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鄉村重新閃光——從新橋村文旅發展看如何破解鄉村振興四個難題

2021-01-10 騰訊網

航拍古堰

三月的陽光灑在通濟堰碧綠的流水上,岸邊花草蔥蘢,鄰水而建的山體遊步道蜿蜒伸向遠方……千年古堰完美「入畫」彭山區公義鎮新橋村的文旅發展項目——「古堰新橋田園綜合體」,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重頭戲。

借發展鄉村文旅實現鄉村振興,是市級貧困村新橋村在「摘帽」過程中選擇的發展路徑。田野風光、農事體驗、紅色記憶、忠孝文化……集眾多資源於一身,新橋村成為彭山區發展鄉村文旅的重要一案,2019年被評為市級鄉村振興示範村。

在實現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再好的先天資源也要面對「人、地、錢」三方面的制約。政府精心作出的規劃與布局能否「活」起來、最終讓村民和投資者普遍受益,又成為考驗事業成敗的關鍵。面對這四個難題,新橋村如何破解、讓貧困村也能閃光並散發誘人的鄉村魅力?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作為城市近郊鄉村,該村的破解之道或許能為類似地區提供借鑑。

民宿

土地從何而來?打破土地「零流轉」

青磚黛瓦、草木繁盛、雞犬相聞,泛著波光的通濟堰在院外淌過,一條石板路延伸至「稻香民宿」院門。3月24日,記者輕輕扣開滿是舊時光味道的木門,映入眼帘的是新中式風格的陳設,古樸中見現代化酒店的品質……

青山綠水炊煙,悠然詩酒田園。近年來,尋找鄉愁、追逐繁華都市之外的田園生活,逐漸成為鄉村文旅的一個引爆點。坐落於新橋村的稻香民宿應勢而生,成為該村首期民宿。

早些年,這裡雜草叢生,幾棟閒置的農房靜靜地佇立在河岸旁,荒涼、落寞。「這裡有山有水,風景好,每個角落都是資源,該好好規劃。」以公義鎮黨委書記張敏為首的村鎮幹部敏銳地發現了這裡的文旅價值。

新橋村佔地面積6.5平方公理,有1145戶、3450人。當地最靈魂的資源是通濟堰。這座修建於公元前421 年的古堰,千年來從北向南流經新橋村、馬林村、公義場社區等七個村(社區)轄區,灌溉良田2萬畝,哺育著當地村民。同時,新橋村位於工業大道路旁,屬岷江現代農業園區輻射區,城市近郊區位優勢明顯,可進入性強,風景秀麗,忠孝文化與紅色文化資源豐富。

「用了整整一年時間,我們完成了新橋村的發展規劃與空間布局,實現了土地規劃、產業發展、鄉村旅遊的多規合一。」張敏介紹說,2017年,公義鎮正式規劃「古堰新橋田園綜合體項目」。

「有了規劃,就要解決土地的問題。要用好基本農田、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這『三塊地』。」張敏介紹說,許多閒置資源被發掘與利用。比如關停的一處牛棚原址建設「牛欄莊園」、閒置磚廠打造成「堰上紅磚」旅遊項目、收儲一處民居打造「何家院子」……按照「一水串十景」發展思路,新橋村打包整理出20餘個旅遊項目,並向全省推廣,先後吸引50餘家公司前來洽談。目前,四川省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大賽、四川鄉情國畫院寫生基地等7個文旅項目正式落地。

項目的落地打破了新橋村土地零流轉的歷史。據統計,目前已有近千畝土地被流轉。這樣的效率得益於彭山區在「全國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機遇中試點探索創新的「三級土地預推——平臺公開交易——資質審查前置——風險應急處理」的土地流轉四步機制。土地通過國有投資公司、鄉鎮、村組預先整合包裝,在專門的交易平臺進行競價,由政府部門對業主進行資質審查,從而解決了流轉土地碎片化和業主投資規模化的矛盾,減少業主與農民戶戶見面的繁瑣。

