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圈「養號」這次盯上了豆瓣讀書,書友不幹了!

2021-02-15 南都周刊

一篇名為《來自一個編輯的心聲:王一博的粉圈,請你們離我的書遠點》的豆瓣文章近日在網際網路不斷發酵。

文章作者「貝塔減」稱,他編輯的新書《記憶記憶》剛推出沒多久就遭遇大量王一博粉絲集體打分。「貝塔減」認為,因為最近王一博有三部影視作品待播,他的粉絲為了能在豆瓣給偶像控分,提前在豆瓣「養號」,以至於盯上這部在豆瓣APP新書推薦首頁、卻相對小眾的作品。

所謂「養號」,是指通過發布原創帖子等方法增強帳號的活躍度、提高帳號的權重。而帳號權重就是帳號在平臺中的權威程度。權重高的帳號往往更受平臺重視,自然推薦量和曝光程度也就更高。

「貝塔減」說,《記憶記憶》是一本31萬字,擁有超過200個注釋,剛剛發貨不到半個月的俄羅斯文學作品。俄羅斯文學以晦澀難懂為特色,《記憶記憶》作為一本「不見得好讀」的小眾書籍,在兩天內收到了近200條短評,令「貝塔減」感到不可思議。而這近200條短評中,大多是複製粘貼高贊短評和書評,抑或是發一些莫名其妙的句子心得。

在經過核實整理後,他發現給自己的新書打分寫短評的多為王一博的粉絲。「貝塔減」在文章中控訴:作為編輯,他最享受的就是讀者們的反饋;作為讀者,也希望能在豆瓣上看到真實的評價,尋覓真正的知音。而王一博粉絲的盲目打分評論,會導致真正看過這本書、真心喜愛這本書的真實評論被掩埋,使豆瓣評分淪為替流量明星做數據的工具。

「不由分說踩在別人的肩膀上,去給自家偶像戴皇冠——未免太沒皮沒臉了吧!」一個驚嘆號,將這位編輯難以遏制的憤怒噴發到了網絡空間,隨機引起了大量網友的關注。

事情發酵之後,也有網友表示對飯圈的操作感到震驚,提出「養那麼多號幹嘛」的疑問。那麼,飯圈到底為什麼痴迷於「養號」?

「養蠱」般的飯圈「養號」

飯圈中的「養號」起源於微博。對於飯圈而言,微博是輿論場的主陣地,權重高的帳號的評論在熱度排序時會出現在前排,而且發布的帖子可以通過關鍵詞搜索出現在「廣場」上,因此,微博權重在控評、打投、做數據時至關重要。

熟悉了這一套規則之後,飯圈「養號」之風漸起。在微博中,搜索「養號教程」這一關鍵詞,便可看到眾多明星家粉絲製作的「養號」教程。為了提高帳號權重,他們想盡了各種辦法,包括實名認證、關注官媒、多發視頻或九宮格等等。根據不同的職能,微博「養號」還分為搶熱評大號、控評小號、廣體養號等多種。

(圖源微博)

然而,飯圈對於各項數據指標的要求不是光微博「養號」就能滿足的。在各大社交軟體平臺上,都可以發現飯圈「養號」的身影。比如網易雲音樂,以及各類打投APP。

(圖源微博)

此次的輿論中心——豆瓣也是飯圈「養號」的一個重要平臺。由於豆瓣上作品的評分常被觀眾和其他平臺視為評價作品質量的重要參考指標,因此在看重影音作品的娛樂圈,豆瓣評分就顯得格外重要。在豆瓣的評分機制中,帳號權重也會影響其打分的權重,使用痕跡較少的帳號所打的分不會被平臺採納,甚至會被平臺算法判定為水軍,清除數據。為了能夠提高豆瓣帳號的權重,方便為自家偶像的作品打分。

豆瓣「養號」由來已久,已經形成了可以放在明面上交流討論的、成體系的技巧和攻略。有經驗的「養號」人會根據平臺的運作機制,針對性地對發布內容、點讚、評論、帳號類型、小組討論等進行控制,找到規則間隙中的灰色地帶進行「養號」操作。僅僅在豆瓣自己的平臺上搜索「豆瓣養號」的相關日記,都需要連續點擊三次「查看更多」才能瀏覽完畢。

有豆瓣用戶表示,自己曾在文學名著《紅樓夢》的豆瓣評論區看見一條「寫得不錯,加油!」的評論,內心不解:「給誰加油呢?怪嚇人的。」後來才得知這就是飯圈的「養號」行為。「貝塔減」在文章中也提到,除了《記憶記憶》以外,《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鰻魚的旅行》、《氣球》等書籍和影視作品也遭遇了飯圈「養號」的「侵襲」。

