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2021-02-19 經典古詩詞

贈別

杜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鑑賞

  這一首著重寫惜別,描繪與她的筵席上難分難捨的情懷。首名寫離筵之上壓抑無語,似乎冷淡無情;次句以「笑不成」點明原非無情,而是鬱悒感傷,實乃多情,回應首句。

  齊、梁之間的江淹曾經把離別的感情概括為「黯然銷魂」四字。但這種感情的表現,卻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萬別,這種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詩不用「悲」、「愁」等字,卻寫得坦率、真摯,道出了離別時的真情實感。

  詩人同所愛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分別,感情是千頭萬緒的。「多情卻似總無情」,明明多情,偏從「無情」著筆,著一「總」字,又加強了語氣,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詩人愛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覺得,無論用怎樣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現出內心的多情。別筵上,悽然相對,象是彼此無情似的。越是多情,越顯得無情,這種情人離別時最真切的感受,詩人把它寫出來了。「唯覺樽前笑不成」,要寫離別的悲苦,他又從「笑」字入手。一個「唯」字表明,詩人是多麼想面對情人,舉樽道別,強顏歡笑,使所愛歡欣!但因為感傷離別,卻擠不出一絲笑容來。想笑是由於「多情」,「笑不成」是由於太多情,不忍離別而事與願違。這種看似矛盾的情態描寫,把詩人內心的真實感受,說得委婉盡致,極有情味。

  題為「贈別」,當然是要表現人的惜別之情。然而詩人又撇開自己,去寫告別宴上那燃燒的蠟燭,借物抒情。詩人帶著極度感傷的心情去看周圍的世界,於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帶上了感傷色彩。這就是劉勰所說的:「屬採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文心雕龍·物色》)。「蠟燭」本是有燭芯的,所以說「蠟燭有心」;而在詩人的眼裡燭芯卻變成了「惜別」之心,把蠟燭擬人化了。在詩人的眼裡,它那徹夜流溢的燭淚,就是在為男女主人的離別而傷心了。「替人垂淚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層。「到天明」又點出了告別宴飲時間之長,這也是詩人不忍分離的一種表現。


相關焦點

  •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贈別二首·其二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 杜牧《贈別》
    贈 別唐 杜牧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1、「多情」一句:意謂多情者滿腔情緒,一時無法表達,只能無言相對,倒象彼此無情。2、樽:古代盛酒的器具。聚首如膠似漆作別時卻像無情,只覺得酒筵上要笑卻笑不出聲。案頭蠟燭有心它還會依依惜別,你看它替我們流淚直流到天明。這一首抒寫詩人對妙齡歌女留戀惜別的心情。杜牧此詩不用「悲」、「愁」等字,卻寫得坦率、真摯,道出了離別時的真情實感。
  • 唐詩三百首:杜牧《贈別·二》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唐 杜牧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 唐詩三百首丨289杜牧《贈別·其二》: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唐 杜牧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今天我們接著來聊杜牧《贈別》的第二首,詩云:「多情卻似總無情, 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第一首我們上次說過了,寫的好輕靈。
  • 唐詩經典之《杜牧·贈別·多情卻似總無情》賞析
    贈別朝代:唐代作者:杜牧原文: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注釋多情句:意謂多情者滿腔情緒,一時無法表達,只能無言相對,倒象彼此無情。樽:酒杯。首名寫離筵之上壓抑無語,似乎冷淡無情;次句以「笑不成」點明原非無情,而是鬱悒感傷,實乃多情,回應首句。  齊、梁之間的江淹曾經把離別的感情概括為「黯然銷魂」四字。但這種感情的表現,卻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萬別,這種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詩不用「悲」、「愁」等字,卻寫得坦率、真摯,道出了離別時的真情實感。
  • 多情卻似總無情
    杜牧有一句詩,叫做「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不知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有一種「喜怒不形於色」的深沉的人。這種人,有時候看起來仿佛特別冷漠無情,其實,也許是我們對他們不夠了解的緣故。不喜不悲,有時候並非無情,它或許是一種職業需求,或許是一種理性的必然。
  • 心田電臺 |《多情卻似總無情——風流才子杜十三》
    多情卻似總無情——風流才子杜十三心田雜談杜牧是個幸運兒。一生之中,政治上雖無很大的建樹,但世俗生活上,也不曾受過什麼痛苦折磨,比短命的王勃、李賀、顛沛流離的杜甫要快活得多。他出生豪門,祖父是杜佑,歷仕德宗、順宗、憲宗三朝的宰相。杜牧的取名,含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寓意。
  • 十二首古詩詞描繪出十二種笑,詩詞之妙,笑也能年少
    蘇軾說「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陸遊吟「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原來詩人都是性情中人。笑又很多種,可以微笑、大笑、譏笑、竊笑、苦笑、嬌笑、壞笑,太多了數不勝數,希望我們都能內心光明磊落,不要有意譏笑別人。誰也不是聖人,但可以向聖人學習,隨意污衊、謾罵別人,請先自己照照鏡子,你是孔子還是老莊。下面精選一些描寫笑的詩詞,一起欣賞。
  • 杜牧:多情卻似總無情
    ▲「多情卻似總無情,惟覺樽前笑不成。」我們的杜牧同學,多情卻似總無情……那些年,風也過雨也過。10歲,爺爺去世,家裡少了頂梁柱,風光日子不再有。14歲,父親去世,家境衰落已無可避免,到這,杜牧同學向錦衣玉食的生活揮揮手,說了聲再見,不帶走一片雲彩。
  • 梁遇春:無情的多情和多情的無情
    著有散文集《春醪集》《淚與笑》等。情人們常常覺得他倆的戀愛是空前絕後的壯舉,跟一切芸芸眾生的男歡女愛絕不相同。這恐怕也只是戀愛這場黃金好夢裡面的幻影罷。其實通常情侶正同博士論文一樣地平淡無奇。為著要得博士而寫的論文同為著要結婚而發生的戀愛大概是一樣沒有內容罷。通常的戀愛約略可以分做兩類:無情的多情和多情的無情。
  • 三岔口 ‖ 多情總被無情惱
    牆裡牆外兩個世界,牆裡是佳人,牆外是行人,牆裡是佳人笑,牆外是行人過客的急匆匆,行人想駐足看看牆裡的佳人,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反被無情惱!蘇軾一輩子,多情於仕途,一直希望幹點事情,但是每次多情的時候,都會被貶或者流放。蘇軾一輩子,不僅被革命的革命,還要被反革命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