「今年,我們通過了公義鎮新橋村安置區總平景觀設計方案。未來這裡不僅是村民的集中安置區,還是新橋村鄉村旅遊的展示區與旅遊集散地。」張敏說。

民宿

資金從何而來?整合資金「幹大事 」

春風拂過通濟堰帶狀公園的山坡,草木復甦,正是踏青好時節,遊人一波接著一波。據了解,全長1.8公裡的通濟堰帶狀公園,起於楊筒橋,經過新橋村,止於馬桑灣橋,已先後完成臨水山體2公裡遊步道、1.6公裡綠道建設,整體綠化面積超過4萬平方米。

「發展鄉村文旅,基礎設施建設重之又重。新橋村將集中打造三條路、三座橋和一個通濟堰帶狀公園。」張敏介紹說。

作為市級貧困村,建設資金何處來?

「盤活閒置資源,將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股金,農民變股民。」張敏用一句話回答。為了讓閒置資源「活」起來,新橋村於2017年8月成立了新橋村經濟合作社,作為「農民代言機構」打理村集體經濟。通過開展清產核資,把分散、沉睡的資源轉化為資產,比如廢棄的磚廠、關停的牛棚、閒置的農房等都整合到經濟合作社,將村民確定為股民,共享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成果。

「第二步再通過整合政府、企業、農民三方面的資金,集中打造道路、溝渠、橋梁、古堰公園等基礎設施。算下來,已投入近2000萬元。」張敏說。

2019年4月,新橋村成立了眉山古堰芯橋農業發展公司。新橋村經濟合作社通過10畝集體建設用地作價入股的方式參與分紅,佔股10.97%,預計實現年集體經濟增收6萬元,探索出了農業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與運行機制。公司則進一步通過土地作價入股、資金入股、服務入股等方式,做了四筆生意: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親子教育、有機肥生產、水果電商。

基建資金有了,項目的建設資金如何籌得?

作為「全國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簡稱『兩權』)抵押貸款試點」,近年來,彭山圍繞政企銀三方在「兩權」抵押貸款中的痛點,配套出臺了覆蓋產權流轉交易、產權價值評估、風險防控等融資各環節的一系列政策,構建起五大綜合體系,創新推出農房抵押、土地經營權抵押、農機具抵押、蔬菜大棚抵押、保險資金直貸等多個業務,滿足了業主多方面的融資需求。

「鄉村振興最終要讓農民受益,要避免富了業主,苦了群眾。」張敏介紹說,新橋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於土地流轉收益、股金分紅、耕地收入以及就近務工收入。目前,該村人均年收入近2.5萬元,79戶181個建檔立卡貧困戶於2016年全面脫貧。2019年還被評為市級鄉村振興示範點。

人才從何而來?發動人才「引擎器」

3月24日午飯後,「90後」夫妻張登躍與郭歡找到公義鎮黨委書記張敏,將琢磨了幾天的關於「行走的課堂——孝文化研學遊」項目的策劃和盤託出。「李密孝文化,郭祝三紅色文化是研學遊重要內容,可以覆蓋到中小學、幼兒園,潛力很大。」

夫妻倆長期在成都、雲南等地創業,做研學遊項目開發。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回家過年的倆人在彭山已經待了兩個月。決定留在家鄉大展拳腳,不過是在兩周前。「張敏書記找到我們,希望我們留下發展,帶我們調研了許多點位,介紹發展規劃。說來慚愧,我居然不知道家鄉資源現在這麼豐富。」張登躍說。

鄉村振興,必須實現人才振興。長期以來,年輕人外出打工,老幼留守鄉村,新橋村像全國眾多鄉村一樣面臨著「空心化」的問題。沒有人才,何談鄉村振興?

「研學遊是新橋村文旅發展的重要板塊,需要有想法、有視野、有幹勁的年輕人。」張敏介紹說,古堰新橋田園綜合體項目的打造,同樣需要有實力、有情懷、有品質的業主入駐,這樣才能為鄉村振興注入發展動力。

如何破解?

