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有神奉志士,當天工遇上Leitz summarit 50mm f1.5

2022-01-10 相機入魔

筆者前段時間在機緣巧合之下得到一臺索尼A7M2,有如此神器豈能不玩轉接?

買買買

於是筆者又搞了一套天工自動轉接環TECHART LM-EA7,本想再趁機搞一枚Voigtlander 至尊 ULTRON 50mm f1.5玩,怎奈價格太黑。

我:您這價格漲的比大蒜還快吖。

老闆:市場價早不一樣了!噥!你先用這枚鏡頭好了,拍拍黑白很有味道的,玩膩了你再過來換別的玩!


於是老闆就不耐煩的打發我出去了,隨手扔給我今天的主角——徠卡leica leitz GMBH wetzlar summarit 50mm f1.5。

科普篇


首先科普下這枚鏡頭,遙想是1949年,還未推出M系列相機的徠卡——Leitz公司將戰前的50mm f/1.5 Xenon經過改良後加上鍍膜(是的,施耐德Xenon),命名為" Summarit "重新推出市場;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這枚leica leitz GMBH wetzlar summarit 50mm f1.5的前身Xenon是以低對比又兼抗眩光極差而著稱的一款鏡頭,但這枚Summarit 卻在市場上風靡一時,大賣特賣!因為改良後的Summarit有極上乘的解析度及討人喜愛的暖色。

筆者查過這枚鏡頭的售價,網上從3000到5000不等,總體來說,屬於廉價型徠卡頭。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枚鏡頭在國內成色好的不多見,大部分都有起霧現象,因為年代久遠,很多鍍膜也有刮花情況,要小心。

外觀篇


現在說說它的外觀,筆者拿到的是後期M口紅點版,不得不說,這枚鏡頭的用料非常足,純銅材料,白衣白甲。

作為50年代的3大旁軸50/1.5鏡頭之一,很多人覺得比起至尊和蔡司,它是最弱的,有人甚至將這枚鏡頭直接拆解做調焦筒種鏡用,這是多麼的暴殄天物。

這枚鏡頭為經典天塞結構,葉片有十五片之多,但是這枚鏡頭的銳度很一般,收到F2.8才比較銳利。

但是也得益於多大十五片葉片,這枚鏡頭F1.5的焦外很好看,非常柔美,待會兒我會細說。

鏡頭的重量達到350g,非常有分量,但手感十足。下文我還會說說這枚TECHART自動轉接環,對焦鏗鏘有力,非常好用。

雖然有鍍膜,但是時至今日已經沒什麼卵用。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Techart Leica M–FE自動轉接環做工相當不錯,採用全金屬材料打造而成,鏡頭處卡槽與釋放按鈕間隙幾乎沒有,做到嚴絲合縫,可以確保鏡頭拆卸順利。

實戰篇


說得再多不如上幾張照片來的實在,下面是筆者上周實際拍攝,全部壓縮到2000K以內,有適當後期,各位要記住:

在而今,拍數碼不後期都是紙老虎!


相信看到這裡,不少朋友會好奇天工這枚自動轉接環對焦效果如何,結論放在最前面:

1) 對焦速度比我想像的快多了,AF絕非噱頭。雖然拉風箱效果不可避免,但是已經可以媲美早年尼康D頭或者賓得FA頭在數碼單反上的表現,除了支持單次對焦,更支持連續對焦,配合五軸防抖效果不俗。


2) 我拿到的是5.0版本轉接環,電量消耗據稱有了較大改觀,這個有待具體測試。


3) 據稱這枚接環適用於500g以下鏡頭,掛重量級鏡頭的用戶需要注意,我這枚leitz 50mm f1.5重337g。


4)  得益於對焦原理的關係,拍攝微距時對焦距離可以比原鏡更近一步。


說回鏡頭,首先是兩張彩色作品,地點——三裡屯,光線——極為充足:

筆者卻很喜歡這枚鏡頭的人像拍攝效果,雖然前鏡片雖然有擦痕,但是所幸沒有影響成像,拍這組彩色照片時, 這顆鏡頭對於光線表現的非常敏感,趕上今天暴曬,老舊不堪的鍍膜徹底淪陷了,真真實實的做到了「見光死」,原圖抗眩光表現非常一般。

對於這枚鏡頭,我覺得屬於:「給點兒陽光就燦爛型」陰天環境下表現應該更出色,陽光過於充足反而會曝光過度,出現大面積傻白。事實上,這枚鏡頭在市面上後組起霧的居多,會呈現淡藍色薄霧的效果(這就是德味兒?)

