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丨「老人摔倒」可以放心扶了!民法總則第184條為好人「撐腰」

2021-02-19 白銀圈圈

老人摔倒扶不扶?路遇疾患救不救?這本不該是問題,但近年不斷由此引發的糾紛,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比如,江蘇徐州的「90後」小夥,曾主動扶起一名騎車摔倒的男子並送醫治療。誰料對方倒打一耙,誣稱小夥撞人。交警多方查閱監控錄像,才還小夥清白。很多類似的新聞都曾引發網友熱議。

春晚小品《扶不扶》劇照

好心人伸出援手卻遭遇「碰瓷」訛詐的事件,以及雙方各執一詞、輿論頻頻反轉的「羅生門」,讓「扶不扶」「幫不幫」成為拷問社會道德的難題。

備受關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將於10月1日正式實施。其中被俗稱為「好人法」的第184條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相關業內人士和法律專家表示,中國「好人法」的正式實施,將從法律層面鼓勵更多人「路見危難,伸出援手」,同時對「英雄流血又流淚」說「No」。

民法總則第184條為好人「撐腰」

 

從2016年12月到今年3月,民法總則(草案)第184條經歷了3次修改。

最初的版本是「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害人損害的,除有重大過失外,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經過三次修改,大會表決稿刪除了前幾次審議稿中的「重大過失」字樣,僅規定「因自願實施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幾次修改釋放了鼓勵大家見義勇為的明確信號。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成說:

第184條回應了近幾年老人倒地不敢扶等社會熱點問題。幾乎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突發狀況,一旦倒地不起,大家面臨三種選擇,一是等待公力救援,這種救援很難做到非常及時;二是親友來救助,但很多時候也無法第一時間聯繫到親友;常態是發生意外後身邊的人能夠進行幫助。第184條填補了此前的法律空白,規範了這類行為,從法律層面鼓勵更多人勇敢伸出援手。」

除了第184條,民法總則第121條規範了沒有法定義務或約定義務的情況下,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進行管理的行為,幫助他人的人有權請求受益人支付為此產生的費用。

比如受益人心臟病摔倒被好人送到醫院,他應該支付打車費。第183條避免「英雄流血又流淚」的情況,如果好人因為救人行為受到損害,侵權人要承擔損失,受益人可以自願給予適當的補償。如果沒有侵權人,或者侵權人逃逸、沒有能力承擔損失時,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的補償。

專家:見義勇為需要「正確姿勢」

 

如果施救人有重大過失、特別粗心甚至故意造成受益人損害,是不是也不承擔責任?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成認為,第184條並不意味著可以免除所有一切可能的責任,實際應用中還是應該排除特殊情況。

第184條的緊急救助行為的構成要件,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救助人的緊急救助行為是基於自願,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見義勇為、助人為樂的行為,而不是專業救助行為。

二是救助發生在緊急情勢之下,即受助人的人身健康等處於緊急情況需要獲得立即救助。

三是受助人所受損害與緊急救助行為之間具有因果關係。如果損害的發生是因緊急救助之前或之後的救助人行為造成的,則不能適用本條法律規定予以免責。

幫忙不添亂,呼喚更多人學習急救知識和技能

 

相對於「不敢救」的複雜心理,「不會救」的難題看上去並不難解。然而,急救能力不足正是目前制約好人出手相救的掣肘之一。

中國公民在急救知識普及方面還遠遠落後於許多發達國家。數據顯示,歐美發達國家公眾施救普及率比較高(美國高達85%、法國為40%、新加坡為30%),但中國的普及率還不到5%。而公眾急救技能普及率與「是否願救」的意願密切相關。

例如,被稱為「美國好人法」的《好撒瑪利亞人法》由於出現的時間較早,通過「免責式保護」為好人鬆綁。通過法律的保護式鼓勵讓公眾急救技能的普及率得到了極大提升。

王成說,民法總則第184條通過法律形式讓好人出手沒了後顧之憂,但要做到有效及時的幫助,相關部門和社會組織應該加強急救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才能讓更多好人出手更專業。

附:醫學科普MV《最炫急救風》

  

北京協和醫院胸外科醫生邴鍾興主演的《最炫急救風》

網友熱議:

 

對於「好人法」的到來,網友最關心的又是什麼呢?

@松鼠diff:比起好人法,更想看到訛詐者受到法律的制裁。

@最愛淚痣白:希望以後不會有因為救人而被要求賠償的事情發生!

@美途笑笑:救人還要惹官司這是讓人心寒的地方。就像現實版的東郭先生與狼的故事。

@沐云:我就怕有些人因為不用承擔責任,大手大腳的幫忙,好心做壞事。

憑藉一部「好人法」,可以徹底解決好人難做」的尷尬嗎?

