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種種苦,這種苦卻是最苦的!

2021-01-14 禪境生活







學佛的人,最重要的是駕馭自己的心。唯有用心去體會佛法,將佛法用於平常生活,這種生活才是幸福快樂的。自心如何管理?用禮拜折服我慢,用念佛降伏妄心,用行善對治貪慾,用包容對治瞋恨,如此,就能建立當下的淨土。


世間的眾生真的很苦,有一種苦,叫無明之苦。


每一個人,都有累生累世的習氣,都會順從自己的心,可你的這顆心,其實很多時候,都在欺騙你。


當你想反抗,轉變那些不好習氣時,到最後,都妥協了,繼而屈服自己的心,比如說誦經,工作已經很累了,就偷懶一兩個晚上不誦,問題也不大,會給自己找一個理由去偷懶,惰性也是一種習氣,而順從這種習氣,修行就很難有進步。


很多人在生活上遇到的人事,受到委屈、誤解了,就是外面的人事傷害到了自己,很多人會選擇發脾氣,別人就覺得他脾氣性格不好。


而有些人呢,不對別人生氣,把這些氣憋在心底,對自己生悶氣,導致自己鬱鬱寡歡。無論是對別人發脾氣,還是生自己悶氣,這都會影響自己的健康和人緣,別人都會因此而疏遠你,而這些,也是習氣的牽引。

當你煩惱,然後內心升起抱怨怨恨的時候,內心的第一反應就是別人對不起自己,這個時候,你的心就會生起痛苦煩惱,我執會變得更強烈,而這些煩惱繼而生氣的根源,無一例外都是專看外在而引發的。


遇到這些情況,大多數人的念頭就是我付出了,為什麼他們不按我的想法做,為什麼傷害到我了?然後開始回憶自己對他人的付出,對他人的關愛,你的貪心,嗔心,我執在不斷放大;


而當我執越大的時候,你的嗔心,怨氣又會越來越大,這個就是習氣牽引的惡性循環,從世間來說,這也是我們凡夫固定的思維模式。


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而且還火燒功德林,把自己辛辛苦苦積累起來的功德給燒光了,這真的很不划算哪!


學佛是改造自己,不要去改造別人。而改造自己,首先就是學會觀自己的內心,不要遇到問題就煩惱,就只看外面的人和事。

佛菩薩之所以能夠慈悲和包容眾生,源於佛菩薩真正明白眾生迷了,因為無明而迷失了自己,從而說出與做出了種種看似傷害別人的言語與行為。


從這個意義上說,眾生真的很苦,真正的苦並不是物質的貧乏,真正的苦是被無明業力牽引著走,而不能自知與改過,還渾渾噩噩的生活著,虛度光陰與人身,白白空過了這輩子,死了又繼續六道輪迴著。


當有一天,你會真正明白,你跟對方在生氣或別人看似傷害到你了,實際上,只是兩個迷了的人,兩個無明在生氣吵架而已。


世間的眾生真的很苦,不要輕易對眾生發脾氣。其實你和對方,都是可憐的人,被無明遮住智慧受苦的人。一旦管不住自己脾氣要開始生氣了,其實,你什麼也沒有得到,但失去的,不僅是修煉自心的機會,還有那辛苦積攢起來的功德!

菩提不能斷,煩惱也不需要斷,由煩惱轉菩提,由冰化成水。冰就是煩惱,水就是菩提;冰就是水,水就是冰。認識煩惱就是了,你若不認識,就是煩惱。一面是煩惱,一面是菩提,只要把它翻過來,就夠了。修行不是好高騖遠,不知道「道」就在眼前,你要到遠處去找「道」,那是捨本逐末。