「用項目吸引人,用實幹影響人,用情懷打動人。」張敏說,近年來,當地一方面通過實打實的產業項目招商聚才,另一方面主動打開「引擎」,發現人才、招攬人才。許多像張登躍、郭歡一樣的人才就是這樣被動員後留了下來。

「新橋村已經聚攏起一批能幹事的人。既有思維活躍、幹勁足的年輕人,也有經驗豐富、資本雄厚的鄉賢。」新橋村的第一書記時序介紹,新鄉賢連江將依託著名的駝峰航線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主打網際網路+智慧居家養老平臺的孝興邦智慧養老服務公司負責人周興利將線下試點放到新橋;曾在廣東做管理工作的陳春會為照顧家人,留在稻香民宿成為管家……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鄉村要發展,就要像磁鐵一樣把最需要的人才吸引過來。吸引人才回流,為他們提供產業、政策、資源,讓他們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新橋村這方面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彭山區委黨校黨務副校長王海英說。

效益從何而來?激活文旅「一盤棋」

「投入大概有500萬元了吧,不過還沒實現盈利。」一年前,因為看好鄉村發展前景和研學遊的潛力,彭山區新鄉賢代表連江來到新橋村投資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0版本推農耕文化,2.0版本推紅色文化,3.0版本推國防愛國主義教育,4.0版本提升到忠孝文化,5.0版疊加三蘇文化、沉銀文化……」立項之初,連江已經對研學項目分階段發展進行過思考定位。他認為,要增強當地文旅的吸引力,必須整合全鎮、全區、甚至全市的資源。

鄉村振興的終極目標是讓農民和投資者走上富裕之路。五大振興最終要用效益說話。在破解了「人、地、錢」三方面的難題後,新橋村的文旅發展也將面臨最關鍵的問題——怎麼實現效益。

在這個過程中,政府該發揮怎樣的作用?

「政府可在整體的規劃、引導、服務上發力。」張敏說,新橋村的文旅發展需要融入公義鎮的整體資源中聯動,多點串連。近年來,公義提出「漁樂公義,研學小鎮」的概念。未來到公義旅遊,除了遊玩古堰新橋田園綜合體,還可前往依託13座水庫打造的漁樂休閒基地,又或者到岷江現代農業園區參與農事體驗。研學遊板塊多點聯動,革命先驅郭祝三故居、駝峰航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及李密的孝文化,都是紅色研學遊的內容;馬林村的鄉村振興幹部學院填補了幹部教育培訓的空白:一批具有田園特色的精品民宿,能讓遊客留下來……

「一個點位的文旅發展還有賴於全區一盤棋。」彭山區委常委、副區長王松說。年前的彭山區文旅發展大會,明確提出將在十裡岷江黃金旅遊中軸線上,布局文旅旅遊體驗區、國際文化體驗區、紅色旅遊體驗區、山水休閒體驗區的「四區」,將全區的文旅資源點位串聯起來。

在這樣的布局下,彭山文旅的整體吸引力得以提升,留客能力得到增強。遊客對長壽養生文化感興趣,可以前往「文化旅遊體驗區」遊覽彭祖山、漢崖墓、江口古鎮、沉銀博物館等「網紅」景觀;時尚達人可以前往「國際文化體驗區」體驗恆大童世界、中法農業科技園、中日國際康養城的「高端大氣上檔次」;紅色革命情節的遊客可在「紅色旅遊體驗區」裡的郭祝三故居、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古堰新橋來一場「紅色研學遊」;寄情山水的遊客可以在「山水休閒體驗區」的五湖四海、環湖步道和森林公園,感悟「詩與遠方」。

