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一個家庭之間也有風雨飄搖,在這個人世間,最親近的人際關係無疑是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兄弟姐妹之間的親情關係,一家人過得好,有著良好的感情關係,無疑就會感覺到幸福和美好。
這世界上最令人心寒的事,就是夫妻反目,父子不和,兄弟姐妹之間怨恨仇視,老死不相往來;有時候,你會感嘆,越是最親的人,一旦撕破臉,反目成仇,好像有幾輩子的怨恨,連個外人都不如,所以家人之間一定要珍惜彼此的感情,相互團結尊重才會有親情的繼續。
清官難斷家務事,一個家庭的的矛盾和積怨,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剪不斷理還亂,到底是誰的錯?說到底都是因為自己的自私所致,各人都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永遠都是別人的錯,家庭永遠沒有和睦,只能越來越陌生,直至變成路人。這三種家務事,關係再好也不要當和事佬,也不要插手,也不要摻和。
一、夫妻之間的矛盾。
夫妻本來就是冤家,有的夫妻好了一輩子,因為一巴掌就可以鬧離婚;有的夫妻三天一小吵,五天一打鬧,也能夠對付一輩子,好的時候如膠似漆,不好的時候看一眼也就夠了,這就是夫妻。
有的夫妻吵架後,喜歡向別人哭訴,訴說對方的不好,如果和你是好朋友,你千萬不要當真,去當和事佬,甚至站在朋友的立場去指責對方,有時候你不但得罪了朋友的另一半,甚至也得罪了你的朋友,這就是「為好不得好,顛倒討煩惱」。
夫妻之間的關係,如果沒有惡化到你死我活非要離婚的地步,說到底還是利益共同體,有著共同的利益關係綁架在一起,一個外人在很多時候壓根就沒有發言權;你如果指責朋友的老公或老婆,替朋友打抱不平,甚至慫恿朋友離婚,都是不明智的做法。
夫妻之間的關係,即使有了矛盾也不過是分分合合,床頭打架床尾和,無論你是他們的親人還是朋友,最好不要去摻和,即使當和事佬,也要勸和別勸分,否則到最後就是裡外不是人。
二、兒女分家的矛盾。
常見農村兒女多的家庭,為分家的事鬧得不可開交,甚至打得頭破血流,兄弟姐妹反目成仇,從此相互怨恨,甚至老死不相往來,對於這樣的矛盾,關係再好再近,你都不要去插手,那是別人的私事家務事,一個外人更是拎不清。
為人父母者,一碗水永遠端不平,何況有的父母還會偏向於某一個兒女,不被優待的兒女自然就會覺得不公平,這些矛盾誰對誰錯?父母有父母的想法,兒女有兒女的憋屈,如果只考慮自己的利益,永遠就會牽扯不清。
兒女分家一定會有財產的分割,之所以有矛盾,一定會因為有一方覺得自己吃了虧,才會有矛盾的產生,如果兄弟姐妹本來就不團結,事情就會鬧大,常見有的家庭分家,叔叔大爺去主持公道,結果不但碰一鼻子灰,有的還因此挨了罵,所以別人兒女分家的事,關係再好也不要去插手!
三、兒女之間為父母養老的矛盾。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然而當父母老了,有許多家庭就會因為父母養老的事兒而發生矛盾,有的兒女對父母不管不孝,自然就會引起別的兒女的不滿,甚至為養老的事吵得不可開交,父母走了,一個家也就散了。
其實如果從孝敬父母的角度考慮,當父母需要兒女的時候,能夠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父母的撫養費用醫藥費用共同承擔,就是最公平的事,如果自己的能力許可,獨自承擔又有何不可?錯就錯在心裡不平衡,兄弟姐妹之間相互計較和不滿,才會發生矛盾和爭吵。
兄弟姐妹多了,往往會人心不齊,有的人不孝順不要臉,自私自利才是為父母養老產生矛盾的禍根,一個外人就是關係再好再近,你說多了,即使是公道的話,也會得罪人,甚至被罵狗咬耗子多管閒事,好心不得好報。
家家都有難念的經,人人都有難唱的曲,生活永遠說不清道不明,能夠不自私,相互忍讓和退步,才會有家庭的幸福,親情的延續,以上三種家務事,別人插手不得,只有自己解決好了,才是一個家庭的高明之處,關係再好再近,如果摻和進去,就是自尋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