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翼殺手2049》:人類與AI最後的尊嚴只剩靈魂

2021-02-15 科技聚焦地

丹尼斯·維倫紐瓦為我們重新講述一個偉大的史詩宏圖。

 

身為丹尼斯·維倫紐夫門下死忠,從他的突破性戲劇《焦土之城》到最新的《降臨》,喜歡他的每一部電影。但是當我知道到他將要接手Ridley Scott的殿堂級科幻片《銀翼殺手》的續作時,我也會有些擔憂。


即便在35年之後,人們勢必會以極高的標準衡量續集。影片延續了前作華麗迷離的賽博朋克風格,在克制中隱含驚豔之美。放眼特輯畫面,迴旋車在空中疾馳而過、科幻之城蕭條無邊、複製人標本整齊陳列、橙色霧霾冷峻迷幻……一系列新奇景象,將觀眾對科幻電影的視覺想像提升到一個新高度,隨處散落的城市碎片更暗示著某種毀天滅地的災難。相比於前作中2019年滿是浮渣的街道角度,這無疑是一座看起來虛無縹緲但又觸手可及的擁有地獄般風景的未來之城。

 

不誇張的說,《2049》這個故事,貌似要重新拿起《銀翼殺手》構架的科幻宇宙,力纜狂瀾,重新打造一個史詩級宏大的科幻篇章,如果說《銀翼殺手》是序曲,那麼《2049》就是前奏,在《2049》之後,銀翼殺手的故事一定還會繼續。

 

電影敘述平穩流暢,讓人絲毫不願放棄每一個鏡頭,用相比《千星之城》那種華麗到讓人眩暈的視覺效果,《2049》並不是那誇張,但它以絢麗的特效呈現一個悲傷壓抑的世界,這種強烈的反差與衝突感帶給人一種兇殘的詩意。


這是一個黑暗,神秘,嚴酷,絕望,悲傷和孤獨的電影,可能也真的在不久的將來,人類的命運也會如同電影一般,走上一個飛躍或滅絕的交叉路口,電影講述了一個洛杉磯警察因為一起舊案而被捲入巨大陰謀之中。

 

《銀翼殺手》的魅力就在於此,脫掉科幻特效的外衣,闡述一個關於人性假想設定的延伸。到底人工智慧覺醒後是否可以和人類一樣擁有靈魂?人類是否能掌控自己製造出來的,比人類自身更高級的「物種」?造物者人類之於上帝,難道就不會犯錯嗎?

 

我們藉助科幻片來對未來進行幻想,但是這常常會承載更多的未知與困惑。所以,我們經常需要一個更嚴肅的形式來探討關於人性這樣的命題。

 

人類最初創造AI是為了提高生產力,為了追求效率不得不讓AI越來越人性化,藉此以突破人類的極限,徵服自然。但就如同電影中的主角一樣,所有人都是會有心無心的提醒他是個什麼身份,為人類付出過那麼多,經歷過無數壯闊的時刻,但最終仍不過是滄海一粟,無論付出過多少,最後都不可能被當作「人」來看待。

 

電影中洛杉磯某警察曾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對其印象很深,「你沒有靈魂也照樣過的很好」,電影詮釋人與複製人的區別在於靈魂,而世界在2049年變得越來越黑暗,氣候變得失控,人類迷失信仰,所謂的靈魂卻不如一個虛擬的AI設備讓人感覺溫暖舒適,這無疑不是對當下人們信仰缺失的一種暗諷。

 

但是k為它增加各種升級模塊讓它看起來更加真實,可當電話來臨的那一刻,機器終究是機器,再自我欺騙的人也會有夢醒的那一天。

 

電影中的AI設備讓我想起來日本的一款關於智能AR的概念產品,滿足你對女友的一切幻想,而電影中甚至已經做到脫離投影燈實現具象化,這個技術的實現不是不可能,恐怕得空氣夠髒才行,比如說霧霾。在這樣一個秩序崩壞風雨飄搖的世界裡,恐怖我也寧願選擇一個AI設備選擇寄託自己無處安放的寂寞。

人們創造的複製人有血有肉,有思維和情感,甚至為複製人植入一個童年記憶。那些被植入記憶的複製人有著他們自己的生活,他們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工作、交際,他們也要吃飯,也要睡覺。誰又能說他們不是作為一個真實的「人」而存在的呢?

