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心中,李白定是一個酒量極好的人。不然則能寫出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樣豪邁的詩句。但是,按照目前的資料來看,李白如果放在現代,酒量也就幾瓶啤酒的事,相信這時就有很多李白的粉絲站出來,說小明我是瞎說,但是,如果您繼續往下看,就會發現我說的是有道理的。
在唐朝,並沒有蒸餾酒,在大部分人看來,李白喝酒,喝的肯定是白酒,不然普通的酒怎麼配得上李白詩仙的身份。但是,在那個時代,酒並不是一口下去就要辣死那種,白酒是蒸餾酒,而蒸餾這項技術是在元朝時自印度傳入中國,在唐朝,並沒有白酒這樣東西。
唐朝的酒並不是辣的,而是甜的,就像我們現在喝可樂一樣。著名的詩人白居易曾寫過一首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其中的酒叫做綠蟻酒,由名字可以看出,此時的酒是綠色的,而綠蟻,便是酒上的浮渣。
此時,肯定有人會說,這是白居易喝的酒,不是李白的酒,但是,李白也寫過關於酒的詩句——千杯綠酒何辭醉,一面紅妝怒殺人。可見那時的酒的質量不咋地。
受限於釀酒的工藝,唐朝人喝酒一般不會有現代人那樣辛、辣的感受,而是甜的感覺。在發酵時,很多穀物都糖化了,這說明,酒的黏稠度很高,不像現在一樣時清亮透明的。這種綠色、度數低、渾濁、甜的酒就是當時最常見的酒。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李白在喝這些酒的時候是啥感受。
知道了唐朝的酒是什麼樣的,便可以推測出李白的酒量了。按照上文的說法,李白所喝的酒度數並不高,按照現在的標準,估計也就是四五度的樣子,比啤酒還要低。杜甫在《飲中八仙歌》曾寫過李白喝酒的場景「李白鬥酒詩百篇」除去誇張的成分,當時李白喝了大概有十斤,但是當時的酒度數不高,喝酒考驗的並不是酒量,而是膀胱的容量。換算成現在的啤酒,李白大概喝了有六七瓶啤酒,可見李白的酒量並不怎麼高。
但是,酒已經成為了李白詩的象徵,李白如果不喝酒,寫出來的詩肯定會少了那豪放的味道,就像我們平時煮菜沒放鹽一樣。況且,李白已經成了我國文化的一個符號,無論他的酒量是多少,在我們的心中,他依舊是那個千杯不倒,不畏權貴的酒中仙。
.extraClassAspect { -webkit-transform:scaleX(1)!important; }.extraClassCrop { -webkit-transform:scale(1)!important; }.extraClassAspect { -webkit-transform:scaleX(1)!important; }.extraClassCrop { -webkit-transform:scale(1)!import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