你要是不生氣,就是無價寶。你什麼事情不怨天尤人,不生煩惱,你煩惱沒了,冤孽也就找不著了。你若盡看別人不對,那就永遠生活在痛苦抱怨中。


脾氣是我們最大的敵人;好像人生種種病,因為有脾氣,一切事情不順利,也因為有脾氣。


所以人若能沒有脾氣,一切時、一切處,都是快樂的,都是平安的。實際上,什麼好事,你一發脾氣,也會壞了。所以我們最要緊的是沒有脾氣,沒有煩惱。

學佛法的人要有耐心,有人罵我們,我們要拿他當唱歌聽,或當他們給我們講另一種語言。尤其有人罵我們,那是給我們上肥料,令你這塊地所長的一切能茂盛一點。


所以我們學佛法的人,要能忍受,就是德行,能忍就是道;你要能忍,也就是修行。受不了也要受,才得了。如受不了,就有麻煩;能受得了,無論有什麼境界來了都能忍受,這就是懂得佛法。


佛經上說,「世間之疾莫過猛風,怨念之徵復速於彼,一切如來、金剛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護。」


發脾氣叫做「火燒功德林」,一把怒火把一切福德燒盡。對普通人嗔恨發氣一次,毀滅一百大劫積累的福德,對父母長輩大德君子發怒, 毀滅一千大劫積累的福德。

讓父母發嗔者,會墮落地獄畜生餓鬼,工作不順,感情痛苦,辦事不順,資財匱乏,心情抑鬱,人緣差。


所以我們要:時時都不生煩惱不生懷疑。只要管自己,不要管旁人。


常認識自己的不是,不要盡那麼狡辯。你要能這樣就很平安,會生出一種智慧。你心裡明白了,什麼事情都不難了,沒有困難的事情。見性的人就不知道憂愁了。


所以佛光不是不照你,而是你心裡又有憂愁、又有煩惱,又有恨、又有怨,像渾水似的,月光就照不進去了;我們心裡要是清了,就像水裡現出月亮似的,佛性就現前了。誰能沒有煩惱,誰能沒脾氣,誰就生大智慧。


我們人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就在這麼很簡單、很現實的地方上,能明白了,就是明白佛法;不要到遠的地方去找、就在你每天所面對的現實中。時時都能如如不動,了了常明,你能這樣,那就是明白佛法。

-END-

僅作公益分享,內容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圖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權告知刪!

