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沒事的」、「清官難斷家務事」、「各人自掃門前雪」

2021-02-07 張佳瑋寫字的地方

看過《喜劇之王》 的諸位,大概都記得這個:

張栢芝是個暴脾氣,被周星馳一句話得罪了,已經面無表情,在挑傢伙準備揍周星馳了。

同來的阿姨,一邊朝張栢芝象徵性嚷幾句,一邊還在安撫周星馳:

「沒事的沒事的。」

周星馳不安地、尷尬地、不知所措地笑著,等在原地,沒有立刻逃命。

最後,挨了張栢芝一頓狠的。



回頭想,周星馳當然也不笨,但他聽信了阿姨「沒事的沒事的」。

或者說,他願意聽信阿姨這說法。

但估計阿姨說「沒事的沒事的」也只是口頭安撫,並沒真的對張栢芝有啥阻止作用。

一個隨便說說,一個還就聽了,就給張栢芝留出了揍人的時間和機會。

我覺得,許多家庭暴力,好像都是這樣,在旁觀者「沒事沒事的」之間,終於有事的。



遇到家庭糾紛,中國有句萬用老話,叫「清官難斷家務事」

聽來似乎有道理:家裡人嘛,彼此恩怨糾葛,怎麼說得清呢?

然而,其實,越是家裡人,越容易有糾葛——人,更容易跟自己熟悉的發生糾葛。


「清官難斷家事」這話,好像最初出自《喻世明言》第十卷《滕大尹鬼斷家私》。

說這話的騰大尹,裁斷一樁兄弟財產分割案,自己先用這話,試圖搪塞一番。

然後就裝神弄鬼,說得雙方迷迷瞪瞪。

臨了,看似裁斷得公平,其實自己私吞了許多好處。當事雙方都不知道。


大概馮夢龍寫這段的意思,很明白了:

會拿「清官難斷家務事」這種話來搪塞糾紛的,多半也是揣著明白裝糊塗,故意不作為。

如果作為了,也許是因為他是個有責任心的,但也有可能是無利不起早。



清官難斷家務事,還有一句宗旨類似、相輔相成的:各人自掃門前雪

家裡的事捂著就行,各家內部消化,民不舉官不究。

所以許多乍看和睦的家庭,其實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

只是傳統家庭,不少都這樣:等級森嚴,秩序分明。強弱上下,一目了然。少的須聽長的,綱常倫理。

《傾城之戀》裡,上海人白老三還說呢:法,講得過綱常倫理嗎?


大概就是這麼個模式:每個家庭,自己內部綱常倫理,自己有問題內部消化。內裡怎麼暗潮洶湧,外頭總是風平浪靜,假裝和睦。

外人也樂得自在,「清官難斷家務事」、「各人自掃門前雪」,「人家家裡自己吵架,不關我們的事……」

至於家庭中弱勢成員會受到多大壓迫,打不打得死人?天知道了。


比較可怕的是,這套規矩是無限輪迴的。

被壓迫者習慣這套邏輯,會轉而壓迫其他人。所謂「多年媳婦熬成婆」,實在是等級地位的巨大變化。從小被打大的孩子,自己有孩子時也容易相信打一套才是合理的邏輯。

大概類似於在基層被壓迫久了的職員,一旦上位,便覺得欺壓下面的也很合乎邏輯,「我不也這麼過來的麼?」


然而如魯迅先生所言,「從來如此,便對麼?」

《南腔北調集》裡,魯迅先生如是說「各人自掃門前雪」:

這話乃是,教人要奉公,納稅,輸捐,安分,不可怠慢,不可不平,尤其是不要管閒事。


「清官難斷家務事」,其實也同理:是教人老實的老成持重之語。求個表面太平就好了,內部消化去吧。

當然,人並不都是冷血的。

《我愛我家》裡老和同志說得好:「路不平眾人鏟,理不平我來管!」然而這是江湖口吻,「俠以武犯禁」,在講敦厚和睦的舊時代,不算主流。


一旦真信了「清官難斷家務事,各人自掃門前雪」,久了,人就自然失了熱心,只剩安分守己、自求多福。

哪怕知道有人要行兇,也只如阿姨對周星馳那樣,「沒事的沒事的!」

仿佛安慰出個表面太平,世上就真太平了似的。

卻可能(假裝)沒意識到,姑息養奸、勸和不勸離,還「沒事的沒事的」局外人,其實很可能成了幫兇。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各人自掃門前雪」是對的
    古人說「各人自掃門前雪」,此語聽起來冷冰冰,但卻是最優的經濟安排。 我來編一則寓言:大雪過後,小明看到隔壁小紅家門口堆滿了雪,於是小明善心大發,他用鏟子幫小紅將那堆雪鏟走了,可是小紅推門出來,張眼一看,立馬就哭了,她責備小明:「你為什麼要鏟走我家門前的雪?那是我準備堆雪人用的!」小明愕然。 小明做錯了沒有?如果有,他錯在哪裡?他錯了,錯在用自己的立場去判斷別人的利益。
  • 拉姆之死:「清官難斷家務事」無異於助紂為虐
    《被前夫燒毀的拉姆》一文作者披露,「從去年到今年,派出所多次接到過拉姆的報警」,「辦案民警去現場的時候,看到兩家都在吵架,搶奪孩子,他認為這屬於家庭糾紛」,「警方警告男方不要太過分,別動手,但是在除此之外,其實能做的也很少,清官難斷家務事」。不難發現:警方在接到拉姆的多次報警後,對唐某隻是進行口頭警告。
  • 清官難斷家務事,可能是清官不清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務事之難,家務事之複雜,想斷、能斷、會斷要求之高,讓人心有餘而力不足之感慨。我非「清官」,也想斷明白一些家務事。父親沒事時候就去人場說話,施工隊的都很尊敬他,只要說話就喊老大。那天父親去了,他們幾個見面就追問父親為啥妹夫家的房子不讓他們幹。父親一頭霧水。父親說,誰幹活都得給工錢,雖有親戚關係,也沒有人讓他幫忙找施工隊啊。母親想去問問咋回事,被父親攔下了,畢竟是親家。前年,妹夫院子裡的樹賣了兩千多元。是妹夫的母親賣的。
  • 俗語:「清官難斷家務事」百歲老人: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主題:俗語「清官難斷家務事」百歲老人: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俗語作為「草根文化」,不僅樸實無華,而且言簡意賅、發人深省,它總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的本質所在,簡直是字字珠璣。比如俗語:「清官難斷家務事」,就說出了每個家庭成員之間,在家務事上互相牽扯的複雜程度,連辦案如神的清官,都難以判斷這一家人到底「誰是誰非」?可以說複雜的程度,不僅是「扯還斷理還亂」,如亂麻一般,根本沒有辦法理出頭緒。因此,百歲老人常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啊!」
  • 清官難斷家務事,「難」在三點,不知就裡越斷越亂
    但人們常說,清官難斷家務事。由於家人之間的關係密切,讓外人從中調解時,在尺度把控、處理方式等等方面便會出現許多困難。那解決家庭矛盾,到底難在哪兒呢?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存在難點。第一,難在「事」上。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可兩個巴掌拍在一塊兒了,接觸點會很多。第二,難在「官」上。解決問題就要有人選。選誰很重要,不是隨便找個親朋好友就可以,一定要對雙方都了解,相互關係適中,頭腦清楚,辦事有條不紊。
  • 清官難斷家務事,這三種家務事,關係再好也不要插手
    清官難斷家務事,一個家庭的的矛盾和積怨,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剪不斷理還亂,到底是誰的錯?說到底都是因為自己的自私所致,各人都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永遠都是別人的錯,家庭永遠沒有和睦,只能越來越陌生,直至變成路人。這三種家務事,關係再好也不要當和事佬,也不要插手,也不要摻和。
  • 熱評|珠海首份老人保護令發出,「清官也斷家務事」是進步
    昨天,記者從珠海市香洲區法院獲悉,該院近期發出一份特殊的人身安全保護令:禁止王女士對母親林阿姨實施家暴行為;禁止王女士跟蹤、騷擾、接觸母親和進入母親的住所。以前常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因此,許多家庭暴力、家庭糾紛都隱藏在「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後面,讓家庭成員間事實上的侵權和違法行為得不到應有的懲治。許多人礙於面子,也並不願意將家庭糾紛鬧上法庭。林阿姨與其女兒王女士之間的案例也是如此。
  • 清官難斷家務事?趕緊圍觀柳江法院家事法庭如何巧解家事千千結!
    清官難斷家務事?趕緊圍觀柳江法院家事法庭如何巧解家事千千結! 在法院有這樣一個隊伍—— 家事法庭專管別人的「家務事
  • 「清官難斷家務事」,關係再鐵,也莫牽扯這3種事,出力不討好
