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年間,800斤巨虎闖入小鎮之中,當地惡霸竟因此破家

2020-12-28 古史新談君

古史新談/文

冷兵器時代,老虎等猛獸對人類的威脅比現在要大得多。巨大的殺傷力,快速的移動能力,是使用冷兵器的人們很難抗衡的,必須要大面積的圍捕才有機會在野外殺死。偶爾有猛獸闖入人類聚集的城鎮,也會造成很大的損失。

清代乾隆年間,浙寧罌湖鄉有一個富豪名叫王永春,家資巨富,卻是為富不仁,成為當地一霸。但是因為此人結交官府,又養了不少打手,當地的鄉民感怒不敢言。

誰知發生了一件怪事,竟然讓王永春從此破家。乾隆己酉年,有一隻老虎下山後迷路,誤入鎮中。

王永春附庸風雅,建了好大一所宅院,種樹栽花,挖湖造山,宛如世外桃源。老虎可能是看著樹多,以為這裡就是山林闖入了王家。

罌湖鄉有王永春者,為富不仁,醜名滿邑。其廬前後皆河,園栽綠竹,房雖玲瓏,而人甚齷齪。早起從後籬門出,過橋, 遇人, 指虎爪印而視之,曰:「 虎已至境矣。」永春急閉籬門,忙趨至前, 欲關門以杜虎患。誰知虎見林箐深密,認以為山,徑由進屋。

當時王永春僱了一個姓周的秀才教自家子弟讀書,老虎直接闖進私塾。周秀才來不及躲閃,只好躲在床上,蓋著被子瑟瑟發抖,老虎到也有趣,沒有理他徑直走了出去。

老虎來到王家一個倉庫,裡面擺滿了酒罈,架上有三層之多。老虎在架子上蹭癢,結果酒架倒了,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層層倒下去,幾百壇酒全部摔碎。

老虎嚇了一跳,四處逃竄,跑到了王永春的臥室,看到金碧輝煌,閃閃亮亮,又嚇了一跳,亂蹦亂跳,跳到床上把床都跳塌了。老虎就這樣從東跑到西,一路走一路毀壞,古董名畫,家具門窗,破壞殆盡。

王永春心疼得不行,動用關係讓官府派來16名士兵,用火槍殺虎,但是當時的火槍,操作複雜,威力不大,老虎又跑得飛快,16名士兵竟然拿老虎無可奈何。

這時王家和附近的人,都紛紛站著房頂和牆上圍捕老虎。有一個人從木牆後面用刀捅傷了老虎,老虎倉皇逃竄,又被一人趁機在頭上猛擊一棍,頭暈目眩,一時走不動,大家一擁而上亂棍之下,將老虎擊斃。

王永春見虎勢兇湧,入城報官會軍門委營弁二員,圍槍兵十六名,躲身施槍。彈至虎身,而不能穿皮, 虎亦不知也。鄰居之強有力者,俱登瓦上,穿穴而視, 思欲以計斃之, 總無善策。

