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須一飲三百杯的李白真實酒量是多少?看完這篇文章就知道了

2021-01-13 愛寫作的小明

在大家的心中,李白定是一個酒量極好的人。不然則能寫出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樣豪邁的詩句。但是,按照目前的資料來看,李白如果放在現代,酒量也就幾瓶啤酒的事,相信這時就有很多李白的粉絲站出來,說小明我是瞎說,但是,如果您繼續往下看,就會發現我說的是有道理的。

在唐朝,並沒有蒸餾酒,在大部分人看來,李白喝酒,喝的肯定是白酒,不然普通的酒怎麼配得上李白詩仙的身份。但是,在那個時代,酒並不是一口下去就要辣死那種,白酒是蒸餾酒,而蒸餾這項技術是在元朝時自印度傳入中國,在唐朝,並沒有白酒這樣東西。

唐朝的酒並不是辣的,而是甜的,就像我們現在喝可樂一樣。著名的詩人白居易曾寫過一首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其中的酒叫做綠蟻酒,由名字可以看出,此時的酒是綠色的,而綠蟻,便是酒上的浮渣。

此時,肯定有人會說,這是白居易喝的酒,不是李白的酒,但是,李白也寫過關於酒的詩句——千杯綠酒何辭醉,一面紅妝怒殺人。可見那時的酒的質量不咋地。

受限於釀酒的工藝,唐朝人喝酒一般不會有現代人那樣辛、辣的感受,而是甜的感覺。在發酵時,很多穀物都糖化了,這說明,酒的黏稠度很高,不像現在一樣時清亮透明的。這種綠色、度數低、渾濁、甜的酒就是當時最常見的酒。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李白在喝這些酒的時候是啥感受。

知道了唐朝的酒是什麼樣的,便可以推測出李白的酒量了。按照上文的說法,李白所喝的酒度數並不高,按照現在的標準,估計也就是四五度的樣子,比啤酒還要低。杜甫在《飲中八仙歌》曾寫過李白喝酒的場景「李白鬥酒詩百篇」除去誇張的成分,當時李白喝了大概有十斤,但是當時的酒度數不高,喝酒考驗的並不是酒量,而是膀胱的容量。換算成現在的啤酒,李白大概喝了有六七瓶啤酒,可見李白的酒量並不怎麼高。

但是,酒已經成為了李白詩的象徵,李白如果不喝酒,寫出來的詩肯定會少了那豪放的味道,就像我們平時煮菜沒放鹽一樣。況且,李白已經成了我國文化的一個符號,無論他的酒量是多少,在我們的心中,他依舊是那個千杯不倒,不畏權貴的酒中仙。

.extraClassAspect { -webkit-transform:scaleX(1)!important; }.extraClassCrop { -webkit-transform:scale(1)!important; }.extraClassAspect { -webkit-transform:scaleX(1)!important; }.extraClassCrop { -webkit-transform:scale(1)!important; }