「養號」的最終目的是給自家偶像的作品控分。而與微博平臺仿佛,粉絲的到來也同樣帶來了黑粉。在一眾連發幾十個「好看」的刷屏評論中,也有著連劇情都不清楚、直接開罵的「爛片」等評論。眾多粉絲不斷發帖號召努力刷分,與黑粉們抗衡,甚至有V標微博博主發帖引戰。流量明星入駐的影視作品的評分在這兩方力量的博弈中被不斷拉扯,僵持的局面更會引發新一輪的控分大戰。

但是,處於戰場之中的粉絲們誰會去考慮淪為「戰場」的平臺,以及平臺原本的使用者們?

豆瓣,還能回到從前嗎

豆瓣原本是一個為分享書籍、音樂、影視作品而提供的一個交流平臺,人們可以在這裡找到同好,彼此交流自己對自己喜歡的作品的意見和想法。可以說,每一部作品都擁有一個自己的小眾圈子,豆瓣為書迷、影迷們提供了一個精神家園,也因此豆瓣用戶對自己社區的純潔度極為在意。由於豆瓣用戶很多都是深度影迷、書迷,或專業影評人士,在平均水平上有著不俗的觀察力和評價能力,因此豆瓣對電影等的評分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水軍的湧入不僅正面宣告書迷影迷們,自己的社區已經被「商業化入侵」,也動搖了豆瓣平臺評分可靠的根基。因此,豆瓣用戶對「養號」行為極為不滿,每一個水軍帳號的披露都會一石激起千層浪般引發一場舉報和罵戰。

對於這次事件,豆瓣用戶們也心懷同感。在「貝塔減」發表的文章的評論區,清一色都是斥責「養號」行為的言論。對此,王一博一名在微博上擁有超過55萬粉絲的大粉出面道歉:「盲目號召的人是我,非常抱歉,對不起」,稱「今後不會再號召這種不合理的『跨平臺養號』行為」。

但是,也有粉絲並不服氣。一些王一博粉絲開始質疑「貝塔減」,認為他是想藉機給自己的新書炒作。

甚至還有粉絲提議:不要給豆瓣小眾文學評分,去給看過的名著評分,因為「那些不太出名的編輯,都會盯著自己的書一條一條看評論。」

不少網友和豆瓣用戶都在呼籲豆瓣改革評分機制,提高用戶註冊、評分的門檻。

其實,早在2017年11月,豆瓣電影對短評機制的改革便已完成,評論區僅能隨機顯示部分短評。被展示出來的短評是由算法根據時間、熱度等因素進行篩選並隨機呈現的。影片上映之前的、與影片無關的或包含人身攻擊等內容的短評將被摺疊,其評分不計入豆瓣評分。而今年4月份起,豆瓣讀書、豆瓣音樂也不再展示全部短評。創始人阿北回應,其初衷就是在不影響用戶體驗的前提下,兼顧反水軍而進行的產品考量。

