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老了

2020-10-07 讀書會撩

01

成本


比起「中國迪士尼」的美譽,在2020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更為人熟知的身份是維權者。


《葫蘆兄弟》一度是被侵權的重災區:大到衛視電視臺,小到微信公眾號,都曾因違規使用葫蘆娃這一動畫形象,被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以下簡稱為「上美影廠」)告至法庭,要求索賠。


一紙訴狀,牽繫的不僅是瑣事與喧囂,還有國漫幾十載的浮沉與光輝。


罕為人知的是,礙於成本,《葫蘆兄弟》當年其實是「偷工減料」創作方式的產物。1984年的一天,上美影廠導演胡進慶被領導們請到辦公室,商討系列剪紙片的拍攝事宜。


圖:胡進慶(中)


翻看劇本的胡進慶皺起了眉,劇本是楊玉良根據民間故事改編的《十兄弟》,情節與後來觀眾看到的動畫《葫蘆兄弟》出入很大:十個天賦異稟的兄弟從墳墓中蹦出來,他們擁有千裡眼、順風耳、銅頭鐵骨、長腿、大眼等特異功能,兄弟們為了救民於水火,同地主、官員乃至皇帝展開了鬥爭。


原作劇本涉及的角色繁雜,場景切換頻繁——從農家、莊園、官府一直跨越至皇宮。


胡進慶無奈地回覆:「這個本子我拍不了。」


他並非畏難。在那個年代,剪紙片的製作是三個製片部門(動畫、木偶和剪紙)裡預算最少的,再加上製作周期緊迫,實在難以支撐起這樣的創作體量。


但他又不得不做。


進入1980年代,電視開始進入普通人家。以鄰國日本動畫《鐵臂阿童木》於1980年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為開端,大量質優價廉的外國動畫湧入國內市場。由美國迪士尼出品的《唐老鴨漫遊數學奇境》、《白雪公主》、《灰姑娘》等譯製動畫作品也被紛紛引進。


競爭面前,本土作品落於下風。上美影廠必須要面對這個全新的挑戰。


任務不僅要做,還要做出創新,胡進慶為此思索了很久。他化繁為簡,把十兄弟改成七兄弟,而且讓七個兄弟模樣一致,只是顏色不同。他親自參與設計了葫蘆娃的形象設計:橫眉怒目,敞胸赤腳,頭頂各色葫蘆,發梢向兩邊翹去,誇張卻又不失靈巧。


娃娃有了,而葫蘆在中國文化裡又是福祿吉祥的象徵,「一根藤上七朵花,七個葫蘆七個娃」的創意由此而誕生。


為了節省成本,胡進慶把反派角色凝練成蛇精和蠍子精兩個角色,正反派的主要活動場景也被「限制」於山洞。


歷時兩年,僅耗7萬塊錢的製作成本,《葫蘆兄弟》終於在1986年問世,共13集,每集10分鐘,這在當時已經算得上是長篇敘事了,也突破了上美影廠動畫短片的體量限制。


《葫蘆兄弟》在國內和國際上都獲了獎,其中最為知名的,便是獲得埃及開羅國際兒童電影節三等獎。


有人曾就製作成本算過這樣一筆帳。


比《葫蘆兄弟》晚上映8年的《獅子王》,在當年創造了將近10億美元的全球票房。《獅子王》的投入在當時達到了創紀錄的4500萬美元,動畫片時長89分鐘,畫面頻率是每秒24幀,這樣算下來,每一幀的成本大概351美元,按照1994年的匯率,相當於人民幣3054元。而葫蘆兄弟每幀的成本是7元。



那個時代的動畫傳奇,便是在這樣不平衡的投入與產出比之下造就的,但《葫蘆兄弟》堪稱剪紙動畫的巔峰之作,與此同時,它也標誌著「中國學派」動畫巔峰時代的結束。


02

人才


上美影廠猶如上個世紀遺留下來的一艘華麗的巨輪,它曾越過冰川,避過險灘,乘風破浪,但時代轉變,它身上的每一個部件已經老化,當逆轉航向,沉重的船體和老化的部件反倒成了枷鎖,徒留一副華麗又空洞的軀殼。


