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巴黎|中軸線上的法蘭西歷史

2021-01-11 王竹寶的知行遊歷

巴黎是一座讓我敬畏的城市。

如同任何一座超級大都市,巴黎巨大、多元、歷史悠久、包羅萬有。

對於我來說,在巴黎旅行的吃力感貫穿始終,就如同你不可能用幾天時間去了解北京一樣。

慶幸的是,任何這樣巨大的都市,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城市的建立和擴張圍繞著某個中心而展開,那不僅僅是眾多旅遊景點聚集的地方,更是一座偉大城市的源頭。

讓人眼花繚亂、無從下手的巴黎,也正是這樣一座城市。

它源起西岱島上的聖母院,跨過奔流不息的「護城河」塞納河,奠定了王權的起點——羅浮宮。

從古老的羅浮宮,到偉大的雄獅凱旋門,4.5公裡的巴黎中軸線見證了這座偉大城市的發展脈絡。

看懂了它,你也就讀懂了巴黎,讀懂了他表象的優雅與浪漫,以及他內在的力量與價值觀。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羅浮宮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

而對於巴黎人來說,羅浮宮就如同北京人的紫禁城。

羅浮宮之前,巴黎僅僅是一座蜷縮在西岱島上的法國小鎮,而那時的羅浮宮,實際上僅僅是守護西岱島的堡壘。

大概在明朝末年,法國歷史上最受人愛戴的一代明君弗朗索瓦一世開始執政,當時的義大利正如火如荼的上演著文藝復興大劇,而法國大地上還是一片中世紀的死寂。

年輕的弗朗索瓦一世對先進的義大利文化推崇備至,羅浮宮在他的統治下開始了從中世紀古堡到文藝復興建築的蛻變。

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座巨大宮殿,實際上經歷了近千年的修建。

在這漫長的時間裡,法國君主在一個龐大的歐洲貴族體系中被不斷選拔出來,哪一位君主入主羅浮宮,就會將他們時代最時髦的建築風格體現在這座宮殿中。

從弗朗索瓦一世到路易十四,從拿破崙一世到拿破崙三世,這個過程幾乎從未中斷過。

法國大革命的戰亂中,雖然失去理智的憤怒民眾摧毀了無數建築瑰寶,羅浮宮卻奇蹟般的被保存下來。正如中國的革命者對於紫禁城的保護一樣,當這座名副其實的皇城的大門最終向每一個人打開,又有誰忍心去破壞這民族千年文明的見證呢?

後來的羅浮宮,就是大家熟悉的樣子。

豪華的宮殿被妥善的還原和修復,所有歷史的痕跡被忠實的保存下來。

他被用來塞滿歐洲王室貴族收藏的古董古畫,和拿破崙徵戰四方掠奪來的戰利品。

這些震驚世界的收藏令人流連忘返,內心激起無限感慨,他們好比人類智慧和文明的洪流,讓淹沒其中的人們頭暈目眩、精疲力竭。

在羅浮宮遊蕩的9個小時裡,我也僅僅匆匆行過半個博物館,在它面前,時間似乎是凝固的,也似乎是飛逝的。

拋開藏品本身的價值不說,他們在這座宮殿中的存在,本身就是法蘭西王朝數百年強盛的見證。

從羅浮宮的歷史與藝術盛宴中走出,沿著塞納河向西,在進入一座龐大的皇家花園之前,將最先看到一座凱旋門。

時間也從法國輝煌的王政時代,來到了大革命後的拿破崙時代。

這座凱旋門以他所在的廣場卡魯索廣場命名,與同時在1806年開始建造的巴黎雄獅大凱旋門相比小了一倍。

這裡曾經是杜樂麗宮的入口,隨著宮殿的消失,卡魯索凱旋門成了廣場上最後的標誌建築。

凱旋門自然是用來歌頌君王的豐功偉績的,這座凱旋門的主題則是為了紀念拿破崙在奧斯特裡茨戰役中的勝利。

凱旋門頂部,8位帝國士兵昂首挺進,玫瑰色大理石的淺浮雕分別描繪了《普雷斯堡和約》籤訂、拿破崙進入慕尼黑、拿破崙進入維也納、奧斯特利茨戰役、《提爾西特條約》籤訂和烏爾姆投降等場景,展現了拿破崙在那一時期最卓越的外交和軍事功績。

