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立冬補冬,補嘴空」,立冬要多吃三白三紅三黑,少食三樣

2020-12-24 靜心匠道

明天就是立冬,立冬是中國古代二十四節氣中非常重要的一天,也是古代社會較為重視個「四時八節」之一,在農村一些地方,還保留著這天舉行一些祭祀活動或者廟會。立冬我們不能僅僅當它是一個節氣,更應該把它看做是一個節日。

立冬,在全年地二十四節氣裡面排在第十九位,立冬的出現,代表著冬季的到來,而古代《說文解字》中「立,建始也」立冬寓意是中國北方地區冬天的開始,

不過這是自然界的一種意思,在古代文人墨客,還給立冬一個更深一層的意義:我們看現在的冬在,和終於的中,少了一個邊旁,在古代冬就是」終」的意思。

在道家的理論裡面,冬天就是萬物收藏的季節,因為冬天來臨,萬物凋謝,種子也深埋在土地裡面,積蓄力量,等候明年春天的到來。

而農民伯伯也經過一個春夏秋三季,農忙基本結束,農作物也收成了,許多的工具和人,都要待在家中,並且我們知道,氣候變化讓許多動物,例如蛇,熊,烏龜,等紛紛冬眠起來,

所以,立冬這一天,古代為何終於,因為它的到來,不僅寓意冬季的開始,同時也告訴大家,秋天過去了,大家要準備充足的資源,渡過寒冬。

但是動物可以冬眠,人沒有皮毛,無法冬眠,並且冬天天氣寒冷,很容易造成身體不適,在中國古代,民間總結出了一套,立冬補冬經驗,所以才有了這句語說「立冬補冬,補嘴空」。

其實這句話的含義,非常簡單,因為立冬開始,很多地方大規模出現降雪,人的身體需要一定熱量來維持過冬,那麼久需要進食一些驅寒御冷的食物,以達到保溫取暖、強身健體的功效。而就此整理出了一些立冬養生的經驗總結,而過冬吃成為了關鍵,因為這時已經是秋收後,家裡積累了足夠的過冬食物,加上沒有農忙,用吃來禦寒是最適合的。

那麼立冬,如何科學的利用飲食養生?

現在老人家越來越多,科學養生也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如何增強體質,頤養生命,儘量讓自己不生病。

冬季養生確實是一個關鍵,而傳統節氣和換季,都會影響人的身體,立冬,也是一樣,它象徵冬天的開始,氣候就會開始不斷的下降,立冬後養生我們要注意的就是: 溫中補血,養腎防寒,立冬注意食補,在古代道家觀念裡面,冬天的確適合補充人體所需的能量。因為天冷了,身價抵禦寒冷,必須有充足的能量。但是冬天如何進補呢,你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勤烹「三白」

這裡三白,只是一個代表,那麼什麼是三白呢?我整理了一下,就是山藥,白蘿蔔,白銀耳,牛奶,豆腐,蓮藕,大白菜為何要多吃這些白色的食物呢?大家發現沒有冬天的蔬菜,其實現在許多地方也不多,而特別是某些地方,因為天氣的制約,更少蔬菜品種選擇,但是人體是需要蔬菜補充營養價值的,所以我們還聽過,冬吃蘿蔔夏吃薑,這是的俗語,其目的就是要多吃蔬菜,但是此時因為是冬天,在古代農業社會未必就能夠找到綠色蔬菜烹飪,那麼這類山藥,蘿蔔,蓮藕,白菜就非常適合冬天了,而這些也是打火鍋最好的材料之一。

第二:適度多吃「三紅」

三紅又是說什麼呢,其實就是適度補充一下胺基酸,和低脂肪的,比如牛肉,紅酒,紅薯,紅棗,胡蘿蔔,西紅柿等食物,因為冬天天氣寒冷,會影響血氣的循環,如果而血液的循環是人體最重要的部分,冬天為何許多老人會忽然生病,中風等等,都是天氣寒冷影響了血液運行有關係,而多吃一些高蛋白,低脂肪,胺基酸多的食物,對於人體來說是最好的補充,而特別是牛肉和胡蘿蔔西紅柿這些,更是適合補充人體能量,我們看到寒冷的西伯利亞人,就是經常用這幾樣東西熬成了美食湯羹,作為日常的飲食。

