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聶隱娘》:一部用慣性完成的電影

2021-03-03 人間電影指南


侯孝賢最厲害的是什麼?

在我看來,是他的雙重視角,起碼他早期的電影是這樣的,無論是《風櫃來的人》《童年往事》《冬冬的假期》,甚至是《悲情城市》。他電影裡的人物懵懵懂懂卻又活潑地活著,這是侯孝賢世俗的那面,他愛他的主人公,能夠理解他們的苦樂;同時他時常遠觀的鏡頭,以及空鏡,則是他超脫的那面,這是浸染著道家風範的上帝視角。當他被人間情事所打動的同時,一種空無的悲涼與豁達也同時並生,有情與無情、當下與永恆、人間與世界在他的電影裡是雙生兒,侯孝賢的電影總是能勘透這些詞的皮相,戳破它們之間紙般薄的屏障。他輕輕晃動那些讓人生變得穩定的錨,卻又不經意停止,讓我們突然某一刻對人生產生失重感。毀掉人生的那層糖衣,那是憤青做的事,叫尖刻;憐愛與懷疑和平共處,互不否定,這一種通透叫做蒼涼。

說了這麼多,是想講早期侯孝賢有一種蒼老與年輕兼具的氣質。上面所講的幾部電影,裡面的人物是有未來的,他們在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對未來的眺望中偶遇荒涼。侯孝賢早期的電影是生命力飽滿時窺到終局的感傷,是感情過剩時對枯竭的節制想像。

想一想,為什麼侯孝賢早期電影裡這麼多老人:《風櫃來的人》裡的腦癱父親,《童年往事》裡肺癆父親,錯把臺灣鳳山當香山的奶奶,《悲情城市》裡的爺爺?他們實際上是時間的真正造物,他們用他們的痴、呆以及老態標明終點,他們是侯孝賢電影裡的座標系,是厚度的來源。

從這個角度說,再滄桑,還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新奇。


如果說侯孝賢早期的電影,是在生命力豐沛時第一次感到欠缺的驚心動魄,那後期的侯孝賢,則沒有了那種看似沉婉卻清脆的喟嘆。

當虛無成為日常時,那日常就有了真正的意義,那實在的、沒有時間縱深的日常成了唯一堅實的東西,還原那個時間與空間裡面人的情感紋理、他們行走坐臥所留下的痕跡才有了形而上的意義。這個時代的他,更加節制他在普通觀眾看起來已足夠節制的抒情手段,而更願意用儀式感的沉默去表達他的尊重。

《海上花》似乎是個完美的例子。就在這時這地,那些近乎凝滯的時間裡,幾個妓女與幾個嫖客的情感糾葛,卻是這樣豐富。在這兒,侯孝賢有點兒像個畫家,他在一個時間刻度上,精細地描摹人的各種情狀。這真是青樓裡的清明上河圖。

在侯孝賢這兒,這些瞬間有著比所謂宏大敘事更大的意義,所以這些日常得瑣碎的場景變得異常儀式感,莊重得不敢驚憂。完全的沒有外景,以及沒有故事的前因後果,讓這段時間變得形式感十足。

對於侯孝賢來說,這仍然是個雙重視角,影片從始至終不出現的外景,就是個巨大的空鏡頭,就像在曠野無垠的幽黑時間海裡的一盞燈,讓影片最後被照亮。


終於說到了《聶隱娘》。

關於情節方面的東西我不想說,雖然說這是侯孝賢第一部貌似強情節電影,但侯孝賢有權力把它拍成現在這個模樣。

我想說的是,他的兩個基本電影態度的失效,就像前面所說,他的靜觀鏡頭之所以有效,在於他電影中人物的懵懂與鏡頭的全知之間的對位,它既是敘事,也是態度。侯孝賢之前的故事都是日常故事,它再怎麼戲劇性的變化,無非是生老病死聚散離合,那個節制而不靠近的鏡頭,時刻在提醒你出戲,就像你某一瞬間突然頓悟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幹靜一樣。而在這部電影中,人物的命運並沒有宿命感,它是聶隱娘的一道自由選擇題,無論聶隱娘怎麼沉重,她仍然是自由的,這時侯孝賢停滯的鏡頭似乎變成了一種反向的炫技,看他怎樣在有限的視野裡完成更複雜的敘事。

另一個是儀式感的問題。在《海上花》中,儀式感來自於侯孝賢對於這時這刻正在流逝的每一個時間顆粒的尊重,來源於對逝去這一絕對存在的反抗。而在這部《聶隱娘》中,沒有了終將消逝的時間這一最大變量,影片的儀式感被抽空成了全體演員僵硬的表演,以及那篤定的固定鏡頭。