這座「小凱旋門」更像是法國社會變革的分界線。

法國大革命前夕,波旁王朝的末代法王路易十六被人們從羅浮宮趕到幾十米開外的杜樂麗宮。

這座由義大利美第奇家族的法國王后建造的後宮,也成了路易十六被砍頭前最後的居所。

王朝崩塌後,杜樂麗宮中血雨腥風,無數與王室沾邊兒的人被陸續送上斷頭臺。

在那段動蕩的歲月裡,被摧毀的杜樂麗宮廢墟,成了巴黎權謀家的角鬥場。

當拿破崙再度獨攬大權時,這裡僅僅剩下了一座皇家花園。

今天的杜樂麗花園,修剪整齊的草坪和花圃圍繞著巨型噴泉水池,新古典風格的仿古雕塑林立,被人們稱為法國露天雕塑博物館。

穿過杜樂麗花園繼續前行,在我們即將到達那座上演無數驚心動魄的歷史故事的巨型廣場之前,將首先到達橘園美術館。

不同於羅浮宮的包羅萬有,也區別於奧賽對19世紀法國藝術的專注,橘園更該稱為莫奈和雷諾瓦的美術館。

除了館藏驚人的印象派畫家雷諾瓦的畫作外,人們對橘園的仰慕多來自莫奈的《睡蓮》組畫。

作為印象派的開山鼻祖,莫奈在漫長的一生中不停探尋藝術,突破自我。

人們大多很熟悉他晚年居住的巴黎郊區小鎮吉維尼的蓮花池,在那裡,他專注於色彩的研究,追求內心的寧靜,無數幅與蓮花池有關的作品甚至成了莫奈的代名詞。

而橘園中的《睡蓮》,則是莫奈晚年對整個法國或人類的奉獻。

這是兩個橢圓形的房間。

每個房間中,莫奈以四副長幅畫布繪製了自己眼中的睡蓮。

置身其中,莫奈的睡蓮圍繞著你,在不停地旋轉中,你將看到葕草在湖中輕擺,陽光透過岸邊的柳條,不均勻的灑在睡蓮池中,雖然畫中沒有天空,你卻能通過水光的折射清晰地辨識四季與晨昏。

莫奈的確達到了他的目的,他通過自己的畫給人們帶去了內心的寧靜,正如他晚年獲得的那樣。

在無數個日夜的追索中,暮年的畫家開始了與觀眾的心靈溝通,而不僅僅專注於繪畫技法和個性表達,莫奈的可貴,在我看來在此時才達到了頂峰。

從杜樂麗花園的西門出來,舉世矚目的協和廣場映入眼帘。

這是每一位旅行者來到巴黎必將到達的地方。

人們迷醉於廣場上精緻壯觀的河神噴泉和海神噴泉,驚嘆於埃及方尖碑3000多年悠久的歷史,卻顯能探究這座廣場上曾經發生的巨浪狂濤般的社會變革。

200多年前,路易十六也是按我們這個路線,從羅浮宮到杜樂麗宮,經過杜樂麗花園,在這裡走向了他人生的終結。

這座由路易十六的爸爸路易十五下令修建,用以展現其至高無上王權的廣場上,就在他英武雄偉的騎馬像曾經聳立的地方,取而代之的斷頭臺成了他兒子最終的歸宿。

協和廣場原名路易十五廣場,大革命時期更名為革命廣場,他的上兩個名字中已經透露了他曲折的命運線。

從王權的盛極一時,到民眾群起反擊,推翻王政,再到多方利益勢力你爭我奪,社會動亂,直至最終今天我們所知的法國,協和廣場是名副其實的法國歷史與政治大舞臺,這裡曾刮過的血雨腥風,足以讓世人唏噓百年。

協和廣場四周,圍繞著極具歷史意義的建築群。

無比雄偉的瑪德蓮教堂,堪稱皇家教堂典範,這是拿破崙在巴黎建築貢獻中最輝煌的一座豐碑,也極力展現了這位差一點統一歐洲的戰神對古羅馬藝術的崇拜。

在那段動蕩的歲月裡,瑪德蓮教堂與其他許多建築的命運一樣,在走馬燈般輪換的執政者權杖下不停變換姿態、進展緩慢。

然而今天,當我們走進教堂,看到溫暖的燭光、看到法國人民共同敬仰的民族英雄的身影,看到祭壇上方在眾神俯視下的法國歷史代表人物,你會最終明白,在經歷了無數次洗禮和烈火鍛造後的法蘭西民族,最終終於團結一心,他們認可了所有過往歲月,因為正是這些歲月造就了今天的法國。

