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鈺的可愛和郭靖的成長

2021-02-19 勇談

《射鵰英雄傳》是奠定金庸新派武俠小說宗師地位的一部作品,射鵰一出,香江震動。射鵰可以從多個緯度去解讀,而郭靖的成長則是一個典型的教育案例,在郭靖成長的人生道路上,有母親李萍、江南七怪、洪七公、周伯通當然還有黃蓉的重要參與和影響,還有一個人也特別值得一說,那就是全真七子之一的馬鈺。

師弟丘處機和江南七怪因為郭靖楊康的事打賭,作為全真教掌教的馬鈺來到大漠,隱藏身份默默教授郭靖武功心法,對郭靖日後成長為一代大俠至關重要,更重要的是,他性格敦厚,對郭靖也有很大影響。

射鵰裡,這樣寫到,馬鈺道:「敝師弟是修道練性之人,卻愛與人賭強爭…………兩年之前,貧道偶然和這孩子相遇,見他心地純良,擅自授了他一點兒強身養性、以保天年的法門,事先未得六俠允可,務請勿予怪貴。只是貧道沒傳他一招半式武功,更無師徒名份,說來只是貧道結交一個小朋友,倒也沒壞了武林中的規矩。

馬鈺是全真教掌教,深明道家抑己從人的至理,他從內心不想讓師弟丘處機在郭靖楊康比武這件事上壓倒了江南七怪,所以曾經數次勸告丘處機認輸,丘處機卻說什麼也不答應。

於是馬鈺只好遠來大漠,苦心設法暗中成全郭靖。否則哪有這麼巧法,他剛好會在大漠草原之中遇到郭靖?又這般毫沒來由的為他花費兩年時光?若不是梅超風突然出現,他一待郭靖內功已有根基,便即飄然南歸,不論江南六怪還是丘處機,都不會知道此中原委了…………

全真七子中,持這個想法的人還有一個,就是王處一。王處一曾聽丘處機說起過路過牛家村的前後原委,對江南六怪的義舉心下好生相敬。他和馬鈺也是一般的心思,都盼江南七怪能夠獲勝…………

記得當時看到這裡著實腦子裡有點懵,全真教當時是中原武林第一大門派,丘處機是這第一大門派裡的高手。結果師兄弟明著暗著花這麼大勁兒盼著他輸?畢竟最好的結果就是讓郭靖楊康公公平平打一架。

從射鵰的故事推進來說,蒙古大漠之後郭靖和馬鈺也基本再沒有什麼交集..如果不是梅超風的風波,可能郭靖終其一生,都不會再見到馬鈺一面,那個曾經和他一起做遊戲的怪人,也許只是他生命中的一段小插曲,一個美好而短暫的回憶罷了。

馬鈺對郭靖的這一番良苦用心,傻小子以後變成了郭大俠,也終究會懂得的一天吧。

無論是金庸小說體系裡,還是歷史語境中,武俠都日漸式微,和現實社會格格不入。我始終認為,武俠精神之所以和現代的社會格格不入。是因為說到底,現代社會運轉最重要的一條原則,就是凡事要講對價,一個人的付出和他想要取得的回報,必須對等,人們常說一句莫欺少年窮,那也是因為少年可能會化龍。

但武俠的精神,恰恰是反對價的,反結果的,反功利的,其遵從的是自身的赤子心,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認定一件事情值得去做就會做到底,無論結果如何,行走江湖的過程本身就是值得付出一切的。

飛狐外傳裡,胡斐萬裡追兇,就因為孤兒寡母的血不能白流。

天龍八部裡,蕭峰和虛竹段譽在眾人圍攻的艱難境地,在天下群雄面前向對八拜,就因為是兄弟要有難同當。

射鵰裡,江南七怪把整整十八年光陰放在風沙大漠,就因為與人結交是為朋友賣命,扶危濟困,急人之難,哪還需要斤斤計較討價還價?只要是義所當為,就算把性命付出,也絕沒有二話。

俠義的世界裡,莫欺少年窮,就算少年不但窮,而且慫,但只要我看見了,我就容不得眼前有不平事。

傻不傻?確實有些傻。

劃不划得來?真心划不來。

要不他們怎麼說,人生如露,大夢一十八年,天下豪傑豈不笑我輩痴絕耶?