這可能就是我對這部電影真正不滿的地方,我能感受到侯孝賢自帶鐐銬的決絕,這是手藝的一種體現,就像他在數次採訪中提到他看了多少史料,怎樣找到限制的陳述,這更多的是科學家解出歌德巴赫猜想似的興奮。

因為上述兩種態度的缺乏,這部電影的留白也就變得沒有了意義。劇情上的留白在侯孝賢之前的電影裡,更多的是一種對於命運洞察的高屋建瓴,就像皰丁解牛一樣,由起點到終點,不需要廢話,他能簡約地呈現生命的骨架,卻又散發著人間的熱氣。而那些簡省的,在諸多類型片裡被濃墨重彩的東西,就像空谷回聲一樣,因不在而有著更重大的體積。而這部電影中,留白大部分都是敘事性的,它給觀眾帶來的更多是燒腦後拼圖式的快感,而非直抵實質的通靈式體驗。

因為這種視角的缺失,讓影片那些美得讓人相信「原來山水畫是寫實的」空鏡,變成了純風景畫,《戀戀風塵》最後個人悲喜與山川似乎突然有了呼應的感動,在這部電影裡讓位於一種對於侯孝賢拍出罕見的中國山水質感的感激。這當然也是種優點,但它更像侯孝賢給我們的額外禮物,而非從影片肌理裡散發出的醇香。


《聶隱娘》對於我來,更多的像是侯孝賢一部概念先行的電影。但他基本被掏空的生命體驗無法適用於此,而影片的形式又無法支撐他過於明顯的風格企圖。於是最終他用慣性完成了這部電影。

它有著極為精細的美術,極為精細的場面調度,但我卻看不到他的基本態度。對於愚鈍的我來說,這真值得憂傷。



首發於《鳳凰網文化》


作者簡介:

梅雪風,媒體人,曾經《看電影.午夜場》創刊主編,《電影世界》主編,現《大眾電影》副主編。

版權合作:

郵箱:1030245625@qq.com


附送《人間電影大炮》第二期

正在上映的電影《烈日灼心》,被網友戲稱為「廣電總局翻身之作」,片中不僅有王珞丹的全裸演出,有鄧超的同性性愛,還有中國影史最長最細緻的注射死刑描繪。與本片導演曹保平對談,聽他講中國電影5宗罪,同樣犀利尖銳,刀刀見血。觀看請點擊閱讀原文


