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舒伯特時空對話的魅力男中音Matthias Goerne

2021-02-18 古典音樂來這好


馬蒂亞斯·歌訥(Matthias Goerne1967.3.31~)

Matthias Goerne德國著名男中音歌唱家,1967年出生於德國魏瑪,他萊比錫的時候層師從於Hans-Joachim Beyer、Dietrich Fischer-Dieskau、Elisabeth Schwarzkopf。Matthias Goerne活躍在世界歌劇舞臺上,曾演出於皇家歌劇院、科文特花園歌劇院、馬德裡皇家歌劇院、巴黎國家歌劇院、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從2001年到2005年,Matthias Goerne在杜塞道夫的羅伯特·舒曼音樂學院擔任聲樂作品藝術指導的榮譽教授。 2001年,他被任命為倫敦皇家音樂學院的名譽會員。 2011/12音樂季他曾參演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與維也納愛樂樂團的合作演出,以及Saito Kinen音樂節(Bluebeard with Seiji Ozawa),和Christoph Eschenbach、Leif Ove Andsnes在巴黎,維也納和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的巡迴音樂會。在21世紀初至2014年,他為Harmonia Mundi錄製了名為Goerne / Schubert版本這一系列精選的Schubert歌曲,共九張CD。最後一張於2014年12月發行,獲得了BBC Music雜誌和Diapason d'Or的最高評分,他的Hanns Eisler lieder專輯同年被授予d'Or de l'Année的最高評分。

Goerne演唱《Nacht und Träume》夜與夢Goerne演唱舒伯特《Gute Nacht》晚安Goerne演唱舒伯特《Ständchen》小夜曲


你愛音樂❤️音樂愛你

有一種真愛,叫公眾號微信置頂。

方法:點文章標題下方藍色文字→查看公眾號→選擇置頂,get√)

 (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歡迎轉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

功能介紹:專業古典音樂資訊門戶,日常會推送一些聲樂相關資料、大賽信息、各大劇院演出信息以及國外古典音樂最新一手資訊,也承諾向所有人永久免費提供國內外歌劇,藝術歌曲譜。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觀看本平臺更多視頻資料