而在馬鈺身上,既有為了道義雖萬千人吾往矣的豪氣幹雲,更多了那種謙謙君子抑己揚人的溫潤氣質。

全真教是當時天下第一大門派,馬鈺是天下第一大門派的掌門人。

但在馬鈺們看來,天下第一大派的凡塵俗世,是可以不要的。全真第一高手丘處機的面子,是可以不要的。乃至全真教教主曾經幫助過一個小男孩這段記憶,也是可以不要的。

出門一笑無拘礙,雲在青天水在瓶。

馬鈺作為全真教掌教,在胸懷氣度和處事溫和上,是丘處機所不能比的。

全真七子在金庸筆下其實是個不大討人喜歡的組合,但是因為馬鈺,這個組合好了很多,他也是全真七子中我最欣賞的一個,丘處機作為道人,雖然也古道熱腸,勝負世俗之心太重了些。

郭靖和蕭峰是金庸筆下兩位大俠,他們身上似乎頗有相似之處,但其實人物氣質大相逕庭。

面對險境和對手,蕭峰會說,慕容公子,莊幫主,丁老怪,你們便是三位齊上,我蕭某何懼?

但當日終南山,郭靖只會淡淡一笑,他說這上天梯的功夫好多年沒練給擱下了,這才出了亂子。隻字不提為楊過大耗內力。

蕭峰粗獷豪邁,就像一頭雄獅,郭靖則篤實質樸,像一頭大象,更近似於中國儒家傳統的君子人格。

很多年後,當楊過和郭靖兩位當世大俠對飲三杯傾吐肺腑,楊過忽然想起二十餘年前,郭伯伯也這般攜著我的手。他對我一片至誠,從沒半分差異,可是我狂妄胡鬧,闖下多大的禍事,倘若我終於誤入歧途,哪有今天和他攜手入城的一日。

郭靖的成長有很多人的幫助,武功層面不說了,在價值觀方面,有對他說若有人負了你也莫念他過惡的母親李萍;有面對自己如此笨拙,卻說孩子很好,我小時候也很笨的師父南希仁;還有我與這位小哥素不相識,只是眼看他見義勇為奮不顧身,心下好生相敬,鬥膽求彭寨主饒他一命的王處一。

這是教育潛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所以,等到郭靖內功已有根基,便即飄然南歸,不論江南七怪還是丘處機,都不會知道在他背後馬鈺的默默幫助。

馬鈺,則會對郭靖的成長悄然微笑。

傻孩子,我知道你終究會回到這條路上。

上善若水,風雨中,俠義的燈火雖然微弱,但不會熄滅。

勇談,只為獨立思考的你

往期文章:

今天是路遙的忌日,邀你一起重讀路遙

《笑傲江湖》究竟發生在哪個朝代?

