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日系品牌銷量解讀:市場佔比逼近德系,品牌內部現「聚集」效應

2020-12-27 騰訊網

梳理2019年國內車企的銷量表現,我們發現,德系和日系是最光鮮的兩大系別。

在中汽協統計的乘用車各系別市場份額比較中,中國品牌、美系、韓系、法系的市場份額均呈現不同幅度的下滑,唯有德系和日系是2019年度市場份額呈上升趨勢的兩大系別。

乘用車各車系市場份額佔比(數據來源:中汽協;蓋世汽車整理)

其實,自2017年起,日系品牌在中國市場上的優勢就開始凸顯。2019年,在車市延續了整整一年的下跌態勢下,日系品牌產品無論在售價還是銷量上,始終較為堅挺,成為一眾合資品牌豔羨的對象。

具體到國內的幾大合資車企來看,豐田、本田在華的合資車企以及東風日產,表現亮眼。而馬自達和三菱,雖然相對處於弱勢,但基於明晰的產品和品牌定位,其在國內市場中正在逐漸培養自己的固定粉絲群,且伴隨著消費升級的到來,這兩大品牌正逐步在三四線城市顯露優勢。

日系三巨頭品牌定位各有側重

根據2019年全年的銷量來看,東風日產、東風本田、廣汽本田、一汽豐田、廣汽豐田,在銷售體量上一字排開,且同比均呈現上升態勢。其中,東風日產2019年銷量再次邁進百萬臺大關,與2018年基本保持一致;而東風本田2019年度批發銷量首次邁入80萬臺大關,成為僅次於東風日產的日系最大單一車企。另外,借TNGA實現蛻變的豐田,2019年在華的增長勢頭明顯,如今,廣汽豐田正在迅速接近70萬臺體量,而一汽豐田則達到了接近73萬臺的銷售體量;再加上還未國產的雷克薩斯在2019年貢獻的20萬臺銷量,豐田在華年銷量首度達到了罕見的160萬臺。

對於日系三巨頭的穩定增長態勢,蓋世汽車研究院盧晏分析認為,以豐田、本田、日產為首的三大日系巨頭,在品牌定位上形成了自己固有的差異化。「類似寶馬注重操控、奔馳注重豪華與舒適一樣,消費者對日系三巨頭也有著品牌差異化認知,即豐田注重均衡、本田注重操控和動力、日產注重技術。」

從某種意義上說,消費者對這三大日系品牌的差異化認知,就代表了其各自在中國市場上的競爭力和優勢。

比如,豐田最近兩年發力TNGA後,在中國市場又做了一些適應性的調整。換代後的凱美瑞和全新一代雷凌,在銷量上持續攀升,成為廣汽豐田產品銷量的「頂梁柱」。盧晏認為,「豐田這兩年在中國市場發力的一大優勢就在於廣豐的崛起,除了凱美瑞外,全新CH-R的加入,也成為其主要的增量來源。」

隨著廣豐的崛起,如今,南北豐田在華已經形成了坐守華南、開拓全國的市場格局。

盧晏表示:「與南北豐田不同,東風本田和廣汽本田在銷量上一直較為均衡,同級車型雖有互相競爭但更多的是互補。」 比如,東風本田在A級車領域的實力幹將思域與廣汽本田在B級車領域的優秀將領雅閣,形成合力,共同徵戰轎車市場。與此同時,在SUV領域,最近幾年來,CR-V與冠道分別在緊湊型和中型SUV市場創下佳績。

同時,本田在華的本土化體系建設,以及渠道網絡也在不斷深化,再加上遍布各大主流細分市場的產品投放,均成為其在國內眾多合資車企中脫穎而出的制勝法寶。

盧晏認為,日產2019年的穩定態勢,與其多樣化的產品布局,以及不斷提升的售後服務質量有關。「另外,日產引入了零件通用率高達85%並可拓展電氣化的CMF平臺,有助於其提升產品質量,降低製造成本。」

目前,日產在國內已經布局了面向「新四化」的前瞻技術路線,並準備量產e-Power這種成熟的節能減排技術。這些技術優勢,將成為日產接下來在華的特色發展模式。

馬自達和三菱:定位小眾,但個性鮮明

與以上日系頭部車企相比,馬自達和三菱2019年在中國市場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馬自達品牌在華銷量為22.78萬臺,同比下滑16.35%,而廣汽三菱2019年以13.3萬臺的銷量收官,同比下滑7.6%。