大家把老虎拉出去一稱,好傢夥,身長九尺,足足有800斤重。一時間十裡八鄉的人都來看巨虎。王家自然容不下這麼多人,只好在門口豎立一個木樁把老虎掛了上去。

一直掛了三天三夜讓大家看夠,才開始殺虎剝皮。王永春把肉送給鄉鄰,皮自己留著,請了大戲酬謝鄉鄰,又花了幾千兩銀子修屋子。

官府要他的虎骨,王永春不肯給,最後商量好用200兩銀子來買。但是官府拿了東西又不給錢,王永春忍不下這口氣,又花錢打官司反而花了更多的錢,還得罪了當地的官府。

從此之後,王家慢慢開始衰落,最後破落四散。大家都說老虎就是上天派來給王永春拆家的,這也是很有意思了。

相關焦點

  • 清代乾隆朝和田玉古玩鑑賞
    去年在佳士得拍賣行上,一個清代乾隆朝的鑲鎏金銅如意雲紋柄白玉勺,就賣出15萬港幣的價格。在乾隆朝,由於通往新疆的路被重新打通,大量的和田玉料被運到中原地區,清代乾隆中後期以後,宮廷內眾多生活用品都能用上和田玉製作。
  • 我國最燒錢的寺廟,修建於乾隆年間,屋頂有800條純金打造的龍
    導語:我國最燒錢的寺廟,修建於乾隆年間,屋頂有800條純金打造的龍中國有很多人信仰佛教,所以在中國寺廟非常的多,不管是大城市還是小鄉鎮都有著大小的寺廟建築,每座寺廟都有著自己的獨特風格,它們或是精緻或是粗狂,或是金碧輝煌,或是大氣粗狂。
  • 清乾隆年間紫光閣功臣真人畫像,名將阿桂原來長這樣
    圖為清乾隆朝名臣傅恆的真人畫像。傅恆(1720年—1770年),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官至軍機大臣、保和殿大學士,諡號文忠。傅恆是乾隆皇帝孝賢純皇后的弟弟,乾隆年間平定西域前五十功臣之首。圖為清代名將兆惠的真人畫像。兆惠(1708年-1764年),字和甫,滿洲正黃旗人。
  • 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廣西橫縣大頭菜,竟然乾隆年間就馳名中外
    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廣西橫縣大頭菜,竟然乾隆年間就馳名中外!」茉莉之鄉「的廣西橫縣常年氣候宜人,鬱江經流,得天獨厚的氣候和豐沛的水資源給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不僅盛產茉莉花,還出產橫縣大頭菜。橫縣大頭菜據文字記載,300年前橫縣南鄉陳塘村就開始種植大頭菜,至今已有13代,清代乾隆年間就已經是中外馳名的特色食品,1960年參加巴拿馬國際農副產品展覽還獲得銀獎。
  • 2018春拍清代瓷器成交排行榜:外熱內冷,乾隆御瓷天價頻出
    松石綠彩始燒於乾隆年間,顏色新穎脫俗,巧襯傳統蓮花紋,新舊交融,別具意韻。此風格出現較晚,自乾隆後期起,流行至嘉慶、道光年間。參考一件乾隆年款松綠地蓮紋夔龍耳瓶,通景繪花卉,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錄於《故宮珍藏康雍幹瓷器圖錄》,香港,1989年,頁355,圖版36。
  • 延禧攻略 | 富察容音得乾隆盛寵,緣分竟因一首《古北口》?
    乾隆皇帝的富察皇后,是一代賢后,也是乾隆一生的摯愛。而電視劇《延禧攻略》的熱播,更是讓富察皇后吸粉無數。那麼大家是否知道除了家室的原因外,為什麼富察容音可以成為乾隆的皇后嗎?乾隆和富察的緣分,還要從雍正時期說起。典籍記載:富察家族是滿清八大姓之一,高門大戶,門庭威儀。富察家位極人臣,家族顯赫,對孩子的教養更是精細又嚴格。
  • 洛陽有座雍進士第,建於清乾隆年間
    在洛陽古街,有一座建於清乾隆年間的雍進士第,十分罕見,不過由於年久失修,失去往昔風採。其後裔希望能將它列入洛陽古街修復計劃,讓古大厝重煥生機。 建築簡潔大方 布局規範嚴整 雍進士第的主人叫吳煜(1758年—1833年,字爾教,號樂亭業),是清乾隆年間,洛陽當地一知名儒商。據介紹,吳煜平素仗義疏財,熱心公益事業,包括造路興學、施醫捐藥和救助災疫等,曾參與乾隆六十年(1795年)由閩浙總督姚棻主持的重修洛陽橋之事。
  • 【文化】清代的茶館和戲園 李紅雨
    在一個有限的空間,可以日復一日地消融悠悠的時光和簡單而又繁複的生命,迎送歲月的來去,並掠取世間的人生百態和萬象風情——這,只有清代的茶館可以做得到。 老舍的話劇《茶館》,表現了從清末到民國的社會巨大變遷和跌宕的個人命運,而其中所有的故事人物都聚合折射在了京城的一個小小的所在——裕泰大茶館之中。
  • 清代官員之間常稱兄道弟,「結拜」成風令皇帝很頭疼
    乾隆三十七年(1772),都察院左都御史張若溎說起「各省吏治之壞」時提到,「司道府及州縣,各序齒兄弟相稱,樹彼此依倚之勢,」且互相「換帖」④。清代文網甚密,就連民間結社也嚴厲禁止,官場朋黨亦發現一起即打壓一起,官員之間竟有「結拜」之舉,茲事體大。
  • 董其昌,到底是不是惡霸?