從蕭峰武學看丐幫起伏

相關焦點

  • 馬鈺為何教郭靖全真教的「內功心法」
    「內功心法」    分析全真教第二代掌教馬鈺道長為何教郭靖「內功心法」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簡要了解下全真教。    但全真教第二代掌教馬鈺道長為何要教「江南七俠」的弟子郭靖內功心法呢?要搞清楚這件事情,還得從丘處機和「江南七俠」的賭約說起。
  • 馬鈺和丘處機:全真教掌門之爭
    ,頗像玄武門之變前的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關係。這句話簡直就是給馬鈺量身打造的,只需稍改一下即可。「全真教只聞得長春子丘處機」,不曉得馬鈺是何許人。馬鈺和晁天王一樣,享受到了被架空的滋味。於是馬鈺開始學漢獻帝,忍氣吞聲,動不動就開始閉關了 。
  • 郭靖是怎麼變牛逼的?
    周末刷了下射鵰英雄傳,小時候只記得郭靖小時候很笨,然後長大的就很牛逼,但是不知道是怎麼轉變的。所以這次在看的時候,用心觀察了下情節。郭靖的成長在整部劇中按時間順序(按師傅或重要人物)可以分為五個部分:全真教馬鈺在郭靖快成年的時候,眼看著離和約定的比武越來越近,七位師傳快要放棄他的時候。郭靖遇到了他人生中第一個最重要的人----全真教掌教馬鈺。馬鈺讓郭靖每天晚上爬山上去,教他一些吐納呼吸方法。
  • 《射鵰英雄傳》中郭靖為什麼能夠成功?高人指點、貴人幫助
    《射鵰英雄傳》中,郭靖一路成長,最終成為了頂級高手。郭靖為什麼能夠成功?除了自己的勤奮努力,最重要的就是高人指點、貴人幫助。我們來看看郭靖成長中,最關鍵的人都有誰?一.第一個師傅哲別郭靖從小在蒙古生活,人生中第一個貴人就是哲別。通過哲別,進入了成吉思汗的視野範圍,從而在蒙古高層中有了一定的地位和身份,甚至一度是金刀駙馬。二.七個師傅江南七怪江南七怪在蒙古找到了郭靖,開始給郭靖傳授武動。雖然不是多麼高深的武功,但是給郭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就連洪七公和馬鈺等人都說郭靖基礎很好。
  • 馬鈺的尷尬
    這等於是一所房子,戶主已經明確登記過戶給了馬鈺,可保險柜的鑰匙卻給了周伯通,馬鈺這個掌教是不是有些彆扭?上有尊叔,秘笈不授,此乃尷尬一也。四馬鈺的另一個尷尬,就是他還有幾個厲害師弟,特別是丘處機和王處一,非常蹦躂,給他形成了比較大的鉗制和壓力。
  • 從尹志平到馬鈺,用了11年,鄺佐輝終於從徒弟熬成大師伯
    又一個「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的範例,這次我們來說說香港已故演員鄺佐輝,他在1983年的時候出演了《射鵰英雄傳》中的尹志平,是丘處機的得意弟子,是楊康的師弟,全真教第三代弟子中以他為長,他在劇中的戲份主要是在大漠和重陽宮,他曾奉家師之命遠赴蒙古大漠報訊,順便也試探郭靖的武功,之後才有了馬鈺傳授郭靖內功心法的情結
  • 從尹志平到馬鈺,用了11年,鄺佐輝終於從徒弟熬成大師伯
    又一個「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的範例,這次我們來說說香港已故演員鄺佐輝,他在1983年的時候出演了《射鵰英雄傳》中的尹志平,是丘處機的得意弟子,是楊康的師弟,全真教第三代弟子中以他為長,他在劇中的戲份主要是在大漠和重陽宮,他曾奉家師之命遠赴蒙古大漠報訊,順便也試探郭靖的武功,之後才有了馬鈺傳授郭靖內功心法的情結。
  • 馬鈺是全真教大師兄,他武功為何不是最高的,看王重陽是怎麼說的
    熟悉金庸武俠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全真七子中的大師兄是馬鈺。可令人不解的是,馬鈺雖然是大師兄,但他的武功卻不是最高的。馬鈺武功在全真七子中排名第幾?小編印象中,一直誤以為馬鈺的武功僅次於丘處機,事實上不是這樣的。周伯通曾在與郭靖的對話中提到過,全真七子中,武功以丘處機最高,王處一次之。至於馬鈺是不是第三,書中並未說明。
  • 此人是郭靖恩師,不懂武功卻教會郭靖兩大奇術,無雙無對
    教過楊過武功的人很多,但擁有師徒之名的只有趙志敬和小龍女。郭靖不同,教過他武功的人,大多和他建立了穩定的師徒關係,終其一生,郭靖對恩師都非常尊敬,非常孝順。    最開始教郭靖武功的是江南七怪,此時的郭靖武功進展奇慢。馬鈺從弟子尹志平那裡得知,郭靖武功進展很慢,可能輸給楊康。馬鈺就不惜千裡之遙,來大漠教了郭靖兩年武功。郭靖武功開始有質的飛躍是遇到洪七公和周伯通之後。
  • 郭靖真的不聰明?為何他的武功能位列五絕,黃蓉卻不行?
    還有幾乎是和郭靖同步成長起來的「偽公子」楊康,第一位師父是全真七子之一的丘處機,這是一個可以單挑「江南七怪」絲毫不懼的道長。而第二位師父則是讓人聞之色變的梅超風,更是江湖上完全躋身二流高手行列的厲害角色。其實我們仔細想一想,楊康和歐陽克一樣,哪怕不落得個慘死的下場,其武功大概率也不會太高。