 

仔細觀察,電影中有很多的眼睛的大特寫,起初最開始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為何會有這麼多的眼部大特寫,難道是區分複製人與自然人?其實不然,有一句「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句話對電影做出完美詮釋,而片中最大的boss卻是一個盲人,這個就很有意思,眼睛是真實情感流露的所在,失明更是代表著人性的迷失。

 

如果靈魂因為被植入的記憶而不再真實,那麼眼睛所真切看到又是否真實?我手心雨水和雪花的溫度又是否能證明我是個真正的人?我是否也是上帝另一種方式所賦予的靈魂?

 

我在一個主題為#新浪潮論壇#的話題中看到了評論人張鵬對《銀翼殺手2049》中關於人類與複製人所謂靈魂的理解,很受觸動,以下為部分原話節選:

 

什麼是靈魂,這個概念有時間可以探討下,某種程度上說AI和複製人,都會比人更強壯、更聰明、更強大,為什麼會說沒有靈魂,靈魂是什麼?也許靈魂是人身上不完美,什麼是不完美,也許在於我們本來作為一個主人,現在思考我們創造的力量到底跟我們什麼關係,如果是很完美健全的人,根本不用想這個事,不會多愁善感地思考,他們就是我們的奴隸和工具,人恰恰會想這個問題,既是人不完美,又是人比這些物種更高的東西,面對他們,面對AI,人的所謂的不完美,恰恰是非常了不起、非常重要的,這些東西跟他們之間整合、融合,可能會是真正的未來。

 

如果靈魂因為被植入的記憶而不再真實,那麼眼睛所真切看到又是否真實?我手心雨水和雪花的溫度又是否能證明我是個真正的人?我是否也是上帝另一種方式所賦予的靈魂?

 

電影中的造人技術已經發展到了星際殖民的文明,而處於權力至高點的人類卻仍然對生命的奧秘束手無策,回到骯髒不堪的地球來尋根,大概暗示了人類的現狀,我們到底是什麼,上帝又是什麼,能否將人類的命運抓在自己手中?

 

但是在電影裡出現的複製人他並不等於是複製人,因為他除了和人類一樣思維和生活方式外,它還有著異於人類的更多功能——記憶植入和記憶刪減,知識模塊增強,有血有肉但學習速度快於常人。只不能簡單的認為只是複製人,也並未簡單的看作人工智慧,知識和記憶可以作為強行加入的生物體,它應該屬於生物工程與人工智慧的結合體。

 

人類對AI的恐懼是源於自身的,AI的情感系統越過於複雜,人類對它越難以把控,人類創造出AI的本意就是在於突破人類極限,所以它在體能,智力等各方面都是遠超過人類才能勝任那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與人類智能相似」這就意味著機器人開始走向類人化發展道路了,對於這個概念《機械姬》給大家呈現了一個完美的舉例,正是由於這個機械生命體擁有了人類一樣的智慧,因此才會騙過了主人公,最後成功逃脫。而本片中的機器人同樣是超越了人類的大多數屬性,變得比人類更加的強大了,因此人來才會產生恐懼與擔憂。

 

縱觀歷史的發展線路,王朝的更迭最先源於思想,正如「書讀的越多反心就越大」這句話一樣,AI機器人的思維情感越複雜但它卻一直遭受著非人的待遇,甚至任人如豬狗一樣屠戮,難免會產生不平衡的心理,我們如此強大卻為何要被這些弱小的自然人奴役?所以當中難免會產生類似陳勝,孫中山之類的AI智能人振臂一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偉大革命宣言。

 

