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總不想承擔責任,如何讓孩子有擔當?父母該及時了解

2020-12-22 熊娃控

文丨熊娃控(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託馬斯和哈利提出這樣的一個觀點,父母提供的外部刺激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的人格記憶。如果說學校更多的是教會孩子系統而全面的知識,那麼,父母對於孩子的性格以及品德的培養就是至關重要的。

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他會更懂得遇到事情的時候應該如何去解決?在和別人相處的過程當中也會更容易被接受,而這種責任感意識的培養則是需要父母在旁邊起到教育和引導作用的。

同事最近就因為孩子缺乏責任感的問題感到非常的困擾,他我有一天他下班之後回到家裡,發現床上沙發上都是紅色的印記,仔細一看發現居然全是他老婆的口紅。看到這個場面之後,同事第一時間就去質問他的孩子,是不是他把家裡弄成這個樣子的?結果同事的孩子還非常委屈的說不是他,是家裡的狗狗把媽媽的口紅拿出來,然後抹了一地的。

剛開始同事還相信了,還去指責家裡的狗狗。結果在收拾的時候,同事發現孩子的身上有口紅的印記。這個時候同事才意識到,這應該是孩子自己弄的,然後把責任推在了狗狗的身上。

除了這樣的事情,其實之前有發生過,之前馬桶堵了的時候,他也是把責任推給了他的外婆,後面通馬桶的工作人員過來告知了原因,才知道是孩子弄的。

在看到了孩子又要再再而三地推卸責任,沒有擔當的表現之後,同事非常的擔心,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去處理,但是又覺得現在不去糾正的話,孩子以後肯定也會變成一個沒有責任心的人。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沒有擔當的情況呢?

1、 受外界環境影響

孩子是非常容易受影響的人群,孩子出現一些不良的性格特徵,家長不妨想一想,是不是你也給孩子做了一個錯誤的示範?家長如果在生活當中會出現愛推卸責任的問題的話,孩子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會模仿,從而潛移默化。

2、孩子不願意去承擔責任

有時候孩子並不是不願意去對自己所做出來的行為承擔相應的責任,只是他們過於的恐懼。比如很多的家長對於孩子的管教非常的嚴格,孩子犯了一點錯誤之後都會嚴格的去批評和指責孩子。慢慢的孩子就會害怕,而一旦孩子出現了這樣的恐懼心理,就會相應的失去承擔責任的能力。

3、 不想要接受懲罰

大多數的家長在孩子犯錯誤之後都會給他們一些懲罰,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地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事情,應該自己承擔的責任感。但是出於孩子的一種本能心理,在孩子犯錯誤之後喜歡逃避懲罰逃避責任,所以他們會喜歡把責任推給別人或者推給外界。

責任是一種品格,擁有最高的價值,這是愛默生說過的話,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沒有責任感是非常可怕的。在社會交往的過程當中,也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喜歡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

倘若沒有責任感的話,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1、 影響孩子的成長

所謂的責任感是有直面錯誤的勇氣,能夠為自己的錯誤去買單。如果在每一次犯了錯誤之後,為了逃避懲罰就推卸責任的話,一旦成功,他們就永遠無法意識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

他們總是在犯了錯誤之後,第一個問題便是想如何去讓別人幫自己承擔責任,卻不是反省自己,漸漸地孩子也會變得怯弱沒有勇氣去面對未知的挑戰。

2、 不利於孩子的社交

在交往過程當中每一個人挑朋友都是會有一定的標準的,並不是說道德品質要多麼的高尚,但是起碼一定不是一個沒有責任感,愛逃避的人。孩子如果在犯錯誤之後特別的喜歡去逃避責任的話,那麼也會影響他的社交發展。畢竟沒有任何一個人會願意和一個總喜歡推卸責任,沒有責任意識的人交往。

3、 讓孩子變得沒有擔當

一個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口就能夠吃成一個大胖子,在孩子不斷一次又一次的推卸責任之後他會養成一種習慣,在每一次犯錯誤之後不是反省自己,而是把所有的錯誤歸結在別人的身上,漸漸地孩子會變得非常的沒有擔當。

既然如此,那麼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1、 家長做好示範作用

既然孩子行為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那麼家長一定要重視自己對於孩子所起到的正面作用。一定要更加的有擔當給孩子做好言行示範,在生活當中,家長不要表現出推卸責任的行為,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之下,自然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2、 培養孩子責任感

一個孩子如果擁有責任感的話,那麼他們看待事情會更加的全面,他們提升能力的機會也會有更多,所以家長教育孩子時候也要注意。

不要在孩子一犯錯誤的時候就馬上得去苛責他們,而是要去引導孩子對於錯誤進行分析,找到自己不足的地方及時的改正,讓孩子以有責任感為榮,而不是總是想要用逃避的方式去面對自己的錯誤。

3、 學會鼓勵孩子

孩子不願意承擔責任,總喜歡推卸責任,說到底都是擔心父母對他們的批評。所以家長不妨嘗試著去鼓勵孩子,在面對錯誤的時候,不要去指責孩子,而是鼓勵孩子去面對自己的錯誤。在父母的鼓勵之下,孩子自然也會有更多的勇氣。

