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20年 | 香港女星的旗袍記憶

2021-02-28 涪陵女性

 提示:點擊上方"涪陵女性"↑免費訂閱本刊

上世紀二十年代,旗袍開始在香港流行。在六七十年代,女士們可是上街買菜都會穿著旗袍。相信你一定對王家衛電影中的旗袍搖曳,路燈昏黃印象深刻。應該說,旗袍承載了幾代香港女性的記憶。今天我們一起從旗袍文化來看香港回歸20年的風雲變化。

(電影《花樣年華》王家衛)

擁有近百年歷史的美華旗袍坐落在香港上環,店鋪掌柜簡漢榮師傅每天笑容可掬地招呼著他的新老客戶。美華旗袍是那種老式旗袍鋪子,客人做一件旗袍需要通過選款式,買布料,量身,試身,修養縫製等幾個步驟才可以完成。


(簡漢榮師傅正在為客人試身)

作為店裡的第三代「掌柜的」,簡師傅見證了上世紀40年代至60年代港人穿著旗袍的黃金時代,也不得不接受現如今「穿旗袍的少,做旗袍的更少」的現狀。即便旗袍的需求大不如前,鋪裡的做袍師傅從三十多位銳減到兩位,簡師傅還是秉承傳統手藝人兢兢業業的做袍態度,一針一線都馬虎不得。甚至對有些客人的三圍尺寸,簡師傅都熟記於心。他的願望很簡單,就是希望在這個世界上能夠有更多的人知道中國的傳統服飾。

其實,譚燕玉(Vivienne Tam)正在實現著簡師傅的願望。她將旗袍的元素納入時裝設計,把中國傳統服飾帶到紐約秀場。譚燕玉是香港培育出來的國際著名設計師。24歲那年,她獨闖紐約,不到10年就建立了以自己英文名字命名的服裝品牌。

兒時陪母親逛長衫店,譚燕玉訝異於母親穿著旗袍的優雅,也好奇於旗袍的獨到設計。擁有了自己的品牌之後,她將旗袍推陳出新,設計出了西方人、年輕人也喜愛的旗袍。


(Vivienne Tam 的時裝設計結合了東西方女性對旗袍的不同偏好)

 

在剛剛過去的紐約秋冬時裝周,Vivienne 將世界的目光集中在了香港。小小的士、七彩霓虹燈、紀念回歸20周年的標識等等,這些香港元素連同旗袍元素都被納入到她的新系列,讓世界了解中國,了解香港。

其實說到香港的旗袍,小編不得不提到一個人,即將在7月1日正式就任的香港首位女特首林鄭月娥女士。

(2016年大紫荊勳章授勳儀式)

這幾年,她成為旗袍的忠實粉絲,每一次正式場合,都會穿著旗袍出席。據香港媒體統計,在2016年特區政府年度授勳儀式上,她分別換了兩套旗袍,上午她穿一襲白色旗袍配黑色高跟鞋,下午便換上橙色旗袍配香檳色高跟鞋。據說,她曾是中環一間旗袍店的熟客,每年平均要做七、八套旗袍。7月1日的就職典禮,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來自 中國日報