柯潔敗給AlphaGo在2017年,而在1955年末,美國的NEWELL和SIMON做了一個名為邏輯專家(LOGIC THEORIST)的程序.這個程序被許多人認為是第一個AI程序。並為以後的AI研究奠定了基礎,短短的六十年我們就已經敗給了人工智慧。 

 

至於前作的劇情就不多說了,如果結合這部續作的劇情,我們其實可以預測到未來的結果,一年,兩年,甚至十年的結果,這是一個如同基督教義中銜尾蛇的傳說,消亡與重生的輪迴才是人類與Ai的宿命,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後,AI真的思想覺醒,而人類也勢必會創造更加強大的武器鎮壓,雙方在這樣的此消彼長的矛盾之下進步或走向滅亡…..這樣的事件可能在未來幾百年後的人對我們的現在有同樣的定論: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這些哲學議題,都在影片中被拿出來討論,而導演玩得最高級的是,對這些哲學議題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而是讓觀眾進入自我的思考和回望,對整個生命的意義,給出自己的答案,畢竟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不一樣的。

 

最後說一下,如果希望獲得更好的觀影體驗,還是希望看下第一部和續作前製作的三部小短片,這更容易對整個劇情的大背景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

至於人工智慧與生物工程相結合的幻想,到底將會呈現出怎樣的一組畫面,本月27號,你可以買好電影票走進電影院,那裡會將你所有的想像用一場視覺盛宴有聲有色的對你呈現出來。

下方查看歷史文章

通過「他」,居然也可以打電話?

是什麼讓更多人看病時減少了疼痛?

人工智慧的未來不僅僅只有「遠方」,還應該有人類的生活應用

單車共享了,汽車共享了,雨傘共享了,現在連睡覺都可以共享了!