人間電影指南

有種的電影觀點

有趣的電影專題

有品的電影八卦

微信:rjdy2014

微博:@人間電影指南

相關焦點

  • 刺客聶隱娘:一部電影的誕生
    從《海上花》《好男好女》《南國再見,南國》《紅氣球》《最好的時光》《千禧曼波》,再到最新的《刺客聶隱娘》,她是最大的幕後功臣之一,「侯氏美學」的開創及實現者。 侯孝賢睽違七年,交出一部《刺客聶隱娘》,用侯氏風格的東方美學在坎城迷倒一眾西方媒體,「很遲緩,很輕柔,畫面美到讓你屏住呼吸」,「一部需要凝望,而不只是觀看的佳作」,好評如潮,更博眾評委青眼相待,摘得最佳導演獎。
  • 《刺客聶隱娘》一部與眾不同的電影
    時隔半年,不再去回憶那場大雨讓我錯過了怎樣一部中國電影,而是重新回歸電影本身,想很認真的談談關於這部有點反武林的電影。舒淇飾演的聶隱娘偷偷地在紗簾後面聽田季安夫妻講話。1、偷偷地看舒淇飾演的聶隱娘武功極高,其師傅的評價是「劍術已成」。然而當師傅讓她去謀殺某為官僚,她躲在房梁上,偷偷的看著他們一家其樂融融,就從房梁上跳下來,走了。
  • 電影《刺客聶隱娘》
    《刺客聶隱娘》改編自唐人裴的傳奇小說《聶隱娘》和榮獲第68屆坎城電影節競賽單元最佳導演獎。請看下面的細節。聶隱娘(舒淇)是魏博藩鎮的聶鋒將軍的女兒。10歲時,她被一名修女帶走,受訓成為武功優秀的刺客。13年後,她回到家中,奉師之命帶走了表弟魏博田吉安勳爵(張震飾)的性命。
  • 看電影 ▍《刺客聶隱娘》與候氏美學
    侯孝賢睽違七年,交出一部《刺客聶隱娘》,用侯氏風格的東方美學在坎城迷倒一眾西方媒體,「很遲緩,很輕柔,畫面美到讓你屏住呼吸」,「一部需要凝望,而不只是觀看的佳作」,好評如潮,更博眾評委青眼相待,摘得最佳導演獎。而黃文英除擔任電影藝術指導、服裝指導、造型指導外,還將她在電影中所展現的本領化作一本《刺客聶隱娘》。
  • 周末電影:《刺客聶隱娘》
    片中每個角色平均只有三四句話,最多的聶隱娘不超過十句話。(我看的好像有刪節。)如此惜墨如金,就別指望什麼搞笑的對話了。        因為語言少,所以有時感覺莫名其妙。舒淇飾演的聶隱娘,和另一戴金面罩的刺客,在叢林中交手。自始至終,沒有一個字。像什麼一拱手「敢問何方神聖」,沒有;或者,充滿仇恨地吐出一句「終於等到你了」,沒有;再或者,幽怨地說一句「這麼多年了,你還不肯放過我」,沒有。
  • 尹鴻:聶隱娘是一個哈姆雷特式的刺客
    她奉命行刺「魏博」藩鎮節度使,她的表兄、幼時戀人田季安(張震飾)。幾經周折,聶隱娘最後主動拒絕了刺殺使命……這也許並非有多少驚人之處的俠客傳奇,而侯孝賢卻對此情有獨鍾,也許他看到的不僅是一個不一樣的刺客故事,或許更是體會到這個故事中有一個不一樣的刺客。
  • 聶隱娘 刺客的成本
    為何名為「隱」?謝海盟說,「隱」指的就是刺客在等待時機的當下,隱匿其形影,聶隱娘的「隱」,是藏身在光與影交際,隨著光影變化伺機而動,迥異於一般人對刺客晝伏夜出的印象。「『刺客的成本』是我們借這部片要向觀眾展示的東西,各行各業、各樣的所作所為都是有成本的,刺客當然也不例外 .」
  • 刺客聶隱娘——好是不好?
    《刺客聶隱娘》讓臺灣導演侯孝賢獲得了第68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這也是他於內地上映的第一部電影。按理說來,這應該是一部相當不錯的電影,值得人們走進電影院。然而,就目前來看,《刺客聶隱娘》的口碑卻遭遇了滑鐵盧,僅從豆瓣評分來看,上映一天就從上映前的8.2跌倒了7.7,不少觀眾甚至表示「無聊至極」,「看的睡著」。這到底是誰的問題?是坎城的評審們不懂中國文化?是中國的觀眾不懂這種情懷?還是導演的指導不接地氣?
  • 《刺客聶隱娘》:以後再也不會有人這樣拍電影了
    從《海上花》《好男好女》《南國再見,南國》《紅氣球》《最好的時光》《千禧曼波》,再到最新的《刺客聶隱娘》,她是最大的幕後功臣之一,「侯氏美學」的開創及實現者。侯孝賢睽違七年,交出一部《刺客聶隱娘》,用侯氏風格的東方美學在坎城迷倒一眾西方媒體,「很遲緩,很輕柔,畫面美到讓你屏住呼吸」,「一部需要凝望,而不只是觀看的佳作」,好評如潮,更博眾評委青眼相待,摘得最佳導演獎。
  • 微信燈光課 燈光師餘毓鈞在《刺客聶隱娘》如何用光線完成導演、攝影指導的畫面氛圍營造
