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音樂產業觀察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作者 | 趙大卓
重塑雕像的權利(以下簡稱重塑)在演出中從來沒與他人有過合作,在得知《樂隊的夏天》霹靂合作賽的規則時,華東一時找不到比「排斥」更合適的詞。但在與蘇運瑩的合作中,樂隊找到了發揮雙方特質的契合點。《At Mosp Here》延續了重塑穩健的舞臺,甚至因為蘇運瑩的加入為嚴謹的重塑增加了些許「鬼馬」的亮色。
「我覺得既然來參加這個節目,適當的規則還是需要去遵守的。」主唱華東說,樂隊之前沒有參加過綜藝,這次大家發現要實現節目的效果,很多事情確實需要協商去做。合作讓他們對很多問題有了新的認識,最終反映在舞臺效果上,總有出乎意料地收穫。
重塑和蘇運瑩(視頻截圖)
樂隊一直給人冷靜、尖銳,甚至有些偏執的印象,這讓他們遠離社交圈,但又保證他們能專注做出極致的音樂和表演。三輪比賽過後,圍繞在重塑雕像的權利周邊的質疑,慢慢因為他們舞臺上展現的魅力而轉變。有人戲稱,重塑就是「你看不慣但又幹不掉」的人。
與此同時,此次綜藝之旅中,重塑也做出了像縮減歌曲這樣的諸多讓步和改變。野孩子的堅持和退賽讓華東佩服,但重塑選擇了與規則合作,並且力圖呈現最好的舞臺效果。這也構成了重塑在「不合群」的外表之下更加「入世」的另一面。
重塑的音樂結構嚴謹,現場也鮮有變化和即興發揮之處,這也使得此前重塑的演出很少與他人合作。在了解霹靂合作賽的規則後,華東首先考慮的是「如果打破了結構,也就失去了樂隊的風格。」但既然要合作,他和樂隊決定「儘量在執行過程中讓效果變得好看一點。」
華東
蘇運瑩在此前並不知道重塑,但磨合比預想中的順利,樂隊被蘇運瑩天性中的自由所吸引,找到了合作的基礎。因為時間緊張,重塑在保證歌曲段落不受影響的前提下,讓出一部分空間給到蘇運瑩發揮她天性中的自由。與重塑以往的嚴謹和苛刻不同,整個合作變成了互相啟發的過程。鼓手黃錦把蘇運瑩的加入比作「自由的鳥兒在嚴密的建築上自由地跳」。
蘇運瑩帶來的靈動與生機,為整首歌曲增色。重塑的改編巧妙地保留了雙方特質,讓他們在《樂隊的夏天》又一次貢獻了上乘的舞臺表演。
「在跟別人合作做時,需要把對方的特質、顧慮考慮進來,這樣才會有合作這件事情。而不是我附庸於你,或者你附庸於我。」華東說,為了達到更好的呈現,在一定程度上,重塑可以後退一點點。
《樂隊的夏天》播完前三輪比賽,看起來刻板、嚴謹的重塑,其實每一輪都在顛覆著自己此前的形象,嘗試著開放與接納。在華東看來,以前不做不代表樂隊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只是之前的一種選擇。「但如果在規則之下,必須得去做這些事情,我們並不是不能做。」他說。
第一輪的選曲,出於收視考慮,節目組希望把歌曲長度控制在5分鐘以內。樂隊早期的歌比較短,但大家只想演鼓手黃錦加入之後的歌,其中最短的一首《Pigs in the river》也有6分40秒。如果縮減到5分鐘,會損害整個音樂的結構。華東直接告訴節目組「不可能」。但最後,雙方都做出了讓步,完成了重塑在節目中的驚豔登場。
到了第二輪,此前只唱英文歌詞的重塑,在節目中第一次翻唱中文歌曲,還是粵語的《一生所愛》。這一點對樂隊來說也完全可以接受,成員都是聽流行音樂長大的,對流行並沒有牴觸情緒,《一生所愛》則是三人都很喜歡的歌。
「改編這些歌不是我們的強項,有幸挑到一首我們有情感的歌,會讓這個事情變得簡單一些,這個過程變得不那麼的技巧化。」華東解釋,這意味著樂隊可以用情感而不是單純地用技巧完成創作。