站在協和廣場的方尖碑下向西北望,視線穿過長達2公裡的香榭麗舍大道,巴黎大凱旋門遠遠矗立在畫面的焦點處。

對很多人來說,香榭麗舍代表著時尚的巴黎,伴隨著香街的話題,永遠是逛不完的奢侈品店。

而香街對於巴黎人的意義,當然不僅如此淺顯。這條世界最繁華的街道,絕不僅是寬闊和時尚。

從協和廣場出發,我走上了這條長達2.8公裡的世界著名街道。在最靠近協和廣場的那一段,還能感受到香街最初的模樣。

香榭麗舍的本意,是田園樂土,這條大街誕生的初衷,是來自義大利美第奇家族的瑪麗皇后為杜樂麗花園修建的延伸步道。

香街本身,就是書寫法國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條大道上曾經走過的,是拿破崙凱旋的隊伍,是普法戰爭中進軍巴黎的普魯士人和英國人,是二戰中的德國納粹,是為大文豪雨果和戴高樂總統送葬的隊伍。

這條路走過無數法蘭西的敵人和偉人,這條路之所以如此出名,正是因為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對全人類或好或壞的巨大意義。

無疑,香榭麗舍的變化,濃縮著巴黎時代的變遷。

當我們朝著凱旋門的方向步步逼近,我們在逼近的是一座現代化的國際化大都市。

他魅力無限,朝氣蓬勃,卻也難掩一度的輝煌與凝重。

在這條巴黎中軸線的終點,就是戴高樂星形廣場及巴黎地標建築之一的巴黎雄獅凱旋門。

1806年,在拿破崙的詔令下,這座歐洲最大的凱旋門破土動工,一建就是30年。

在這三十年中,拿破崙兩次被囚禁,波旁王朝復闢,這座歌頌拿破崙豐功偉績的的豐碑最終得以在他的侄子拿破崙三世登基後繼續修建完成。

凱旋門最初的修建,固然是為歐洲戰神拿破崙波拿巴,但實際上,凱旋門更成為法國對外徵戰史的最好總結。

雄偉的巨型浮雕上不但記錄著拿破崙出徵與凱旋的場景、記錄著拿破崙時期最重要的6個歷史事件,還用文字記錄了所有拿破崙指揮的大型戰役的名稱。

門的內側,銘刻著558位拿破崙時期英雄的名字。每到夜幕降臨,門拱下方正中的長明火會變得格外耀眼,紀念著所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死難的法國將士。

黃昏時分登上凱旋門頂端,你將看到逐漸點亮的香榭麗舍大道和一座以這座廣場為軸心,向四面八方發散的燈火闌珊中的巨型城市。

與任何一個民族一樣,這個具有紀念意義的視線開闊的制高點,不僅是法蘭西民族偉人與先烈的祭壇,更是觀賞法蘭西恢弘江山的最佳角度。歷史與現實在一眼一念間融合在一起,這碰撞是對任何一個偉大民族之所以偉大的最佳詮釋。

巴黎是一座巨大的城市,很多人來到巴黎,僅僅是為了到左岸的咖啡館擺拍、去老佛爺掃貨或去艾菲爾鐵塔、凱旋門打卡,對於這樣一個充滿魅力和內涵的城市,這種玩法當真有些浪費。

這是我在巴黎旅行的5天中的一天。用一天的時間走過一條街,可能對大多數人來說毫無意義。而對我來說,旅行的最大意義就是去了解你所看到的世界。這樣的經歷將伴隨一個人的一生,滋養一個人的靈魂,讓你走上更高的觀景臺,看到自己心中更美的風景。還有什麼比這樣的旅行更「超值」和「划算」的呢?