育兒難題找熊娃控,家庭教育從小抓,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熊娃控,幫你解決育兒大難題。

相關焦點

  • 讓責任與擔當伴孩子成長,新東方在線建議這樣塑造孩子優秀品格
    女孩們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暖心之舉贏得了網友的紛紛點讚:「這才是有擔當有責任的下一代!」「美麗善良的姑娘,詮釋了當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見義勇為、幫助老人等社會責任,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想要幫助孩子養成富有責任感的優良品格,新東方在線老師建議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從以下兩方面著手,對孩子進行針對性培養,從小事做起,逐漸讓孩子意識到責任和擔當的意義。
  • 心中滿是陽光的孩子,背後一定有懂得承擔責任的好父母
    也難怪網友們紛紛喊話:真不配為人父,好歹也相處了3年時光,這樣的緣分也不淺,為何不能盡到一個做爸爸該有的責任呢?沒有責任感的父母,於孩子的世界,無疑是黑暗的;甚至成年後,他們心中的這些陰影,也會無聲無息地擾亂他們的生活。
  • 不敢認錯,不會承擔,要怎麼教會孩子有責任意識?
    初中是一個孩子在成長時期教育方面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很多家長應該對此也深有體會。一般孩子的三觀,思想,都會在這個時期逐漸成熟起來。在這樣一個重要階段,家長們應該教會孩子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要學會承擔責任。能不能做成大事難事看的是這個人是否擁有擔當。一個能成大事的人,必定也是一個勇於承擔責任的人。
  • 警局喜迎最小年齡「自首者」,孩子犯錯親媽報警網友點讚
    我們沒法了解更多的內情,也許是孩子平時就難以管教,也許是父母一時衝動的決定,而涉及到金錢這種原則性問題時,報警的做法是否「太過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在這裡優寶不想過多去評論這件事的對錯,但它們反應出了同樣一個問題——當孩子犯錯時,父母的第一反應應該是怎樣的?
  • 孩子犯錯屢教不改怎麼辦?原來可以這樣解決!
    孩子就是在一個又一個錯誤中不斷長大、不斷成長的。犯了錯的孩子,心中會自然地生出愧疚來,他們其實做好了心理準備去領受一個正當的懲罰。這個時候,父母若能要求孩子去承擔犯錯的自然結果,並從犯錯中汲取教訓,這樣,每一次的錯,都將成為孩子的一筆寶貴財富。可惜,面對孩子犯錯,很多父母都做錯了。他們不僅沒有做到應有的引導,反倒成為孩子認錯路上的阻力。
  • 孩子犯錯怎麼辦?家長了解「三明治效應」,讓娃不再輕易犯錯
    見過這樣的一對父母,他們都比較年輕,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缺乏了許多的育兒經驗。因為兩個人都比較崇尚自由,所以他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幾乎是任由孩子自己生長。孩子經常總能犯一些不大不小的錯,他的父母也不管。後來,有一次孩子看中鄰居家孩子的一個玩具搶了過來玩。
  • 怎樣讓孩子避免重複犯錯
    可以確定的是,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犯錯,有些孩子還會明知故犯,比如撒謊、損壞物品,或者罵人、動手打人什麼的。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作為父母,我們有責任對他們的行為做出反應,採取一些行動讓他們明白這樣的所做所為是錯誤的,而且以後也不應該再犯。
  • 孩子做錯事,總愛找藉口怎麼辦?
    但更為可怕的是當著孩子的面,以種種藉口作為理由輸送給第三方,會直接混淆孩子的能力感,對孩子做出錯誤的心理暗示,就是沒帶鑰匙是媽媽的責任。壓力大,有其他任務就可以不完成作業。一個經常被父母通過各種各樣形式的藉口和理由保護起來的孩子,很難產生擔當與責任感,長大之後,做事失敗與人衝突,或者遇到坎坷挫折時,也會習慣性的抱怨或者找藉口。
  • 孩子做錯事,家長先別急著責備,巧用8個問題讓寶寶不再重複犯錯
    所以家長要學會包容孩子犯錯,父母沒有擺正看待錯誤的態度,孩子怎麼學會改正錯誤?想讓孩子改正錯誤,方法是有許多種的,家長不用只糾結於用簡單粗暴的方法。這樣的孩子一般也不會對家長多客氣,他們只會把家長當做傭人使喚,沒有感恩之心,長期下去,孩子想要改正就會難上加難。所以在孩子犯錯時,家長也不可以一味地縱容孩子。那麼父母該如何對待孩子犯錯的情況呢?當孩子犯錯時不如用8個問題讓孩子自己了解到錯誤的意義,從而吸取教訓不再犯錯。
  • 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父母做好這2點,孩子將來更有擔當
    有家長說,這孩子也太沒責任心了,完全不顧及自己的行為會給父母和家庭帶來怎樣的後果。小孩子貪玩是正常的,但是玩也是有限度的,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底線在哪,需要讓孩子知道他的責任在哪?比如父母的責任是照顧他,而他有責任不要做讓父母擔心的事。生活上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 孩子出現這3種表現,預示著正在嫌棄父母,小心養成「白眼狼」