上美影廠的前身是東北電影製片廠卡通股,1949年美術片組成立。次年,漫畫家同時也是組長的特偉與二十幾名動畫製作人員南遷上海,成為上海電影製片廠的一部分。


圖:特偉在講解《驕傲的將軍》中的角色設計


隨後,中國動畫創始人「萬氏兄弟」中的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和木偶藝術家虞哲光加入該組。隨著人員的不斷擴大,上美影廠於1957年正式建立,特偉任首任廠長。


自此,廠裡聚集著唐澄、徐景達、胡進慶、戴鐵郎等動作製作人才,他們後來創作出《大鬧天宮》、《哪吒鬧海》、《葫蘆兄弟》、《黑貓警長》等一系列經典作品。


圖:上美影廠早期人員合影


上美影廠很快便迎來了它的鼎盛時期——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大名鼎鼎的「中國學派」便誕生於此時。它因中國式審美得名,開山之作是1956年的《驕傲的將軍》和1955年的《神筆》。前者改編自成語故事「臨陣磨槍」,動畫人物借鑑了京劇臉譜藝術,音樂用的也是戲曲鑼鼓;後者則改編自童話故事《神筆馬良》,是一部木偶動畫。


打響民族動畫這塊牌子並不是易事。


1956年,上美影廠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烏鴉為什麼是黑的》在威尼斯動畫電影節上獲獎,評委們卻誤以為該片是蘇聯的作品。原來五十年代,各行各業都強調「向蘇聯學習」,動畫片也不例外,因潛移默化的模仿而造成的尷尬,讓特偉耿耿於懷。


特偉下了決心做改變。他把「走民族風格之路」幾個大字,貼在工作室的牆上,以此激勵整個美術組。


特偉大概也沒有預料到,他的決絕將徹底改寫中國動畫的發展道路。


進入60年代,由特偉擔任導演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牧笛》憑獨特工藝和眾多獎項震撼了世界。用動靜相宜來形容水墨動畫代表作《小蝌蚪找媽媽》,怕是再合適不過了。


導演常以全然幽靜的荷塘小景為背景,水草自在地向上生長,伴著清脆悠揚的樂聲,唯有成群的小蝌蚪雀躍地遊動。亦或是一旁素雅的白色小花照舊開著,青蛙從荷葉上跳來跳去,花莖、花瓣,甚至荷葉都不會因青蛙的折騰而微顫。



雖是動畫,可如此場面頗有翻開國畫畫冊之感,優美素雅卻又靈動生趣。


中國的影院動畫片真正踏入了民族化的探索之路,特偉也被視作動畫「中國學派」的組織領導者。而真正確立了「中國學派」在世界動畫史上的地位的作品,則是由萬籟鳴和唐澄導演的《大鬧天宮》。


《大鬧天宮》的出爐歷盡艱辛。


製作前期的採風便耗費了大量精力。1960年,接拍《大鬧天宮》這一年,萬籟鳴已經六十歲,僅僅創作劇本就耗費了他半年多,手工繪製又用了兩年多。為了尋找片中諸多神仙的原型,他帶著攝製組前往北京,去故宮、頤和園了解古代繪畫、建築、雕塑各方面的藝術,還前往天壇及周邊大大小小的廟宇去臨摹壁畫。


圖:萬籟鳴


大家還專程去了一趟戲劇學院,一蹲就是三個月,輪番觀察戲學武打、提煉人物動作。有時設計動作入了神,萬老還會順手抄起一根棍棒和年輕人揮舞起來。一次不慎跌入水池,他也不在意,倒是鄭重其事地叮囑起人家:「誰也不要告訴我老伴兒,我褲子溼了。」