    其中,為大家邀請到了香港著名廣告攝影師陳樹強、《羋月傳》製作團隊之一的——星光影美公司租賃部負責人彭地和後期負責人王湛文,著名攝影指導汪士卿,和來自上海的威盛片場負責人徐文君、資深置景師冒旭東,金獅獎紀錄片導演杜海濱,上海極幕影視器材技術總監孫衛斌,廣告導演賴見和,製片人魯丹將分享一部電影的籌備發行等一系列流程,對影視前後期製作各領域出現的問題進行了集中解答,分享了他們各自的創作經驗
  • 《刺客聶隱娘》:看那慢時光
  • 一部《聶隱娘》,終於為中國電影找回了大師,中國最後一部用膠片拍攝的電影
    ◆ 進入《刺客聶隱娘》的電影美術世界《唐 風尚》以電影《刺客聶隱娘》中人物造型與場景道具為主軸,用細膩的角度及文字,舉凡行禮、談話、宴飲、沐浴淨身等生活舉止;服飾、配飾等造型元素;到因不同階級門第、宅邸、御院、閣道而構築出的建築樣貌。
  • 虛實相生:《刺客聶隱娘》對唐傳奇《聶隱娘》的改編之道
    《刺客聶隱娘》是一部古裝題材的文藝武俠電影,取材自裴鉶短篇小說集《傳奇》裡的《聶隱娘》,由侯孝賢執導,舒淇、張震、妻夫木聰、阮經天等主演,於2015年8月在上映。聶隱娘可以變形,化成小飛蟲鑽進人的腸中;她還會化屍術,及時將被刺者消屍滅跡;她能用紙剪成驢當坐騎,還有仙丹讓人服用免遭病患一年。聶隱娘的師傅送別她時說「吾為汝開腦後,藏匕首而無所傷。用即抽之。」這個細節電影中進行了轉換,改成將羊角刀插於髮髻之中做髮簪。
  • 電影《刺客聶隱娘》,他的爭議與藝術成就,你是如何評價的?
    電影《刺客聶隱娘》播出時出現了奇觀:觀眾先是紛紛屏攝,然後半數睡倒,結束後邊吐槽看不懂邊離開。很自然的,電影引發了兩極化的爭議,一方認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心因深情而無疆」,對其讚不絕口,奉為經典;一方大呼爛片,「好山好水好無聊」辜負了侯導盛名。兩方唇槍舌劍,吵得不亦樂乎。
  • 《刺客聶隱娘》:你所不知道的另一面
    劍術已成,道心未堅,俠女聶隱娘捷若猿猱,隱跡紅塵。 《刺客聶隱娘》這部影片雖然出自侯孝賢導演之手,有舒淇、張震等一眾大牌明星的加持,豆瓣評分7.3,但是在上映之後,還是最終以票房慘澹收尾。影片運用了大量的長鏡頭和空鏡頭,弱化了故事本身,使得觀眾昏昏欲睡,沒有任何的觀影欲望,但是如果你靜下心來去看,會發現這不失為一部優秀的影片。
  • 電影裡的美術 一 |《刺客聶隱娘》,十年磨出的山水畫電影
    有些電影因為拍攝得太具美感,總會被影迷們盛讚「每一幀都是一副畫」。從這周起,蘭臺藝術新觀察就來和大家聊一聊如今華語電影影壇裡最頂尖的那撮精英電影導演:他們鏡頭中的美術。今天說的這部電影,當年要不是導演名聲大,片子還剛在坎城拿了獎,極可能成為中國電影史上離座率最高的一部。這部電影就是《刺客聶隱娘》。
  • 第十屆亞洲電影大獎落幕 《刺客聶隱娘》8項大獎領跑
    第十屆亞洲電影大獎落幕 《刺客聶隱娘》8項大獎領跑   爪遊控3月18日消息,昨日(17日)晚,第十屆亞洲電影大獎落下帷幕,由侯孝賢執導的《刺客聶隱娘》8項大獎無懸念領跑,成了當晚最大贏家,斬獲了包括最佳影片、
  • 虛實相生:侯孝賢《刺客聶隱娘》對傳奇《聶隱娘》的改編之道
    《刺客聶隱娘》是一部古裝題材的文藝武俠電影,取材自裴鉶短篇小說集《傳奇》裡的《聶隱娘》,由侯孝賢執導,舒淇、張震、妻夫木聰、阮經天等主演,於2015年8月在上映。聶隱娘可以變形,化成小飛蟲鑽進人的腸中;她還會化屍術,及時將被刺者消屍滅跡;她能用紙剪成驢當坐騎,還有仙丹讓人服用免遭病患一年。聶隱娘的師傅送別她時說「吾為汝開腦後,藏匕首而無所傷。用即抽之。」這個細節電影中進行了轉換,改成將羊角刀插於髮髻之中做髮簪。
  • 得到坎城大獎的《刺客聶隱娘》被罵的壞電影?你不懂侯孝賢美學
    聶隱娘:是刺客,還是俠客?文本阿黛小姐原創並不容易,感謝注意。評論兩極分化:是好作品還是壞電影?《刺客聶隱娘》是著名導演侯孝賢的第一部武俠電影電影,為2015年上映付出了很大努力。可以說《刺客聶隱娘》是躺在杯子裡的一層薄膜,它根本不相等。然而,當之後上映時,觀眾並沒有購買差評,甚至稱之為一部糟糕的電影,這超出了我的預期。總的來說,評價不那麼好,而差評更多。大多數評論家稱讚候選人的畫面意境優美,而大多數評論家則稱讚候選人的畫面節奏緩慢、缺乏聲音和笨拙的臺詞。
  • 《刺客聶隱娘前傳》來了!原來聶隱娘之前的故事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