這首歌樂隊準備了兩三天,排練了兩次,整個過程非常順暢。尤其是在開始大段音樂之後,黃錦的鼓的加入對整個樂曲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排練完,樂隊自稱對結果就很有信心了。
首次綜藝之旅,看起來樂隊在融入的過程中沒遇到太多挫折,但華東和其他成員也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被綜藝「溫水煮青蛙」。「我想儘量讓水的溫度可以下來一點,儘量堅持自己一點底線上的東西,就是音樂的一個底線。」華東說。
只有一次,重塑萌生過「如果選中我們,一定會棄權」的念頭。在第一輪call out環節,張亞東以五度音為題讓被選中的樂隊即興PK。「我還記得劉敏說,如果挑到我們的話就完蛋了,因為我們不願意去做即興。」華東說,「我不想讓很多人認為即興是檢驗一支樂隊好還是不好的標準。」
劉敏
參加《樂隊的夏天》之前,華東自稱從沒有主動看過一次綜藝,主要是沒有太多興趣。他甚至很少看電視,上一次開電視機也是半年之前了。上一季的《樂隊的夏天》,他也坦言只是看了一部分。
節目組邀請重塑參加,表示出足夠的誠意。樂隊經過思考決定做一次體驗,當然也是考慮到讓自己的音樂被更多人聽到,讓大眾了解重塑這樣一支氣質獨特的樂隊存在。
工作之餘,樂隊成員寡言少語,鮮與外界互動。在節目中,樂隊更願意闡釋自己的音樂理念,而不是戲劇化的個人經歷。錄製過程中,這種偶爾的「不合群」之處依然存在。
華東在表演中
節目第一天採訪樂隊,看完排練,PD、攝影和樂隊一起吃了個飯。PD說,希望下面大家能夠特別坦誠,像朋友一樣。「我現在不能承諾你,我們才剛剛見面沒有4個小時,不可能現在就成為朋友,但希望大家在以後的相處中互相有更多了解,那麼慢慢地我會對你坦誠。」華東直言不諱。
改編賽前,節目組想去華東家裡拍一些素材,看看樂隊是怎樣改編《一生所愛》的,也被華東拒絕了。他說,樂隊可以拿手機拍完發給節目組,但不想暴露太多個人生活方面的東西。他又補充說,「當然疫情下他們進小區確實也挺麻煩的。」
這種慢熱性格的結果,就是節目組很多需要的素材都沒能如願錄製。另一方面,樂隊也承擔了一定的損失,在節目中的呈現多少沒有那麼「立體」。
在節目裡,重塑和華東展示出一副孤傲的形象。採訪中,華東直言重塑的加入可以提高整個節目的level,表態「希望重塑的音樂是可以挑選觀眾的,而不是讓觀眾來挑選我們。」花絮中,他在節目後臺看大部頭的書,在排練中嚴謹到需要打卡。「其實我們從來沒有打過卡,排練的狀態其實很鬆散。比如約好2點半排練,可能人3點才到,最多晚上請大家吃個飯。」華東說。
華東(視頻截圖)
這一定程度上讓樂隊形象標籤化,導致了輿論的反彈,引發了關於樂隊「做作」的攻擊。這種反感延伸到樂隊的音樂創作上,甚至樂隊的生活方式上,成員的私人信息也隨之被扒出。
「其實我們算是比較皮實的,我們很清楚地知道我們做的事情是沒有問題的。」華東說,「但實際很多分析重塑問題的,我覺得沒說到點子上。如果真的是能夠說清楚重塑的問題在,我絕對會承認的。」
舞臺下的主唱華東聲音很輕,但語速很快、邏輯嚴謹、信息密集,偶爾有些幽默,待人接物顯得很紳士。「嚴肅不代表粗魯,更不代表沒有禮貌。」華東這樣解釋。他說,自己這些年性格並沒有多大變化,但會收起鋒芒,不像年輕時那樣直懟。更多時候,他寧肯用音樂來說話。
隨著節目播出的進行,關於重塑的爭議慢慢被對樂隊舞臺魅力的欣賞取代,大家進而發現樂隊在後臺也並不總是那麼嚴謹到死板,反而還有些可愛,甚至華東本人頻繁成為表情包存在。之前重塑惹人煩的地方反而慢慢成了他們性格上惹人喜愛的特別之處。
