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揚60場音樂會高清視頻
下載方式詳見文末
1989年7月16日,一代「指揮帝王」卡拉揚與世長辭。
他是世上最具知名度的指揮家,他的身份和事跡,和他演繹過的音樂一樣豐富多元。
他懂得怎樣去塑造自己的形象,人們自以為很了解他的生活,事實上僅僅只了解他有意展現出的一面。
查閱過多部外文資料和傳記後,我決定通過幾期文章,結合這些文獻講述這位音樂巨匠的真實人生。
鋼琴神童 薩爾茨堡
▲ 卡拉揚祖父位于格倫德爾湖(Lake Grundlsee)西側的別墅,卡拉揚在此度過了大部分童年時光。卡拉揚很少回憶自己的童年時光,也不怎麼談及自己的身世。
他祖上是希臘籍移民,曾祖輩開始,家族成員被賜予了象徵顯赫的中間名「Von」。卡拉揚的父親是一位醫生,會彈鋼琴,同時也是薩爾茨堡室內樂社團的單簧管手。
卡拉揚家族的男人們在性格特徵上似乎是相近的:精明強勢,像機械般嚴謹高效地工作,對新興科技十分關注,崇尚藝術且富有冒險精神。
轉指揮 維也納
起步期 烏爾姆
烏爾姆是德國南部多瑙河畔的一座小城,位於慕尼黑和斯圖加特中間,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誕生於此。
1929年3月2日,卡拉揚在烏爾姆市立劇院執棒演繹了《費加羅的婚禮》,這場職業生涯中的歌劇首秀,為他爭取到了與劇院未來幾個樂季的合作。
小城劇院的設施條件有限,樂手和合唱隊成員的演奏水平也捉襟見肘,這對志存高遠的年輕指揮家,可謂是痛苦不堪的磨練。
那時的卡拉揚,不僅需要調動更多的時間、精力和耐心去訓練資質平庸的樂手們,使之儘量達到他心目中的演奏水準,還需要主動參與到劇院管理等繁雜事務中。
從1929年初到1936年末,卡拉揚在烏爾姆市立劇院登臺了近8個年頭,在這裡他積累了大量經典歌劇的指揮經驗,並掌握了英語、義大利語等多國語言。
他需要花費很大的功夫,親自用鋼琴與樂手們磨合,甚至十分入戲地扮演起各種角色,邊唱邊與歌劇演員們排練唱段。
好笑的是,正因為當地樂手和歌唱家技能較弱,迫使卡拉揚練就了應對各種演出突發狀況的能力,他在後來的回憶中認為這是那段工作最有價值的收穫。
從那時起,他也逐步形成了鐵腕固執的工作態度,雖然他偶爾會採納樂手的建議,但更多時候他發出的指令是不容反駁的。
每年,在保證烏爾姆市立劇院樂季的順利演出之餘,卡拉揚會抽出儘可能多的時間研究其他曲目,並廣泛參與到薩爾茨堡、拜羅伊特等地的音樂節中,觀摩大師們的演奏,廣泛交結有才華的朋友。
1934年,那位好心提拔他的院長,宣布將辭退他。他認為卡拉揚值得擁有更遠大的前程。是時候了,他要親手放飛了這隻振翅欲飛的雄鷹。
卡拉揚與這支小城劇院合作的最後一場音樂會,是在1936年的12月14日。
【免費分享】
卡拉揚60場高清視頻合集
掃描添加小編微信
向小編要下載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