第三:補充三黑

三黑所指的,就是黑豆,黑木耳,黑芝麻糊,黑蘑菇等黑色類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對於腎臟有很好的幫助,特別是黑豆和黑芝麻糊這類,因為中醫看來,黑色是屬於冬天,對應腎臟,正適合冬天飲食。

冬天雖然要補嘴,不代表什麼都可以吃,有些東西儘量少吃,不吃。

第一:冷和生的食品

冬天因為天氣寒冷,人體血液運行慢,而飲食如果吃了寒冷的東西,會造成胃部不適,那麼像西瓜,冰激凌,生魚片,壽司,冷飲,儘量能少吃就少吃,最好是做到不吃

第二,爆炒和燥熱食品

由於立冬天氣寒冷,在北方一些地區氣候更加是乾燥,當然南方一代不同,相對溼潤一點,比如重慶和四處這些地方,可以吃一些辛辣食材的火鍋,但是如果你是處在,兩廣或者中原一代,還是要少吃一些或者不吃,爆炒和燥熱食物,避免因為辛辣引發的上火或者其他不適。舉例來說,現在辣椒、花椒、還有燒烤,對於老年人來說,最好建議適當的少吃一些。如果自己真的吃不下去,乾脆聽身體的意見,不要吃。

第三,重油和肥膩的食物

其實無論是哪個地區,人體對油膩的食物,消化起來都很緩慢,特別是老人家,腸胃消化上更是比年輕人要慢,所以在冬天,很多家庭喜歡打火鍋,如果是重油肥膩的,儘量可以照顧老人,做一些清湯鍋底,這樣的好處是大家都能吃得健康和開心,而冬天平時家裡做菜也是儘量少油少鹽,因為這更符合人體的均衡吸收,許多病其實都是日積月累造成的,大家平時多注意,那麼多餘將來肯定會更好

給大家一點過冬的小建議

首先:冬天天氣寒冷,必須是注意防寒工作,現在天氣預報發達,我們可以根據天氣預報,來進行,衣服的添加和更換,切記凍著感冒。因為今年的特殊情況,你感冒了可不是鬧著玩的,而冬天出門穿戴很重要,帽子,手套,口罩,耳罩,圍巾,都帶上,特別是一些老寒腿等的地方,要儘量藏而不露。

其次:鍛鍊起來,當然冬天的鍛鍊,個人感覺是適度。不要求過多的出汗感覺,只要你感覺身體微微發熱就可以了。如果外面很冷了,千萬不要出去鍛鍊,可以選擇在家活動活動,大約不定時的,鍛鍊個十幾分鐘的時間。一天兩三次。身體有感覺為最好。

其三:有個好心情,對冬天來了,外物凋零,會讓人有些傷感,影響情緒,所以大家要儘量想一些開心的事情。人開心了,胃口自然好了,身體也就健康了。

做好上面三點,你會很開心的渡過一個冬天,身體養得壯壯的,棒棒的

時間飛逝,今年那麼快就到了立冬了,感謝你們對我的一直支持和鼓勵,在這裡祝福大家身體健康。我想問問大家,你們那裡的立冬時節還會吃些什麼特殊的美食?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留言,讓我們一起來討論,一起來向您學習,在此我衷心感謝大家的「每一個點讚,每一個評論」,都是對我的鼓勵

