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的父母現在仍然還是很辛苦,那麼我們長大的意義在哪裡

2020-12-26 天涯我獨創

如果我們的父母現在仍然還是很辛苦,那麼我們長大的意義在哪裡?

這句話聽起來很扎心,也很受啟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位父母的畢生願望。每一位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孩子長大成人後,能給父母爭光,能光宗耀祖,能自食其力,幹出一番事業,一番成就。

父母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不求回報的給予我們成長營養的人,用無私的奉獻來形容父母的付出再合適不過了。

「多麼熟悉的聲音多麼熟悉的聲音,陪我多少年風和雨,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沒有天哪有地,沒有地哪有家,沒有家哪有你,沒有你哪有我,假如你不曾養育我……」這是一首非常勵情勵志的歌曲,無疑不表達出父愛的偉大。

還記得小時候有這麼一部電影《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部電影不知道看哭了多少人,我們從中可以感受到母親的偉大。

父母為了我們的成長,付出了所有,勤儉節約,總是擔心我們穿不暖吃不飽,擔心我們在外受委屈,把最好的都留給我們。可他們背後的心酸也只有他們自己心裡最清楚。

作為兒女,我們長大成年,我想我們每一個兒女都渴望做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父母辛苦一生,讓父母老年享福。可是我們很多人卻長大成年後,仍然無法讓父母過上幸福的日子,其實這是我們作為兒女最可悲的事。如果連孝順父母的能力都沒有,那我們長大後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不必去抱怨社會的不公,不必去埋怨起點的落後,我們更應該正是現實。俗話說,百善孝為先,我們每一個兒女都應該盡一切讓自己的父母過上幸福的日子,做一個孝順的兒女。