  • 射鵰英雄傳中關於郭靖武功大進的一點困惑
    書中寫得很清楚,在蒙古的時候,江南七怪教郭靖武功,但是缺進展緩慢,遠不是尹志平的對手。但是在馬鈺教了他兩年全真派內功後,武功突飛猛進,可以和楊康打很久,此時是不是尹志平的對手書中沒說,想來也不會差太多。
  • 江南七怪中她不僅給了郭靖母愛,更給了郭靖一輩子的忠義!
    用陳墨老師的話來說,在大俠郭靖的成長過程中,江南七怪是小學老師、全真馬鈺是中學老師、北丐洪七是大學老師,沒有這從小到大一級級的教育傳承,郭靖不可能最終登臨華山絕頂,成為萬眾矚目的一代高手。 全真教、北丐,討論的人太多,咱們說說江南七俠。
  • 對郭靖與楊康對比的體會
    由於王爺夫妻的溺愛,王府的下人們,包括完顏洪烈的客人們,對楊康縱容無比,使楊康沾染了紈絝子弟的習氣,其實楊康本性是善良的。所以有錢、有勢且重點栽培孩子的父親未必優於窮人。反觀郭靖,他是一個單親的孩子,在他的生活中鐵木真,哲別,江南七怪,馬鈺都充當了臨時父親的角色,而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腳踏實地。 (三)、人生需要四種人:高人指點,貴人相助,友人欣賞,小人監督。而決定這四種人的是自己的性格。
  • 郭靖一個傻小子,怎麼成長為一代戰神?
    還好丘處機應變強,袖子打中黃藥師胸口,跟黃藥師換了一招;之後黃藥師奪走馬鈺與譚處端長劍折斷,得虧丘處機、王處一雙劍齊出,馬鈺乘空隙站好位置,譚劉郝孫才來得及擺天罡北鬥。之後黃藥師突襲江南六怪,六怪的反應是:齊聲呼嘯,各出兵刃。韓小瑩被梅超風屍身嚇著了,但南希仁揮動扁擔,全金髮飛出秤錘,韓寶駒斜步側身地面攻擊,一旦發現對方攻擊到了,立刻撤鞭後仰,就地滾開。
  • 郭靖的武功卓絕,為什麼他的幾個徒弟武功都那麼菜?
    上過學的人都知道,老師自身的水平高,不代表授課水平高,老師的水平和授課水平也高,還需要有天賦的學生,即使遇到了有天賦的學生,還需要勤奮這個條件,所以「名師出高徒」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首先郭靖自己不是一個好的老師,然後他的學生武修文、武敦儒、郭芙等不僅天賦一般,而且努力方面也差很多,郭靖沒有好的徒弟也就很正常了。
  • 同為「降龍十八掌」的傳人,郭靖和蕭峰的武功究竟有多大差距?
    其中最為世人所熟知的就是習得「降龍十八掌」的郭靖郭大俠,還有一位算是同為「降龍十八掌」傳入的蕭峰。一個獨守襄陽數十年最終以身殉國,另一個同樣是為了民族大義而犧牲,這兩個都算是「俠之大者  為國為民」的典範人物。在第二次華山論劍中,有黃藥師和洪七公的謙讓和有意成全,郭靖僅僅是理論上的「五絕」之一。哪怕是在第三次華山論劍中,周伯通和楊過其中任何一位都不在郭靖之下。
  • 王重陽教的徒弟沒人上五絕,郭靖是全真編外人員,卻成天下第一?
    能夠成為天下第一和武學大師,有武功秘籍還是不夠的,有時候還要有點創新能力。張三丰根據半本《九陽神功》,創立了武當派的功夫;楊過沒學降龍十八掌,就自創了同樣威力巨大的黯然銷魂掌。這就好像現在的歌手一樣,有的人只是唱功好,但是有的人不僅唱功一樣好,還能夠創作好歌,這就是一流高手和頂級高手的區別了。
  • 【道教人物】——馬鈺
    馬鈺馬鈺(1123-1183),原名從義,字宜甫,後改名鈺,字玄寶,號丹陽子,金朝山東寧海州牟平縣人,道教全真教第二代掌門人,王重陽(1113-1170)七個主要弟子(全真七子)之一。元世祖封為丹陽抱一無為真人。馬鈺原為寧海巨富,娶孫富春(即孫不二,1119-1182)為妻,生三子。通經史,輕財重義。
  • 馬鈺與孫不二的修煉故事
    道家高人王重陽有七位著名的弟子,人們把他們合稱為「全真七子」。  一日馬鈺找術士孫子元算卦,一算結果竟然是「壽不過四十九」。馬鈺當即感嘆道:「生死果不由人啊!」,並表示:願尋有道之人,學習修煉之法。  金世宗大定七年(西元1167年),馬鈺終於遇見了王重陽,並拜其為師,他欲為王重陽築一庵以供其修道之用。過去,曾有兩隻鶴落於馬鈺家的菜園裡。王重陽來此竟直指當時鶴落之處為結庵之地,馬鈺大為驚訝。
  • 郭靖和楊康是怎樣走上不同的人生之路的?
    郭靖和楊康本來出身相同,父輩也都是俠肝義膽,後來卻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一個宅心仁厚武功卓絕名滿天下,一個輕浮狠辣認賊作父身敗名裂。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天差地別?首先是二人的成長環境不同。這裡起重要作用的是他們各自的娘。李萍和包惜弱,一個流落大漠含辛茹苦,獨自養育幼子;一個嫁入王府錦衣玉食,只知整日悲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