相關焦點

  • 當「會須一飲三百杯」的古人遇上蒸餾酒,結局如何?
    不過不知道讀者朋友們是否注意到了,在記載中古人的酒量似乎尤其大,這是為什麼呢?當「會須一飲三百杯」的古人遇上蒸餾酒會怎樣?圖/四羊方尊 商代的酒具01 古人的「豪飲」古人飲酒量大首先是文學作品中的記載,傳說李白「鬥酒詩百篇」,唐代一石大約為現在的53千克,那麼鬥酒也有十斤之多。李白一次居然可以喝下十斤酒嗎?
  • 趣談中國古代酒歷史,李白為何會講「會須一飲三百杯」這種豪言?
    唐代大詩人李白既是詩仙也是酒仙,他特別喜歡喝酒,還曾經講出「會須一飲三百杯。」這種豪言壯語,三百杯,仔細想想,好像李白的酒量還真是不淺呢,李白真的這麼能喝嗎?這是要從中國古代酒歷史講起,在甲骨文中,就已經有了「酒」字,是一個酒罈子的形狀。其實早在甲骨文出現以前,中國就已經有了酒,傳說夏朝時候的杜康第一個發明出酒的人。小編在《說文解字》中也看到了這個說法。
  • 會須一飲三百杯,「古代思聰」酒錢何處來?
    李白一生喝了多少酒?他自己在《襄陽歌》中說:「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飲三百杯。」這雖是誇張之詞,但也看出「詩仙」的酒量,一天喝半斤八兩,恐怕不在話下。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像他這樣天天喝、月月喝、年年喝,到哪裡去弄買酒錢?
  • 會須一飲三百杯與不過三斤老白乾的區別,李白真不是在吹牛
    相信大家在看到古裝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有大碗喝酒的場景。特別是武松吃酒,一碗大缸,毫不猶豫」噸噸噸「就往下灌,這種飲酒方式曾入迪尼斯世界紀錄,原因是他在吃完這一大缸酒後,為讓血液儘快吸收酒精,去酒舍的後山上找老虎玩耍,結果一不小心打死了老虎,被動物保護協會一路追緝到梁山。
  • 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為啥李白一次能喝三百杯?專家:換你也能喝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唐·李白《將進酒》節選 我們讀唐詩宋詞的時候可能會注意到一點,那就是古代詩人也太愛喝酒了吧?動不動就「獨酌」一番,其中又以李白為翹楚。李白的詩句縹緲出塵,因此有了「詩仙」的美譽,但他同樣好酒,可以說他的詩句之所以有那種飄飄然的出塵之感,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醉酒後的狀態。李白有多能喝?
  • 平生最愛李太白 會須一飲三百杯
    無論親朋歡聚,還是萍水相逢,拎起酒杯,痛快而飲。不在酒多少,而在那份豪情。胸中吞日月,芥子納須彌!縱古論天地,醉裡得真如。盛唐氣象,肥美天下。英雄際會,目不暇接。顏真卿《湖州帖》李白與顏真卿生在同時代,白長卿八歲。兩人都從公孫大娘劍舞中受啟發,一個悟詩,一個悟書。
  • 會須一飲三百杯:暢談酒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
    前言李白在《將進酒》中寫道 「會須一飲三百杯」,堪稱把飲酒文化寫的酣暢淋漓。酒,在中國厚重的歷史文化和百姓的生活中有著獨特的地位,很多場合都被稱為「無酒不歡」,中國釀酒飲酒的歷史源遠流長,形成了獨特的酒文化。酒文化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又有其獨特而鮮明的特徵。中國的酒文化和其他傳統文化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 梁紀委:把酒臨風羽化而登仙,會須一飲三百杯!
    蒼山滴翠,斜陽如夢,怎看鵲橋歸路?憶往昔執手相看淚眼,道不盡霧靄沉沉天地闊。清風吹我衣,琵琶聲響離人淚,灞橋煙雨淚涔涔,怎奈故人西辭黃鶴樓。濁酒一杯寄相思,紅酥手、衩頭鳳,鐵馬秋風大散關,魂兮夢兮有志難酬,孤獨終老悽涼在草村,腸斷白蘋洲。
  • 讀李白,讀英文,感受獨酌之樂
    李白在《月下獨酌四首》(其三)中這樣說獨酌之樂: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 29.李白《將進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這首詩大家都非常喜愛。「天生我材必有用「已經成為歷朝歷代,甚至一直到今天,有才華的人,有才能的人,藉以鼓勵自己,給自己自信的一個著名警句。我們現在可能已經沒有這樣的信心,說「千金散盡還復來」對李白來講,這句話雖然是一個比喻,但是卻盡顯他的自信。李白這一生雖然不曾做得半個官職,但是他真的還從來沒有缺錢。因為在盛唐的時代,人們愛才惜才也用才。
  • 喝醉的李白有多可愛,看看這首詩你就知道了,悠然自得,天真爛漫
    李白愛喝酒,喝了酒就有好詩。在他的筆下,有寓抱負於放蕩不羈的「醉來脫寶劍,旅憩高堂眠」,也有大誇自己酒量的「烹牛宰羊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還有以酒自遣,鄙視功名的「君愛身後名,我愛眼前酒」。而在李白的另一首小詩《山中與幽人對酌》中,則換了另一種筆墨。
  • 李白的《將進酒》唐版曝光,原文更是狂上了天,看後才知道背錯了
    唐玄宗隨後讓李白趕快寫詩,李白喝得連眼睛都睜不開了,依舊文思泉湧,大筆一揮連寫了三首我們至今都耳熟能詳的名篇《清平調》:其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其二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其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
  • 李白的將進酒竟然是一首勸酒歌。您知道嗎?
    大家都知道李白,中國唐朝偉大的詩人。全世界對詩人都有一個非常統一的分類方式:一個就是著名的詩人一個就是偉大的詩人,而剛好李白就是在偉大的詩人之列。李白詩寫的好是眾所周知的,李白喜歡喝酒也是眾所周知的。而這首詩剛好把李白的詩寫的好和喜歡喝酒的愛好結合在了一起,這首詩是什麼呢?
  • 齊芳朗誦 | 李白《將進酒》
    此後,李白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又重新踏上了雲遊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李白作此詩時距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有八年之久。這一時期,李白多次與友人岑勳(岑夫子)應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登高飲宴,借酒放歌。詩人在政治上被排擠,受打擊,理想不能實現,常常借飲酒來發洩胸中的鬱積。
  • 詩仙李白的「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可能我們理解錯了
    公元752年,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經八年了,雲遊四方時與好友岑夫子相約前往穎陽山居中的丹丘生家裡做客。知道李白酷愛喝酒,主人丹丘生自然安排了酒宴為好朋友接風。鬥酒詩百篇的李白,在與好朋友的對酌中寫出了名流千古的《將進酒》。詩作中的「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 李白:將進酒|葉嘉瑩吟誦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②。             岑夫子,丹邱生③,將進酒④,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⑤,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 中國人的「酒量」為什麼越來越差?| 短史記
    比如,名列「竹林七賢」的劉伶,自稱「一飲一斛」;陳叔寶在長安做寓公,和手下親信「日飲一石」;李白立志「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又被杜甫說是「鬥酒詩百篇」……以上斛、石、鬥、杯的大小,眾說不一,可無論怎麼算,他們的酒量都很大。比較上述三個人的酒量,也很有意思。
  • 謫仙人——李白
    大家知道著名詩人李白嗎?與他「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你攜著它行走於雲端之上,穿梭於千古之間,也與它化作天上的星鬥,一起眺望永恆。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
  • 酒壯詩人膽,如果沒有酒,李白哪能寫出這麼狂的詩!
    我選擇「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而這些詩句都出自同一首詩《將進酒》。《將進酒》,唐,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 李白這首詩人人會背,少年用來勵志,中年人自勉,老年人回憶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在我國文學史上,再沒有人能像李白和杜甫一樣擁有如此強大的影響力。特別是李白的詩,被稱「江山千古詩魂在, 再領風騷上千年」,中國人對詩仙太白的推崇可見一斑。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