相關焦點

  • 舒伯特《魔王》賞析
    這首歌曲由男中音演唱,曲中四個角色——敘事者、父親、兒子、魔王,由同一人擔任而以不同的音色來詮釋。渾厚的男中音首先敘述黑夜疾馳的馬蹄聲,是父親帶著兒子正要回家。父親以深沉溫暖的聲音問愛兒,為什麼將臉兒掩藏?孩子以微弱的聲音回答他,說是看到魔王衣衫飄飄,接著好似真有魔王鬼魅般的聲音出現,充滿威脅誘騙,無所不用其極的,要孩子隨著他一起去。
  • 說到藝術歌曲,我們就不得不聊聊舒伯特與貝多芬
    藝術歌曲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一首優秀的藝術歌曲作品,應該是文學詩詞和與其相匹配的音樂之間的完美交融。音樂帶領人們沉浸到故事中,去感受最深刻的意境與情感,而歌詞則準確的向聽眾提示了音樂的思想與態度,最大限度的與聽眾產生情感上的聯結與共鳴。
  • 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詳細介紹
    沈洋,漢族,低男中音,1984年3月出生於天津一個音樂世家,父母都是天津專業聲樂工作者。著名義大利男高音卡洛·貝爾貢奇說:我在舞臺上經歷了53年,還從來沒聽到過這樣好的男低音,你是一個神童。英國《衛報》評論說他「具有與生俱來的、引人入勝的戲劇天賦」。
  • 以舒伯特《鱒魚》為例,看西方音樂的魅力
    本文將以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時期的西方音樂特點為例,並結合這一時期代表人物舒伯特的藝術歌曲《鱒魚》來談整個西方音樂的魅力所在。一提起西方音樂,人們很快會聯想起那個時期諸多有名的音樂家。西方音樂的發展歷程大致可從公元前五世紀的古代音樂時期一直到二十世紀初的近現代音樂時期。
  • 這個作品奠定了舒伯特「藝術歌曲之王」的地位,那年他24歲
    《魔王》的創作過程說來頗具傳奇色彩,幾乎是所有舒伯特傳記必記之事。好友施鮑恩回憶,1815年10月的一個下午,施鮑恩和朋友一起去看舒伯特。進到他的房間時,舒伯特正手拿歌德詩集,在房間裡旁若無人踱來踱去,大聲反覆誦讀《魔王》裡的詩句:(敘事者)在夜半風中,騎馬飛馳,是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他把那孩子抱在懷裡,緊緊地抱著,使他溫暖。
  • 吳牧野為舒伯特赴英國考古,頂配《舒伯特即興曲全集》因為這三首無價之寶
    出於安全考量劇院依舊無法開放,特別時期,國際鋼琴藝術家吳牧野《舒伯特即興曲全集》演奏會正式全網上線。吳牧野「舒伯特鋼琴即興曲全集」巡演上海站完整版線上版本完整收錄了吳牧野「舒伯特鋼琴即興曲全集」全球巡迴鋼琴獨奏音樂會——南京站和上海站的精彩演奏時刻。
  • 新春特輯 | 作曲家舒伯特音樂賞析
    《小夜曲》在《小夜曲》中,舒伯特使用了全新的創作手法,將詩意、精緻、自然以及創作者的即興表演融合得恰到好處,在充滿著浪漫色彩和神秘情懷的過程當中,讓聽眾感受到了作者對於未來生活的美好嚮往以及對於愛情的美好憧憬。也正因為如此,有很多人都說,《小夜曲》是舒伯特所創作出的最有型的曲目。
  • 鮮為人知的花腔女中音聲音特徵
    在合唱中通常把人聲分為四個聲部,即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和男低音。有時根據聲區的需要也會細分為八個聲部,中間加入如第一女高音、第二男高音這樣的聲部。在獨唱和歌劇形式的聲部概念中,介於男高音和男低音之間增加了男中音,在女高音和女低音之間增加了女中音。
  • 【男中音古典美聲歌手尼克阿線上開播音樂知識公益課】
    尼克阿的公益網課集知識性、趣味性、音樂、文化於一體的解讀,帶領觀眾感悟和享受古典美聲音樂文化的魅力。 男中音古典美聲歌手尼克阿(原名陳巧潔),出生於1999年,這位新生代的歌手勵志將跨界古典和美聲歌劇在國內傳播和發揚。
  • 分享舒伯特小知識
    1828年11月19日,舒伯特因病逝世,年僅31歲。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交接時期。他的交響樂風格繼承的是古典主義的傳統,但他的藝術歌曲和鋼琴作品卻完全是浪漫主義的。他絕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稱他為「前所未有的最富詩意的音樂家」。舒伯特在傳統的室內樂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他的室內樂作品都帶有真正的舒伯特的印記,它們也是維也納古典主義的最後一批作品。
  • 舒伯特《軍隊進行曲》
    一、舒伯特介紹1.生活背景:弗朗茨·澤拉菲庫斯·彼得·舒伯特(1797-1828),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生活在奧地利首相梅特涅統治下最黑暗的時代,在其短暫一生中過著半飢半飽的生活,經常靠朋友接濟,窮困潦倒,是一個貧窮的音樂家,舒伯特在生的時候
  • 舒伯特《聖母頌》 莎拉·布萊曼 1601
    舒伯特《聖母頌》英國古典跨界女高音 莎拉·布萊曼舒伯特
  • 美國男中音Sherrill Milnes倫敦聲樂大師班
    今天帶來的是美國男中音歌唱家Sherrill  Milnes 聲樂大師班。
  • 春天到了,舒伯特的《鱒魚》遊來了
    一、舒伯特歌曲的結構形式 演唱舒伯特歌曲時,必須對舒伯特歌曲的結構進行考慮。舒伯特在創業歌曲時主要通過歌詞裡面的內容和所要表達的情緒變化來展現他的思想;從而決定採用何種曲式等。舒伯特在創作作品時,所用的歌曲的曲式主要有三種結構形式:(一)分節歌的形式 即把他所創作的歌曲裡的幾段歌詞,同時用同一種曲調風格反覆的通過演唱來論釋。
  • 美國男中音Sherrill Milnes演唱《原諒原諒》
    今天欣賞的是美國男中音Sherrill  Milnes演唱《si puo,si puo原諒原諒》選自萊翁卡瓦洛的歌劇《丑角》。
  • 歌曲之王舒伯特
    陳降任舒伯特是一位文靜與敏感的音樂家,他創作的歌曲反映出他純真無邪敏感的天性,具有持久的優美和巧妙的魅力。舒伯特不是首創德國藝術歌曲(Lieder)者,然而他卻是第一個改變歌詞韻律,改變歌詞與聲音的自然音調,並且將人性的一般精神融化在詩詞與音樂中的作曲家。德國藝術歌曲的歷史,迄至舒伯特時代,給人的印象並不深刻,但器樂曲的成就卻非常著名。
  • 俄裔美國男低音Alexander Kipnis演唱舒伯特《魔王》
    今天欣賞的是俄裔美國男低音Alexander  Kipnis(亞歷山大·基普尼斯)演唱舒伯特的藝術歌曲《Erlkönig魔王》。
  • 19世紀的璀璨音樂新星——舒伯特
    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也被認為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後一位巨匠,現聞名天下的《搖籃曲》(開頭為「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便是在他的筆下完成的。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創作了1000多件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18部歌劇、歌唱劇和配樂音樂,10部交響曲,19首弦樂四重奏,22首鋼琴奏鳴曲 ,4首小提琴奏鳴曲以及許多其它作品 。
  • 舒伯特藝術歌曲《魔王》欣賞指南
    本文通過對舒伯特及其藝術歌曲特點的介紹,以及對《魔王》的創作特點的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提高對歌曲的理解和表現。「藝術歌曲之王」舒伯特 弗朗茲・彼得・舒伯特,奧地利作曲家,生於維也納的一個教師家庭。《魔王》是歌德寫的詩,由舒伯特譜曲。這首歌曲創作於1815年,是舒伯特最著名的歌曲之一。《魔王》的旋律特點 《魔王》是一首戲劇性;藝術性很強的敘事歌曲。它屬於典型的通體歌。在前奏曲中就出現在同音上的三連音(表現疾奔的馬蹄聲),這時隱時現、時弱時強的三連音除了具有描繪的寫實作用外,也是造成局促不安心理的重要因素;低聲部的問息樂句則暗示不時掠過的林間陰風。
  • 「跨越時空的對話」——紀念湯顯祖和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展在雪梨...
    新華社雪梨9月9日專電(匡林)由中國文化部、海外中國文化中心聯合舉辦的「『跨越時空的對話』——紀念湯顯祖和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展」8日在雪梨中國文化中心開幕。  展覽以「跨越時空的對話」為出發點,通過「湯莎對話」引出對湯顯祖及其作品以及中國文化的介紹,以當代視角傳播中國美學,將崑曲元素與空間設計相結合,引入中國傳統捲軸的形式來呈現展覽內容,並通過科技元素讓觀眾跨越時空,身臨其境地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