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的諸多學派中,都有「道家」的影子?道家的核心太厲害

2020-12-22 希望的燈不熄滅

談到老子,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道家。實際上,所謂的道家,就是以老莊學說為核心的一個學術派別。它形成於先秦時期,它的學說以道為最高哲學範疇,把道作為世界的最高真理,把道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把道作為宇宙萬物賴以生存的基礎。然而,東周諸子百家源遠流長,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它們又相互融合,產生了共同點。僅從對老子思想的繼承來看,「道」的思想已經融入了許多學派。

道的核心,就是「道」。

無論是道無為,還是道法自然,都是道家思想主張的核心。這一樸素的辯證思想,雖不象儒學那樣盛行,卻是諸子百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哲學流派。由於道家思想具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特點,因此,無意之中,「道」思想就逐漸融入了其他學派,並被百家學者所借鑑。

在司馬談眼中,道家具有「以陰陽之大順,取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移,應物變,立俗而行,無所不用其極」的特點。黃老道家橫空出世後,它兼具儒學、墨學和法學三大流派,豐富了道家自身的理論體系,使其更符合社會現實,並對其他流派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但凡以黃老道家思想為治國之本的王朝,都是文化繁榮,思想開放的時代。從先秦開始,道家就形成了兩個主要的學說。黃老道家在魏晉玄學興起前一直居於主導地位,但隨著魏晉空談派的崛起,老莊派逐漸取代了黃老道家。但是不管是黃老道家還是老莊道家,其本質就是老子的思想。

「道德經」和「莊子」是並行不悖的兩部經典,它們分別代表了道家的兩個主要分支。事實上,《道德經》是老子原始思想和黃老思想的有機結合,在《莊子》中,並不缺乏黃老思想的精神成分。

法家,就學術淵源而言,實際上是老子思想的延伸。自然,法家除了吸收老子之外,還吸收其他學派,孕育出獨特的思想內涵。最能為法家所借鑑的,是老子關於「道」規律的論述。從事物發展的規律出發,對法家對道與理的關係進行了剖析。在這種意義上講,法家實際上是老子思想的另一種延伸。對於韓非子整合後的法家來說,其中頗有特色的「術」與「勢」,其本源還是黃老道家。

了解法家思想的朋友一定都知道,法家思想中有很多是和老子思想相吻合的,這兩個學派都是「人君南歸」。但從學派思想的原則性來看,道家堅持「道本清淨」,無疑與法家思想相悖,這也是兩者最大的區別所在。此外,道家對其他學派也持包容態度,而法家主張禁百家,這也是兩派的分歧之處。

而先秦時期最盛行的儒學,又與黃老道家有何關係?

前面我們提到,黃老思想具有較強的包容性,它整合和吸收了各個學派的精華。儒學中的階級制度和仁義思想,在黃老思想中已轉化為己用。另外,黃老還借鑑了部分法家思想,提出了「刑德並用」的新觀點。這種主張對儒法思想的發展又有深遠的影響。

按照歷史發展規律,單純運用儒學治國,無疑會引發王莽篡漢之類的災禍。所以後世的統治者都是多學多用,而不是選擇偏聽偏信一家之言。漢以後的統治者,大都實行「外示儒、內施黃老」的政策,也有「外儒內法」的政治主張。特別是建國初期,黃老與儒學相結合,使統治者能夠在與人民休養生息的同時,完成對人民的教化,使社會經濟文化在短時間內迅速復甦。

因為,黃老思想來者不拒,並將諸子百家思想融為一體,所以,黃老思想呈現出一種比較駁雜的形態。後人研究黃老思想時,往往把它與雜家思想混淆起來。事實上,黃老思想雖然借鑑了其他學派的思想,但本質上仍然是道家思想,而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永恆的。

如《管子》、《呂氏春秋》、《淮南子》等,雖然它們吸收了諸子百家的思想,但它們的主旨仍然是道家思想。關於《晏子春秋》,這本書是純雜家之作,在這本書裡我們找不到主幹。所以,黃老思想雖然和雜家思想一樣,是相輔相成的,但兩者的本質還是有區別的,不可混淆。