11月24日,「豆瓣讀書」官方帳號對此事進行回應:將嚴厲打擊「養號」行為,處罰違規帳號,清除垃圾數據。這部分帳號會被永久標記,未來的評分評論將視作無效內容處理。

相關焦點

  • 瘋狂「養號」的飯圈,這一次激怒了圖書行業
    在「飯圈」,粉絲為了給「愛豆」打榜,在社交媒體上「養號」的做法並不少見。有時,粉絲自己也稱其為「養耗」。
  • 思想界|飯圈入侵豆瓣讀書:一場流量粉絲、豆瓣用戶與平臺的博弈
    養號刷分,評論注水:飯圈邏輯為何在豆瓣行不通?前不久,一篇題為《來自一個編輯的心聲:王一博的粉圈,請你們離我的書遠點!!!》的文章在社交媒體上流傳,引起了圖書行業對飯圈「養號」行為的廣泛關注。在這篇文章中,一位圖書編輯控訴有明星粉絲在豆瓣養號,導致其編輯的新書《記憶記憶》剛上架就爆出上百條注水評論。
  • 飯圈注水,豆瓣崩潰
    起初,張文還不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她想到不久之前,出版社曾免費送過一批書,她給每一本寄出的書裡都留了小卡片,「如果喜歡書的內容,歡迎來豆瓣書頁寫下自己的想法。」她想,也許是自己的小卡片感動了某些不太熟悉豆瓣生態的網友,特地來豆瓣給「好評」。她也挺感動。原本,這本書只有30多個人留下想法和書評,「都是有閱讀習慣的、會讀書和評書的人寫的。」
  • 飯圈大肆刷評註水,豆瓣圖書圈怒了!憤而反擊卻牽出了養號黑產鏈
    給自家的愛豆打榜早就成了飯圈不成文的規矩之一。
  • 豆瓣也沒能逃過飯圈的入侵
    的豆瓣文章火了。文章直指某流量粉絲,還有飯圈在豆瓣「養號」行為,並飯圈粉絲對相關作品胡亂打分、複製粘貼毫無疑義的評價表示了控訴。而且還統計發布了自己書籍下面的短評;論證這些皆屬於王一博粉絲群體的養號行為。
  • 「買票練手」「豆瓣養號」,粉絲又給愛豆招黑
    汪蘇瀧的一些粉絲因此買不到票另外一個是「豆瓣養號」。豆瓣的書影音評價體系,是最受公眾認可的評價體系之一,粉絲們自然也特別在意愛豆參演的影視劇在豆瓣上的評分。但豆瓣評分不像微博上的轉評贊可以直接用水軍來操縱數據,豆瓣的帳號有權重等級,它是根據註冊時間、活躍程度(看過的書和電影和音樂等等)、有效程度(發表的書影音評論收到的點讚和評論)等綜合計算的。所以愛豆有作品上新了,你再臨時抱佛腳註冊帳號,瘋狂地標識書影音,給愛豆打五星,基本是於事無補——豆瓣可能不會把你的評分計算在內。於是,這兩三年來,幾乎各大流量的飯圈都紛紛在豆瓣大規模地「養號」。
  • 王一博粉絲突襲「豆瓣讀書」事件始末
    以前粉絲互撕的戰場不過是微博,如今這個好鬥的群體把戰火燒向其他平臺,甚至是豆瓣讀書。原本評論區只是讀者和編輯交流讀書心得的淨土,卻成了養號行為藝術集散地。王一博前段時間上了一個新劇《陪你到世界之巔》,毫無水花可言,粉絲們認為,王一博這部已播劇被黑子惡意打低分,想著趕緊去養號,為未播劇做準備,隨時準備掄起袖子加油幹。實話實說,這評分還低啊?
  • 粉絲在豆瓣養號惹怒作者!「請離我的書遠點!」
    這件事的起因是王一博的粉絲為了替王一博的未來的新作品刷高分,因為王一博在2020年末和2021年會陸續有三部電影上映,而豆瓣作為重要的電影評分指標陣地,於是粉絲們紛紛在豆瓣養號。而這個事件的受害者之一是《記憶記憶》的作者,這本書是一本非常小眾的俄語書,在豆瓣裡這類書的數據基本上都不會很大,但是每位讀者都是真心喜愛,願意花時間去閱讀。該編輯的圖書上市不久,卻被王一博的粉絲刷了上千條書評,致使一些真正的反饋被淹沒,這本書也淪為了養號工具,無法和讀者正常互動。什麼是「養號」?微博有養號,豆瓣也一樣。
  • 王一博粉絲豆瓣養號,豆友「家園被毀」,每個人都像受害者
    原創 麻薯 Epoch故事小館飯圈出圈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從「肖戰227事件」到「王一博粉絲豆瓣養號」爆出。飯圈實在過於龐大,路人再希望他們自娛自樂,也幾乎成了一種不可能的奢望。這次的事情概括起來簡單,圖書編輯@貝塔減 11月23日在豆瓣發表日誌《來自一個編輯的心聲:王一博的粉圈,請你們離我的書遠點!!!》
  • 豆瓣書評遭王一博粉絲「鳩佔鵲巢」,飯圈「養號」何時休?
    近日,有圖書編輯發文稱,流量明星王一博的粉絲為了「養號」,在豆瓣評分頁以複製評論及「水評論」等方式給書籍打分,淹沒了讀者真情實感的評論。該編輯稱,因評論區被粉圈鳩佔鵲巢,「豆瓣上的這本書,已經徹底不屬於作者、譯者、編輯和讀者了」。
