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涿鹿縣南將石村:深山藏文玩 小核桃成增收「搖錢樹」

2020-12-22 中國小康網

圖為文玩核桃給農民帶來收益。 郭穎暉 攝

  中新網石家莊4月20日電 (肖光明 李洋)卡尺寸、拍照、寫文案……59歲的南將石村村民劉志瑞蹭起了網絡銷售的熱度,改變了文玩核桃的傳統銷售方式。他每天會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上傳文玩核桃出售的信息,同時通過網絡直播進行銷售,最多一天收入達萬元。

  南將石村地處河北省張家口涿鹿縣南山區,被群山環抱,其特殊的氣侯適宜野生核桃樹生長。村裡有一棵古老的野生麻核桃樹,樹齡已有百年,是目前華北地區僅存的一棵野生獅子頭麻核桃樹。在南將石這個小山村裡,家家戶戶種植文玩核桃,來自北京、天津、哈爾濱等地的客商紛紛到此「尋寶」。

  「種植文玩核桃的效益非常可觀,每對核桃的價格在幾十元、幾百元、上千元不等,幾乎每天都會有客戶購買核桃。」南將石村村民劉傑正在給客戶展示著他家裡配成對的文玩核桃,難掩喜悅之情。

圖為核桃樹變身農民「搖錢樹」。 郭穎暉 攝

  60歲的劉傑種植文玩核桃將近20個年頭。提起20年前的劉傑,村裡人都記得那時的他外債纍纍、家徒四壁,連房子都是從鄰村租住,靠打工為生。在偶然間發現文玩核桃的商機後,劉傑瞄準市場,從收核桃開始,慢慢發展為自己嫁接核桃樹,錢袋子逐漸鼓了起來。