這也是道德問題、社會問題,除了立法技術的完善、司法公正的實現,還需要法律與道德的堅守與互動。

「好人法」要想真正落地,至少還需要解決三個問題: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公眾號

第一,社會要更多揚善,對好人的表彰和保障力度,從物質到精神,一個不能少。

第二,堅決懲惡,對於誣陷訛詐者嚴格依法追責。

第三,普及救助常識,讓更多人能有能力進行專業的救助。

好人法來了,你扶不扶?

聲 明

內容來源:中國新聞網、新華社、人民日報(版權歸屬於原作者)

「白銀圈圈」尊重文章及圖片的作者權益,與粉絲共同維護網絡智慧財產權。

如侵犯原作者權益請通過微信告知(小編微信:Dx1211),我們將及時做出標註或刪除。

資訊丨白銀黃河風情文化旅遊節暨景泰魚蝦美食節白銀水川康養節盛大開幕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相關焦點

  • 【老人跌倒,扶不扶?】這不再是話題了,民法總則184條這樣法定的
    馬路邊,遇到跌倒的老人,扶不扶?地鐵上,看到他按著心臟掙扎倒下,敢不敢去做點什麼?……「我要是過去,她會不會訛上我?」「應該趕緊心臟按壓吧,但萬一沒救活怎麼辦?」民法總則將於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為保護善行,鼓勵善舉,其中被譽為「好人法」的第184條幾經修改,最終確定為:「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匡正社會風氣,鼓勵見義勇為——「184條」為敢於伸手的好人提供了一個法律保護,也向社會釋放出明確信號——國家立法支持善舉。
  • 民法總則刪除見義勇為「重大過失」規定 讓好人不再難當
    以前好人難做,甚至讓英雄流血又流淚消息經常出現網絡報端。如今,從老人倒地不敢扶,到眾人紛紛伸出援手,處處都是正能量飛,中華民族真善美的美德在大地開花。  社會為何發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位來自北京的志願者林先生感慨地說,民法總則刪除了救人者的「重大過失」,是真正意義上的「好人法」,它不僅解決了人們的後顧之憂,而且,扶起了社會的風尚與民眾的良心。
  • 老人摔倒到底扶不扶? 巴西溫籍華僑發起樂扶基金
    溫州網訊 老人摔倒到底扶不扶?在不少人眼裡,這是一個難題。日前,巴西華僑符之紅牽頭設立樂扶公益基金會,籌集200萬元基金,獎勵那些樂於扶助老人的熱心群眾,為好人「撐腰」。昨天,兩名扶助老人的民警成為基金首批獲獎者。  去年,「中國老人在日本摔倒事件」在網絡上引發熱議。在巴西經商20多年的華僑符之紅回溫探親時,無意中看到這條新聞。
  • 民法典新增「好人條款」為英雄保駕護航
    橫村法庭員額法官許佳瑞:民法典新增「好人條款」為英雄保駕護航       近幾年,類似「扶老人被訛」「見義勇為受傷無人賠償」這樣的事情頻頻發生,新聞媒體對此爭相報導,許多網民感嘆「好人難做」。即將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積極回應了這一社會問題,新增 「好人條款」,為英雄保駕護航。  《民法典》第183條規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 王澤鑑 民法總則 請求權基礎
    人格尊嚴與人格權(1)臺灣民法上的人格權(18、184、194 等) (2)德國法上的一般人格權(allgemeines Persönlichkeitsrecht):以基本權第1條、第2 條人之尊嚴為基礎:不包括法律規定特別人格權 (3)大陸民法總則:類推適用或創設一般人格權?
  • 河田一老人摔倒,扶嗎?勇敢扶他!
    歡迎關注   .
  • 《民法典》相關文獻整理——第一部分:《民法典》總則編相關文獻
    其中討論結論需要落腳在民法典規則設計上的民法問題,又可以依據關注對象、討論內容的差異,進一步區分為事實判斷問題、價值判斷問題、解釋選擇問題、立法技術問題。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圍繞各類民法問題都存在爭議,其中爭議最大的當屬立法技術問題。討論的結論無須落腳在民法典規則設計上的純粹民法學問題,也可以依據關注對象、討論內容的差異,進一步區分為事實判斷問題、價值判斷問題、解釋選擇問題、表達技術問題。
  • 《民法典》重要文獻整理彙編系列:總則編文獻
    2.王軼:《民法典編纂爭議問題的類型區分》,清華法學,2020年03期【摘要】根據討論的結論是否需要落腳於民法典的規則設計,可以將民法典編纂過程中的爭議問題區分為民法問題和純粹民法學問題。其中討論結論需要落腳在民法典規則設計上的民法問題,又可以依據關注對象、討論內容的差異,進一步區分為事實判斷問題、價值判斷問題、解釋選擇問題、立法技術問題。
  • 合一課程33:對誣賴好人的摔倒老人,我們該怎麼辦?