孫悟空的造型定稿也十分周折,中途變了無數次「臉」。開畫之前,著名美術家張光宇被請來設計造型,參照了京劇中的猴王臉譜才最終敲定。


耗時四年,以88位大師級原畫為首,全體製作人員畫了7萬多張畫作,這才將《大鬧天宮》搬上了大銀幕。


萬籟鳴清楚地記得完成最後一場配音時的情景——


「那天的孫悟空似乎是格外地神採奕奕,勇猛矯健,只見他穿著鵝黃色的上衣,大紅的褲子,腰間束著虎皮短裙,脖子上還圍著一條翠綠色的圍巾,揮舞著金光閃閃的金箍棒,與腳踏風火輪的哪吒殺成一團......二十幾年來一直耿耿於心、渴望能見之於動畫的孫悟空終於誕生了。但,不知怎地,我眼眶裡卻是潤溼的。」


這部中國動畫的巔峰之作,也將上美影廠推向了黃金時代,影片先後奪得百花獎、倫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等四大獎項,並在44個國家放映,引起轟動。


美聯社也曾發文不吝盛讚:「它比迪士尼的作品更富幻想,美國不可能拍出這樣的動畫片。」


在國外享遍讚譽,在國內這部動畫也著實影響了整整幾代人。然而,進入八十年代,受加工浪潮和國外動畫的衝擊,大批動畫人才出走導致創作斷層,危機潛伏,中國動畫又一次陷入了低谷。


03

斷層


上美影廠的製作工藝,一度讓日本著名動畫導演高畑勳和宮崎駿產生敬畏之心。


高畑勳對中國的水墨動畫驚嘆不已,他看過特偉的《小蝌蚪找媽媽》,「嚇傻了。」他還從中借鑑過水墨動畫的留白手法。


高畑勳曾把這樣優質的動畫產出歸結於上美影廠當時的體制——由國家負責統購統銷,不計算成本。只是,他大概也沒料到,在一次上美影廠之行後,自己便會對其大失所望。


1984年,擔任宮崎駿《風之谷》製片人的高畑勳、宮崎駿一同來中國觀光。上美影廠自然是必去之地。他們向製片廠贈送了《風之谷》的膠片,然後雙方進行深入交流。


然而,上美影廠高層圍繞分配問題,問了許多。他們認為統一工資不合理,應該引進日本動畫公司的計件薪酬制度,即按照原畫一張多少錢、動畫一秒多少錢來計算薪酬。


高畑勳深知計件付酬的弊端,即不鼓勵創新,而且不斷投入新的短片也很費錢。「一旦計件付酬,就再也拍不出中國學派的影片了。」二人對中國動畫的失望無以復加。


身為局外人,高畑勳很難了解上美影廠在轉型中的尷尬與困惑。


這一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調整領導班子,嚴定憲出任廠長,特偉為顧問。


圖:嚴定憲正在為《大鬧天宮》設計孫悟空的表情


從80年代開始,人才斷層問題就已日益凸顯。80年代末,幾十家代工公司在廣東陸續冒出。他們成批量地接受來自美國和日本的訂單,開出高於行情數十倍的薪酬,到處挖優秀的動畫人才。


上美影廠的畫師,自然是被看中的最佳人選。


1988年,上美影廠37名業務骨幹辭職南下,入職加工片企業,近四分之三的動畫組原動畫人才離開,曾經擔任《哪吒鬧海》角色設計職位之一的秦一真,也曾被深圳某家加工片企業重金挖走,擔任背景主管。


人才是動畫作品的命脈。隨著老一代中國學派領頭羊的退休、原創動畫人才大量流失,上美影廠的創作力也迅速凋零。


1989年出任上美影廠長的周克勤,在年度總結報告中記錄了這極為慘澹的一年:


「公元1989年是我們美影廠難以忘卻的年頭,因為它是我廠建廠以來最為困難的一年。幾年來,我廠的創作人員大量流向南方幾個外資的動畫加工廠,自1986年至1989年外流近百人......」


上美影廠陷入頹勢。


當時上美影廠的模式是,國家劃定指標,定價收購,畫師們不用顧及廠裡的盈利與虧損,只要上報生產任務,國家就會以固定的價格來撥款收購作品。然而人才陸續出走之後,指標完不成,收入銳減。90年代初,上美影廠甚至被迫對外「賣指標」。


在中國電影業整體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時期,上美影廠不可避免地遭遇了陣痛。


1995年,取消統購統銷的改制,徹底將上美影廠拖至谷底。面向市場、自產自銷、自負盈虧,於其而言,是完全陌生的模式。同年,上海美影廠與上海電視臺合併。


至此,傳奇告一段落。


直到上美影廠受命要為1999年國慶50周年獻禮,拍一部商業「大片」——《寶蓮燈》,才讓中國動畫從業者看到一絲餘暉。此時,中國動畫電影已經沉寂十餘年。


53歲的常光希臨危受命,重回一線,成為《寶蓮燈》的導演。


圖:常光希


他不忘把重心放在跟世界接軌上。這次,他取消了專業的配音演員,換成姜文、寧靜、徐帆、陳佩斯、梁天等一眾演員配音,而且,先配音,創作團隊再依據配音者的口型、語氣、表情等進行動畫設計。這一點,正是借鑑了好萊塢動畫電影的製作流程。


大牌助陣的把式在如今早已不新鮮,但放在當時實屬罕見。


上美影廠四年的努力沒有付之一炬。


1997年7月30日的晚上,上海南京路上的大光明電影院門口排起了幾十米的購票長隊。


《寶蓮燈》成為中國第一部真正面向市場的動畫商業大片,上映不到3個月就收回了1200萬的製作成本。影片最終取得2900萬票房,位列1999年內地電影票房第三名,並將好萊塢動畫《花木蘭》甩在身後,後者票房僅為1100萬元。


不過,上美影廠終究大勢已去,一部《寶蓮燈》,顯然有些回天乏力。


04

落敗


「中國迪士尼」,上美影廠距離這個身份越來越遠。


21世紀的前十年,上美影廠一共創作了36部原創動畫,其中只有《大耳朵圖圖》還算成功。到了第二個十年,這個數字變成2部,其中一部還是1986版《葫蘆兄弟》的同人續集動畫。


反觀電影動畫,亦不再有56年前《大鬧天宮》一般的傳奇作品。上美影廠啃的都是剩飯,比如《葫蘆兄弟電影版》、《大耳朵圖圖之美食狂想曲》、《阿凡提之奇緣歷險》等與過去牽繫很深的關聯作品。


大環境曾向好過。


2006年,為了扶持國內動漫產業,廣電總局對外實行境外動畫限播令,即全國各級電視臺所有頻道在每天17:00至20:00之間,不得播出境外動畫片和相關資訊節目。


一紙令下,動畫數量激增,其中不乏兩部「霸屏」之作——2005年的《喜羊羊與灰太狼》和2012年的《熊出沒》


然而,自此已難以再見到上美影廠在動畫領域的身影了。


製作《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廣東原創動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成立16年,共創作六部動畫作品,單靠《喜羊羊與灰太狼》一部動畫就能吃盡紅利。截至今年8月,《喜羊羊與灰太狼》共播出作品33部2513集,當下還在繼續製作中。