相關焦點

  • 金秋的巴黎,是法蘭西和黃金周的交響
    時光飛縱,盛夏已逝,當街上的梧桐漸漸退去青翠,染上一抹金黃,我們便知秋天已經悄悄來到。秋高氣爽的時節,最為令人期待的,莫過於假期和出行計劃了。而說到假期,怎能忘了「十一」黃金周?浪漫如法蘭西,秋天的巴黎自有一番美景。正如徐志摩所作的《巴黎的鱗爪》中所說:「讚美是多餘的,正如讚美天堂是多餘的;咒詛也是多餘的,正如咒詛地獄是多餘的。
  • 法國本土上的「小不列顛」,如何融入法蘭西?
    伴隨著四周人群的歡呼聲,21歲的法蘭西國王查理八世和14歲的布列塔尼女公爵安娜正式締結為夫妻,同時結束了5年之久的法布戰爭,至此後布列塔尼就一直是法國的一部分。布列塔尼東端雖然距離法國心臟巴黎僅僅兩百多公裡,也與法國其他部分都同在一片大陸上,但其文化與法國迥異,有「小不列顛」之稱。
  • 巴黎用英文發布了申奧口號,然後被神一樣的法蘭西院士罵慘了
    他走下座,取了一條粉筆,在黑板上用力寫了三個大字:「法蘭西萬歲。」……(選自上海譯文出版《胡適譯文集》之《最後一課》有刪節)今年 2 月 3 日,巴黎奧申委和政府合作,在巴黎地標性建築艾菲爾鐵塔上打出了一句申辦口號:Made For Sharing。口號本身並沒有什麼政治性錯誤,但當英語版而非法語版的口號(Venez partager,意為:加入我們)出現在法蘭西的象徵艾菲爾鐵塔上,卻令本國民眾極為不滿。
  • 巴黎爆發「黑背心」運動佔領先賢祠,震驚了法蘭西和鄰國!
    巴黎突然爆發的「黑背心」佔領先賢祠運動,震驚了法蘭西和鄰國的媒體。是永久紀念法國歷史名人的聖殿這裡長眠著維克多雨果埃米爾左拉以及居裡夫人然而昨天它被難民們攻佔了黑背心軍團在一份網絡公開聲明中要求法國政府為每個人提供文件和住房尤其是這些無家可歸的難民聲明稱他們的組織是法蘭西共和國的
  • CHAUMET尚美巴黎官網:定製專屬法蘭西冠冕珍寶
    CHAUMET尚美巴黎作為當今世界五大珠寶品牌之一,創始於1780年的浪漫之都巴黎,時至今日已擁有將近240年的歷史,CHAUMET同時也是世界奢品領袖LVMH路威酩軒集團內歷史最悠久的殿堂級珠寶時計翹楚,被世人譽為「皇冠頂尖的鑽石」。
  • 從被燒毀的巴黎聖母院,來看法蘭西民族的微縮史
    巴黎心臟地帶的一場大火,正揪著全世界的神經。在社交網絡上,100多年前維克多·雨果那段描寫聖母院大火的著名文字,生出了一番「歷史總是押著相似的韻腳」的惆悵:人人都抬眼觀察教堂的上層。所見是一片奇異景象。在最高層走道頂上,在中央花瓣格子圓窗的上面,熊熊烈焰在兩座鐘樓之間騰起無數火星的旋渦。
  • 法蘭西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共和國
    法蘭西第一到第五共和國,它們的正式學名都叫「法蘭西共和國」,就好像我們稱呼西漢、東漢;西晉、東晉一樣,對歷史上學名一樣的朝代,需要人為的加上表示前後順序的詞。對應到法國就是,為了區分那些都叫「法蘭西共和國」的國家,所以學術界就為這些國名加上了序號。 首先一張總表鎮樓。
  • 巴黎市中心、北京中軸線、魅力鄭東……我們眼中和城市規劃師眼中...
    (Barnett, 1974)城市設計的關鍵在於如何從空間安排上保證城市各種活動的交織。(Lynch,1981)城市設計實質上是一種道德上的努力,它受到公共藝術和建築學視角的啟發,也因工程學科而得以具體化。
  • 為了信仰;三百萬座墳墓的背後是一個瘋狂的法蘭西
    歷史上由宗教狂熱引發的戰爭與災難難以計數,像是中國的白蓮教起義以及歐洲諸國曾盛行一時的異端裁判所。今天,所談到的法國宗教戰爭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而像這種「整個國家的瘋狂」在人類歷史上並不多見,但在近代史中也並不罕見,讓人覺得尤為諷刺。法西斯、納粹、神風突擊隊;古拉格、美國反戰遊行、盧安達大屠殺。
  • 緊身衣+蓬蓬裙,不討喜的誇張服飾,法蘭西為何「逆反」迷上洛可可?
    洛可可的總體特徵為華麗、精巧且高明度,有著奢侈並且工藝複雜的美感,是當時法蘭西皇家對於物質極度追求的奢華產物,藝術表現上多以圓弧、曲線的柔美居多,很少出現體現理性的尖銳、稜角一類,在視覺上追求極致。在路易十四眼中這可以算是他的一個夢想,普通人為了夢想都拼得頭破血流,那麼換成一個君王,路易十四花了巨量的錢把巴黎打造成最奢華的中心,把舊街道給拆掉,把馬路給拓寬,人行道都要用鵝卵石鋪上,而且還建立教堂、公園、醫院等等建築。
  • 秋日私語:塞納河上的完美巴黎
    穿上一雙舒服的鞋,你完全可以漫無目的、橫行豎穿地溜達上一整天。然後,再這些轉角咖啡館裡聆聽他們的高傲刻薄、輕浮放蕩、愛與渴望。戲夢巴黎 不只夢一場。帶上你所有的巴黎記憶,一起重返法蘭西。巴黎,世界上的一座歷史名城,擁有著凱旋門,愛麗舍宮等許多古代建築。我想去羅浮宮看看,那兒號稱世界藏品之最。