    調查結果顯示,約有70幾例是摔倒老人誣賴好人,而還有20幾例確實是嫌疑人撞到了老人卻裝作被誣賴的好人。這個調查雖然樣本不大,但是結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問題。說明撞倒老人的糾紛中,既有真的撞倒老人想逃避責任的假好人,還有不少誣賴好人的老人。對於每個案例來說,我們應該詳細研究分別清楚客觀事實真相,事先不能有任何偏袒一方的傾向。
  • 【普法講堂】律師告訴你如何扶老人才能防止被訛詐!
    ,以至於發生老人跌倒在水裡,無人敢扶,導致溺水死亡的新聞。「華律網」請來有關律師來為我們講解如何防止扶老人被訛詐的知識,不妨一讀。雖然《民法通則》第132條規定,「當事人對造成損害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但將該條適用於一般侵權行為的結果,導致施救人沒有過錯、或被救人不能證明施救人有過錯時,可以通過證明自己沒有過錯來求得部分賠償,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 《民法典》走進你我他的生活
    除此之外 民法典又會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 《民法典》還對以下問題進行了明確規定: 01 看見老人摔倒,能不能扶? 能!
  • 見到路人摔倒扶不扶,網友已給出了答案!
    連續發生的「扶老人」事件引發輿論強烈關注,在「扶」與「不扶」的選擇題前,如何「扶起」社會信任成為社會更為關注的焦點。網友觀點:星願之使:這兩天看到的新聞,覺得最無語的是1大學生好心扶人反被訛。這類事件發生了無數次了,每次都是體現人心和道德,還有人的愚昧。2版權問題。
  • 讀完《民法典》,我一口氣扶了10個老爺爺
    以前過馬路,扶個老人都怕被訛詐,生生磨滅了我助人為樂的熱情。來到2021年,我一口氣扶了10個老爺爺,咱平頭百姓一個,沒什麼靠山,為啥不怕被訛了呢?《民法典》給的底氣!《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簡稱。
  • 女子扶摔倒老人,家屬恩將仇報:老人92歲話不可信
    在大家的印象中我們要是遇到有人摔倒肯定會在第一時間上前將其扶起來,不會有絲毫猶豫,但是不知從何時起就連大家做好事都會經過一番思想鬥爭才決定要不要上前幫忙,換句話來說就是現在連扶人起來都是要經過深思熟慮才會做出的舉動,著實仍大家虎軀一震。
  • 看到老人摔倒馬上扶一把 青島公交司機獲贊
    看到老人摔倒馬上扶一把 青島公交司機獲贊 來源:大眾網   作者:王悅音   2016-06-02 16:17:00
  • 老人摔倒了扶不扶?煙臺90後女孩和路人給出滿分答卷
    9月19日早上,煙臺山東鉅豐商務服務有限公司的兩名90後員工徐小倩和林晶晶在上班路上,遇到了一位摔傷的老人,兩名女孩扶起摔倒老人,並和其他幾位熱心路人、醫院護士一起救護,並聯繫到老人的家屬,確保老人安全後才離開。「你這是摔了嗎 ? 哎呀 ,怎麼摔成這樣!」
  • 《民法總則大眾讀本》有聲讀物 | 哪些部門有權認定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附漫畫】
    根據法律規定,只有法院才能在利害關係人的申請下,認定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他部門或個人無權作出上訴認定。《民法總則》第24條第1款規定:「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其利害關係人或者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該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 ​​股權轉讓無效的司法認定:從最新《民法總則》看變遷
    第五十八條 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2、《民法總則》2017.10.1至今第一百四十六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 崔麗丨民法典第1009條:基因人格權的創設、證成與實現
    隨著基因技術的飛速發展,人格尊嚴、基因平等保護等問題日益成為具體人格權關注的重要領域,基因權利應納入具體人格權保護的範圍。第三,從法律規範視角看,基因人格權具有相應的義務行使邊界。基因人格權行使的法律邊界為:首先,民法典總則編為基因人格權保護設定了基本準則。基因權利行使應遵循民法的一般原則。
  • 賀劍:民法的法條病理學 ——以殭屍法條或注意規定為中心|民商辛說
    如《民法總則》第143條關於法律行為生效條件之列舉規定,一方面與《民法總則》第144~146條和第153條等無效事由之規定重複,另一方面又遺漏了條件、期限、代理權、不構成惡意串通等內容。[26] 雷同型贅文是贅文識別中的一個難點。兩個互有重複的條文若彼此為隸屬關係,則隸屬者為贅文,但若彼此為雷同關係則何者才是贅文?其關鍵標準是立法的邏輯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