相關焦點

  • 河北深山藏文玩 小核桃成增收「搖錢樹」
    他每天會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上傳文玩核桃出售的信息,同時通過網絡直播進行銷售,最多一天收入達萬元。南將石村地處河北省張家口涿鹿縣南山區,被群山環抱,其特殊的氣侯適宜野生核桃樹生長。村裡有一棵古老的野生麻核桃樹,樹齡已有百年,是目前華北地區僅存的一棵野生獅子頭麻核桃樹。在南將石這個小山村裡,家家戶戶種植文玩核桃,來自北京、天津、哈爾濱等地的客商紛紛到此「尋寶」。
  • 把萬斤核桃帶出深山
    今年8月20日,兩雙「種」核桃的手握在了一起。一雙手是山東濟寧59歲的趣頭條用戶楊霞的。她是「雲種」核桃「趣助農」的一員。另一雙手是雲南武定核桃種植專業戶劉翠林的。他靠著9畝多的核桃林,帶領村民走上脫貧路。扶貧協作對口支援政策和「社交遊戲+電商」的扶貧方式,將他們聯繫起來。 多年前,劉翠林因一場意外落下殘疾,成了村裡的貧困戶。
  • 雲南鎮沅文怕村:茶樹成為群眾「搖錢樹」
    借問好茶何處有,路人皆指文怕村。又到一年春茶飄香的季節,來到雲南普洱市鎮沅縣振太鎮文怕村,在隨處可見的大茶樹上,總能看到茶農們晃悠的身影,靈巧的雙手正在不停地採摘「搖錢樹」上的「金葉子」。文怕村位於無量深山,平均海拔1800多米,自然生態良好,物種豐富,氣候環境怡人,很適宜茶樹的生長。全村現有茶地1320畝,其中上百年的古樹茶佔大多數,位於河頭組的一棵茶樹王,據說是現存最大的一棵栽培型古樹茶。
  • 教你認識所有文玩核桃
    追溯起來,它起源於漢隋,流行於唐宋,盛行於明清。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盛傳不衰,形成了世界獨有的中國核桃文化。[4]古往今來,上至帝王將相,才子佳人,下至官宦小吏,平民百姓,無不為有一對玲瓏剔透,光亮如鑑的核桃而自豪。特別是到了明清兩朝,玩核桃達到鼎盛時期。明天啟皇帝朱由校不僅把玩核桃不離手,而且親自操刀雕刻核桃。
  • 百株試驗樹苗紮根紅色山鄉 小櫻桃有望成為「搖錢樹」
    從延慶城區一路向南,穿過蜿蜒的盤山路,一路上核桃、慄子等果樹雜立其間,行至山腳下便來到了大莊科鄉東王莊村,這裡「新生」了100株櫻桃樹,給山村帶來了產業發展新希望。同時,大棚屬於村集體經濟,將來這些產品通過渠道銷售出去以後,可以實現村民集體分紅。」東王莊村黨支部書記王有軍告訴記者。據了解,東王莊村經濟合作社對未來產業發展有了更明晰的「打算」,他們計劃通過鄉鎮推廣、採摘等方式,帶動櫻桃產業發展,將「引進」逐漸轉化為「自產」。同時,加強技術指導,精心管理,讓櫻桃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搖錢樹」。
  • 【祥雲文玩】核桃的品種這麼全?
    外型端莊厚重,側面看,核桃肚飽滿,樁象端正,樁矮厚邊,尖小而鈍,紋路深而舒展,底部碩大厚實,底部平整,皮質上手易紅,盤玩出來的顏色漂亮,量稀價高!產於河北涿鹿南將石村,厚邊疙瘩紋,攢尖大凹底,皮質密度大,現在有野生和嫁接之分!(6)盤龍紋獅子頭盤龍紋獅子是以核桃紋路命名的。最早叫矮樁寬邊細紋獅子,產地在山西。盤龍紋獅子頭寬邊肚癟,底邊有點兜,型狀規整,紋路細膩,皮質不錯!(7)水龍紋獅子頭水龍紋獅子頭核桃也是已核桃紋路命名的一款獅子頭。
  • 河北邢臺十大古村落,除了英談村還有哪些?
    據綠水池村王姓家譜記載:明朝中晚期,四川籍王姓武官為朝庭押解皇綱,在河南與河北兩省交界外被劫,為躲避朝庭追查,其中一支逃到王硇村,另一支逃居現綠水池村。因此,綠水池村該支王姓與王硇村王姓當為同宗同族。後來又有邢臺縣山區某村另一支王姓再遷此地,繁延後代至今,形成新的村落。
  • 手指點一點 深山好物「飛」到千家萬戶
    這幾天,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五街鎮小彝哥電子商務服務有限公司內正忙得不可開交,遠在外地的客戶通過網絡下單後,「小彝哥」羅旺軍幫助客戶挑選、打包野生菌乾片、白芸豆等產品,72小時候以後,這批「山貨」將抵達千裡之外的客戶手中。
  • 河北武強:「小手套」撬動「大產業」
    「小手套」撬動「大產業」——武強縣北代鄉吳沙窪村黨建引領脫貧奔小康記事14名黨員的力量有多大?河北省衡水市武強縣北代鄉吳沙窪村的老鄉誇讚道:「換了天地!」武強縣城西北15公裡處,靠近滹沱河南大堤,就是吳沙窪村。曾經,這裡因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經濟發展長期滯後。
  • 河北景縣:「訂單農業」豐收忙 農民增收樂開花
    圖為王瞳鎮西場村農民正在收胡蘿蔔。牛志江攝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翟一杉 通訊員牛志江、郝立建)往年一到胡蘿蔔成熟季節,就會出現銷路難的問題,而現在河北省衡水市景縣通過「訂單農業」,既解決了銷路,又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 你玩的是哪一種?
    現今大家能見到的最「老」的獅子頭核桃,就是故宮裡那兩對兒曾經被乾隆爺盤玩過的,其已經有400年了。小十字尖和一字尖都有,紋路深而舒展,底部碩大厚實且平整,皮質密度極大,手頭很重,上色較慢,但盤玩出來的顏色漂亮,量稀價高。
  • 衝康村:小核桃搭乘電商快車,顯露「硬核實力」
    (駐村工作隊 供圖) 楊子安向人民網記者介紹,「以前沒人做電商,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不了解電商這個新興產業。老百姓覺得風險大,自然不願意嘗試。現在,我們鼓勵大夥開網店,並為老百姓解決後顧之憂。」 在一個月內,駐村工作隊就建立起專門的電商培訓中心,為村民進行頁面設計、店鋪運營、售後服務等技能培訓。
  • 河北332個村被認定為國家森林鄉村,快看有你家鄉嗎?
    遵化市:新店子鎮沙石峪村、團瓢莊鄉山裡各莊村、西留村鄉學漢坨村、小廠鄉莊客村、馬蘭峪鎮惠營房村灤州市:楊柳莊鎮東趙莊子村、楊柳莊鎮華山峰村、楊柳莊鎮李家溝村、楊柳莊鎮西趙莊子村、楊柳莊鎮中趙莊子村遷西縣:漢兒莊鄉楊家峪村、東蓮花院鄉西山村、東蓮花院鄉徐莊子村、三屯營鎮南團汀村、新庄子鄉新庄子村
  • 新疆葉城:小核桃的「大能量」
    這個目前新疆縣域中核桃種植面積最大的縣,被稱為「核桃之鄉」。  「核桃之鄉」有多少核桃樹?到2019年年底,全縣80多萬畝的林果種植規模中,核桃的種植面積就達58.13萬畝,年產核桃12.86萬噸,核桃產值佔全縣林業總產值的80.8%,農民在核桃中的收入超過總收入的41%以上,核桃真正擔起了葉城縣農民脫貧攻堅的重任。
  • 專家進村點「土」成金,窮山溝成了香草谷,百姓「脫低」致富
    近5年的時間裡,全市各級各部門同心勠力,通過扶持產業、促進就業、山區搬遷、生態建設、社保兜底、社會力量幫扶的「六個一批」精準幫扶措施,幫助低收入村邁上致富之路。小村是縮影,展現大時代。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首都北京,正在以堅定的信心、頑強的拼搏將老百姓一個不少、一戶不落帶入全面小康。
  • 西昌市民勝鄉麻棚村:公路進村 產業富村 奔向幸福
    東與民勝鄉長梁村、麻棚村交界,南與響水鄉盧基村交界,西與銀廠鄉哨房村交界,北與民勝鄉柑椏村交界,面積約30平方公裡。村境內以山地、河谷為主,遍布天然草場、原始森林,林地覆蓋率高達78.5﹪,是西昌的天然氧吧。2014年,沙正發通過自己的人脈關係,要到了修建通村公路到麻棚村的項目,當年就開始修建並完成了6.7公裡的水泥路硬化建設。
  • 把核桃賣出去 讓農民富起來
    趣頭條作為上海在線新經濟企業、網絡文化平臺代表之一,創新性地提出「遊戲+電商」扶貧的新模式,把武定縣的核桃融入平臺的小遊戲「趣種菜」中,極大降低了用戶參與門檻,同時通過裂變的方式讓更多人知道武定核桃,並加入到公益行動中來。同步,在趣頭條APP三農頻道上線「武定扶貧」專題,推廣以核桃為主的特產、景觀、人文等內容,同時在媒體平臺傳播武定核桃的脫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