  • 法蘭西影壇的五位美麗佳人
    法國影視以講述歐洲歷史文化和浪漫的愛情故事為主。每年舉辦的坎城國際電影節就是法國影視文化的代表。影視文化自然催生出了不少法國女星。她們時尚,性感,美麗動人。猶如人間天使。其中的五位女星最能代表法國女性的美麗。伊莎貝爾·阿佳妮(Isabelle Yasmine Adjani),1955年6月27日出生於法國巴黎,法國女演員。
  • 如何看待無產階級的政權「巴黎公社」?
    到了1870年隨著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得失利,被普魯士圍困在的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無奈選擇投降,法蘭西第二帝國也隨著崩潰。但資產階級共和派與奧爾良派拒絕接受投降,隨即宣布成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普魯士軍隊立即開赴巴黎,巴黎也因此被圍困了四個月。
  • 普法戰爭前夜的歐洲:路易·波拿巴與他的「偉大法蘭西」
    1863年,一名來自東部地區的普魯士步兵團軍官負責指揮西部亞琛(Aachen)的一個步兵團,這在普魯士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出現。儘管亞琛和周邊的萊茵高(Rheingau)自1815年開始便已經融入了普魯士,但這個年輕軍官還是對此地區那深深的反普魯士情緒感到震驚。當地居民都將普魯士視為外邦,將普魯士稱為「Stinkpreusse」,意思就是臭烘烘的普魯士。
  • 《鏽與骨》男星加盟「法蘭西」 與「夢露」相戀
    《鏽與骨》男星加盟「法蘭西」 與「夢露」相戀 《法蘭西組曲》原著封面    電影網訊(編譯/何小沁)2013年奧斯卡熱門影片《鏽與骨》由瑪麗昂·歌迪亞與馬提亞斯·修奈爾茨聯袂主演
  • 2020花開雙城中法友好交流故事會暨廣州海外花市啟動儀式在巴黎舉行
    人民網巴黎1月20日電(記者何蒨)19日晚,2020花開雙城——中法友好交流故事會暨廣州海外花市啟動儀式在法國巴黎艾菲爾鐵塔二層大廳舉行,廣州市文明辦副主任鮑煒代表廣州市政府致辭,法國前總統席哈克的文化顧問瓦萊麗·戴哈諾娃出席活動,現場百餘名中外嘉賓一同感受新時代發展的「廣州機遇」,在回望歷史中加深中法政治經濟文化交流
  • 明日方舟:維多利亞的時代——淺談泰拉世界的法蘭西元素
    但是,這兩個遊戲都不是我最愛的p社遊戲,我最喜歡的則是p社四萌之三——維多利亞2,與泰拉世界的維多利亞同名,同樣是以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之一的維多利亞女王而得名。因為這款遊戲的時間與維多利亞女王統治的時代相吻合,而這張圖則是維多利亞2的一個mod——分歧的主界面(這是最新漢化版,我昨天才下載下來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 中國美術館舉行法蘭西藝術院院士讓·卡爾多雕塑《陽光下的牛...
    2020年11月25日,法蘭西藝術院院士讓·卡爾多雕塑作品《陽光下的牛》向中國美術館捐贈揭幕儀式在中國美術館雕塑園舉行。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張旭頒發捐贈證書讓·卡爾多(1930—2020),國際著名雕塑家、法蘭西藝術院院士。讓·卡爾多長期在裡昂和巴黎高等美術學院任教,1983年當選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並於1992、1997年兩度當選法蘭西藝術院輪值主席。
  • 我拍攝北京中軸線.「原創」
    這就是我們遠赴北京拍攝中軸線的隊伍。北京中軸線是世界上最長的歷史最為久遠的城市中軸線,這條中軸線上以北京故宮為核心。南北在8.2公裡的範圍內串聯煙墩、永定門、天壇、正陽門、毛主席紀念堂、人民英雄紀念碑、天安門、端門、故宮、太和殿、景山、什剎海、鼓樓、鐘樓14座建築單元與建築群。
  • ​法國總統馬克龍為什麼這樣形容巴黎聖母院?
    火災發生之後,馬總統推遲了原定的電視講話趕到現場,他在談到巴黎聖母院對於法蘭西人民的重要性時說了這樣一句話:C』est l』épicentre de notre vie, c』est l』étalon de nos distances.這裡是我們生活的中心,是我們距離的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