相關焦點

  • 從《銀翼殺手2019》到《銀翼殺手2049》
    從《銀翼殺手2019》到《銀翼殺手2049》改編,故事背景設定在《銀翼殺手》30年後,講述了在人類與複製人共生的2049年,兩個種族之間的矛盾升級,新一代銀翼殺手K尋找到已銷聲匿跡多年的前銀翼殺手,並聯手再次制止了人類與複製人的命運之戰  。
  • 【未來生活】《銀翼殺手2049》帶你探討AI的自我認知
    複製人與真人外表完全無異,甚至在某種在某種機能上還超越了人類,比如力量、耐力等等。主角銀翼殺手戴卡究竟是人類還是複製人是1982年第一部《銀翼殺手》留下的謎題。這個謎題非同小可,因為它具有極強的示範效應和象徵意義。
  • 《銀翼殺手2049》:關於人類存在的又一次哲學之問
    ,使得《銀翼殺手2049》具備了非常棒的吸引力。看《銀翼殺手2049》,會發現這部新片延續了《降臨》的色彩、空間構圖,其高昂澎湃的音樂,更是《降臨》的升級版。《銀翼殺手2049》遠超《降臨》的製作費用,為維倫紐瓦展現自己的全部想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沒看過1982年雷德利·斯科特導演的《銀翼殺手》,也會輕而易舉地理解《銀翼殺手2049》的故事。
  • 《銀翼殺手2049》:眼見為實?
    《銀翼殺手》劇照(1982)朋友總是老的好,於是神壇電影總是閃著後輩難以企及的光。按說這種電影的續集很難超越前作,由於珠玉在前,光環之下,續集能夠讓觀眾理智地品評已屬不易,能夠與前作比肩就更是難上加難。然而,《銀翼殺手2049》做到了。《銀翼殺手2049》不完美,卻是一部地道的傑作。影片劇本紮實,前後連貫。情節隨著懸疑推進,動作戲恰到好處不油膩。
  • 解密複製人靈魂深處,《銀翼殺手2049》終極解析
    接下來的篇幅字數是論文級別,會全方位解析《銀翼殺手2049》,一定會讓你有所收穫。而複製人與人類最大的區別在哪,區別就在於人類有靈魂,而複製人沒有。因此大聰結合《銀翼殺手》,三支番外短片,以及現在的《2049》,為大家梳理了一些隱藏的故事線。
  • 【酷評】《銀翼殺手2049》:與《銀翼殺手》相比終究還是差了
    《銀翼殺手2049》在國內的票房也不高。上映第3天,剛過4000萬。與此冰火兩重天的是,這部電影在北美的票房和口碑都相當高。目前,《銀翼殺手2049》在全球票房已過2億美元。爛番茄新鮮度88%,iMDb評分高達8.5,要知道,這可是超過了老版《銀翼殺手》在IMDb的評分。
  • 《銀翼殺手2049》:有所保留的肯定
    作為《銀翼殺手》影迷的我本人,若要對這部影片給予一個中肯的評價,我想可能會是「有所保留的肯定」。本片主要講述銀翼殺手K在執行清理舊型號仿生人殘黨任務的過程中,發現舊型號仿生人瑞秋(第一部《銀翼殺手》中的仿生人女主角)繁衍出了新生命。長官懼怕仿生人具備繁衍能力的消息外洩,導致全體仿生人叛變人類,因而下令K追緝仿生人孩子,要求格殺勿論。
  • 《銀翼殺手2049》:科幻的唯美
    你不需要了解1982年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原作《銀翼殺手》,也不必是一個科幻迷,作為續集的《銀翼殺手2049》(下文簡稱《2049》)自成體系,展現出特殊的美學。從這個意義上,《銀翼殺手2049》當然是一部佳作,但是並未在科幻體系和概念上有任何實質性發展。
  • 《銀翼殺手2049》——時間的回答.
    今年AlphaGo Zero經過3天的自我學習,不使用人類知識掌握圍棋,今年銀翼殺手2049上映。銀翼殺手並非一開始就被奉為殿堂級神作,上映時票房慘敗、口碑不佳,十年後,許多知名影評人才改口收回惡評。九十年代,年少無知的我租賃錄像帶第一次看了被追認為賽博朋克祖師爺和科幻電影裡程碑的銀翼殺手,老實講,沒看懂。再後來就到了今年,重溫銀翼殺手和觀看銀翼殺手2049,陷入了巨大的傷感和虛無。何以為人?
  • 《銀翼殺手 2049》:這屆觀眾不行?
    無論在菲利普·K·迪克,雷德利·斯科特,還是丹尼斯·維倫紐瓦的幻想裡,人類世界的未來景象都是冰冷、潮溼且骯髒的;霓虹燈閃爍其間,構成了銀翼殺手獨有的視覺奇觀。大約正是視覺上的突出使得《銀翼殺手2049》上映以來,圍繞它的討論大多離不開「2D/3D」的觀看選擇。「特供版 3D」有多招人煩,去年《諜影重重5》上映時便已經有過一輪交鋒,此次不再贅述。
