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閆欣雨)今晚,臺灣復興航空一架從高雄飛馬公的客機在澎湖緊急迫降,y已致47死11傷。據臺灣民航局的資料顯示,迫降時天氣正處於雷雨當空的情況。
雖然事故原因並未確定,但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教授陳海昕向新京報記者表示,颱風和暴雨等強對流天氣是很不利於航班飛行的。
陳海昕說,飛機在飛行的過程中迎面的氣流本身就是風,如果有垂直方向的氣流運動,垂直的風就會疊加在由飛機運動形成的風上去,這相當於改變了來流的方向,可能會使飛機的升力發生變化。本來飛機的升力是足夠的,但如果突然遭遇向下的氣流,就會產生負升力,飛機就會發生下墜,如果高度足夠高,乘客會有飛機突然下落的感覺,但如果這種情況出現在準備著陸的時候,就有可能直接把飛機拍在跑道上。
很多情況會產生垂直氣流,這對飛機的飛行有很大威脅。比如說,一個地方的氣溫很高,氣流上升,上升氣流周圍必然有下沉氣流,穿越這個區域的過程中,飛機就可能出現上升或者下墜。飛機越小受這種影響就越明顯。上升氣流雖然一般會增加升力,但過於強烈的話會導致飛機失控乃至失速,造成墜毀。
此外,小型通用飛機在著陸中甚至會受到前面一架飛機在起降時形成的渦流影響,穿越渦流外側會使飛機突然向上,穿越渦流內側則會突然向下。所以現在也一直在研究大飛機起飛著陸之後,時間相隔多久小飛機著陸比較合適。
陳海昕說,通常飛機設計中會有「陣風減緩」的設計,這一設計可以感受到氣流的變化,並通過操縱舵面加以應對,如果氣流向下,就需要做出向上爬升的動作,抵消影響。但如果過於劇烈,也是很難處理的。另外,飛機上的氣象雷達也會監測前方是否有強對流天氣,以便飛機及時繞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