其次是兩張黑白作品,地點——還是三裡屯,光線——還是極為充足:

如圖所示,這枚鏡頭拍攝黑白作品會呈現一種類似天鵝絨般的柔美,這是追求銳度的現代鏡頭所達不到的,事實上,這種柔焦效果能讓被拍攝者的膚質更有質感,更光滑白皙。這種老鏡頭的陳舊感也是它自身獨有的。

一萬個人裡一萬個哈姆雷特,有人喜歡逆光時,這種灰濛濛的陳舊味道,當然也有人追求刀銳奶化的所謂德味兒效果。

是的,光圈縮到F2.8後銳度相當不錯,雖然整體偏灰,但是我個人很喜歡這種淡淡的韻味。

稍加調整後彩色表現還是可以的,同時縮小光圈後畫質還是很紮實的。

由圖可見,光圈F1.5時慧差明顯,屬於低銳度高解析度,但是不可否認,他的焦外非常迷人,螺旋焦外既是缺陷,也是優點。

我可以負責任地說,這枚鏡頭和當今的Leica可樂頭完全不一樣,假如追求藍調,追求德味兒,那麼他不太適合你。

最後再說說接環,由於這款LM-E47接環整個兒光路都採用了消光措施,實際拍攝中可以壓制鬼影,保證出片不受影響。

但是瑕不掩瑜,因為沒有連動效果,所以這枚轉接環不能設定光圈大小,用戶可以通過扭動鏡頭光圈環操作,機身設定主用於EXIF紀錄。還有就是這款轉接環的測光不太準確,陽光充足環境下容易過曝,希望日後能夠改進。

總結篇


筆者想起來早年看過的一部電影——《最後的武士》,在結尾,最後一代將軍勝元吩咐村中的刀匠為美國男主角特別製作了一把武士刀,並刻上「今古有神奉志士」意為「我是融合傳統與現代的武士」。

對我們中古鏡頭愛好者而言,A7系列相機+天工自動環+Leitz summarit 50mm f1.5這套產品的出現毫無疑問為我們提供了一套新的選擇,堪稱我們的武士刀

單純說這枚鏡頭,首先不能迴避他的色彩真的太平庸了,完全沒有廣義上蔡司與徠卡那一抹聞名於世的陰鬱藍,「真水無香」的稱呼確實適用於它——低反差,低銳度,色彩滄桑。

"Love me or hate me, it's one or the other. Always has been. Hate that. Hate it with all your heart. And hate that I'm loved, for the exact same reasons」