願我們年少不拖累生我們的人,年老,不拖累我們生的人。

相關焦點

  • 文案 如果父母依舊辛苦,那我們長大還有什麼意義
    以前總是討厭父母的平庸,長大了才發現他們曾經也是揣著夢想的少年,只是被生活磨平了菱角,現在的我們走著父母曾經走過的路,卻發現也許我們還不如父母,當初他們拿著微博的工資卻養活了我。也許老天他很公平,給了你們每個人生的機會.但是他不會教你怎麼去適應這個環境.所以我們必須要融入進去!
  • 前半生他們看著我們慢慢長大,後半生我們看著他們慢慢變老
    如果父母依舊辛苦,那麼我們長大還有什麼意義?關於父母的辛苦,孩子們有說不盡的心疼;關於孩子的成長,父母也有道不盡的辛酸。人生在世,如果我們都按照正常的步驟來生活,我們都將為人父母。時光的痕跡在父母的身上體現得日益明顯,斑白的頭髮是他們辛苦了一生的證明,我們長大了,卻不能阻止他們變老,更無力減少他們的辛苦……年少時期,他們為了我們的學業成長經歷著肉體上的辛苦;長大之後,他們又為我們的事業愛情經歷著身心上的辛苦;我們長大了,但他們還是吝嗇得不願意丟棄那份長達數十年的操心。但難道說只有我們不長大,辛苦才不會一直纏繞他們嗎?
  • 我們忙著奮鬥拼搏,甚至沒有時間快樂,那麼生命的意義在哪裡?
    我們忙著奮鬥,拼搏,甚至沒有時間快樂。這句話我不太認同,我是一名九零後,經歷過九十年代初期那時很多人還沒有那麼富裕。我小時候是在一座三線城市長大的,那時剛來到LZ,全家還擠在一座小平房裡面。後來小學三年級家裡迎來的第一輛摩託車車,那時父親的笑容我現在依稀記得,一輛摩託車幾乎花光家裡的所有積蓄。至從有了摩託車,父親經常得空就會帶上母親和我去郊遊,那時家裡特別溫馨。雖然我們依然還是租著房子,還是住在平房裡但是家庭條件越來越好了,這些都來自於父母的努力和奮鬥。父母每天起早貪黑的努力工作,終於在我在大學畢業後買到了人生第一套房子。
  • 「為了你,我們這麼辛苦掙錢,」這是家長以愛為名的「情感勒索」
    前兩天在網上的樹洞貼看到有人說,說很痛恨現在那麼摳摳搜搜的自己。因為從小父母就給她灌輸一種我們家裡很窮,你不要亂買衣服亂花錢,不要去和別人比,我們條件本來就比不過別人家。每天爸爸媽媽去工作那麼辛苦,掙錢都是為了供你讀書,你是替父母去讀書,讀不好你自己看著辦。
  • 為何長大的我們還那麼喜歡《奧特曼》?
    時至今日,那批看著《奧特曼》成長的孩子已經長大。他們有些已經結婚生子,有些已經闖蕩社會,有些已經步入高校。但令人震驚的是,當年被嘲諷看《奧特曼》弱智的孩子至今還會時不時看《奧特曼》。所以,那些曾經的大人們真的看懂了嗎?現在小孩們長大了,20多年後再回首,原來我們曾經是看著這麼有「深度」的作品成長的。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奧特曼》。
  • 對世界不屑一顧的我們長大了,終究還是對不完滿妥協了
    有時候我問她什麼事,她說著說著就不說了,她說告訴你有什麼用,你在那麼遠,能回來是咋的。看到她在家裡無助的樣子,真的想飛回去處理一下,可是想想來回機票,一個月工資沒了,不如給父母添置點吃穿用的東西。我總勸她,兒女大了,你為自己活一次吧,做自己想做的事,她說如果不為了我們活著,她不知道她的目標是什麼。你知道女本柔弱,為母則剛,小時候媽媽是天,她能做所有的事。
  • 為什麼有的孩子父母從來不管,長大也沒學壞?原因沒那麼簡單
    因為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就是那些整天被父母嚴格督促的孩子,長大了反而更容易變壞,比如前段時間發生的「北大學子弒母案」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教出來一個學霸,長大卻有可能是一個惡魔。倒是有些孩子,父母從來都不管,他們長大也沒變壞,而且還很優秀。為什麼有的孩子父母從來不管,長大也沒學壞?原因沒那麼簡單。
  • 曾經困擾張愛玲的,現在仍然困擾我們
    如果沒有五四、沒有新文化,就不可能有中國現代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會、走向人生的舞臺、走向藝術的舞臺展現自己,在這一點上,張愛玲體現了一個時代的進步,所以她是一個清堅決絕的現代人,一個活在自己世界裡的人,一個知道自己人生的才華在哪裡,一定要把它儘量勇敢地發揮出來的人。張愛玲的婚姻好像有很多不幸、家庭有很多不幸,我們總是同情她。
  • 獨立女性:我們辛苦,命不苦
    可老母親每每說起她,都會抹眼淚,說就是命不好,如果當年嫁得一個好男人,何苦如此一磚一瓦全靠自己辛苦換來。 可是那個姐姐有次對我說: 「在老家人人都覺得我命不好,要自己這樣拼命。可我不覺得。如果再給我機會選一次,即使婚姻幸福,我也要選擇成為現在這樣的自己。」
  • 《後來的我們》首映,如果當時不那麼倔強,現在也不那麼遺憾!