「借力彭山文旅的整體提升,資源獨特的新橋村必能擁有一席之地,借勢飛躍。」張敏說,「現在鄉村的價值不斷被重視,我們對新橋村的振興充滿信心。」

從市級貧困村到市級鄉村振興示範村,新橋村在探索文旅發展之路中蝶變,煥發生機、散發光芒,未來可期。

RECOMMEND

相關焦點

  • 抓強「五大」建設,破解鄉村振興難題
    全國各地貧困地區逐漸脫貧離不開對產業發展的支持與投入,產業發展賦能農業工程,農業工程推動產品提質增效,產品增量帶動貧困群眾經濟收入穩增長。為此,因地制宜找準產業發展存在的短板問題,實施「一對一」幫扶至關重要。產業模式老套,加大創新形成生產新模式;技術落後,引進強企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針對不同問題制定「一對一」策略,確保精準服務、有效幫扶。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築牢鄉風文明。
  • 激發發展活力 推動鄉村振興
    嵊州市長運公司盧少峰總經理對記者說,我們嵊州破解了老百姓「最後幾公裡」的難題,免收村民的服務費,公司貼錢給班車駕駛員和農村物流服務點的村民兼職服務員,真心為民服務,這是惠民工程。  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寄快遞和收快遞,體驗到便捷與實惠。
  • 文旅融合發展,鼎龍·十裡桃江打造鄉村振興新高地
    2019年,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各地探索針對鄉村產業的省市縣聯動「點供」用地,支持鄉村休閒旅遊和產業融合發展。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新興的鄉村遊和休閒遊不僅要有優美宜居的生態環境,也需要藉助重點文旅項目帶動鄉村振興發展。
  • 文旅扶貧|白石鎮夏村靠山富山,助力鄉村振興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鄭珂10月16日,由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文旅扶貧齊魯行第四站來到了濟寧市汶上縣白石鎮夏村。白石鎮位於汶上縣東部,這裡文化歷史悠久、自然風光秀麗,是汶上縣鄉村旅遊開發的重點區域之一,夏村是白石鎮發展較早的村。白石鎮夏村坐落在汶上最高峰曇山腳下,過去的夏村是「集體窮、人心慌、路不通、水不暢」的窮村,村集體負債60萬元。
  • 以鄉村振興生動實踐 助力東麗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矛盾、解決城市化快速推進遺留問題提供了依據。東麗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高度重視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緊緊圍繞綠色高質量發展總目標,把握東麗轉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堅持城市化與鄉村振興雙輪驅動,深化農村改革,提升產業發展質量,改善人居環境,增加居民收入,東麗區的鄉村振興之路正向著換擋提速的「快車道」全速行駛。
  • 奏響鄉村振興進行曲
    長沙市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發展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為重點,真抓實幹,攻堅克難,奮勇爭先,打開了「三農」工作的新局面,走出一條具有長沙特色的村集體經濟振興之路。截至目前為止,長沙市全面消除年經營收入5萬元以下的集體經濟薄弱村,基本解決集體經濟薄弱村發展問題。
  • 【鄉村振興】阜城全力打好鄉村振興組合拳
    近年來,阜城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立足「三農」工作實際,深入落實中央、省市委關於推進鄉村振興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全面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實現新發展。大力推進特色農業實踐,打造產業興旺的樣板。
  • 廈門確定建設八條鄉村振興動線 平均分布於島外四區
    能吃能玩還能看風景,如今的面前埔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這裡村美、水美、產業美,不少市民遊客專程來「打卡」。 面前埔村的變化,得益於鄉村振興試點示範村的建設。按照「因地制宜、示範先行、試點引領、統籌推進」的原則,我市於去年重點推動首批9個市級重點示範村建設。
  • 讓軍人本色在鄉村振興中閃光
    蒙陰縣從退伍軍人中選配村黨組織書記,組建了一支信念堅定、作風優良的「兵支書」隊伍,創新鄉村治理方式,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帶動村莊發展蝶變,為全省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樹立起榜樣,是以組織振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具體實踐,是新時代傳承弘揚「水乳交融、生死與共」沂蒙精神的生動縮影。退役軍人,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在部隊,保家衛國;到地方,為民造福。」
  • 【鄉村振興】村美人富產業興 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
    創成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1個,省級水美鄉鎮1個、省級水美鄉村2個,建成特色產業基地近1000畝,培育名牌產品6個,2019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050元,較2018年增長7.84%……日新月異的村容村貌,水清岸綠的生活環境,蓬勃發展的產業體系,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在鎮江高新區,一幅村美人富產業興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 開封市鼓樓區推動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