相關焦點

  • 佛教:世間千百苦,這種卻是最苦!
    世間的眾生真的很苦,被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就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在此其中有一種是無明之苦,世間苦惱千千萬,無明是最苦!什麼是無明?無明就是黑暗,指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煩惱,即內心的障礙。
  • 佛說:世間有八萬四千種苦,每種苦各不相同,讓人深陷輪迴
    至於這苦楚,更是因為個人處境,習性,乃至業因苦果而有不同,正應了佛經裡的那句話: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三界眾生,六道輪迴,人道之苦無量無邊。生老病死,愛怨欲憎,乃至五蘊炙盛之苦,皆是人要經歷之苦楚,若是自覺生活很苦,勿要輕言放棄,他人或許正在豔羨你身上他們無法得到的幸福。
  • 職場老鳥說職場之20,你能吃的苦沒用,只有這種苦才是真的苦
    ,而一般的員工都會爽快的回答「能」,其實無論問的人,還是回答的人,都不一定知道工作中到底什麼是苦的。很多人的普遍想法就是,天天加班,超負荷的體力勞動等等,這其實不是真正的苦,只是在體力上的付出,根本不算什麼,天下有很多能出賣苦力的人,沒有幾個能飛黃騰達,大多數人只能在社會底層打轉。那什麼是真正的苦呢?
  • 「曾經滄海難為水」:一個人熬過了這幾種苦後,就「大徹大悟」了
    有些人,在遇到人生境遇的某些苦之後,往往會自暴自棄,一蹶不起,結果,自己的人生也就陷入了灰色地帶,難以走出來。而有些人,在「熬」過了人生的這些苦之後,卻能「大徹大悟」,明白了很多人生的道理,並及時作出調整和改變,然後,慢慢地就走出了人生的困境,回到了屬於自己的「花開花落花滿天」的美好生活中來了。
  • 世間萬般情,唯有相思情最苦
    世間萬般情,唯有相思情最苦。陌陌紅塵,是誰飄過你的天空,留下一眼綿軟,一世情牽。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有些人 ,一旦遇見,便是一眼萬年;有些心動,一旦開始,便覆水難收。有些人,相遇只需一瞬間,相愛只需一分鐘,相忘卻要用一生。有些事,發生只需一秒,卻要用一生來回憶。
  • 王陽明心學:世間這4種人命最苦,很難獲得幸福,希望你不是
    王陽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理論,他認為一切事物的根源都在於個人的內心,他曾表示,世界上4種人命最苦,很難獲得幸福,只會「苦上加苦」。而且這種極重感情的人一旦感情受挫,很容易為情所困,一蹶不振,失去生活的目標和人生方向。失去了鬥志和目標的人,對生活只有迷茫,沒有進取心,所以只會越來越苦。
  • 人生「八大苦」,嘗遍了,看透了,幸福就來了
    人生的苦我們也不要逃避,直面它才不會有所恐懼。有智慧的先人早就看透了人生的苦難,他們把所有的苦難總結為「八大苦」。人生「八大苦」,嘗遍了,看透了,幸福就來了!生、老、病、死,合併為「四苦」。這四件事誰都逃不過,這是自然規律,既然逃不過,那麼不如坦然接受。生下來時候是苦的,所以我們都會啼哭;老了的時候是苦的,因為行動不便,很多事已經有心無力。
  • 人生有八苦,悟透便不再苦!
    此外,胎兒在母親的肚子裡,覺得比較安全,一出世就有如迷途般,無依無靠,苦到要死,怕的要命,所以生是一種苦。我們的身心衰損,朽壞,生出種種的苦受,身體老化,慢慢的不聽話,不中用;而我們的心逐漸沒力,想東西也越來越遲鈍,樣樣不如人,因而覺得苦不堪言;人老不中用,皺紋滿面,腰彎背婁,老態龍鍾,做不了事情,苦死。
  • 老祖宗總結的人生八大苦:生苦、老苦、病苦,剩下的是什麼?
    老祖宗總結的人生八大苦:生苦、老苦、病苦,剩下的是啥?人的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而就在這有限的生命中,我們每個人都會嘗到人生的八大苦,曾經我們的老祖宗就總結過這人生八苦,直到現在,我們每個人都還會受這句俗語的影響,可見這句關於人生的俗語該是多麼貼切現實。
  • 有覺有觀,離開世間上的「惡」法及不善法
    要想證到初禪,第一,要離開世間的欲,遠離財、色、名、食、睡等慾念,遠離男女之欲、名利之欲,修習十善。第二,離了欲,還要離不善法及惡法。惡法,指五逆十惡。離開了惡法、離開了欲,還有不善法。什麼是不善法?不善法,不一定是惡法。例如,打坐時打瞌睡、打妄想,或者感覺無聊,這些就是不善法。我們坐在這個地方,不能打瞌睡、不能打妄想,要離開世間的欲,依據六行觀來修。
