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熟知蕭太后,大多是通過小說野史,而且從中原王朝的角度來看,總認為蕭太后是一個反面角色。其實,歷史上真實的蕭太后,是一位既有治國能力的政治家,而又能享受到普通女子愛情的女人,相比起那些史上有名的「呂后」「慈禧太后」「孝莊太后」等等,可以說是非常幸福且幸運的一位太后了。
最近正在熱播的電視劇《燕雲臺》,就是以遼國蕭太后為主角來演繹的。我們熟知蕭太后,大多是通過小說野史,而且從中原王朝的角度來看,總認為蕭太后是一個反面角色。其實,歷史上真實的蕭太后,是一位既有治國能力的政治家,而又能享受到普通女子愛情的女人,相比起那些史上有名的「呂后」「慈禧太后」「孝莊太后」等等,可以說是非常幸福且幸運的一位太后了。
蕭太后,蕭綽,小名燕燕。父親是後族重臣蕭思溫,所謂後族,就是皇后的親族;母親是燕國長公主,遼太宗的長女,可以說是出身顯赫。
蕭綽從小就聰明伶俐,對任何事情都很執著,相傳,有一次,在和姐妹一起幹家務活的時候,別人都是草草收場,只有她還在仔細地擦,將家具收拾得很漂亮。父親蕭思溫當時就說,「此女必成大事」。
在蕭綽沒嫁人之前,她一直都無憂無慮的生活在遼國最為繁華的上京。
她十幾歲時認識了韓德讓,韓的父親是燕王,自小受家庭影響和父輩薰陶,智略過人,但相比起蕭綽來說,韓德讓的身份太低了,更最重要的是韓德讓不是契丹人,在當時的遼國,貴族是瞧不起漢人的,而蕭綽出身後族,遼國的皇后大多出生於蕭氏,也就是說蕭綽是有資本以後當皇后的,可就是這樣的身份差距,也並沒有阻止到兩人的相戀。
可以說,這時的蕭綽是最幸福的,有著父親的寵愛,戀人的陪伴,無憂且無慮。
年少不知愁,再幸福不過。
在一切都是最美好的時候,遼國發生了重大的變故,遼穆宗被弒,而蕭綽的父親蕭思溫臨危不懼力保耶律賢登位,史稱遼景宗。
遼景宗或許是懷著感恩的心理,也或者是真喜歡蕭綽,竟然讓蕭綽進宮,一道聖旨封她為貴妃。
蕭綽正與韓德讓相戀,當然不願進宮,可她的父親說,這是家族榮譽的需要,也是遼景宗的需要,更是當時的遼國的需要,當時遼景宗剛剛繼位,朝廷不穩,他需要一個背景強大的女人來幫助他,他看中的是她的背景和勢力。
蕭綽萬般無奈,只能入宮為貴妃,兩個月之後,遼景宗又封蕭綽為皇后,當時的蕭綽只有十六歲。
小小年紀就入了宮,離開了家人還有自己的戀人,面對一個陌生的男人,但這個男人對蕭綽確實很好。
遼景宗身體多病,他把國事交給了蕭綽,二人形成了共治的局面。
遼景宗還詔集史館學士,明令今後凡記錄皇后之言,「亦稱『朕』,並「著為定式」,將蕭綽的地位升到與自己等同的程度,且在他的默許之中,遼國一切日常政務都由蕭綽獨立裁決,他最多只是聽聽通報,表示「知道」了就算數,不做任何幹預。
蕭綽也沒有讓他失望,在她的努力下,遼國軍事日漸強盛,政局經濟也步入正軌。
沒有一個女人不希望獲得丈夫的寵愛,就算這個人當初不是她想嫁的,丈夫毫無保留的信任讓蕭綽過的十分順暢。
乾亨四年,耶律賢逝世,留下遺詔梁王耶律隆緒繼位,軍事大事聽皇后命,同時立耶律斜珍與韓德讓為顧命大臣。
這時的蕭綽才29歲,丈夫早逝,讓她傷心,可這時主少國疑,宗室親王二百餘人擁兵自重勢力雄厚,局勢易變。她只能將重心放在兒子的登基確保政局穩定上來。
而由於韓德讓成為顧命大臣,蕭綽又漸漸與韓德讓的接觸越來越多,在之前丈夫猶在的情況之下,蕭綽面對這個昔日情人並沒有多大的反應,可這時候的蕭綽心裡對韓德讓又有了莫名的情愫。
在政事上,韓德讓傾力輔佐,沒有一絲怠慢;私底下,韓德讓對蕭綽依然是年少時的愛戀,位高權重的蕭太后又萌發了愛情。
統和六年,蕭綽一反從前在皇宮中宴請皇親眾臣的慣例,在韓德讓的帳室中宴請群臣,並且對眾人厚加賞賜。
這場宴會被世人認為是蕭太后與韓德讓為自己舉辦的婚宴。
其實在之前蕭綽和韓德讓就是一種半公開的情人關係,與別朝太后豢養男寵來比,蕭太后只有韓德讓一個情人,且在遼國的契丹風俗來說,這並不是什麼大事,所以二人關係並沒有引發什麼波動。
而蕭綽的兒子,對於母親的這一行為也沒有表示反對的意見,還賜給韓德讓以契丹皇族姓氏「耶律」,賜名「隆運」,並封「晉王」,小皇帝也改口叫「叔叔」了。
兒子與朝臣的默許,讓蕭綽的晚年愛情沒有受到打擊,她無疑是幸福的。
統和二十七年,蕭綽正式將皇權交還給耶律隆緒,結束了她在遼景宗、遼聖宗年間四十年有餘的攝政生涯。
同年十二月十一日,蕭綽逝於行宮,終年五十七歲。
蕭太后一生,可以說是古今中外成功女人的典範了。
謝謝「在看」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