相關焦點

  • 道家和陰陽家的關係
    陰陽家,是中國東周戰國中期主要學派之一。以提倡陰陽五行學說為宗旨,故名陰陽家,又稱「陰陽五行家」或「五行家」。
  •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中的道家思考
    金庸也給出了在紅塵俗世中,人們應該有的待人處事的姿態,那便是」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也就是心胸內斂寬廣、待人待事謙和溫潤,只有這樣才是長久之道。金庸大師已經隱於另一個世界,但是關於大師的傳說、大師的故事,依然在江湖流傳。「情深不壽,慧極必傷」也因為大師妙筆金句被廣為傳頌。其實,這話本身蘊含著極深的中國古老的哲學思想。大家早都發現了吧,金庸本身就是一位道家高手。
  • 百家爭鳴十二大家之道家
    道家的代表人物有老子、莊子、列子等。代表著作有《老子》、《逍遙遊》、《列子》等。學派主旨是道法自然、無為自化、應物變化。道家是對華夏哲學、文學、科技、藝術、音樂、養生、宗教等等影響最深遠的學派。春秋前期道家稱謂道德家,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上古道德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統的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道家思想乃是華夏的科學和技術的根本,有中華文化基石之稱。
  • 中國古代有個神秘學派,門人弟子各個都能改變世界,後來卻突然消失
    前言 一說起古代的學派,我們自然而然會想到儒家學派,道家學派,以及國家設立的學府等等。然而,中國古代卻有一個學派,非常神秘,據傳說,此門派門下的弟子無一不是一方領域的偉人,這些弟子每一個都很傑出,他們分布在各地,為當時的社會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呼風喚雨的存在。
  • 道家莊子思想的3個核心,真正會用的人,可成為人群中的強者
    歷史上有名的道家人物,有周朝的姜太公,春秋戰國時期的範蠡,劉邦的功臣張良、陳平,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唐太宗的宰相魏徵,明朝的劉伯溫等等,都是傑出的賢良俊才。現代人,提到老莊思想,就馬上聯想到「無為」和「遁世」,或者「養生」,這是以偏概全,一知半解。
  • 道家不講因果與來世,因果與來世來自佛家,道家只道承負和今世
    道教又言:天道有賞威,報應如影隨。《太平經》云:「善者自興,惡者自病,吉兇之事,皆出於身」。吉兇禍福和生死都是隨人行善惡行為來報應的。所有的事物皆是自己造成的,包括無意和有意!自己修養自身德行便是對自己最好的修行。德行不夠,猶如取妻不取賢。《老子想爾注》云:「道設生以賞善,設死以威惡。行善,道隨之;行惡,害隨之也」。
  •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以道家思想影響中國千年的奇人——莊子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以道家思想影響中國千年的奇人——莊子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雖然中國有其他宗教盛行,但它們都是外來的。可是有些奇怪的是,本土的道教沒能發揚光大,反而是「外來的和尚好念經」。不過今天介紹的不是道教,而是道教的根基細想道家思想中的代表人物——莊子。
  • 特別關注 | 鄧佑玲:舞蹈學中國學派的構成及其方向
    於是,舞蹈研究的中國學派就從此出現了。」她認為存在的原因有如下四項: 一是語言和話語。「舞蹈研究的中國學派首先以共同語言來定義的。這個所謂的共同語言有雙層意義: 第一,文字研究成果和各種交流平臺都用中文,所以,一切用中文發表的舞蹈研究成果,都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舞蹈研究的中國學派的成果; 第二,幾十年的知識積累和學術習慣又形成了一個特定的中文舞蹈研究語彙。
  • 道家馬丹陽學派天星十二穴秘傳揭秘
    中醫萬裡行(總158期)臨床優秀技術推廣—道家馬丹陽學派天星十二穴秘傳揭秘臨床實戰應用班曹慶林:女,師承道家馬丹陽學派。為此,中醫萬裡行特意將道家馬丹陽學派的傳承人曹慶林老師邀請出來傳授馬丹陽學派真正的天星十二穴針法。※※※※※※※※※※※※※※※※※※※※※※※※※※※※※※※※※※※學習內容:◆ 道家馬丹陽天星十二穴針法總論講解。
  • 「佛」、「道」、「儒」的核心思想與「我」的修行
    不知朋友們看過筆者寫的《世界本來的層次結構》沒有,裡面已經描述過「佛」、「道」、「儒」的核心思想。「陰陽作用變化著,心物交感幻化著,情智關係文化著,也就是剎那生滅著,亦因緣流轉著。」其中「佛」的核心講的是「心物」,「道」講的是「陰陽」,「儒」講的是「情智」。
  • 《中國》為什麼以春秋作為開端?孔子見老子,有什麼深遠意義?