相關焦點

  • 明天立冬,農村俗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如何補冬呢?
    導讀:明天立冬,農村俗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如何補冬呢?明天也就是農曆的九月二十二,將會迎來冬天的第一個節氣:立冬,立是立住、到來的寓意,立冬節氣的來臨,預示著天氣將會越來越寒冷。立冬節氣的到來,也是全年最為農閒的季節,過去的時候,立冬節氣一過,農田裡面的就要清閒了許多,閒暇的村民開始去趕大集,購買一些越冬的物品,立冬節氣也是一個補冬的節氣。立冬補冬,補嘴空。
  • 立冬到了,再忙也要記得「喝三樣」,立冬補冬,舒舒服服過冬天
    立冬到了,再忙也要記得「喝三樣」,立冬補冬,讓身體舒舒服服過冬天。大家好,我是鴨米廚房,立冬到了,大家要注意保暖哦!記得好好吃飯鴨,祝大家每天都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右上角點個關注哦,我會堅持更新的,謝謝^_^今年的11月7日是立冬,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標誌著季節的輪換。我們傳統是以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意味著天氣從少雨乾燥的秋季氣候向陰雨寒冷的冬季氣候轉變。
  • 「立冬補冬 補嘴空」 立冬時節全國人民都在吃點啥→
    在我國有句俗話說「立冬補冬,補嘴空」,為了抵禦冬季的嚴寒,民間就有「立冬食補」的習俗。那立冬吃點啥好呢?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民俗專家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立冬時節,農事活動已經基本結束、相對清閒了,這時適合做點美食進補。只不過南北方物產不同,具體的飲食也有所不同。
  • 立冬補冬,這些立冬習俗你要了解
    今日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冬後,日照時間持續縮短,氣溫隨之逐漸降低,萬物進入休養狀態。立冬時節,民間流行「立冬補冬,補嘴空」,用美食來犒勞忙了一年的自己。一起來看看立冬時節有哪些傳統習俗。立冬要祭祖賀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意味著冬季將要開始。古人將立冬節氣分為3個5天,並由此定出三候,分別是一候水始冰,指天氣冷得水已經能結成冰;二候地始凍,指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入大水為蜃,指雉(野雞)一類的大鳥不多見了。
  • 明日立冬,記得多吃四白、少食三樣,應季而食身體棒,平安入冬
    明天立冬,記得多吃四白、少食三樣,應季而食身體棒,平安入冬。明日就是立冬節氣了,立冬是季節類節氣,表示自此進入了冬季,這個時候氣溫開始由秋燥天轉變成寒冷的冬天了,氣溫越來越冷了,大家要記得添衣保暖,與此同時,在飲食上也需要做相應的調整。
  • 迎冬、拜冬、補冬……立冬習俗知多少?
    據《清嘉錄》記載,到了清代,立冬之日,士大夫在家拜賀長輩尊者,還互相出去拜謁。男女老少都要更換新衣,相互作揖行禮,謂之「拜冬」。寫冬:邂逅初冬的詩意立冬不僅拉開了冬天的序幕,也勾起了無數文人墨客的感慨和詩情。
  • 立冬三吃三不吃,你一定要知道
    立冬三吃三不吃,你一定要知道 天氣越來越寒冷,俗話說,立冬補冬補嘴空。 意思就是,立冬時節要注意進補,養好身體抵禦嚴寒,今天教你立冬三吃三不吃, 學會了為立冬打好基礎。
  • 立冬補冬,補喙空
    秋風吹盡舊庭柯,今宵寒較昨宵多立冬意味著冬季的開始依靠著大海的滋養與氣候調節泉州的冬天與北國凌風蕭瑟有著迥異之象四季輪轉,陰晴圓缺季節的變化時長影響著人的內心>散步於古城常駐步與樹下查看葉子的青黃交接尋一出清幽小院隱約的陽關穿過彩色欄杆照映在天井中的石獅子上捧一杯熱茶,溫暖心腹,一解寒氣立冬後,萬物活動漸緩且趨向休止
  • 立冬補冬:家的盛宴
    我要吃大蝦毛蟹薑母鴨、豬牛羊肉和象拔~~他也不知道是不是受我刺激了,沒回話。我當然知道北方人在立冬時吃餃子是要「開運」。作為一種飲食文化,各有各人習俗和喜好,也沒什麼可爭吵的。只是,在我們閩南,立冬是個很不一樣的節日。
  • 立冬了,記得要多吃這三白、三紅,少食這兩樣,平安入冬身體更棒
    今天已經是立冬了,在入冬以後,天氣會變得很冷,對於我們的身體也是一個隱患,大家一定要注意進補,養好身體,這樣子才能夠更好地去抵禦嚴寒。大家想要平安入冬,身體健康的話,在這個時候一定要多吃這三白三紅,但是也要少吃兩樣東西。
  • 立冬是冬天的第一個節氣,「立冬補冬」的小妙招,快來一起看看吧!
