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頓健康導讀
替拉珠單抗(Tildrakizumab),一種人源化的lgG1/k單克隆抗體,旨在選擇性地與白細胞介素-23(IL-23)的p19亞基結合,並抑制其與IL-23受體相互作用,從而抑制促炎症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的釋放。
該產品已在美國、歐洲、澳大利亞和日本獲批上市,用於治療符合系統治療或光療指徵的中度至重度斑塊狀銀屑病的成年患者,迄今為止,臨床研究證明本品具有很好的療效、安全性及耐受性。
現由深圳康哲藥業作為申辦方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於2020年8月18日籤發的替拉珠單抗臨床試驗批准通知書,同意開展在中國人群中評價Tildrakizumab治療中度至重度斑塊型銀屑病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多中心臨床研究。
本研究全國預計約 21 家中心參加,計劃招募 220 例中度至重度斑塊狀銀屑病患者。
參與標準
1、18≤年齡≤70 周歲;
2. 中重度斑塊型銀屑病≥6個月;
3. 近期半年以上未使用過生物製劑;
4. 無B肝、C肝、結核等感染疾病;
5. 高血壓、血糖患者,可控制平穩參加;
6.排除血化檢測異常結果
例如:
a 丙氨酸轉氨酶(ALT)、天冬氨酸轉氨酶(AST)或鹼性磷酸酶>1.5×正常上
限(ULN);
b 血清肌酐>1.5×正常值上限(ULN),或肌酐清除率
c 血紅蛋白
d 絕對中性粒細胞計數
e 血小板計數
7.備註:篩選時,受試者的結核(TB)篩查評價符合以下標準:
無潛在的活動性 TB 病史;
近期與活動性 TB 患者無親密接觸史
QuantiFERON-TB 試驗結果呈陰性;
胸部 X 射線檢查(正位和側位)無任何當前活動性 TB 或既往非活動性 TB 證據;
QuantiFERON-TB 試驗結果試驗呈陽性,胸部 X 射線檢查(正位和側位)無任 何當前活動性 TB 或既往非活動性 TB 證據時,
需滿足:a. 病史和體格檢查結果 無活動性 TB 的症狀和體徵,必要時由結核病專科醫生判斷;b. 如確定存在潛在 的結核感染,首次給藥前需進行至少 4 周的抗結核治療;
參與醫院名稱如下
該項目啟動時間初步定為11月中下旬。
替拉珠單抗(Tildrakizumab)背景介紹
替拉珠單抗是特異性結合白介素-23p19 亞單位,用於治 療成人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患者的新藥物。
替拉珠單抗最初由默沙東研製,太陽製藥於2014年9月以8000萬美元預付款拿下tildrakizumab的全球獨家權益。
在2016年7月,Almirall支付太陽製藥5000萬美元預付款,獲得了tildrakizumab在歐洲的獨家權益。
在美國市場,tildrakizumab已於2018年3月獲批,品牌名為Ilumya;在歐洲市場,tildrakizumab於2018年9月獲批,品牌名為Ilumetri。
此外,tildrakizumab也已獲得澳大利亞批准,以品牌名Ilumya銷售。
隨後相繼在澳大利亞、日本獲批上市,在日本獲批用於中度至重度銀屑病和銀屑病關節炎,迄今為止,臨床研究證明本品具有很好的療效、安全性及耐受性。
替拉珠單抗效果數據
在美國 FDA 批准本品適應症為適用於適合接受系統治療或光療的中度至重度斑塊狀銀屑病成人患者。
皮下給予替拉珠單抗的推薦劑量是:在第0周、第4 周和之後每 12 周一次 100 mg。
數據顯示,tildrakizumab 100mg治療組中63%和77%的患者在第12周和第28周平均達到PASI75緩解(分別為64%和80%,分別為surface-1研究,61%和74%,分別為surface-2研究)。
此外,在tildrakizumab 100mg組中,57%和66%的患者在第12周和第28周分別在醫生的整體評估量表(PGA)評分中獲得0分(完全清除)或1分(幾乎完全清除)。
另外,與安慰劑和依那西普相比,替拉曲單抗治療的患者PASI90和PASI100的發生率更高。超過92%的患者在28周的tildrakizumab緩解後,能夠在一年後維持PASI75緩解。
根據歐洲社會的皮膚病和性病(EADV)發布的數據2018會議,總結2 3年臨床研究的數據分析表明,100毫克tildrakizumab治療28周達到緩解中度到重度銀屑病患者,100毫克tildrakizumab三年治療期間顯示一致的療效和安全性。
數據顯示,90%的患者在接受替拉曲珠單抗100mg治療148周後能夠維持PASI75緩解。在研究中,Tildrakizumab耐受性良好,與藥物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和治療中斷的發生率非常低。
與替拉珠單抗100mg相關的最常見的不良反應(≥1%)為上呼吸道感染、注射部位反應和腹瀉。
生物製劑的工作原理科普小知識
Tildrakizumab(替拉珠單抗),以下簡稱為 Tidrakizumab,是一種高親和力(297 pM)、人源化 lgG1/K 抗體,特異性結合 IL-23p19(SN 08197),而不結合人 L-12(IL-12p40 和 p35 異二聚體)或人p40。
IL-23 是一種異二聚體細胞因子,由獨特的 p19 亞單位和與 IL-12 共享的 p40 亞單位組成,主要由活化的髓系細胞產生,並通過異二聚體IL-23受體複合物(由特定的 IL-23 受體(IL 23R)與 IL-12 Rβ1 配對組成[14])發出信號,在其發現後不久,IL-23 被認為是小鼠模型和人類疾病中自身免疫的關鍵驅動因子。
這通常歸因於 IL-23 極化 和激活 Th17 細胞的能力,Th17 已被確定為在自身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的 T 細胞亞群。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數據表明 IL-23/Th17 在銀屑病發病機制中起作用。最近的全 基因組關聯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發現銀屑病風險等位基因圍 繞在編碼 IL-23(IL 23A, IL 12B)和 IL-23 受體( IL-23R)的基因區域周圍。
實際上,IL-23 的 p19 和 p40 亞單位在銀屑病皮損中均過度表達,而 IL-12 的獨特 p35 亞單位沒有過度表達,Th17 細胞和它們所合成的細胞因子在銀屑病病變中表達豐富,它們在銀屑病病變中發揮促炎性和促棘皮症的作用。
通過使用 AGR-129 小鼠的銀屑病異種移植模型,證明 IL-23p19 在銀屑病中的作用,其中使用抗人 IL-23p19 具有與 TNF 抑制劑相當的抗銀屑病病變作用,TNF 抑制劑是當前銀屑病治療的基準。
有趣的是,研究發現,抗 TNFα治療的疾病改善與 IL-23和 Th17細胞的快速下調相關,治療過程的成功應答取決於 IL-23/Th17代謝途徑的失活,因此,雖然 IL-12/IL-23 p40拮抗 劑(例如 ustekinumab 和 briakinumab)已在銀屑病中得到臨床驗證。
但近期數據表明,這些拮抗劑的療效可能主要取決於其拮抗IL-23而不是IL-12的能力,這為銀屑病受試者選擇性地靶向 IL-23p19 提供了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