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
二十四節氣
2020.11.07
一點禪燈半輪月,今宵寒較昨宵多。
明代詩人王稚登在《立冬》中說,立冬時節一天比一天寒意更濃。
今天(11月7日)正是立冬節氣,截至目前,冬季「版圖」已經佔領我國「半壁江山」,進入立冬節氣後,冬天的「地盤」將繼續向長江以南地區擴展,中國天氣網特別推出入冬進程圖和立冬補冬地圖,看看冬天的腳步到哪兒了?你的補冬計劃提上日程了嗎?
冬季版圖已佔半壁 立冬過後入冬進程加速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常年在進入立冬節氣後,我國北方的大部地區會陸續邁入氣象學意義的冬天。
截至11月5日,我國東北地區大部、內蒙古、甘肅、青海、寧夏、陝西北部、山西大部以及河北北部等地都已被冬天攬入了「懷抱」。今年北方省會級城市入冬進程普遍較常年偏早,像是太原10月17日就已經入冬,比常年提早約4天,而北京也在11月3日開啟了入冬的進程。
此外,秋天的前鋒繼續向南推進至華南北部,而福建廈門、廣東廣州、廣西梧州以及海南島一帶,還是一派夏日風光。
立冬時節冷空氣頻繁 霧和霾間歇出沒
據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李靚介紹,進入立冬節氣後,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出場更加頻繁,實力強勁,通常可南下影響江南及華南以北地區。冷空氣南下過程中,常常有大風、降溫並伴有雨雪天氣,大範圍的寒潮天氣也容易在這個時節席捲我國。
與此同時,華北、黃淮等地在冷空氣的間歇期易出現霧和霾天氣;而在西南地區由於水汽條件較好,如果早晨氣溫偏低,則會出現大霧天氣。上述兩種天氣都會導致能見度降低,給人們的出行帶來影響。
此外,每年11月份平均有2到3個熱帶氣旋生成,進入立冬節氣後仍有颱風可能影響我國華南地區,當地需保持警惕。
立冬時節 這份可禦寒食物清單請收好
進入立冬節氣,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民間也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在我國北方,立冬節氣吃餃子,醫聖張仲景曾發明「祛寒嬌耳湯」,其中嬌耳說的就是餃子,民間諺語有云「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除此之外,在西北地區,進入立冬節氣,大部地區已經是深冬,人們會準備牛羊肉菜餚來豐富餐桌,在寒冷的冬季迅速補充熱量。
而在南方,立冬時人們會吃些熱量較高的食物進補,在華南一帶,廣東、臺灣等地一般會「打邊爐」,江浙一帶進補的食材則是以雞鴨魚肉為主,如薑母鴨、糖醋魚等。
看了以上禦寒食物清單,你的補冬計劃是不是已經提上日程了呢?約上幾個小夥伴補起來吧!
「
月上忽看梅影出,風高時送雁聲過。
——(宋)陸遊
」
若暮秋和初冬是一個盛大舞會
那溝通於萬物之間的風
便是站在靈動旋律中的指揮家
她把手一揮
草木便開始扭動身軀
銀杏過後是梧桐
從天而降的紛紛落葉
就似她飄逸的頭髮
陽光穿透了葉的臉頰
如漫天繁星
在枝頭搖擺閃耀
歲月變幻無聲無息
秋向冬緩緩遞上了交接棒
時光踏過的地方
到處都是五彩的簾幕
到處都是深情又厚重的故事
今日7時14分
我們迎來冬天的第一個節氣
立冬
暮雲重疊碧
遠樹淺深紅
立冬有三候
一候水始冰
氣溫下降到一定時候
水面便開始逐漸凝結
河面變得越來越純淨安寧
二候地始凍
薄薄的一層霜
時隱時現地出現在
溼潤的土地上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冬天一到
野雞蟄伏了
而蜃類會大量繁殖
古人不禁幻想:
野雞到了冬天
是不是都變成了蜃?
「
回望白雲生翠巘,歸來紅葉滿徵衣。
——(宋)蘇軾《祭常山回小獵》節選
」
不必感嘆道阻且長
努力向前
定有峰迴路轉的一天
到了那時
沿途所遇,皆為美景佳餚
「
十裡湖光載酒遊,青簾低映白蘋洲。
——(清)納蘭性德《浣溪沙》節選
」
初冬的凌冽
讓世界變得更加清遠、曠達
前行的路上難免有波瀾
別讓簾幕擋住了你面前的靈秀山川
「
自把孤樽擘蟹斟,荻花洲渚月平林。
——(宋)蕭立之《第四橋》節選
」
秋冬之交
月色灑薄霜
多跟自己對對話
才能體悟自然人生的美好
立冬時節
要注意足部的保暖
可以睡前用熱水泡腳
在飲食上要「溫補」
多吃牛羊肉、烏雞、帶魚、
鯽魚、鱸魚等溫性食物
忌生冷、肥甘油膩食物
在起居方面,早臥晚起
保證充足睡眠更健康
適當鍛鍊好處多
建議選擇慢跑、爬樓梯、
太極拳等運動
不宜汗多
及時補水
在精神調養上
要做到控制情志活動
避免煩憂
儘量保持愉悅的心情
攬衣起長歌
明月皎如玉
用以詩興對冬涼
明月雋永可望
長歌一曲後
便可安然入夢鄉
帽為迎霜戴
爐因試火開
寒來暑往
自然的循環
本身就昭示著生命的力量
要順應時節變化
體悟出自身成長的道理
十月小春梅蕊綻
紅爐畫閣新裝遍
季節與季節之間的交匯
美在漸漸攜手,慢慢過渡
雪花裝點的浪漫冬日便在前方
不變的四季輪迴中
所有的美好
都在堅定前行中
慢慢點亮
中國天氣網、新華社新媒體中心、
新華社音視頻部、科普中國
聯合出品
-End
本文版權歸中國天氣網所有 轉載請註明來源
看都看了
給個星標呀~
(づ ̄ 3 ̄)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