    映象網訊(記者 崔學慶)日前,為推動鼓樓區非遺產業快速穩健發展,讓非遺項目在傳承中煥發活力,為新時代鄉村振興注入動力,開封市鼓樓區文旅局在餘店民俗文化村舉行了以「推動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促進非遺保護傳承,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攜手美麗非遺 助力鄉村振興」
  • 鄉村振興看這裡——正定塔元莊同福鄉村振興模式研討會召開
    塔元莊村黨支部書記尹計平高興地說:「村企共建,同福集團從產業介入,建設十大園區,每年給村裡帶來1000多萬元的收入。等到工程全部建成後,可創造1萬個就業崗位,帶動十餘個關聯行業發展,帶動周邊10萬農民增收致富。同時,同福大舞臺還推出各種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豐富了農民的文化生活。同福集團的出現,給塔元莊村的振興之路打開了新的視野。」
  • 喀旗精彩演繹鄉村振興「四重奏」
    ——西橋雷營子鄉村旅遊及林果產業為主體的沿線鄉村振興試驗示範帶。示範帶途經11個鄉鎮街道,覆蓋42個行政村。通過點線結合、示範引領、輻射帶動,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今年,全旗累計實施鄉村振興項目32個,其中新建13個、續建19個,目前均已開工,15個項目已完工。全年計劃投資61873.15萬元,截至11月,已完成投資43150.85萬元。
  • 威海打造80個鄉村振興樣板片區,創建市級以上美麗鄉村示範村209個!
    制定出臺《威海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威海市鄉村振興戰略空間規劃》《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配套制定鄉村振興5個專項工作方案,確立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搭建起推進鄉村振興的「四梁八柱」。強化示範引領。堅持「點、線、面」相結合,串點成線、以線連片、聚片成面,帶動實現鄉村全域振興、全面振興。
  • 發展鄉村旅遊對鄉村振興的意義
    2020-10-15 08:41:19 來源: 涉世未深看社會 舉報
  • 鄉村振興,嵐島繪新篇
    東南網10月1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王鳳山 張哲昊)金秋時節,行走在嵐島大地上,一幅美麗清新的鄉村發展畫卷鋪展開來。鄉村振興,平潭走出了自己的發展路子。圍繞改善人居環境、發展鄉村旅遊、培育特色產業等方面,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突出「政企聯動、龍頭帶動、政策驅動、市場推動」,堅持「輸血」「造血」一起抓,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
  • 觀瀾|鄉村振興: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會議指出: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新旗幟和總抓手,以優先發展實現「四化同步」,以融合發展實現城鄉均衡,打造「生產美、產業強,生態美、環境優、生活美、家園好」的三生三美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繪就富有山東特色的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提出希望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能為全國各地鄉村振興發展探索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形成可複製、可借鑑、可推廣的鄉村振興發展模式。
  • 【鄉村振興】村美人富產業興 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_新華報業網
    創成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1個,省級水美鄉鎮1個、省級水美鄉村2個,建成特色產業基地近1000畝,培育名牌產品6個,2019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050元,較2018年增長7.84%……日新月異的村容村貌,水清岸綠的生活環境,蓬勃發展的產業體系,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在鎮江高新區,一幅村美人富產業興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 「鄉村振興美麗鄉村①」荊州區八嶺山鎮銅嶺村
    【編者按】:「東方風來滿眼春,一枝一葉總關情」,伴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擘畫的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總藍圖逐步展開,荊州區委確立「打造江漢平原鄉村振興示範區」的定位即將實施,荊州區農村將迎來又一春天,農民會享受更多福祉。步入新發展階段,跨進新的一年,荊州區鄉村振興「怎麼看?
  • 東莞鄉村振興 「土專家」「田秀才」把科技導入田頭
    (南方日報記者 施美 見習記者 吳擒虎)  破解技術難題  村民有了靠譜「諮詢師」  葡萄是北方水果,以往東莞並不適宜種植。近年來,為支持都市農業發展,東莞市農村科技特派員、市農業科學研究中心高級農藝師苗兵兵和同事攻艱克難,將葡萄引入東莞,並且推廣種植了10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