  • 為什麼你炒的苦瓜那麼苦?學會這幾點,苦瓜不苦且清熱又解暑
    苦瓜味雖苦,但其味道並不是讓人討厭的那種苦,而是在吃過之後有一種讓人感覺涼爽舒適,味道獨特,搭配其它食材一起食用,更有另一種滋味。不得不說的是苦瓜自身的苦並不會傳給其他食物,但這種苦卻能刺激人的味蕾,讓人食慾大開,同時苦瓜本身具有清熱解暑,特別適合夏天食用。當然苦瓜的做法也比較多,最常見的就是苦瓜煎蛋,今天我們做一道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的涼拌苦瓜。
  • 「成年人沒有容易二字」,聖嚴法師:悟透這四句話,找到了苦之道
    在徵得他的同意後,我把他的留言複製如下:當收入與付出不成正比的時候,當每天筋疲力盡渾身癱軟在沙發裡時,當自以為快樂可以複製,賺取財富的模式也可以複製的時候,當掏心掏肺面對戀人卻遭遇拋棄時,我特別想請佛菩薩告訴我,為什麼會活的這麼苦?我揉了揉酸酸的鼻子,搬出聖嚴法師的言論跟他解釋:世間所有的困難均來源於你的內心。一切因緣而起,因念而生。
  • 當你痛不欲生的時候,記得堅持住,熬過了3種苦,你可能就贏了
    可長大後我們才會發現,原來小時候才是最快樂的。我們不用擔心衣食住行,不用擔心房貸、車貸,而現在各種壓力逼的我們不得不逆著風往前走,滿心的苦澀不知道和誰說。但是你要記住,當你痛不欲生,覺得下一秒就要倒下的時候,一定要告訴自己堅持住,因為熬過了這3種苦,你就贏了!
  • 這四種苦才是真正把人分開了層次,能吃這四種苦的人,非普通人
    人生在世總會有這樣那樣的苦,有句話說得好,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很多人都說自己能吃苦,這種苦,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可能就是體力勞動的苦,但以下四種苦卻並不是人人都能吃得了。一、獨立思考吃腦力的苦這種苦很多人吃不了,遇到困難就只會著急,到處一通諮詢,最後吃了別人的話,不是投資投錯了,就是嫁人嫁錯了;不是輕易放棄了,就是著急做決定了,最終就是一個詞:後悔,因為缺乏自己獨立的思考,導致做出錯誤的決定,這樣的人不在少數,無論是事業、工作還是生活比比皆是。
  • 什麼是佛家所說的「世間八法」和「人生七苦」?
    佛教裡有個名詞叫「世間八法」。指可以令人情緒發生變化的八種行為:利、衰、毀、譽、稱、譏、苦、樂。世間八法也叫八風,用來形容這八種行為能迅速使人升起煩惱之火,猶如風一樣。八風,用現代漢語來理解的話,基本上都是動詞:利——獲取利益;衰——損失;毀——詆毀;譽——讚譽;稱——稱讚;譏——諷刺;苦——受苦;樂——高興。
  • 《最苦與最樂》梁啓超
    人生什麼是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
  • 如何正確地理解苦苦、壞苦、行苦?
    人終歸一死,「死」的時候苦不苦?苦!這個苦要不要受?必需要受,沒有人能逃得掉,都會因為這個苦而苦;「病」本身也是苦,病苦現前時,身體受到種種迫害、災難,因傷痛而承受苦受的時候,你的心會因此而高興嗎?總不會被剪掉一個手指頭後高興的對別人說「哈哈,總算少了一個」,肯定不會吧!
  • 阿鼻地獄的眾生,一定是在世間上造了最深、最重的罪業
    另外就是六種凡夫的境界,也就是六道輪迴的眾生,這六道包含: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和地獄道。這些眾生都還在六道中輪迴,本身的貪、瞋、痴還沒有斷除,更有曠劫以來罪業還未清淨,所以叫做「六凡」,六種凡夫的境界。 這十種境界的眾生對阿彌陀佛而言,除了「佛」以外的九界眾生,都是他在第十八願所說的十方眾生。
  • 不想養逆子,就一定要讓他吃這五種苦
    「人在幼稚,精神專一通利;長成以後,則思慮散逸外馳。意思是說,人年幼時,精神專一、沒有私心雜念,學習思路暢通;長大成人後,思想就難以集中,容易意散神馳。小時候多鍛鍊孩子,讓孩子多吃點苦,不能總是捧著慣著,不然只能養出好逸惡勞的敗家子。鍛鍊孩子,吃苦耐勞。不但可以激發孩子的潛力,讓孩子充滿積極進取的精神,還能磨鍊心智,讓孩子真正成人。
  • 文筆上佳的古言HE文:世間最苦,莫過於求不得,放不下
    世間最苦莫過於求不得,放不下,最甜莫過於得償所願。三《首輔養成手冊》——聞檀這本不多說了,十數年來最心疼的男二!想想心就抽抽!其它兩本是求不得,放不下,但最終得償所願。這一本的求不得是男二,太苦了!比求不得更苦的,是曾經擁有又失去,還只能眼睜睜看著她與別人白頭偕老,從此再也不能擁她入懷。此文慎點,瀑布淚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