    正如記錄片中所提到的這一時期,地球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在希臘半島,先後出現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中東地區以色列有猶太教的先知們(基督教據考證最初源自於猶太教),古印度有釋迦牟尼,而在東方的中國,也先後出現了像老子、孔子、孟子這些偉大的聖人智者,建立了自己的核心思想體系。
  • 美國總統裡根懂得「治大國若烹小鮮」,為什麼儒家是正統思想而道家...
    道家治國理念在中國歷史上也取得過輝煌的成績,舉世聞名的漢唐盛世就離不開道家治國的貢獻。有個問題就是,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的正統思想,為什麼選擇的儒家而不是道家呢?
  • 歷代顯赫人物都離不開此人
    史料價值在於該書大多數的信息不可能太公正,畢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大道至簡,仁慈)鬼谷子本人一生撰寫了《鬼谷子》一書,他一生有73篇著作,其中包括《呂氏春秋》(最終傳世5篇)、《史記》和《漢書》中各段;總共一萬餘字,史學價值極大。
  • 諸子百家中的清流派,傳統文化的另類,道家與墨家的起源與發展
    有人曾經統計過《春秋》中的記載,得出一個駭人聽聞的數據,在242年之間,就發生了300多次戰爭,平均這些諸侯國一年得幹一仗。在這種戰爭肆虐的情況下,有兩個學派,對當官這件事一點興趣也不感,這兩個學派就是道家和墨家。
  • 潘維:「中國學派」喊了多年,為何遲遲立不起來?|文化縱橫
    中國自古就有政治學,而且基礎深厚。在傳統中國,唯有「為政之道」能稱「學問」,所以「學而優則仕」。「為政之道」是套邏輯嚴謹的因果論,有A則有B,無A則無B。中華本應是政治學理論的沃土。首先是「信服」一詞無可替代地有用;其次是不同時空裡不同的「人」在「信服」程度上不同。中國傳統的政治學怎樣創建和證明「為政之道」?主要通過記述歷史,比較歷史上「為政」的成敗。中國史家熱衷以歷史記述去支持或反對某種政治因果判斷,故有「以史為鑑」的史家本職。傳統中國著名的史家都稱得上出色的政治學家。
  • 《姜子牙》《哪吒》與「中國學派」
    「中國學派」成為當下電影學術界的顯學,其本質或可以看作是1980年代 「電影民族化」大討論的再版,或者延續。當年的討論正反雙方都有充分的發言,今天則少有異見。所謂辯證法,就是在辯論中達到真理,未經質疑的概念都不牢固。另外,其實電影界的中國學派最早又是從「中國動畫學派」而來,它從這裡找到了理論的勇氣,也以中國動畫學派作為理想與典範。
  • 儒、釋、道三大家用英文怎麼說?
    儒、釋、道三大家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三大基石。儒家講「入世」,道家講「出世」,釋家講「隱世」。儒家文化教化我們以成為「君子」為目標不斷提高自我修養,道家極力推崇順從自然,上善若水的生活方式,而以禪宗為代表的中國佛家通過參悟領會虛幻寂滅的真諦。
  • 道家必備的八卦臺,明道宮的最厲害!
    從小到大,但凡我們看到的影視作品裡,涉及到道家,或者道家門派的都少不了這樣一個東西:八卦臺。白中黑點表示陽中有陰,黑方白點表示陰中有陽,體現了道教「相反相成」、「和諧共生」的思想。「太」為至的意思,「極」即極限。「太極」既包括了至極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時空極限。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陰陽化合而生萬物」。宇宙有無限大,又是有形的。
  • 《中國方術正考》|數術、方技中儒、道思想的並行
    細細品讀,我們會發現,在所有的方術中,究其根源,品其發展,我們中國的本土文化中,始終都有兩條並行的線,就是儒家思想和道教思想。中國古代的方術,具體分為方技和數術。數術研究的是天地萬物,包括天文歷算,也包括佔卜厭勝。方技研究的是與人體相關的知識,除了醫學、心理學、性學和養生,也有大量神仙家和巫術成分。
  •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是指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各種價值中起主導作用的價值。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有兩層含義: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即儒,道,佛的核心價值。二是儒家,道家和佛教核心價值觀形成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反映。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構成1,儒家文化的核心價值可以概括為自我完善的道德。儒家學者重視使命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