對於馬自達和三菱這兩個相對小眾的品牌而言,短時間內在中國市場實現較大的體量增長顯然不易,不過,得益於其深耕中國市場多年留下的良好口碑,在三四線城市想要取得增長,並非沒有可能。

盧晏認為,在市場疲軟的狀況下,消費者選擇產品的集中度變得更高,所以相對平庸的產品很難有突出表現。目前,中國車市的這種現狀則加劇了馬自達和三菱在華處境的困難。好在這兩個品牌保留著良好的消費者認知度以及相對經濟的產品售價,未來在華的發力點將在二線以下城市,以及國內普通家庭用戶。

現階段,三菱依託合資夥伴廣汽三菱,將產品聚焦在SUV領域,並在發動機等技術方面也有所輸出,對廣汽自主產品體系建設有一定貢獻;而馬自達依託一汽馬自達和長安馬自達,力拓創馳藍天技術,以及其獨有的「魂動」設計。從這方面看,三菱和馬自達都有自己獨特的產品定位和技術優勢,只是,面對中國車市日新月異的變化,以及諸多本土品牌的挑戰,其更應從中國用戶的實際需求出發,及時調整營銷方向和產品投放策略。

日系車企內部呈「聚集」效應

從中國車市整體大環境出發來看日系品牌的表現,其確實在中國市場呈現異軍突起之勢。這一快速增長的市場態勢,不僅使得在2019年丟失了大幅份額的美繫心生恐慌,甚至市場佔比更大的中國品牌車企和德系車,也不得不提防日系的強勢進攻。

然而,就日系車企內部來看,其又呈現出向頭部品牌「聚集」的市場效應。「2019年,日系之所以大放異彩,關鍵在於『兩田』在中國市場的增長效應。拋開『兩田』外,其餘品牌都有不同程度的銷量萎縮。」盧晏表示。

而「兩田」近幾年持續的增長態勢,除了得益於上文提到的均衡的產品布局,以及在技術上的積累外,還要歸功於其在華均加大了混動以及插混車型的投放力度;與此同時,穩定的產品質量,較高的二手車殘值率,以及針對年輕消費群體培育的品牌年輕化理念,也是各自在中國市場不斷開疆拓土的關鍵。

盧晏認為,近兩年,日系頭部品牌在產品設計、配置方面,均向年輕化方向靠攏,加上個性而又多樣的產品布局法則,自然吸引了大批年輕消費者關注。「可以說,日系頭部品牌在競爭中贏在了對『年輕一代』消費喜好的把握上。」而這也是德系品牌所不及之處。