而由深圳華強數字動漫有限公司製作的《熊出沒》,已上映的IP大電影多達九部,這還沒算原定檔2020年上映的兩部。


無論是在製作體量,還是IP開發的成果方面,上美影廠都力不從心。


近年來,當它再次成為公眾焦點,只是因為大大小小的維權案件,比如葫蘆兄弟。


今年9月9日,上海智慧財產權法院一審判決《葫蘆兄弟》動畫片被《十萬個冷笑話》漫畫、動畫及遊戲作品侵權,上美影廠獲償50萬元。


再往前,2019年,上美影廠起訴安徽衛視《來了就笑吧》及節目製作方,獲賠10萬元。


2014年,上美影廠就湖南衛視《百變大咖秀》對「葫蘆兄弟」動畫形象的使用發起訴訟,獲賠10萬元。


版權收入在上美影廠的利潤中,的確不是一筆小數目。副廠長朱毓平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3萬分鐘的授權片庫加上海外銷售,每年有上千萬元版權收入。」


維護自身智慧財產權,自然是再合理不過的事情。但觀眾對它的期許不止於此,至少在創作上,它該有更多的動作。換一種說法,即那些製造出爆款優質動畫影片的主創團隊裡,應該有它的名字。


大環境正在變好。


國漫正以新的形式崛起。2015年至今,大螢屏上誕生了《大聖歸來》、《大魚海棠》、《白蛇:緣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爆款動畫。



這些作品不管在藝術形式上,還是創作質量上,都堪稱優秀,其動畫情節也無一例外地改編自古典小說、歷史記敘、民間傳說等等,不乏民族色彩,單從這一點看,頗有「中國學派」的味道。


至於商業票房,《哪吒之魔童降世》拿下近50億票房,位列2019年內地電影票房冠軍。動畫題材居於榜首,堪稱前所未有。


而上美影廠正在成為過去。它參與新時代的身影不免讓人嘆息——在電商平臺上開設官方旗艦店、推出聯名《葫蘆兄弟》系列彩妝、做遊戲IP跨界......


造勢、盈利,唯獨沒有作品。


可惜,《葫蘆兄弟》已經34歲,法律對它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期限為50年,如此算來,上美影廠再通過訴訟創收也只有16年了。失掉這張底牌,上美影廠怕是難有再引起關注的動作了。


一位動畫研究者曾感嘆時光易逝:


