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農村俗語「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是什麼意思?
今天冬至,對於北方人來說別的慶賀儀式可以沒有,但是餃子是必須吃的食品。小時候也長聽老人念叨,說東北的冬天必須吃餃子,要不會凍掉耳朵。北方農村冬至吃餃子是多年的傳統習俗。這個吃餃子的習俗和東北的天氣有很大的關係。
東北的冬天外面溫度很低,大多是零下20-30度,現在冬天沒那麼冷了,可是小時候的冬天真的會把耳朵凍壞,寒冷的天氣,容易造成血液流動不暢,所以耳朵會凍得發紅、發紫,甚至有的地區會把耳朵凍壞。
相傳是名醫張仲景看到北方人冬季耳朵常常受凍,所以發明了一道用麵皮包著羊肉大蔥的食品,外觀和人的耳朵很像,所以稱為「嬌耳」。人們在寒冷的冬季食用了羊肉和大蔥做成的餃子,再喝上熱熱戶戶的餃子湯。會加速體內的血液流動,羊肉和大蔥都有去寒暖胃的作用,所以最適合寒冷的冬季人們食用。
東北地區人們風俗喜歡吃餃子,餃子製作省事,又可以當菜,又可以當主食。各種餡料都可以包入餃子皮內。東北地區關於餃子的俗語也很多,「餃子就酒,越喝越有」「站著不如倒著,好吃不過餃子」「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些俗語都說明了餃子在北方飲食中的地位。現在冬至的其他活動和風俗都已經沒有了,但是冬至要吃餃子的講究還一直都有。
你們那裡冬至有哪些講究,冬至這天要吃什麼食品?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