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熊娃控(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託馬斯和哈利提出這樣的一個觀點,父母提供的外部刺激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的人格記憶。如果說學校更多的是教會孩子系統而全面的知識,那麼,父母對於孩子的性格以及品德的培養就是至關重要的。
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他會更懂得遇到事情的時候應該如何去解決?在和別人相處的過程當中也會更容易被接受,而這種責任感意識的培養則是需要父母在旁邊起到教育和引導作用的。
同事最近就因為孩子缺乏責任感的問題感到非常的困擾,他我有一天他下班之後回到家裡,發現床上沙發上都是紅色的印記,仔細一看發現居然全是他老婆的口紅。看到這個場面之後,同事第一時間就去質問他的孩子,是不是他把家裡弄成這個樣子的?結果同事的孩子還非常委屈的說不是他,是家裡的狗狗把媽媽的口紅拿出來,然後抹了一地的。
剛開始同事還相信了,還去指責家裡的狗狗。結果在收拾的時候,同事發現孩子的身上有口紅的印記。這個時候同事才意識到,這應該是孩子自己弄的,然後把責任推在了狗狗的身上。
除了這樣的事情,其實之前有發生過,之前馬桶堵了的時候,他也是把責任推給了他的外婆,後面通馬桶的工作人員過來告知了原因,才知道是孩子弄的。
在看到了孩子又要再再而三地推卸責任,沒有擔當的表現之後,同事非常的擔心,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去處理,但是又覺得現在不去糾正的話,孩子以後肯定也會變成一個沒有責任心的人。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沒有擔當的情況呢?
1、 受外界環境影響
孩子是非常容易受影響的人群,孩子出現一些不良的性格特徵,家長不妨想一想,是不是你也給孩子做了一個錯誤的示範?家長如果在生活當中會出現愛推卸責任的問題的話,孩子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會模仿,從而潛移默化。
2、孩子不願意去承擔責任
有時候孩子並不是不願意去對自己所做出來的行為承擔相應的責任,只是他們過於的恐懼。比如很多的家長對於孩子的管教非常的嚴格,孩子犯了一點錯誤之後都會嚴格的去批評和指責孩子。慢慢的孩子就會害怕,而一旦孩子出現了這樣的恐懼心理,就會相應的失去承擔責任的能力。
3、 不想要接受懲罰
大多數的家長在孩子犯錯誤之後都會給他們一些懲罰,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地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事情,應該自己承擔的責任感。但是出於孩子的一種本能心理,在孩子犯錯誤之後喜歡逃避懲罰逃避責任,所以他們會喜歡把責任推給別人或者推給外界。
責任是一種品格,擁有最高的價值,這是愛默生說過的話,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沒有責任感是非常可怕的。在社會交往的過程當中,也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喜歡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
倘若沒有責任感的話,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1、 影響孩子的成長
所謂的責任感是有直面錯誤的勇氣,能夠為自己的錯誤去買單。如果在每一次犯了錯誤之後,為了逃避懲罰就推卸責任的話,一旦成功,他們就永遠無法意識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
他們總是在犯了錯誤之後,第一個問題便是想如何去讓別人幫自己承擔責任,卻不是反省自己,漸漸地孩子也會變得怯弱沒有勇氣去面對未知的挑戰。
2、 不利於孩子的社交
在交往過程當中每一個人挑朋友都是會有一定的標準的,並不是說道德品質要多麼的高尚,但是起碼一定不是一個沒有責任感,愛逃避的人。孩子如果在犯錯誤之後特別的喜歡去逃避責任的話,那麼也會影響他的社交發展。畢竟沒有任何一個人會願意和一個總喜歡推卸責任,沒有責任意識的人交往。
3、 讓孩子變得沒有擔當
一個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口就能夠吃成一個大胖子,在孩子不斷一次又一次的推卸責任之後他會養成一種習慣,在每一次犯錯誤之後不是反省自己,而是把所有的錯誤歸結在別人的身上,漸漸地孩子會變得非常的沒有擔當。
既然如此,那麼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1、 家長做好示範作用
既然孩子行為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那麼家長一定要重視自己對於孩子所起到的正面作用。一定要更加的有擔當給孩子做好言行示範,在生活當中,家長不要表現出推卸責任的行為,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之下,自然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2、 培養孩子責任感
一個孩子如果擁有責任感的話,那麼他們看待事情會更加的全面,他們提升能力的機會也會有更多,所以家長教育孩子時候也要注意。
不要在孩子一犯錯誤的時候就馬上得去苛責他們,而是要去引導孩子對於錯誤進行分析,找到自己不足的地方及時的改正,讓孩子以有責任感為榮,而不是總是想要用逃避的方式去面對自己的錯誤。
3、 學會鼓勵孩子
孩子不願意承擔責任,總喜歡推卸責任,說到底都是擔心父母對他們的批評。所以家長不妨嘗試著去鼓勵孩子,在面對錯誤的時候,不要去指責孩子,而是鼓勵孩子去面對自己的錯誤。在父母的鼓勵之下,孩子自然也會有更多的勇氣。
育兒難題找熊娃控,家庭教育從小抓,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熊娃控,幫你解決育兒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