總之,日系品牌雖然在乘用車整體市場佔比中不斷走強,但頭部車企的「聚集」效應同樣明顯。尤其以「兩田」為代表的日系品牌,其發展路徑和品牌理念或值得其它品牌借鑑。

相關焦點

  • 中國各省汽車品牌銷量冠軍分布圖,德系佔半壁江山,日系強勢逆襲
    中國各省汽車品牌銷量冠軍分布圖出爐了,大家有沒有感到意外呢?雖然德系車大眾在今年的表現有點疲軟,朗逸保持多年的轎車銷量冠軍的位置被日產軒逸奪走,但是有得必有失,大眾在SUV市場的表現有亮點,多款新車的推出也幫助大眾鞏固了自己作為中國汽車市場一哥的地位,當我們看到這麼多的省份的汽車銷量冠軍都是大眾的時候,有沒有感到很意外,我感到非常意外,沒想到一直被錘的大眾汽車,其實是個悶聲發大財的品牌,在北方幾乎已經被大眾統治,而在南方,日系車給大眾造成了一定的損失,在廣東和福建
  • 4月日系車銷量解讀:主力全員回血成功,小眾品牌依然寒冬
    雖然離去年年底月均200萬臺以上還是有段距離,但恢復到這個水平也算好事——要知道悲觀點的預測是「汽車銷量起不來了」。在這種市場環境下,日系合資品牌的表現相當亮眼,從德系、日系以及自主品牌的劃分來看,去年12月日系與德系的差距還相當大,總銷量分別為25萬臺和32萬臺。但在今年4月份,這個差距被縮窄到23.2萬臺和24.9萬臺,市佔率進一步得到提高。
  • 11月德系車銷量反超日系 法系車出現回暖跡象
    11月,國內合資車市場,德系車和日系車單月零售銷量相互「battle」,美系車銷量增幅顯著仍是主要看點。乘聯會數據顯示,11月,國內德系車銷量約48.7萬輛,市佔率為23.4%,反超日系車約48.1萬輛的銷售成績和23.1%的市佔率;美系車11月銷量近20萬輛,市佔率為9.4%。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內乘用車企月銷量排行榜前15名中,德系車企佔據4席,日系車企佔據5席,美系車企則佔有1席。
  • 安徽大境|延6月輝煌,德日佔半壁江山,佔有率比銷量有看頭
    市場佔有率:德日佔據半壁江山,自主末位淘汰 7月汽車銷量實現大幅增長,但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市場佔有率不一。從整體格局來看,德系和日系品牌保持強勢增長,市場份額不斷提高。 其中,德系品牌1-7月的市場佔有率達到25.1%,同比上升1.6個百分點,依舊保持第二位。日系品牌1-7月的市場佔有率為24.1%,同比提升了2.3個百分點。
  • 日系、德系、美系、韓系、法系,哪個對中國產業幫助最大?
    經常有人諮詢,說日系、德系、美系、韓系、法系、國產哪個口碑最好?哪個質量最好?這樣的問題是很難回答的,現在的汽車,基本都是全球車,全球採購,全球製造,各大車企之間互相兼併、合資、互通有無,在技術上越來越同質化,已經沒有嚴格意義上的車系了。所以,真的無法說哪一個車系更好。
  • 2019美國汽車銷量排行榜:前十品牌跟中國僅兩家重疊,都是日系
    雖然體量上跟中國市場的2069萬輛相比有明顯差距,但跌幅可比中國車市的7.4%低了不少。而具體到品牌方面,車行哥找到了2019年美國汽車品牌銷量排名TOP10。從中可以看出很多端倪,跟中國的銷量對比起來差異巨大。
  • 銷量就是王道,日系車靠什麼馳騁車市?
    ,盼望春天的到來,車市也是如此,銷量一落千丈已經不足為奇,更有不少堅持不下去的車企選擇退出這場慘烈的戰爭,但是日系在這場車市大寒潮中不但能安然度過,反而再創新高。  車型大戶日系豐田去年一年在國內市場銷量高達156.5萬輛,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各自發力,基本上平分秋色,同比增長分別達到9%和12%。就連日系中最沒存在感的日產也是表現優秀,全面累計銷量突破110萬輛。為什麼日產在大環境如此不景氣的情況下還能有這種成績呢?我們來分析一下吧。
  • 危機四伏 美系車會是下一個韓系或法系車嗎?
    乘聯會數據顯示,截止10月,美系三大合資主力通用、福特、FCA在中國市場市佔比已經跌至9.4%,達到歷史同級最低。作為對比,和美系幾乎站在同一起跑線的德系車,市佔比卻穩步提升至26.4%,日系更是後來居上達到24.3%。那麼,技術並不遜色,甚至品牌積澱更有優勢的美系車為何會在中國市場敗給日德系?
  • 日系皮卡霸佔泰國市場,豐田佔3成以上市場份額,海拉克斯銷量最佳!
    在所有進入泰國的汽車品牌裡面,豐田可以說依然是最穩定的,他們全年銷量是319822臺佔據了30%以上的市場份額,可以算是泰國汽車市場號召力最強的一個汽車品牌。 五十鈴商用車在泰國的地位相當的高,它的柴油引擎和皮卡車型都獲得了高度的市場認可。2019年五十鈴全年的銷售新車是177864臺,這個數字佔據了17.1%的市場份額,可以說是非常不錯的成績。而本田則以128651臺的成績獲得了12.37%的市場份額。 不得不說日系車企在泰國的表現是非常出色的。而泰國也希望通過日系的各大汽車企業,帶動整個泰國的經濟發展以及就業問題。