    出現打臉相左的評價,是因為清代對董其昌的藝術過於推崇而刻意忽略了野史記載?可能性不大。對《明史》貢獻最大的兩個人均師承著名史學家黃宗羲,治學嚴謹,二人頂著「中國思想啟蒙之父」徒弟的名號,還是不太敢亂來的。
  • 康熙留給雍正800萬,雍正留給乾隆2000萬,乾隆留了多少給嘉慶?
    康熙工作了六十年,前期確實是個好皇帝,可他晚年就有些懈怠,去世的時候僅是給兒子雍正留下了800兩銀子。還有一批錢糧虧空,不過雍正是個更勤勞的皇帝,登基一個月的時間,他就開始處理這些虧空。在他的努力下,這些虧空總算是追繳完,也令各大官員都受到了震懾。還想盡辦法增加國家的收入,當然,他並沒有採用多納稅的方式。
  • 壽山石雕刻東西兩派,為何同時發跡於清代同、光年間?
    生活於康熙年間的高兆和毛奇齡,也分別在《觀石錄》和《後觀石錄》中屢次記載、稱讚楊玉璇的妙造神工。繼楊玉璇之後,又有擅長雕鈕的周尚均與其並為「雙峰」。甚至直到清道光年間的《前塵夢影錄》中,還以這二人作為壽山石雕刻的代表人物。
  • 黃景仁:清代的李白,命途多舛的薄命詩人
    人物生平黃景仁,清代乾隆年間人,以詩聞名於世。四歲喪父,家境清貧。早慧能文,八歲即應學使者試。十六歲,唯一的哥哥去世。同年參加童子試,名列第一。後來因為母親年邁,為了養家餬口,開始遊歷四方。二十七歲時應乾隆帝東巡召試,取二等,被賜予二匹緞,任武英殿書籤官,任主薄。以為自己否極泰來,接家人來北京。然而在京城生活艱難,貧困潦倒,舉債而活。往遊西安,受到陝西巡撫畢沅的賞識,援助他為縣丞。次年回京,到吏部等待任官,竟不就。後兩年,黃景仁三十五歲,為債主所逼,抱病離開北京,過太行山,貧病交加,死於途中。
  • 清代的送學禮及其捐資助學義舉(下篇)
    清代教官不像地方官有養廉銀待遇,每年俸祿不到50兩銀子,生活極為貧困。因此,新生在入學之前需向學師繳納束脩等費用。  據乾隆《武威縣誌·地理志》載:涼州府學教授歲俸45兩,訓導40兩,門鬥(僕役)18兩;武威縣學教諭歲俸40兩,門鬥18兩。
  • 乾隆皇帝痴迷和田玉,十全武功,有八件為了得到好玉料
    乾隆還蓋印成癖,共擁有1000多枚大小印章,其中常用的超過500枚,給藏品留下自己的個人印記。例如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乾隆非常喜歡,看一次就蓋一個印,一個字帖就被乾隆密密麻麻蓋了172枚章。乾隆最嚴重的癖好,是愛玉成癖。十全武功,既為擴大清帝國版圖,更為了打通四千年歷史的玉石之路,獲得大量上好玉料,為清代玉器藝術的繁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康熙最終國庫存銀800萬兩,雍正留下6000萬兩,乾隆留下多少?
    萬兩,雍正留下6000萬兩,乾隆留下多少?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時期是清王朝的全盛時期,而乾隆在位時更是整個清朝的頂點。康熙皇帝去世時,國庫裡尚有800萬兩存銀;雍正皇帝去世時,國庫有6000萬兩存銀。  那麼乾隆皇帝去世時,清朝國庫還有多少存銀呢?
  • 乾隆也愛吃火鍋?清代宮廷吃喝住行全揭曉
    「精緻男孩」乾隆用什麼碗吃飯?後宮佳麗是如何化妝的?他們的衣服有哪些款式?冬天用啥涮火鍋?這些問題,只需看一場《來自盛京——清代宮廷生活藝術展》就能全面揭曉。   服飾佩飾篇:此次展出的物品均由清廷內務府造辦處和江南三織造等地承做,技藝精巧、設計華美,體現了清代盛世的皇家審美風尚。
  • 你知道「清代老翡翠」背後的故事嗎?
    清代老翡翠的話題在最近可謂是掀起了層層浪花,這主要還是源於對翡翠文化的了解不夠充分。我們都知道,翡翠大致是在明末年間出現在國內玉石市場的,最繁華的時期是在明朝。乾隆、慈禧對於翡翠的喜愛在翡翠界可謂是眾所周知的事了。
  • 重慶工人修復800年前觀音像,不慎觸發機關,打開後發現意外之喜
    儘管佛教在中國歷史上曾經遇到過不少坎坷,但是佛教也逐漸融入到了人們生活之中,燒香拜佛成了不少人每日必做的事情,而佛教的傳入,還帶來了新事物——佛像。在今天的中國,很多地區都有歷史遺留下來的佛像,比較出名的有龍門石窟、雲岡石窟等,而本文所要講述的就是關於一個佛像的故事。它的名字在中國,甚至在世界上都是鼎鼎有名的,它被稱作:大足石刻千手觀音。
  • 清代偽古玉的生產與辨偽
    姚宗仁於乾隆初年即在造辦處供職,其祖應為清朝初年人物。《玉杯記》作於乾隆癸酉(乾隆十八年,1753年),以一代20年計,三代人共上推60年,正值1693年,即康熙三十二年前後。從《玉杯記》的記載來看,康熙年間蘇州已經出現了很能蒙人的人工染色製作偽沁技術。因姚宗仁祖籍蘇州,所以這種染色製作偽沁的作法可能最早是由蘇州的玉工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