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立冬了,自此秋天過去,而冬開始了。相比秋日的乾燥,冬給人帶來的則是寒冷。面對日漸變冷的天氣,人們在生活上也要響應的調整,穿衣要禦寒,飲食也要得當,只有這樣才能有一個好身體。而很多人也有立冬補冬的習慣,那麼,立冬補冬,吃啥呢?
「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這是農村老人常說的一句話,因而立冬要吃餃子。餃子,諧音「交子」,意為交子之時,不但大年三十新舊之交要吃,而且秋冬之交立冬也要吃。「好吃不過餃子」,那酷似耳朵的餃子,皮薄餡多,葷有葷,素得素,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甚受人們歡迎。對現在人來說,吃餃子是隨時之事不稀奇,但對過去農村人來說可是相當不容易,只有過年才能吃到,還不一定是純面的,也許正是基於餃子好吃而難以吃到,才有了立冬吃餃子,不會凍耳朵的說法。
立冬吃羊肉。過去農村人能吃頓肉,比吃餃子還難,尤其羊肉更是渴望不可及,那放了一輩子羊的老農,可能都不曾吃過羊肉。但現在不同了,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吃頓羊肉不再是奢望,特別是豬肉甚貴的今天,與其吃那沒有肉香的豬肉,還不如多花些錢來點羊肉實在。羊肉,性甘、大熱、能補元助陽,可有效抵禦寒,而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鐵、鋅等元素,營養價值極高,是冬季進補的好食材。在嚴寒冬日下吃羊肉,喝羊湯,那可是暖意滿滿。
食粥類、湯類。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時令不同,食材就不一樣。夏日炎炎,好涼食,而冬季嚴寒則需熱食,立冬了,要多食粥、湯類。早上喝一碗熱乎乎的八寶粥,一上午都舒服至極,而中午喝點熱氣騰騰諸如肉制、菌制營養湯類,那是全身得勁。而對我們老農而言,來一碗白菜豆腐湯,飯後再泡一杯大紅茶,那是愜意十足,冬日的寒意就頓然而消了。
立冬給人帶來的不只有寒冷,還有時令果蔬,這個時候正白菜、蘿蔔上市之時,它們也是人們立冬所吃的上好食材。那大白菜翠綠新鮮,含有豐富水分以及粗纖維,雖說歷經數十年,依舊深受人們的喜愛,而那一咬就嘎嘣脆的蘿蔔,既順氣,又除油膩,還降乾燥更是冬季進食的好食材。立冬補冬,你認為還有哪些食材呢?歡迎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