  • 日本人愛買哪個品牌?本土汽車銷量榜出爐,日產只排第五!
    如果你要買車,老司機都會向你推薦德系和日系,其中,日系車的質量可靠,油耗和安全性也很值得信賴,所以即便有歷史原因,大家還是會買日本車,這也導致在中國,豐田、豐田和日產賣得風生水起,那麼,我們對日系車如此青睞,你可知道,日本人都買什麼車?
  • 年度點評:新奇駿憑什麼衛冕日系SUV銷冠?
    喜的是,細看SUV市場內的各款車型的具體銷量數據,很容易發現,整體市場雖然有一定的下滑,但是市場內部卻呈現一種優勝劣汰的優化發展。其中東風日產奇駿的表現,頗具代表性。下面筆者就以日系SUV衛冕銷冠東風日產新奇駿的案例,解讀王者銷冠在2019年經歷的變與不變。
  • 2020年各國別汽車品牌保值率排行榜:日系封神 美系車最慘
    總體來看,在品牌保值率方面,日系車是最大的贏家,包括豐田、雷克薩斯、本田、斯巴魯在內四個品牌的三年保值率,超過了70%。在保值率方面,日系車在國內市場也是接近封神的存在。 其次,得益於豪華品牌在國內的受歡迎程度,德系車的三年保值率也可圈可點。其中保時捷的保值率更是高達78.79%,不僅為德系車最高,也是榜單最佳。而奔馳是BBA保值率最高的,達到了68.18%。寶馬和奧迪接近,均在60%左右。
  • 美國最可靠品牌評選:捷恩斯秒榜雷克薩斯,日系出局、美系逆襲!
    美國最可靠品牌評選:捷恩斯秒榜雷克薩斯,日系出局、美系逆襲!如今購車,除了顏值、空間、動力等常規參數,我們越來越關注質量穩定性、配件價格及油耗等,關於使用成本的數據。不過,2020年的J.D.Power最新排名中,韓系捷恩斯扮演了黑馬的角色,以89分的成績力壓雷克薩斯,成為新科冠軍。同時,在普通品牌裡,日系僅有豐田進入前十、美系卻有三家入圍,排名結果絕對夠震撼。
  • 大眾一騎絕塵 自主猛/日系穩/美系低調 2020年新車銷量大盤點
    吉利汽車多款車型呈現熱銷狀態,全新A+級轎車星瑞12月份銷量超過1.2萬臺,2.0TD發動機的效應確實太猛了,目前星瑞依然供不應求。長安系自主品牌汽車銷量1503605輛,同比增長12.9%。其中長安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978398輛,同比增長20.6%。
  • 美媒評「最值得購買」十大品牌:日韓車佔六席,豐田意外落榜!
    第九位:起亞很多人看不起韓系車,然而起亞和現代去年熱銷720萬輛,成為了全球第五大汽車廠商,即便在中國銷量大跌,但是總量依然突破了百萬大關,那麼,韓系車為何如此強勢?《消費者報告》的數據就很能說明問題,此次起亞排名第九,除了路試分數不高,滿意度和質量排名都很靠前。
  • 得皮卡者得天下的泰國,日系霸榜中的自主品牌有戲唱嗎?
    1t皮卡的年銷量差不多可以佔到泰國國內車市年銷量的「半壁江山」。離地間隙大,可載人、可拉貨,甚至還會有四驅,陡坡爛路均不在話下。再一大特色是日系車「橫行」,數據顯示,2019年日系品牌在泰國車市的銷量份額佔比達到了85.5%。
  • 功夫獨家·數看華南 | 日系大本營,銷冠居然變成德系車?
    除此之外,廣州市場轎車銷售格局基本維持了之前的格局,由日系品牌繼續「霸榜」。但是,相比起10月,TOP10車型的銷售表現基本都實現了可觀的環比提升。值得一提的是,英朗在重新採用4缸機後,銷量也實現了快速回穩,再次回歸到TOP10榜單之中。
  • 德系車燒機油修不好,日系車皮薄不耐撞,真正懂車的人都買了啥?
    在我國汽車市場上有一個獨特的產物,那就是合資車,國產車還沒有發展起來的時候,各大合資車品牌幾乎佔據了所有的市場份額,而德系車和日系車也迅速的崛起,成為了國民用車的首選,然而在用車的過程當中大家卻發現其實銷量宏偉的德系車和日系車都有自己身上不可避免的毛病,前者燒機油,後者皮薄不耐撞。
  • 超豪車銷量一覽,阿斯頓馬丁銷量慘澹,這個品牌銷量首次破萬
    2017年的全球汽車銷量是9520萬臺,2018的全球汽車銷量是9440萬臺,而2019年的汽車銷量卻只是只達9030萬臺,這也是全球汽車銷量下跌較大的一年。儘管汽車銷售市場並不景氣,但是高端品牌的汽車依然相當的火爆,尤其是在中國。
  • 國產品牌能否在未來的消化內鏡診療市場佔一席之地?
    如此應運而生的時代背景就是:國產品牌有著與生俱來的性價比優勢,是拉開國產替代大幕的尖矛,在此基礎上產品創新及臨床響應能力是拉開同行差距的核心,把握住這兩點,內鏡診療進口替代必將穩步進行。  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內鏡診療行業。  日系品牌寡頭壟斷下的「內鏡診療」行業,國產企業還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