    *** 嘿,說好的旅行,我一個人來了,此刻的你在哪裡?……以前的分開,每次都那麼倉促,這一次,我想跟你好好說再見!《後來的我們》首映當日幾乎場場爆滿,周冬雨、井柏然將十年前後的小曉、見清演繹的很到位,歇斯底裡的痛、年少無知的喜都詮釋的十分真實。
  • 《誰不是帶著傷長大》即使我們帶著傷長大,也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和全無創傷的孩子,我們一邊受傷一邊長大,而且童年的創傷會一直伴隨著我們長大,小時候影響學習,大了影響戀愛婚姻,再遠一點,影響我們教育下一代。直到現在,我每次對兒子發脾氣說出的氣話都能想起小時候我媽媽對我的樣子,簡直是她的複製粘貼,明知道不好,可是我就是沒有辦法改掉,只是發完脾氣我才意識到。
  • 12年,我們長大了,趙鬥淳出獄了:還是不能原諒他
    醒來後素媛自己撥打了120求助,懂事的她知道爸爸現在在工作,一定很忙,不想添麻煩。當救護人員趕到的時候,素媛的臉全身都是血,大小腸流出,從直腸到大腸的最頂端,出現多處創傷與撕裂。醫生告訴爸爸,只有拿出大腸和肛門才能保住性命,以後用人工肛門代替。
  • 如果我們不曾相遇,我會在哪裡?
    請給我一首歌的時間@Red red star第一次點歌,今天五月天鳥巢演唱會,想點一首大叔們的《如果我們不曾相遇》。朋友、愛人、偶像和家人的存在都是緣分吧。在不曾擁有愛人的現狀下我仍然對生活的際遇充滿感激。
  • 永遠在長大,一首《Older》讓我們讀懂了父母!
    年紀漸長,閱歷增多,我明白,父母也不是神,我們都只是普通人。 永遠在長大,永遠熱血沸騰。 這首歌曲講述的是小時候和父母爭執的故事,不過長大之後,她也漸漸懂事。明白父母亦非完美,也會犯錯也會受傷,最終放下和親人的爭執,也與自己達成和解的故事。
  • 人的一生會長大三次,每一次蛻變與經歷讓我們更強大
    有情感問題,有故事,都可關注我,私信我人的一生會長大三次第一次是在發現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第二次是在發現再怎麼努力有些事令人無能為力的時候。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會無能為力,但是還是會盡力爭取的時候。第一次是年少懵懂,我們發現我們原來如此的渺小,世界不是圍繞著你一個人轉。第二次是失敗受損,我們明白很多事情並不是付出努力就能夠獲得收穫。
  • 《重啟人生》我們都帶著傷長大,但我們不能把這種傷給我們下一代
    就連央視知名主持人董卿也說過:因為原生家庭,她到現在還是會自卑。快樂、溫暖、安全的童年,會奠定人樂觀、積極、開朗的性格底色;而悲傷、孤獨、恐懼的童年,則奠定人悲觀、消極、自閉的性格底色。在幸福家庭裡長大的人,他在童年裡所積蓄的能量能滋養人的一生。
  • 人到中年最大的「悲哀」,莫過於,父母在我們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其實,父母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與其說是父母的悲哀,還不如說是做子女的悲哀,人到中年最大的「悲哀」,莫過於,父母在我們面前變得小心翼翼。每當我想到老媽在我們面前的小心翼翼,眼淚就止不住地流,以前的老媽很強勢,我們一頂嘴她就會大眼睛一瞪,後來,她老了,我們再頂嘴,她就不吱聲。
  •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電影影評
    菲林底片上凝結了的聲畫具文獻意義,因為它在虛構的故事中,讓我們看到了真實。電影離我們愈遠,文獻的意義愈大;電影拍的時間愈長,因著時間幅度,也愈能看出「紀實」的力量。從這角度看,Richard Linklater 編導的《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Boyhood),片長近3 小時,是今年最能把「時間」這個命題發揮得淋漓盡致的電影。它一拍就是11 年了,從2002 年一直到2013。
  • 「別難過,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如果你看完之後沒有共鳴。那麼恭喜你,你好幸運。今天想給大家安利由曹保平導演的電影《狗十三》。《狗十三》在塵封五年後終見天日,該影片未映先火甚至被捧為十年來最好國產青春片。這部電影很難讓人鼓起再看一次的勇氣。畢竟在觀影的時候,那個過程真的太苦了。大多數人都會或多或少地喚起一些不愉快的回憶。
  • 我們在慢慢長大,父母卻在不知不覺中漸漸地變老
    沒電了,我們呵呵一笑,趕緊給點讚評論,父親又開心起來了。長大後,慢慢發現,原來老人們的快樂如孩子一般簡單,對兒女的需求也是微乎其微!記得小時候家裡面經濟不是太富裕,除了吃穿不愁、基本溫飽之外,沒有一點點的寬裕,過年過節,印象中幾乎很少有肉吃,過年更沒有壓歲錢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