這是一枚不需要解釋的鏡頭,這是一枚有性格的鏡頭。

相關焦點

  • 細說徠卡最癲狂的鏡頭 summarit M50 1.5 (5CM 1.5)黑白與本色篇
    1934年蔡司推出50 1.5 sonnar,1936年徠卡推出高速鏡頭是施耐德的設計xenon 50 1.5,1949年後徠卡給xenon增加鍍膜,就是summarit50 1.5。出這個鏡頭主要是對抗蔡司的50 1.5 sonnar還有福倫達的50 1.5。由於M口的summarit與M3是同時期生產,做工和用料上可是精益求精,畢竟15片光圈葉可謂罕見了。
  • 老炮兒 | 徠卡MM+七工匠50mm f1.1
    今天我們的主角就是這麼一套另類的黑白攝影神器——徠卡M MONOCHROM (Typ 246)+七工匠50mm f1.1。 先說說徠卡M MONOCHROM (Typ 246)。 曾經有人將這臺相機稱為「高富帥遺照機」,那麼為了搭配這臺價格不菲的怪咖,我們必須也選一枚另類的鏡頭——七工匠50mm f1.1。
  • 佳能RF 50mm f1.2 L USM鏡頭上手玩,香不香自己看!
    RF 50mm在卡口、 開關、 控制環、對焦環…… 總之就是有銜接的地方都採用耐候密封設計,足以應對雨天使用,此前Beta在草原遇到不小的陣雨相機被淋溼一樣可以拍攝。(不過大家還是儘量別在大雨中使用,這個沒敢嘗試。)
  • 佳能RF 50mm f1.2 L USM鏡頭上手玩,香不香自己看
    RF 50mm在卡口、 開關、 控制環、對焦環…… 總之就是有銜接的地方都採用耐候密封設計,足以應對雨天使用,此前Beta在草原遇到不小的陣雨相機被淋溼一樣可以拍攝。(不過大家還是儘量別在大雨中使用,這個沒敢嘗試。)
  • 「我夢寐以求的相機」— 徠卡50mm系列鏡頭
    50mm非常適合人文攝影,有"人文之眼"的美名,因為視角平實,畸變小,所以天生就帶有一種"紀實感"。"決定性瞬間"的布列松大師,用的就是50mm鏡頭。,達到了當時50mm 1:2鏡頭設計的最高峰。年份:1966-1975結構:6片4組最小光圈:F/16濾鏡口徑:8系列接口:M口外觀:黑色鍍鉻這隻鏡頭是徠卡作為高質量鏡頭生產者所追求最高素質和最高性能的結晶,在此前leitz工廠研製過一款50mm F1.2鏡頭是由9枚鏡片組成,但由於鏡頭過重,反差較弱,所以沒有投入生產。
  • 使用佳能50mm F1.0L是怎樣的體驗?
    一些對比對比50mm f1.2L,你會發現這兩隻鏡頭在設計上完全不一樣,50 F1L更接近85mm F1.2L一點。在售的50mm F1.2L和50mm F1.0L對比在售的50mm F1.2L和50mm F1.0L對比如果把鏡身上面的數字遮起來,50 F1L和85 F1.2LII幾乎一樣,都有著「大眼睛」的設計(即巨大的前組鏡片)。
  • 夢鏡前奏--Canon 50mm f1.2 LTM
    50/1.2最近對焦距離1米左右,光圈調節範圍為f1.2-f22。濾鏡尺寸55mm,重量322g,可以說是一隻很輕巧的大光圈鏡頭。50/1.2採用了7片5組的設計,實際上就是一個改進的雙高斯結構,從佳能官方上世紀50年代發布的專利介紹來看,50/1.2這支鏡頭結構主要的改進點是將經典雙高斯結構中第一片鏡片由單片改為焦距幾乎相同,且不膠合的兩片鏡片,這樣的設計當時被認為可以修正鏡頭在大光圈時的橫向球面像差。50/0.95和50/1.2兩隻鏡頭同時都使用了這一結構,二者最突出的差異是不同種玻璃的排列順序有差別。
  • 松下徠卡15mm f1.7鏡頭外觀及樣片曝出
    熟悉松下微單鏡頭的朋友應該知道,徠卡系列目前僅有兩支,且都為大光圈定焦鏡頭,比如LEICA DG SUMMILUX 25mm f1.4 ASPH O.I.S>>直達購買,它就相當於全幅視角中的50mm標頭;另外還有LEICA DG?MACRO-ELMARIT 45mm f2.8 ASPH O.I.S>>購買直達,它相當於90mm微距鏡頭。
  • 【淡定測試】TTArtisan M 90mm F1.25鏡頭開箱測試
    銘匠光學新推出的TTArtisanM 90mm F1.25鏡頭,這是一顆全金屬鏡頭,直接對標萊卡90/1.5原廠鏡。
  • 松下Leica DG 25-50mm F1.7評測:恆定大光圈 全開銳如刀鋒
    因此我們測試了Leica DG 25-50mm F1.7從F1.7至F16各個光圈下的畫質,看看衍射效應對畫質影響有多大。下面是鏡頭25mm端中心位置100%裁切,不得不說該鏡頭設計得非常出色,即使F8光圈下也感覺不到解析度降低,直到F11時才會明顯下降。
