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屏幕、五花八門,隨意切換、任君挑選。有人視直播為無聊虛度的典型,有人卻說它比現實世界更精彩。談笑間,四方強雄並起,數億用戶湧動,硬是在2016年的資本寒冬中,造出了一個「直播元年」。局勢變得太快就像龍捲風,還好有「網絡傳播沙龍」為你指點迷津。傳播君提煉鬥魚CEO張文明沙龍乾貨觀點,帶你看清「網絡直播——新媒體時代的一把火」。
CNNIC第38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網絡直播用戶規模已經達到3.25億,近一半網民有觀看網絡直播的經歷。
12月14日,鬥魚直播聯合創始人、CEO張文明做客第15期「網絡傳播沙龍」,探究網絡直播發展趨向。
網絡直播為何有這麼大的「魔力」,能締造出如此巨大的市場?張文明認為,可以簡單歸納兩方面的原因:
1、視聽技術發展進程決定。「鬥魚14年開始做,想法08年就誕生了,當時各種條件不成熟,技術條件、運作廣告的條件都不成熟。之所以說今年是直播元年,我自己的感受,直播本身是用戶的潛在需求,只是以前沒有被發掘出來,各種條件沒有得到滿足。」張文明表示,隨著網絡寬帶、光纖入戶,4G網絡、智能設備的普及,「現在時機成熟了,智慧型手機不僅可以看直播,還可以直接進行直播的採集、編碼。」
2、直播本身具有突出特性。張文明在多個場合表達對直播這種信息傳播方式本身的讚嘆,「直播不同於一般的視頻,有很強的感染力,不管是主播還是觀眾,都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雖然遠隔千裡,但是『視頻+彈幕』,能讓他們感覺是在面對面對話。直播是真正存在用戶需求的。」
東風已至,百舸爭流。網絡直播隨即引發市場躁動,直播平臺數量激增。嗅覺敏銳的投資人紛紛出手,唯恐失了先機;不溫不火的主播們瘋狂炒作,渴望一夜成名。主播跳槽逐利而走,內容低劣刷新底線,受眾茫然無從選擇,愈演愈烈的直播遊戲,逐漸背離它的初衷。
「行業發展到現在,確實出現了一種現象,劣幣驅逐良幣,很多興起的平臺為了吸引眼球,直播的底線和尺寸越來越low。」張文明在「網絡傳播沙龍」現場表示,長此以往,直播行業難以持久。「一個行業如果想健康發展,必須遵守相關的規範。」
11月4日,國家網信辦出臺《網際網路直播服務管理規定》,並於12月1日起正式實施。國家管理部門的重拳出擊,為直播行業樹立基本規範。
直播平臺逐步建立起相對完備的內容自查機制。公開資料顯示,鬥魚在行業中較早實行「主播實名制」,主播需通過身份證加銀行卡的「雙重認證」。24小時,管理員實時在線,可對可疑房間進行追蹤標記、發布警告乃至一鍵叫停。12分,平臺對主播的著裝、舉止尺度進行了具體量化,違規即被扣分,嚴重者封停帳號,不得再行註冊。技術可控、規則初成,接下來考驗的,便是運營者的決心和執行力。
對於接下來網絡直播的發展走向,張文明也在沙龍現場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1、直播的後勁。前一階段,直播是資本驅動,主打「顏值經濟「。要長期發展,什麼是下一階段各家比拼的關鍵?「不可否認的,現在是平臺時代,網紅時代基本已經到了尾聲了。」張文明表示,「後期直播平臺是強運營項目,核心是內容和產品。」
2、直播的功能。提到內容生產,媒體的力量不可忽視,而直播的特性對豐富媒體傳播形式也多有助益。張文明也認為,媒體頻道資源寶貴,通過官方渠道只展示了一小部分精緻視頻,大量的細節和非嚴肅內容可以通過直播的形式呈現,「直播技術的出現,是對媒體的一種創新。」
3、直播的邊界。遊戲直播起家的鬥魚,開始逐步涉獵汽車、財經等垂直領域,美食、戶外等生活內容,不斷探索直播的更多可能。「我們最終目的希望用戶能來到我們平臺找到他的快樂,給網民創造一個新的娛樂方式。」張文明說。
本文信息 來自傳播君沙龍現場報導,圖片由嶽琦拍攝。
視頻攝製 楊洋、郭沛沛
投稿郵箱 wangluocb@vip.sina.com.
「網絡傳播沙龍」所有活動信息及對話成果全部與讀者共享,敬請關注「網絡傳播雜誌」微信公號後續更新。回復「沙龍」二字立即掌握「網絡傳播沙龍」往期嘉賓、乾貨梳理和精彩照片。傳播君朝陽門內190號每月與你相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