄭蘋如躲在旁邊看著這一切,暗自後悔。
色戒劇照
當鄭蘋如回家後,打算用正常的語調詢問丁默邨是否有事,得到丁默邨的回答:「如果不來自首,便要殺了鄭蘋如全家。」鄭蘋如害怕了,擔心自己的工作會危害到家人,同時,她心裡想著自己死不承認,另外尋找機會再行刺殺丁默邨,她決定自首。即使明知道前方的道路可能是條無底深淵,可能進去了再也沒有機會出來,她還是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信念,堅定的走向前方,像她這樣的革命烈士,在當時非常多。
只可惜,不僅是丁默邨要除掉鄭蘋如,日本人同樣沒打算放過鄭蘋如,早在鄭蘋如接近反戰人士的時候,日本人就已經盯上了鄭蘋如,丁默邨只是一個契機,1940年,鄭蘋如被執行槍決,在行刑前,她說:「身為中國人,你們怎麼可以做出如此惡劣的勾當。」「不要打我的臉,我不希望臉上有槍傷。」隨後坐在挖好的土坑中,安靜的等待死亡的來臨。
鄭鉞聽聞此消息,一病不起,1941年病逝,弟弟鄭海澄聽說後無心在日本學習飛行技術,跑回國參加空軍戰役,在空中跟日本搏擊,於1944年犧牲,鄭家人沒有放棄為鄭蘋如討回公道,多方努力下,1947 年丁默邨被執行死刑。
鄭蘋如
如果沒有戰爭,1939年,鄭蘋如將會跟未婚夫王漢勳舉行婚禮。鄭蘋如跟王漢勳相識於學校的舞會上,王漢勳出身名門,跟鄭海澄一樣都是航天航空專業,不僅一表人才,英俊瀟灑,據說駕駛技術一流,宋美齡曾要他當隨員。鄭蘋如見到幽默風趣的王漢勳,很快就陷入了愛情的漩渦當中,兩人熱戀了,雙方的父母對他們都很滿意,通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兩人有了結婚的打算,只是戰爭在即,為了國家,為了心中的使命,兒女私情只能放在一邊。
當鄭蘋如犧牲後,鄭家人不願將這個信息告知遠方正在抗戰的王漢勳,始終紙是包不住火的,當王漢勳知道這件事後,不禁淚流滿面,他哽咽的說:「我不要她死,寧可是她變心別戀,也希望她好好地活著。」此後像是封閉了自己的心一般,寡言少語,不似以往的活潑,1944年,王漢勳奉命駕機運送軍需補給,因天氣原因,撞山犧牲,時年上校軍銜。
因為戰爭的原因,相愛不能相守,這是件多麼令人感到遺憾的事情,在抗戰時期,這樣的戀情數不勝數,感慨他們為國犧牲的同時,心中難免一陣心悸,正因有他們的犧牲跟奉獻,祖國一點點變強變大,才有如今的盛世太平,才有如今的歌舞昇平。
色戒劇照
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評論!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