    一 「立冬補冬」怎麼補? 古人認為,秋冬之氣交於「立冬」。「立冬」過後,「西風漸作北風呼」,冬季就會來臨。我國民間素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那麼,究竟該如何「補冬」呢?快來一起看看吧~
  • 立冬吃什麼傳統食物 立冬節氣補冬各地食物吃啥
    「一點禪燈半輪月,今宵寒較昨宵多。」明代詩人王稚登在《立冬》中說立冬時節一天比一天寒意更濃。11月7日是立冬節氣,截至目前,冬季「版圖」已經佔領我國「半壁江山」,進入立冬節氣後,冬天的「地盤」將繼續向長江以南地區擴展,中國天氣網特別推出入冬進程圖和立冬補冬地圖,看看冬天的腳步到哪兒了?你的補冬計劃提上日程了嗎?
  • 立冬丨倏忽秋又盡,今朝恰立冬
    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中國民間卻有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的說法,進入「立冬」節氣後,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溫下降日趨明顯。在寒冷的天氣中,應該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這樣,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還可以起到很好的禦寒作用。
  • 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立冬補冬吃啥?農村老人告訴你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立冬了,自此秋天過去,而冬開始了。相比秋日的乾燥,冬給人帶來的則是寒冷。面對日漸變冷的天氣,人們在生活上也要響應的調整,穿衣要禦寒,飲食也要得當,只有這樣才能有一個好身體。而很多人也有立冬補冬的習慣,那麼,立冬補冬,吃啥呢?
  • 2020立冬簡單漂亮的手抄報模板大全 立冬習俗你知道多少,這裡全了
    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立冬意味著進入寒冷的季節,人們傾向進食可以驅寒的食物。在南方,人們會吃些滋陰補陽,熱量較高的食物,如雞鴨魚肉等,有的還會和中藥一起煮來增加藥補的功效。     立冬,閩中俗稱「交冬」,意為秋冬之交。     立冬在北方則有吃水餃的風俗。
  • 今日立冬|藉以詩興伴歲涼 立冬補冬地圖請收好
    立冬 二十四節氣 2020.11.07 一點禪燈半輪月,今宵寒較昨宵多。 明代詩人王稚登在《立冬》中說,立冬時節一天比一天寒意更濃。
  • 2020年立冬時間幾月幾號幾點 立冬是哪一天星期幾
    北風潛入悄無聲,未品濃秋已立冬。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是個重要的節日,有「迎冬」「補冬」習俗。在野外常聽到放牛娃的悠揚歌聲:「太陽出來滿天紅,放牛娃心裡喜呀喜洋洋……」還可以聽到放牛娃放蕩不羈的野亂彈:「窯門外,拴戰馬,將心疼爛……」05吃餃子  立冬節氣,有秋收冬藏的含義,我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
  • 科普|二十四節氣-立冬
    賀 冬立冬在古代社會是「四時八節」之一,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在我國部分地區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以時令佳品向祖靈祭祀,以盡為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祈求上天賜給來歲的豐年。補 冬立冬後,氣溫降低,天氣漸漸變得寒冷。
  • 時令|今日立冬,溫黃酒、吃三果,滋補靚湯喝起來
    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而南方的人們習慣在這一天吃雞鴨魚肉。 補冬 立冬節氣的到來,是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
  • 立冬古詩詞立冬佳句 描寫立冬的詩詞優美句子 關於立冬的諺語
    二、宋代紫金霜《立冬》  落水荷塘滿眼枯,西風漸作北風呼。黃楊倔強尤一色, 白樺優柔以半疏。  門盡冷霜能醒骨,窗臨殘照好讀書。擬約三九吟梅雪, 還借自家小火爐。三、明代王稚登《立冬》  秋風吹盡舊庭柯,黃葉丹楓客裡過。一點禪燈半輪月,今宵寒較昨宵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