  • 常用定焦,尼康35mm/50mm/85mm F1.8如何選
    F1.8、50mm F1.8、85mm F1.8到底如何選?這幾款定焦鏡頭到底有什麼區別?別著急,現在小編就支招給你們,讓大家都知道~~攝影器材中有句俗話加「狗定勝牛變」。解釋一下,就是說狗頭定焦的畫質效果也要好於「紅圈」或者「金圈」變焦。當然這句話不一定對,真要用50mm f1.8和大三元24-70 f2.8對比,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 「人像超值利器」——佳能EF 50mm/f1.4
    我們再來看一款佳能EF鏡頭陣營裡的「人像超值利器」——佳能EF 50mm/f1.4。  雖然50mm F1.8鏡頭的價格更加便宜,但筆者依然推薦光圈更大、做工更好的佳能50mm F1.4。該鏡頭在F1.4最大光圈時擁有出眾的焦外虛化能力,同時焦點處依然擁有出色的銳度,非常適合人像的拍攝。
  • 新品 | 福倫達Heliar classic 50mm F1.5 VM 全畫幅標準鏡頭
    福倫達將於9月推出一枝Voigtlander Heliar classic 50mm F1.5全畫幅標準鏡頭,適用於Leica M-mount
  • KAMLAN 50MM F1.1 MK2 鏡頭
    ▲   KAMLAN50MM F1.1 MK2配合奧林巴斯相機在2019年到來之際,國內鏡頭生產商KAMLAN推出了Kamlan新款50mm f/1.1 二代鏡頭,21mm f/1.8鏡頭,最早的得到的消息是在
  • 適馬50-100mm F1.8 眼中的春意盎然
    終於在2016年cp+展會上,適馬揭開了旗下第二支發Art系列的恆定F1.8變焦鏡頭 —— 50-100 F1.8 DC HSM丨Art,讓我們跟著攝影師的步伐,借著拂面的春風,前往奈良縣,體驗全球第一支f1.8恆定光圈中長焦的魅力。
  • [攝影]一支被低估的膠片時代經典標頭佳能EF 50mm f1.4
    have one or used to have one」,大意是說,不管以後要不要賣掉,這顆鏡頭使用佳能的影友至少人人都要入手試試。現在想來,第一次入EF 50 1.4的機會被手裡有理光50 1.7可以將就用給錯過了,第二次入手EF 50 1.4的機會讓適馬50mm 1.4 EX給錯過了,第三次入手EF 50 1.4的 機會讓EF 50 1.8STM給錯過了,第四次入手EF 50 1.4的機會讓EF50 1.2L給錯過了。
  • 《再買鏡頭就剁手》系列測評 篇四:徠卡 Leitz Summicron 50mm f2 rigid 測評
    Leica MP + 50mm f2 rigid ilford HP5 1/500 f/8  金家坊  Leica MP + 50mm f2 rigid ilford HP5 1/500 f/8  金家坊  Leica MP + 50mm f2 rigid ilford HP5 1/500 f/8  金家坊
  • 【攝影器材】適馬50-100mm F1.8 眼中的春意盎然
    終於在2016年cp+展會上,適馬揭開了旗下第二支發Art系列的恆定F1.8變焦鏡頭 —— 50-100 F1.8 DC HSM丨Art,讓我們跟著攝影師的步伐,借著拂面的春風,前往奈良縣,體驗全球第一支f1.8恆定光圈中長焦的魅力。
  • 適馬50-100mm f1.8 DC Art鏡頭(佳能卡口)測試
    但適馬並沒有忘記那些依然喜歡著APS-C畫幅相機的攝影發燒友和攝影師們,推出了50-100mm f1.8 DC Art鏡頭。這樣一枚鏡頭可以讓那些喜歡APS-C畫幅相機的攝影師們不必更換全畫幅,甚至可能會讓部分全畫幅用戶用回到APS-C畫幅。適馬先是推出了試水的18-35mm f/1.8 ART鏡頭,可能是對市場反應比較滿意,藉此想進一步跟進。
  • [攝影]Leica M 35mm f1.4 ASPH (11663)+A7R3+天工轉接環 簡單測評+大量樣片
    尋思著入個定焦,掛機掃街用,本來以為自己很喜歡50,也用過佳能50 1.8和蔡司的50 1.4ZE,但是翻了翻往日的作品,覺得滿意的照片中,焦段很少是50附近的,更多的是24~35mm之間的焦段,所以決定先買個35定。所以需求很明確了,35定,1.8或者1.4,或者有1.2的話也行hhhhhhhhh,然後拍照片很需要自動對焦,首選帶自動對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