    而現在很多的孩子,自私自利,眼裡只有自己,有好吃的東西後,自己大口大口地往嘴裡塞,而不會給旁邊的爸媽吃一口。2、沒有責任和擔當,犯錯就甩鍋給爸媽有些孩子犯錯後,立馬就會說謊或者扯皮,把自己撇清,把鍋甩給父母。自己把奶奶家的花瓶打碎後,不敢承認,就說是爸爸打碎的。對於自己的錯誤一概否認,讓父母替自己背黑鍋,這種孩子沒有責任和擔當,遇事就害怕,把父母推出去當擋箭牌。
  • 不放手孩子怎麼成才?父母要做好「兩不管」和「三不慣」
    就像小鳥總要離開巢穴才會越飛越高,父母過度的封閉庇護,與其說是愛,不如說是一種傷害。 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李玫瑾在談及教育孩子的弊端時,曾說了這樣一句話: 「有些家長往往在該管孩子的時候不作為,而在不該管的時候卻常常施加幹預。」
  • 孩子是白紙,父母是畫筆!娃的性格如何,取決於家長怎麼「畫」
    不是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引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孩子出現以下行為時,作為家長,應該嚴肅對待並及時糾正。1、孩子懶惰,不願意承擔力所能及的事情現在小孩子大多是在父母、長輩的呵護中長大的,很容易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惡習。
  • 如何培養好孩子?怎樣勇敢地面對錯誤?父母的先知先覺和利益
    小孩一犯錯,父母就會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懲罰,並會大罵一頓。另一些家庭則選擇對孩子過分放任,過分寵愛。這些極端的教育方式不但不能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會使他們一錯再錯。做孩子的引導者,要正確引導孩子正視問題,敢於承擔責任,才能讓孩子更加勇敢、堅強。讓孩子們正視自己的錯誤。
  • 吳宗憲攜子道歉:當孩子犯錯時 爸爸如何有智慧處理?
    這也讓天下為人父者,思考「當孩子犯錯時,如何有智慧去處理?」臺灣家庭第一協會執行長戴雨金及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系主任詹昭能老師受訪時建議,發現孩子犯錯時,為人父者要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不要急著指責孩子的過錯,這樣非但不能讓孩子「知錯且悔過」,反而導致親子關係的破口。
  • 孩子對人沒禮貌,父母該如何教導?學會「行為劃分」是成長的捷徑
    有些孩子確實對人很沒禮貌,甚至沒大不小,然而這樣的毛病,多半是家長管教不嚴,或者說教育上有偏差,因此才會導致孩子對人沒禮貌,那麼,家長該如何教導?其實應該先了解一下,孩子為什麼會變得沒大沒小。原因二:想挑戰父母的權威實際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自主獨立的想法,如果說父母本身經常用自己的威嚴去控制孩子的話,那麼孩子會要麼生出叛逆的心理,要麼成為不折不扣的巨嬰。一般如果孩子沒大沒小的話,也是因為想通過挑戰父母的權威來"強調"自己的自主獨立性。
  • 面對成年卻未長大的孩子,父母該如何「養育」?
    比如頻繁更換職業,不想那麼快結婚,經濟緊張需要父母貼補等等,總之,這個年齡段年輕人的父母依然在承擔著「養育」的任務。而對於這些父母來說,這其實是一個難題,到底該怎樣對待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怎麼處理和這些孩子之間的關係?自己的角色身份該如何轉變?
  • 孩子不聽話該不該打?家長別逞一時之快,讓孩子承擔後果
    一位爸爸在朋友圈曬出手掌淤青的圖片,配文:到底該不該打孩子,不打他,總鬧騰、闖禍,打了他,又心疼,兩歲半的孩子不聽話,我都打出內傷了!一位職場寶媽發視頻,說自己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也曾經打過孩子,打過之後很後悔,當詢問孩子被打時他是什麼感覺,孩子沉默良久說出一句話:「我當時真想打人!」孩子的這句話令她印象深刻,每次即將動怒時就會想起這句話。
  • 《雙向養育》的黃金法則:用R=TLC公式教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雙向養育》一書告訴我們:如何用黃金法則R=TLC公式教孩子學會承擔責任。相信所有的家長都會有一個統一的答案:當然希望!那麼問題來了,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成為有責任感的人,為什麼世界上還充斥著那麼多不負責任的人呢?
  • 孩子有這些表現,是成為「草莓族」的前兆,父母要及時糾正
    這種父母,一般都會過度的參與孩子的生活,哪怕是孩子在學校的活動也要想辦法的有你就一下。對於孩子的飲食營養健康等方面都屬於過度保護的狀態。導致孩子的獨立能力喪失,沒辦法從實踐中獲取生活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