記者 鄭宛瑩

相關焦點

  • 香港回歸20年 | 香港女性的旗袍記憶
    應該說,旗袍承載了幾代香港女性的記憶。今天小編就帶你走進香港的旗袍行業。(電影《花樣年華》王家衛)擁有近百年歷史的美華旗袍坐落在香港上環,店鋪掌柜簡漢榮師傅每天笑容可掬地招呼著他的新老客戶。美華旗袍是那種老式旗袍鋪子,客人做一件旗袍需要通過選款式,買布料,量身,試身,修養縫製等幾個步驟才可以完成。
  • 香港女性的旗袍記憶,從傳統到創新丨香港回歸20年
    本文來源 |轉載自 中國日報雙語新聞公眾號,「香港女性的旗袍記憶,從傳統到創新丨香港回歸20年
  • 1997~2017,香港回歸20年!
    這對於所有中國人來說都是值得紀念的日子相信大家當時激動地在電視機前看回歸直播的情景還歷歷在目▼時光荏苒,如今香港已回歸20周年。記憶裡的1997年,記憶裡的香港味道東西方的融合,古今的碰撞,給香港打下了深刻的文化烙印,他們就像河流靜靜地在大地上流淌,任憑歲月的流逝
  • 慈善|「香港旗袍記憶」敬老公益活動回顧
    12月19日由香港旗袍會、港漂圈共同發起「香港旗袍記憶」系列敬老公益活動,向香港的老婆婆捐助旗袍、化妝及拍攝定妝照片,幫她們找回美麗記憶,留住美麗時刻
  • 香港回歸20年 | 重溫1997
    1997年7月1日,香港結束了長達100年的屈辱殖民史,東方之珠正式完璧歸趙,成立了香港特別行政區。這一天,註定將是被中華名族記載史冊的日子。20年後,四季更迭,時光荏苒,在你心中,對於香港的記憶是什麼呢?今天,香港回歸20周年,微微就和大家聊聊關於香港的那些事兒。1842年,南京條約籤署,清政府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 義工 母親節獻禮,「香港旗袍記憶」義工服務圓滿結束
    4月30日,在母親節將臨之際,香港旗袍會與香港家庭福利會、港漂圈合作舉辦「香港旗袍記憶」,為9位65歲以上的婆婆捐贈旗袍及提供戶外拍攝服務,留下美好回憶
  • 香港回歸20年:從「香港製造」到「後繼無人」,香港電影失落的20年
    今年是香港回歸20年,以現在的眼光和香港電影的境遇很難想像出當年,香港電影的繁盛之姿,香港回歸之後的香港電影,年產量幾乎不再突破100,而與之相對應的曾經被看作是華人地區最具影響力的香港電影金像獎的落寞,如今的金像獎,從入圍名單起,就有許多不具說服力的影片入選,到得獎名單,也沒有了行業標杆的代表性,多的應該算是香港電影人在這個時代,所發出的唏噓和感慨。
  • 香港回歸20年 這樣的香港你應該沒見過
    對於很多人來說,香港就是這樣一個溫暖的家。走過回歸二十年的香港,依舊充滿活力,散發迷人魅力,吸引不同的人以之為家,為之奉獻。央視新聞頻道推出系列報導《家在香港》,首期走近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黎熾明。他用一雙巧手,將記憶中的家鄉濃縮在一件件的微縮景觀中。微縮景觀,指將現實世界存在的場景按照等比縮小,並用材料製作出來的模型。
  • 香港回歸20年,聽聽港人怎麼說
    香港回歸20年來,在「一國兩制」制度安排下,香港與祖國同進步共繁榮。今日之香港,經濟穩步增長、市場繁榮、貿易活躍、就業穩定,往來於內地與香港之間的各界人士對此都深有感觸。近日,半月談記者走到他們中間,傾聽他們講述香港回歸20年間的發展變化,記錄他們心中的「香港印象」。(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我的香港,我的二十年》。)
  • 《快樂大本營》致敬香港回歸20年 經典永不落俗
    原標題:《快樂大本營》致敬香港回歸20年 經典永不落俗   本周六7月1日晚,張智霖、容祖兒、宋茜、劉愷威、耿樂、劉憲華、魏大勳等嘉賓將做客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二十周年特別企劃環節「不好意思讓一讓」,將再現香港經典影視片段,致敬香港回歸20周年。
  • 【徵文大賽068】穿旗袍的香港
    香港在我的記憶裡是個美麗富裕猶如天堂一般的地方,整個八十、九十年代,我對香港的了解僅限於幾部港產片,印象比較深的就是那裡林立的高樓大廈和衣衫光鮮的人群,覺得香港就是周潤發,就是張曼玉。最喜歡看「電影女神」張曼玉的《旺角卡門》、《雙城故事》。我記得張曼玉是生於1964年9月20日,比我整整大三歲。
  • 香港回歸20年 中國商用車企都做了什麼​?| 香港回歸20周年特輯
    1997年,香港回歸;2003年,香港開放自由行;2004年,香港籤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
  • 香港回歸20年丨這是一份屬於你的記憶
    7月1日,香港回歸20周年。從1997年到今天,一轉眼,我們已經和香港一起走過了20年。問及對於香港的印象,不論去沒去過,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有數不盡的美食」、「有逛不完的街和商場」、「很熱鬧、很繁華」、「很想去那旅遊」等等等等。
  • 從《蘇絲黃的世界》看曾經讓人噴鼻血的香港旗袍
    《蘇絲黃的世界》(The World of Suzie Wong),一部在豆瓣評分7.6的美國電影,1960年上映。它講述了一名美國帥大叔到香港尋找繪畫靈感,卻偶遇蘇絲黃,從此潛心繪畫變成潛心把妹,不料卻發現妹子是妓女.的故事。但,那又如何,妹子坎坷的身世和複雜的內心世界讓大叔堅信他愛這個好姑娘!
  • 回歸20年,香港電影界發生的那些大事件
    香港回歸20周年了,從97年到2017年,20年間香港社會、兩地關係都發生了一言難盡的變化。 作為影迷,大海從小到大看了不少的港片,如今的港片卻已經難以再現當年的輝煌。 今天就為大家整理了從97年到現在近20年時間裡香港電影界發生的一些大事件,看看哪些還存留在你的記憶裡吧!
  • 旗袍印象—香港小姐,附視頻:2014香港小姐總決賽完整版
    高玉家主席與比爾蓋茨一同出席會議旗袍印象—香港小姐在香港小姐,國際華裔小姐等選美比賽角逐中,不乏各式改良旗袍的身影,旗袍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符號,常常被選為重要場合所穿的禮服。香港小姐選美活動於1946年開始出現,作為香港最大型的選美活動,為香港娛樂圈源源不斷地選拔了許多芳華絕代的女藝人。
  • 香港回歸20年紀事之「馬照跑、舞照跳」
    香港,一個令人著迷的地方。1997年以前,大家對它的印象,是燈紅酒綠、花花世界,是一個可望卻難以觸及的神話。回歸祖國以後,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裡,認識這裡,香港不再那麼神秘,而成了大家的購物天堂、美食天堂、度假的好地方。
  • 20年!這些金曲唱出了多少香港記憶!你最中意哪一首?
    轉眼間,香港已經回歸二十年了!提到香港,你首先想到的又是什麼呢?是港味十足的港式茶餐廳裡的美食?
  • 盤點香港昔日最性感女星,香港十大美豔女星,記憶中的香港美女
    早期香港三級片非常出名,一些香港性感女星靠著在片中不俗的表現紅極一時。有些女星成功轉型,把脫下的衣服再穿上;有些已經消失在娛樂圈,再無聲息。
  • 97-17,香港回歸20年!作為一個中國人,有太多話想說
    2017年7月1日香港回歸20周年這一天舉國歡慶即使現在再看97年的現場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