  • 電影 | 銀翼殺手2049
    《銀翼殺手2049》,顧名思義,就是發生在2049年的故事。它的前作《銀翼殺手》則是發生在2019年的洛杉磯。《銀翼殺手》就像幾乎所有我看過的科幻片一樣,世界觀的架構非常龐大,各類設定也使人非常有代入感,而兩部電影之間由於時間跨度比較大,在電影上映之前,官方也給出了三部短片用於補充2019到2049年這30年間的一些事件。
  • 銀翼殺手2049
    人類終究成了造物主,當生命可以被創造,那麼被創造的生命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要從2017年上映的科幻電影中選一部最好的話,我選擇《銀翼殺手2049》,它不僅有科幻片那看得令人爽到全身發顫的視覺特效,更重要的是,它還是一部思想深刻
  • 《銀翼殺手2049》——末世下的人性悲歌
    在《2049》上映之前導演怕這一部距離前作的時間太長導致觀眾看不懂劇情,所以就請了三位導演分別拍攝了三部短片來銜接這兩部作品的劇情,分別是《銀翼殺手:2022黑暗浩劫》、《銀翼殺手:2036複製人黎明》、《銀翼殺手:2048無處可逃》(想看的B站就有)https://b23.tv/4ty7e8
  • 《銀翼殺手2049》:高級朋克風再現
    比如正在上演的《銀翼殺手2049》,口碑爆棚,然而票房疲軟!安利《銀翼殺手2049》,其實要從邵氏影業參與投資的那部好萊塢科幻經典《銀翼殺手》開始。那是在遙遠的35年前——1982年——《銀翼殺手》橫空出世。經過時間的沉澱,電影現在的豆瓣評分仍然穩居8.1。
  • 節奏極慢的《銀翼殺手2049》,為何令人顫慄不斷……
    他不斷在作品中懷疑真實與虛擬的邊界,而這正是《銀翼殺手2049》所懷疑的。《銀翼殺手2049》是一部不吝嗇用時間,去緩緩引燃氛圍的影片。我們前面提到,所有賽博朋克電影裡的人類,都已完全被科技主宰。其社會精神文明湮沒,物慾橫流;犯罪盛行,貧富差距巨大。而我們的故事主角,往往是麻木的人類裡,那個對軀殼之下的靈魂,唯一念念不忘的人。在1995版《攻殼機動隊》裡,這個唯一執著的人是女主角素子。
  • 《銀翼殺手2049》指北,講述複製人的前世今生!
    今天文章就從最科普視角出發,結合前作《銀翼殺手》,和三部番外短片,以及官方「Rord to 2049」密料,讓大家全方位零死角了解整個銀翼殺手的背景,讓你從銀翼小白,變成專業銀翼殺手!1982年,「科幻教父」雷利.斯科特導演的《銀翼殺手》,經過了時間的淬鍊和打磨,影片早已功成名就,成為無數科幻電影迷心中的經典。
  • 《銀翼殺手2049》
    喜歡科幻電影的朋友,要以一顆對待《大話西遊》的心,去看《銀》,自然也會一顆無比挑剔的心去看《銀》的續篇,而對《銀翼殺手2049》的高要求,票房口碑雙慘敗,也是順理成章。 作為第一代的開始追求顯卡內存的電腦用戶,我的第一個3D遊戲就是在新華書店花49元買的《銀翼殺手》遊戲,遊戲突出的視覺感受,優質的聲效和開放的結局,當我把這個遊戲反覆把玩,所以無論是《銀翼殺手》還是《銀翼殺手2049》,對我來說,都是非常願意接受的好電影,我也很肯定的說,《銀翼殺手2049》是2017年,一部最好的科幻片,沒有之一。
  • 這麼好的《銀翼殺手2049》,確實難看,不矛盾!
    到了《銀翼殺手2049》,兩人有了一個孩子。縷下:82年的《銀翼殺手》故事其實不複雜:幾名複製人出了問題,銀翼殺手瑞克(其實就是賞金獵人)接到任務,要去殺了這幾名複製人(學名為退役)。執行任務的過程中,瑞克與複製人瑞秋相愛,並在最後發現自己也是複製人。
  • 《銀翼殺手2049》:很有幸,我們目睹了經典的再一次誕生
    恩,其實答案不用我說,最近關於#《銀翼殺手2049》封神#的討論已經成為眾多科幻電影迷們最樂於探討的話題。而《銀翼殺手2049》對於1982年版本的《銀翼殺手》提出的「記憶是否可靠,複製人也可以是人嗎」這樣的問題闡述的更為深刻。擁有記憶,擁有情感,擁有自己的人生,就可以算是人嗎?「本我,自我,超我」的定義適合於複製人嗎?
  • 《銀翼殺手2049》裡的賽博朋克文化,你看懂了幾個?
    雖然打著82版《銀翼殺手》續集的旗號。 但《銀翼殺手2049》相比於前作更加視覺化。 除了向老牌刀鋒跑者致敬以外,還沿用了很多視覺方面的創作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