綜藝之外,摩登天空是重塑最信任的合作對象。雙方審美一致,能夠互相支持和包容,在15年間建立了牢固的夥伴關係。重塑曾有8年沒出過新唱片,公司也沒有給予任何壓力。在錄製《Before The Applause》時,一度預算不夠,公司很痛快地追加了預算。
當年,在德國留學的華東退學回國做樂隊,因為「音樂更好玩,因為會有更多未知的東西」。樂隊出道比他預想的順利。2005年1月在舊的愚公移山酒吧,瑞典樂隊「國際噪音陰謀」 (The International Noise Conspiracy)來中國演出。重塑作為8個暖場樂隊之一第一個出場。演出後沈黎暉找到華東,很痛快地和樂隊籤約。
重塑的專場
華東曾回憶,重塑剛開始排練時,大家沒有設備,沒有音響,只有一套鼓,吉他和貝斯接在一個音箱裡面,就只能扯著嗓子幹吼,就這樣排了可能大半年一年。從第二張唱片開始,摩登天空會給樂隊預付金,這讓樂隊從經濟上告別了地下樂隊的「死磕」時代。
「我們當初曾經也經歷過那種真的是純地下的狀態,一場演出來兩個人,但我相信最起碼這些樂隊沒有一個人打心底裡面會說:我引以為豪,我引以為傲。」華東說,「我相信每一個經歷過地下文化的樂隊,大部分都是出於無奈。」
在華東看來,他完全無法認同節目中關於「地上」和「地下」的爭論。在他看來,新一代樂隊所處的整體環境都已改變了,很多樂隊不會再經歷所謂「地下」生活,但外在條件的差別不會影響到大家對音樂的熱愛。
節目花絮裡,華東會在排練室外「偷看」傻子與白痴。「其實我是光明正大地看。」華東笑稱,重塑曾經兩次跟傻子與白痴同臺,對他們印象很好。當天兩支樂隊在排練室先後排練,他也好奇傻子與白痴用的什麼設備,什麼效果器。
華東(視頻截圖)
「我更多能夠看到他們身上的可能性,這比此刻他們的作品是否能立得住更加重要。」華東說,這一季節目中很多年輕樂隊都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這些年來,重塑也始終努力在音樂中找耳目一新的感覺。現在的鼓手黃錦是2015年加入重塑的。他迅速融入樂隊,給樂隊帶來的新的啟發。一年半的時間內,這支一向產出很慢的樂隊竟排出5首新歌,在2017年發布了轉型之作《Before The Applause》。樂隊拋棄了以往後朋克的元素,加入了更多合成器、豐富的音效、循環的loop。
「在寫一首新歌的時候,我們講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這個方式都用過了。」這也讓樂隊的產出非常緩慢,因為覺得總是不滿意。作為有豐富海外演出經驗的樂隊,重塑清醒地意識到國內獨立音樂與海外的差距。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尋找新的可能性,「在我們的聆聽範圍之內儘量做到新鮮。」
重塑成為傳奇樂隊Depeche Mode的巡演嘉賓(2017)
最誇張的情況下,一首歌排練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始終卡在最開始的地方。作為一支2003年就成立的老牌樂隊,在日復一日的排練之下,產出實在是有限,但樂隊八成歌曲都在這樣嚴謹的磨鍊下誕生的。
有趣的是,這樣一支嚴謹得似乎缺乏綜藝感的樂隊,反而最終以他們的方式達成一條融入綜藝的路徑。綜藝成了大眾了解重塑的一張名片。遠在南京的父親在《揚子晚報》上看到了兒子的消息,特別開心地給華東打電話。「我媽還說劉敏的頭髮燙的好。」華東說,「對於他們來說,樂隊是個新鮮事物,現在他們覺得好像你可以養活自己了,還有一點小小的知名度了,那就行了。」
*本文圖片除特別標註外均由受訪者提供
-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