    明代馮夢龍在《喻世明言》第十卷中提到:「清官難斷家務事」清官即是指公正嚴明,能夠秉公執法的官員,他們能夠破千種離奇的案子,卻難以判斷家務事中的誰是誰非。所以說清官難斷家務事,當我們身邊的朋友遇到家務事的糾紛時,我們就不要再摻合了,就算你做對了,也未必討好。我們這裡來聽一個故事,保準你聽後啼笑皆非: 在明朝年間,有一位王姓縣官辦案頗為公正,一日他接到一個棘手的案子,不知道該如何處置。
  • 耐心調解 清官巧斷家務事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耐心調解 清官巧斷家務事 2020-12-18 13: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開心笑話:清官難斷家務事,這事別找我
    兒子愣了一下,一副小大人的口吻:「清官難斷家務事,這事別找我。」2、哥們給介紹一對象,見面前特意叮囑要穿好一點,我問他怎麼穿好一點?他說穿最貴那件。第二天我穿著我那件波司登羽絨服就去了,結果那女的見了我轉身就走了,我都沒整清狀況,這麼熱的天,我熱得跟狗一樣,你倒好,招呼都不打就走了,也太沒禮禮貌了吧?
  • 耐心調解 清官巧斷家務事
    人們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在寬城法院幹警的不懈努力下,哥哥在搬出立櫃後,給弟弟寫了承諾書,承諾只要這個立櫃,同時向法官提交了撤訴申請書,這一家庭糾紛得到圓滿化解。
  • 央視主播再次強調家暴不是家務事怎麼回事?央視主播說了什麼
    主播鄭麗說到最近兩起針對女性的暴力案件,大聲呼籲:家暴不是家務事,對暴力行為要零容忍。鄭麗:最近有兩起案件很受關注,受害者都是女性,都是在連續遭遇家庭暴力選擇離婚後,又被進一步傷害直至失去生命。更讓人痛心的是,我們看到受害人有過明確的反抗和求助,但在這個過程中,總有人認為「清官難斷家務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結果針對受害人的暴力行為一步一步升級。
  • 「完整版」民法典亮相 讓清官更好斷家務事
    而自2003年起,我國離婚率更是已經連續15年上漲。有人感嘆:「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已經變成了「不愛我就拉倒」。日前,由民法典各分編草案與民法總則「合體」而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以下簡稱民法典草案)首次面世,提交至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其中,婚姻家庭編草案因其與每個公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備受社會關注。
  • 鄭麗:首秀《主播說聯播》,就拉姆一案表態強調家暴不是家務事
    央視新聞2020年10月2日 21:56 發布消息:#主播說聯播#【#央視主播再次強調家暴不是家務事#】鄭麗:最近有兩起案件很受關注,受害者都是女性,都是在連續遭遇家暴選擇離婚後,又被進一步傷害直至失去生命。
  • 「清官」巧斷家務事!金華開發區首次引入「社會諒解」概念
    近年來,金華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整治打擊家暴行為,築牢預防家暴「防火牆」,取得了一定成效。多部門聯合讓「家醜」不怕說出口「近年來,家庭暴力投訴上升趨勢較為明顯,婦女受家庭暴力侵害已成為開發區各級婦聯面臨的一個突出的維權問題。」金華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蘇榮兵說,如今在開發區,清官不僅要斷,還要巧斷家務事。
  • 家暴豈是家務事?漠視、不作為比家暴更可怕
    家庭暴力早已不是家務事,而是有法可依的違法行為。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這是中國第一部反家暴法,明確將精神暴力納入家暴範疇。家暴不是家務事,不是關上了房門就能隔絕出一片法外之地!但,很多現實,往往比家暴更為可怕……在「家醜不可外揚」「一個巴掌拍不響」「受害者做錯事了才導致挨打」「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想想孩子,離婚會傷害孩子」……等傳統觀念的束縛下,面對家庭暴力,很多受暴者選擇了隱忍不發。
  • 為什麼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因為怕老婆?這裡不僅僅指自家的家務事
    俗話說得好「清官難斷家務事」,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再怎麼厲害和聰明,在面對非常複雜的家庭關係的時候,他們也可能會感到非常頭疼,並且無法給出公正的評判。家庭事務著實是比較繁瑣,再加上親情和利益的牽扯,想要把其中的利害分清楚確實是非常困難的。
  • 往事並不如煙....清官難斷家務事
    依我之見,此案也只能「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了,「清官難斷家務事」嘛。對於陳述老主演的那一部接著一部經典之作曾經伴隨我們成長,帶來許多兒時美好記憶的人來說,我們是不會忘卻的!
  • 他能管百萬雄兵,卻管不住小妾,只能感嘆:清官難斷家務事
    孫傳芳能禁止別人家的女人穿旗袍,卻不能禁止自己的小妾穿旗袍,只能感嘆道:「清官難斷家務事!」 能管得了百萬雄兵的孫傳芳竟然管不了自己的小妾,這該如何解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