「讓張光宇設計美猴王,讓李可染畫牧童,這樣的事情,在如今大師畫作寸紙寸金的年代再也不可能發生了。而一部動畫片竟要打磨4年,今天哪個投資商有這樣的魄力和耐心?」


上美影廠以及與其緊緊捆綁在一起的大師們,造就了中國動畫的第一個黃金時代。資本信心有限,但後來者的決心無限,前路漫漫,他們一往無前。


前一輩人堅持的民族文化傳統仍在延續。可惜,對於上美影廠而言,過去已過去。


上美影廠已經老了,幸好,國漫還有未來。

相關焦點

  • 老電影修復、經典國漫IP開發 中國移動咪咕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會上,中國移動咪咕和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下稱「上美影」)舉行合作籤約儀式,這標誌著雙方的深度合作開啟。廈門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輝躍、廈門集美區委書記何東寧、中國移動咪咕公司總經理劉昕、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廠長速達等領導、嘉賓出席活動。
  • 已過「花甲之年」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如何讓自己變年輕?
    而這些所有我們熟悉的動畫背後都有一個名字——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作為國產動畫的開山鼻祖,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影響了整整兩代人的童年回憶。不過在新時代,正在成長的00後們則是美影廠需要發展的目標群體,為此這個歷史悠久的動畫電影製片基地開始不斷通過IP聯名讓自己變年輕。不僅如此,今年5月,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還發布了全新的廠標設計,新Logo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 AOC商用丨AOC助力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帶來全新視訊體驗!
    秉承著滿足企業用戶視訊需求,提高視訊體驗的態度,AOC商用解決方案於近期入駐中國規模最大的美術電影製片廠,中國歷史最老的動畫製片廠之一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經典流傳(一)
    2021-01-10 15:39:57 來源: 奶油伸懶腰 舉報   一提到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 葫蘆娃「山寨」到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隔壁,虛擬人物維權有多難?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工作人員說。2016年《來了就笑吧》節目中出現了一段未經授權模仿《葫蘆兄弟》的表演,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因此將製作方和播出方告上法庭。2020年7月14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有限公司與安徽廣播電視臺等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一審民事判決書」,上美影勝訴。這一判決引發大眾對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進一步重視。
  • 伊利穀粒多*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中國動漫奇遇記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簡稱「上美影」)作為中國歷史最長、片庫量最大、擁有智慧財產權最多的國有動畫企業,自1957年4月建廠以來,先後創作了《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黑貓警長》、《葫蘆兄弟》等500多部經典作品,塑造的各類動畫形象深入人心,是80後、90後人群的童年回憶。
  •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攜百餘款新品打造經典IP產品
    5月27日,全網首家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官方旗艦店在京東開業,孫悟空、哪吒、葫蘆娃等上美影經典IP,將化身兒童玩偶、家居日用、飾品穿搭等多種周邊文創產品,為所有大朋友和小朋友送來無處不在的快樂陪伴。27日開業當晚,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以下簡稱:上美影)還將聯手京東帶來一場特殊的虛擬直播,由《我為歌狂》超級男主楚天歌在線直播帶貨,放送更多直播鉅惠滿足你的「回憶殺」。
  • OPPO宣布將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合作推出120幀版《大鬧天宮》
    OPPO宣布將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合作推出120幀版《大鬧天宮》 3月10日,今天OPPO官方宣布將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合作推出120幀版《大鬧天宮》,3月13日率先在OPPO
  • 杭州璽匠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有限公司侵害著作權糾紛案展示
    杭州璽匠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有限公司侵害著作權糾紛案展示【入選情況】入選2016年中國法院50件典型智慧財產權案例 【案例索引】一審:(2016)浙01民初242號 【案情介紹】2011年8月10日,速某獨立創作完成了「Q版孫悟空」美術作品。2013年12月11日,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美影廠)經受讓取得該「Q版孫悟空」的全部著作權。2012年1月12日,上海美影廠的電影《大鬧天宮3D》上映,該電影片尾使用了多個「Q版孫悟空」形象。