  • 王一博粉絲在豆瓣「養號」,遭圖書編輯怒斥!背後產業鏈揭秘
    南都記者調查發現,目前仍有不少公司在網上兜售群控軟體智能「養號」,有的號稱開發了專門的「防封控系統」,不會被平臺監測出來。從微博到豆瓣,粉絲應援的方式隨「戰場」的轉移升級,這次玩起了「養號」。「請你們離我的書遠點!」一名圖書編輯在豆瓣上控訴,自己編輯的第一部新書剛上架,就被「注水」了很多評論。
  • 金方廷:豆瓣,也要被飯圈攻佔了?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金方廷】前幾天,圖書編輯「貝塔減」的豆瓣日記——《來自一個編輯的心聲:王一博的粉圈,請你們離我的書遠一點!!!》揭開了「飯圈養號」問題的一幕。緊接著,流量頗大的娛樂微信公眾號「蘿嚴肅」發布了一篇閱讀量10萬+的推文《王一博粉及各路流量粉,能否放過豆瓣讀書》,直接炮轟豆瓣平臺上的飯圈「養號」行為。
  • 粉絲「養號」,到底傷害了誰?
    近日,圖書編輯「貝塔減」在豆瓣發布長文,稱其編輯的新書《記憶記憶》上架不久便出現大量「注水」短評,懷疑這些都來自明星粉絲的「養號」操作——通過給其他書影音作品打分、評論,提升新號的活躍度,方便日後為明星的作品打分。  為何近來豆瓣的書影音條目下,突然出現大量的無意義評論?該長文為一批普通用戶的迷惑答了疑。不久,豆瓣讀書回應稱將遏制「養號」行為。
  • 王一博粉絲突襲「豆瓣讀書」事件,到底是誰之過
    因為這種飯圈「常規」操作,到最後王一博工作室不得不出面道歉,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整件事到底是怎麼一步步變成現在這個樣子,要從一個本叫《記憶記憶》的小說說起。
  • 王一博粉絲被曝「豆瓣養號「後致歉
    【文/觀察者網 周弋博】「圈地自萌」是飯圈不成文的規矩,即把對愛豆的愛維持在圈內,最好別在公眾平臺大肆宣揚或爭論。然而,這次王一博的粉絲們似乎「不講武德」,壞了規矩。他們為了在豆瓣上給王一博即將播出的作品刷好評,號召了一波給別的作品刷水評的「養號」活動。在這種異常操作引起豆瓣官方介入調查後,王一博粉絲道歉了,承諾再也不號召「跨平臺養號」行為。
  • 「飯圈」文化入侵豆瓣 起底吸血豆瓣帳號的黑產交易
    11月23日,圖書編輯貝塔減在豆瓣上發文稱,其編輯的第一部新書《記憶記憶》剛上架,就被某明星粉絲「灌水」了很多評論用來「養號」,方便此後為該明星將上映的作品打分。重新出版的《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的出品方也表示:「突然湧入大量0粉小號的注水短評」。
  • 飯圈「不講武德」,刷評註水,豆瓣圖書圈怒了!憤而反擊卻牽出了養號...
    然而,這次王一博的粉絲們似乎「不講武德」,壞了規矩。他們為了在豆瓣上給王一博即將播出的作品刷好評,號召了一波給別的作品刷水評的「養號」活動。惹怒了豆瓣圖書圈。飯圈在豆瓣養號,豆瓣圖書圈怒了昨天晚上,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編輯逛豆瓣的時候發現了這樣一個帖子:
  • 光明時評:豆瓣被「攻陷」,飯圈文化要有邊界
    在「飯圈」文化裡,粉絲為了給「愛豆」打榜,在社交媒體上「養號」的做法並不少見。何為「養號」?就是一個粉絲註冊多個小號,通過多種方式增加其活躍性,使小號成為正常帳號。「養號」完成後,粉絲就可以為「愛豆」的作品打分。
  • 飯圈少女「暴打」豆瓣
    11月23日,一位名為「貝塔減」的圖書編輯在豆瓣發出了如上的怒吼。一位圖書編輯會和飯圈有什麼瓜葛?只能說這件事情的走向讓人始料未及:近日,貝塔減負責的新書《記憶記憶》上市不久。為了監測市場情況,她每天都會在豆瓣讀書看評論。
  • 王一博粉及各路流量粉,能不能放過豆瓣讀書?!
    因為王一博的存貨2021年要上了,粉絲們深謀遠慮,現在就開始給他養出豆瓣活躍帳號到時候好去給他打分!!豆瓣的算法還是市面上相對最脫水的,只要有真實觀影人群,粉絲再怎麼興師動眾也很難左右最終分數。然後,用開頭那位編輯「貝塔減」的話說:「一時間,飯圈發起了「多申小號,每日打榜」「今天豆瓣養號了嗎」「各位小摩託,我們一起衝啊」等大躍進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