  • 《大鬧天宮》和《阿凡提》都成了回憶,這裡有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2017 年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成立 60 周年,這間公司曾創作了《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宮》、《山水情》,近些年的工作重心從美術電影製作轉向了 IP 開發。12 月初,他們在南京開設了第二間美影廠經典動畫人物主題咖啡館,MEIN Friends Coffee & Store。美影廠官網的「影視速遞」還停留在 2015 年的《黑貓警長 2》。
  • 一座上美廠,半部國漫史——回顧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光輝歲月
    估計再過幾年,上美廠就會被人忘記,在它被遺忘之前,我們再一起回顧一下上美廠的光輝歲月吧一.萌芽時期(1920-1950)如果要回顧中國美術電影的歷史,萬籟鳴先生是不得不提的人物。那時在上海,一家名叫「萬氏卡通」的小作坊在弄堂裡悄然成立,這個小作坊一共就四個人,他們是親兄弟。
  • 寧靜的上海電影製片廠歲月,當年濃豔的妝容,也遮不住寧靜的大美
    而寧靜在中國娛樂圈的地位,也是相當高的,她其實是上海的演員,如今都還是上影演員劇團的演員。今天就來八一下靜靜子寧靜姐姐的上海電影製片廠歲月,那些充滿了高光,美麗,和青春的1990年代銀幕回憶。 她在廣州的時候,還去演過珠江電影公司的《冰上情火》,但並不是女主角,算配角吧,不過當年真的是讓人眼前一亮,讓人覺得真是為銀幕而生的光芒四射的臉啊。 1990年,上海電影製片廠著名導演莊洪勝拍攝《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他慧眼識珠,發現了寧靜是不可多得的電影臉,於是邀請寧靜在片中扮演女主角劉婷婷。
  •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超級英雄復興之路,從黑貓警長開始
    作為動畫同行,同時也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以下簡稱美影廠)外聘《黑貓警長之翡翠之星》的導演,於勝軍早早地看了田曉鵬導演的《大聖歸來》。誰都沒料到這部改編自《西遊記》、講述一個回家故事的國產3D動畫電影會在暑期檔中意外走紅,自7月10日上映18天,票房突破人民幣6.71億元,成為內地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動畫片。跟電影中的超級英雄孫悟空一樣,《大聖歸來》的製作團隊也無一例外地成為動畫英雄,備受關注。
  • 《十萬個冷笑話》侵權《葫蘆兄弟》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獲賠50萬元
    近日,上海智慧財產權法院(以下簡稱上海知產法院)對上訴人北京四月星空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等4公司與被上訴人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影廠」)及原審被告上海樂蜀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案進行宣判,維持一審判決,四月星空公司等4公司應立即停止侵害美影廠葫蘆娃動漫美術作品著作權的行為
  •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賦能經典動畫IP,攜手京東玩轉跨界聯名
    越來越多的大品牌選擇與動畫公司合作,甚至一些動畫營銷開始霸屏,例如前段時間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與京東達成合作,不僅入駐了京東,還推出了大電影《JOY STORY III:重返618號》。事實上,這早已不是上美影第一次跨界合作,但仍然給業界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
  • 上海製片廠:動畫怎麼賺錢?宮崎駿失望透頂,感慨:再不想到中國
    2019年,《千與千尋》在中國第二次上映,一周內票房就高達三億,這是從日本引進動畫電影票房的第三位。宮崎駿的電影,最低的豆瓣評分也有8.3分,他創造了電影史上的奇蹟。 宮崎駿大師曾經這樣說:最好的動畫其實在中國,我之所以走上做電影這條路,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中國的啟發。
  • 盤點:中國十大電影製片廠的前世今生(上)|界面新聞 · JMedia
    1955年2月東北電影製片廠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1955年8月長影樂團建立,是中國最早建立的專業電影樂團,共為400多部故事片和900多部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配錄音樂1960年9月創辦長春電影學院,設有導演、表演、文學、攝影、美術5個系1962年長春電影學院撤銷,學員有的併入其他院校,
  • 長春電影製片廠
    長春電影製片廠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堪稱新中國電影的搖籃,創造了新中國電影史上的七個第一。曾譯製出品了人民電影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該廠還拍攝了大量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和電視片。長影迄今為止所拍攝的影片曾獲得多個國內外電影節的各項大獎,在展覽室內陳列著各式的獎盃與證書,每一座都代表了長影人的一份努力,每一座都在訴說著一份對電影的熱愛。
  • 又一老藝術家去世,是《小蝌蚪找媽媽》設計者,被譽為美術片大師
    2月10日,上海電影藝術工作室官方博客稱,上海電影藝術工作室主任焦同志於2020年1月27日上午10時52分逝世,享年91歲。考慮到目前的特殊情況,上海電影製片廠在與焦的親屬商量後,忍住悲痛,決定推遲宣布。因此,直到今天我們才知道老教師焦已經離開了人世。焦是一個帶著孩子般的興趣來到這個世界的人。1929年8月,焦出生於黑龍江省薊縣。
  • 新中國美術電影:從「人民動畫」到「中國動畫學派」
    1950年3月,東北電影制廠美術片組搬遷到上海,併入上海電影製片廠。1957年4月1日,上海電影製片廠美術片組改組成立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以下簡稱「美影廠」 ),成為新中國第一個專門製作美術影片的電影廠。 從 1946年東北電影製片廠卡通組的三人到 1957年「美影廠」的兩百多人,從美術片組擴建到獨立的美術電影製片廠的成立,標誌著新中國動畫電影事業呈現多種良好的發展勢頭。